关于他人的痛苦

关于他人的痛苦

作者:苏珊·桑塔格 状态:完本 日期:09-05

《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这本书聚焦于战争摄影,探讨影像反映出的人的痛苦与观者之间的关系。惨不忍睹的影像尽管能唤起观者的悲悯之心,但人们的无能为力感更让这些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又格格不入的影像显得多余而荒诞。若不经思考而直接相信影像之内容,我们的道德判断力只会愈来愈弱。桑塔格以纯文字书写影像,为观者提供思考空间以正视他人的痛苦。…

最新更新译后记

《关于他人的痛苦》全文阅读

作者的其他小说
  • 作者: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本版配以60余幅世界摄影史上的珍贵照片,推出极具艺术品位与收藏价值的插图珍藏本,使《论摄影》真正成为图文并茂的文化经典。
  • 作者:苏珊·桑塔格
    《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本书是苏珊·桑塔格生平第二本重要的文论集,是对于《反对阐释》所研究的主题的一种延伸,内容涉及电影、文学、政治等各个领域,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她关于色情文学作品的分析。本书秉承了桑塔格一贯的风格,视角犀利敏锐、见解别具一格。
  • 作者:苏珊·桑塔格
    照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这类思想家的精神风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还深入评论阿尔托、巴特、卡内蒂等她本人引为榜样和同道的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鲜明地描画出他们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对他人的评论由是亦成为她本人的一种精神自传。
  • 作者:苏珊·桑塔格
    《重点所在》延续了苏珊·桑塔格一贯的敏锐和视角的多元,在她《重点所在》这本最新的论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现当代的重要诗人、作家、戏剧家、舞蹈家,以及各种类型的艺术、文学形式,由于其独特的敏锐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义不局限在某个领域,透过文章本身,我们看到永恒的人性,永恒的正义感,永恒的批判精神、永恒的激情以及永恒的冷静。
  • 作者:苏珊·桑塔格
    《床上的爱丽斯》是一出关于女人,关于女人的痛苦以及女人对自我的认识的戏:一部基于一个真实人物的幻想曲,即爱丽斯·詹姆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最伟大的心理-伦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幺妹。忧郁的潮水在她年方十九时淹没了她的头脑,她曾试图鼓起勇气了断自己,她曾备受各种莫可名状而又极度难缠的病痛折磨,她曾远涉海外,她曾缠绵病榻,她曾记过日记,她死在四十三岁。在桑塔格这出关于女人的戏中,爱丽斯·詹姆斯又在想象中与《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中的爱丽斯混同起来,此外桑塔格还召来两位十九世界美国女作家:艾米莉·狄金森和玛格丽特·福勒的亡灵,又从十九世纪的舞台上召来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愤怒女性:迷尔达(出自《吉赛尔》)和昆德丽(出自瓦格纳的《帕西法尔》),一同参加疯狂的茶会。《床上的爱丽斯》是桑塔格创作的唯一剧本,可她说:我感觉我整个的一生部在为写《床上的爱丽斯》做准备。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本书是以随笔作家身份闻名于世的苏珊·桑塔格最为钟爱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这部气势恢弘的史诗性巨著里,作者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为依托,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意大利半岛为背景,描绘了由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收藏家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其续弦、风流的绝代佳人埃玛,以及埃玛的情人、英国一代海军英雄纳尔逊勋爵这三人组成的一个奇特组合,在寓意形象而又深刻的间歇喷发的维苏威火山这一地理背景下,展开了一幅交织着荒淫与破败、战乱与美色、革命与暴政、贪欲与毁灭的人性画卷。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本书以真实故事为题材,写波兰最著名的女演员赫莲娜.摩德洁耶夫斯卡在一八七六年移民美国的故事。一八七六年,波兰最伟大的女演员玛丽娜·札兰斯卡退出舞台,率领一群同胞,飘洋过海到加州建立他们的乌托邦公社。玛丽娜的儿子与丈夫随同在侧,护花使者中还有一个深爱她、刚窜起文坛的年轻作家。《在美国》描写拓荒时代时依然空旷的西部,在那里,他们的公社失败,多数成员返回波兰,但是玛丽娜留下来,在美国舞台大放光芒。《在美国》是一本生动、令人惊喜的巨作,是桑塔格最迷人、最杰出的成就。
  • 作者:苏珊·桑塔格
    在《恩主》中,桑塔格对梦境、幻觉情有独钟,让读者看到了作为主人公及叙述者的我的梦里人生。在这部篇幅不长的叙述作品中,我一共做了十三个梦,这还不包括这些梦的不同版本,而我差不多就在做梦和释梦中度过了六十一年的人生。因为父亲忙生意,姐姐嫁人,母亲去世,我从小就备尝孤独的滋味,并养成了耽于沉思的习惯。在省城读到大三,因发表一篇小题大作的哲学论文而退学,并进入一对中年夫妇——安德斯夫妇——的社交圈。沙龙搞得热热闹闹,我虽置身其间,但仍痴迷于自己的思考,并感觉自己踏上了一次精神之旅。然后,开始做梦,先是两个房间之梦。梦里的我表现出本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狡黠的谦卑,动辄产生羞耻感、哀求、害怕的样子,想与梦里压迫我、支派我的人讲和、套磁儿,等等。接着,我开始释梦,并请人帮着释梦。同样的梦中人出现在不同的梦里,如沙龙女主人安德斯太太,在梦里,她一会儿拒绝我的要求,一会儿又给我投怀送抱。我做的这些梦名堂很大,内容各异,包括我梦醒之后命名的非常派对之梦、宗教梦、老资助人之梦、钢琴课之梦、镜子之梦、红枕头之梦、破窗之梦、泥鞋子之梦、军火库之梦、文学梦、木偶之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最为有趣的是,我在梦和日常生活之间搭起桥梁,也因此品尝到了内在生活的滋味。内在生活改变了我对他人的态度,梦指导并改变我的日常生活。过着这种亦梦亦真、合二为一的梦生活,我充满活力。在梦的导引下,我勾引安德斯太太,乘她丈夫出差在外的机会与她私奔。我和她在一座阿拉伯城尽情玩乐,而后慷慨地把她卖给一个阿拉伯商人。依稀是两年后吧,她伤痕累累、可怜兮兮地回来。梦指示我杀死她,可我没有成功,因为她坚不可摧。我把父亲留下的房子赠给她,等等。梦境和幻想在《恩主》中,似乎不仅起到了展开情节的作用,它们倒更像是小说中的主角儿,梦一个接一个地做,而且,梦中复有梦中梦,居然还有了自己的生命和逻辑。梦境和幻觉呈现出处于自我感知、自我探索之中的我的困惑和孤独,我内在的心灵世界由此也得到真实的再现。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桑塔格的第二部小说,一部难以言传的心理小说。表面上过着正常生活的青年男子迪迪曾经自杀未遂,一次出差途中,他在隧道里杀死一名铁路工,却无法确认此事的虚实,在摇摆的车厢里,他爱上一位盲女以求慰藉。从此他与心魔搏击,试图逃离真相。然而在死亡的诱惑和负罪感下,虚弱的迪迪再次进入那个黑暗的隧道,可怖的谋杀再现,他也终于步入了死亡之匣……这是一个关于人在自杀以及自杀后产生的幻觉的故事。是桑塔格以令人不安的卡夫卡式的寓言风格创作的一部黑色小说,不过,表面的语调虽然冰冷钢硬和间离,骨子里却自有一种忧伤和柔情。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我,及其他》是苏珊·桑塔格唯一的短篇小说集,中译本还特意增加了两篇作者本人建议纳入的近年新作。总共十个短篇,宛如多棱镜般展现了二战之后成长起来的那代美国知识精英的心路历程、知识女性的精神肖像,以及当地美国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并探索了短篇小说这种表现形式无限的可能。在先锋实验的创作表层之下,骨子里体现出来的是桑塔格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
猜你喜欢的小说
  • 作者:妆台秋思
    11月1日入v一万字掉落。会倒V!老读者可以先下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一世机关算尽却换得一份休书,于狱神庙中凄惨离世。王熙凤再次睁开眼,回到小定之后尚未娇客之时。既然还得嫁入贾府,她就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好好地报答她的好姑妈!预警:小姑娘们都尽量会有好未来的,因为是王熙凤视角所以有时候对角色评价有些偏颇,不代表角色本身如何,红楼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王熙凤视角所作出的评价不完全是我个人的想法。目前的周更文(这一篇会在本文完结后日更写完):《红楼梦之敏慧佳人》灵魂跟随女儿回到久别重逢的娘家。看到的不是娘家的温柔,不是女儿的幸福。只看到娘家吞并了夫家家产,女儿性命,最后一片白茫茫真干净。贾敏回到初嫁时,立誓帮衬夫君,为儿女挣下一个美好的明天!原创存稿预收文(会在两篇红楼同人完结后开文):《后宫过客》她只是后宫的过客,她只求可以在这见不得人的地方活下去。至于其他人为着这样那般的原因争奇斗艳,瞧着,不也挺有趣的。
  • 作者:周国平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然而,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透底地说,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视同仁无可回避地摆在每个人面前,令人困惑得足以想一辈子也未必想清楚。回想起来,许多年里纠缠着也连缀着我的思绪的动机始终未变。它催促我阅读和思考,激励我奋斗和追求,又规劝我及时撤退,甘于淡泊。倘要用文字表达这个时隐时显的动机,便是一个极简单的命题:只有一个人生。如果人能永远活着或者活无数次,人生问题的景观就会彻底改变,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生问题存在了。人生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暂性。不过,从只有一个人生这个前提,不同的人,不,同一个人可以引出不同的结论。也许,困惑正在于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似乎都有道理。也许,智慧也正在于使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达成辩证的和解。
  • 作者:豆*******腐
  • 作者:岛田庄司
    回想与他交往的这些年总有些难以忘怀之事想要写下来御石系列三部曲第一幕华丽开场这个是世界上,真的有不可能犯罪吗?最具性格的侦探连续挑战四桩不可能犯罪:穿越密室的杀人事件、莫名其妙的登门拜访、离奇古怪的跨国绑架,还有一具会奔跑的男尸……
  • 作者:鲁迅
    《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先生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所以就不自量其浅陋,和排印,装订的草率,急于出版的罢。这里重承好几位朋友的帮助,使这集子能够迅速付印。又蒙内山先生给予便利,得以销行,谨当深深表示谢意的。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许广平记。
  • 作者:落叶成孤
    【爽文+团宠+病娇+复仇+甜宠1v1】未来超级光脑系统病毒机器人---米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慎吸入过量病毒,导致机身爆体而亡。死后,光脑阴差阳错闯入时空虫洞,开启了她的穿越之旅。第一世:她虽心智不全,却以人为善。小小年纪便学会一手医毒双绝的本事。一朝被人利用,全族斩首,含恨而亡。她亲眼看着血脉至亲的人头,在法场上滚落满地。血水染红了她的双眼……第二世:她重生回到三年前,成了敌国备受宠爱的小郡主。她以医术为媒介,广纳能人异士。以毒术防身,吊打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她斗白莲,惩恶姐,虐渣男……这一世,她不再枉做好人。势要活得痛快洒脱,与整个萧国为敌,以报灭门之仇!可是!这个性情阴鸷、喜怒无常、时不时地就扬言要杀人泄愤的狗男人!为何对她紧追不放?米诺黑着脸:喂,你若再跟着我,我就服毒自杀了!魏琛似笑非笑:本王爱妃百毒不侵,服毒还能养生,不碍事。……这是一个你追我跑,你捉我逃。顺便虐渣打脸……夫妻同心,跨国复仇的故事~
  • 作者:朱川湊人
    ★突然治愈!★直木奖获得者朱川凑人感人力作。★独到的奇想、抚慰人心的文字,阐述人间温情,让人在读到最后一行时,突然被治愈。★只有在朱川凑人的小说中,温暖才会如此突如其来。请不要被习惯的生活渐渐麻痹,这个世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可思议的人与事,令生活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景。奇异的,现实的,孤独的,美好的,残酷的,温暖的,都是朱川凑人。从不同角度去幻想,就会发现出人意料的景象。朱川凑人在诗意的奇幻设定中,以轻柔却触及痛处的笔调,娓娓道来人间温情。让人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鼻子一酸,暂时忘却冰冷的现实世界,获得为明天活下去的希望。
  • 作者:乔治·马丁
    故事揭幕于夏末暖阳将逝的年代,远在南方的国王劳勃劳师北行,亲访临冬城主艾德.史塔克公爵。他们是自小一起长大的挚友,十五年前曾并肩推翻暴政。战后劳勃成为一国之君,艾德则回到终年冰雪的北国遥荒,守着妻子儿女,以及世代相传的家族古堡。如今,国王请他南下担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御前首相。一个看似单纯的请求,背后实则暗潮汹涌。前任首相待劳勃和艾德亲如生父,他的神秘猝死,为整件事情蒙上一层疑云,也逼使艾德不得不放弃平静的北国生活,投入宫廷斗争的漩涡之中。在隔海对岸的东方大陆,前朝流亡公主丹妮莉丝被哥哥当作招兵买马筹码卖婚给草原游牧部落酋长卓戈,芳龄十三就得肩负起国族兴亡重担;艾德的私生子琼恩志愿前往戍守北疆的绝境长城加入守夜人部队,誓死守护王国免于墙外异鬼侵袭;艾德长女珊莎被国王许给王子乔佛里,王子残酷顽劣成性,她却痴迷于他的英挺容貌。而出身王国第一望族兰尼斯特家的皇后瑟曦,与劳勃似乎貌合神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