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张医生的声音十分的柔……

临河小学从报名那天开始算, 到一周后才考试,也就是说,还有两天的报名时间, 考虑到这个时代信息传播不易,偏远点的地方有信息差, 哪怕最后一天才过来报名, 只要没开始考试前, 报完名也可以直接来参加考试。

白杏一连在许明月家里休息了两天,这两天她的日子又更做梦的似的。

这一年来,她总是在做梦, 只是过去总是做噩梦,现在又好像在做好梦,有时候她也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 那个梦境,好似全都是梦境, 现实中,她应该是有爸爸妈妈的, 她的爸爸妈妈很疼她,可在梦里,她没有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不见了。

想到爸爸妈妈, 她又想哭了。

两日的休息, 她的精神恢复了些, 许明月便带着她去临河小学去报名。

如今的她,剪着和男孩子一样短的碎发,苍白着脸,穿着宽大的屎黄色羽绒服和灰色毛呢裤子, 进入校园。

校园中的人明显又让她害怕起来,直往许明月的身后躲,尤其是学校里面还有一些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看着已经和半个大人一样了,她害怕的惊慌失措,眼睛不停地四处乱看,看到楼梯下面角落的位置,忙躲到了楼梯下面最狭窄里面的位置里去,瑟瑟发抖。

这里本就有很多小孩子在玩跳房子,跳橡皮筋,见到白杏的反应,全都好奇的看过来,有的甚至蹲下身,弯下腰,伸着脑袋朝着躲到楼梯下面的白杏看。

许明月看到越来越多的围过来看热闹的人,忙驱赶着他们:“都不上课了吗?过来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是不是你们老师作业布置少了?都散开!”

学校学生还都挺怕许明月的,毕竟许明月还是蒲河口主任,连老师们都对她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的,他们听到许明月的呼和声,连忙散开。

人走了,白杏依然躲在里面颤抖着身体缩成一团,嘴里念念有词着什么。

这是一楼的楼梯,最里面又矮又窄,她所在楼梯下面的最里面,大大的肚子窝在她的身体与双腿之间。

等上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都进了教室,楼梯下面的位置彻底没了人,周遭也安静下来,许明月弯下腰凑近了,才听清她嘴巴里念叨着的是:“石炉山下,临河大队,石炉山下,临河大队!”

这八个字,对她来说就好像是祛除邪魔的一句咒语,只有不停念叨着八个字,才能给她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这一刻,不知怎地,许明月感到无比的心酸,胸口像是被一把石头给堵在那,闷闷的难受。

她伸手给白杏,轻声呼唤她:“白杏,没事了,这里没人了,出来吧,我们去临河小学报名。”

白杏躲在里面充耳不闻。

许明月一连喊了好些声,才渐渐将她喊回了神,她神色呆呆的看着许明月,木讷地被许明月牵着手从狭下低矮的楼梯下面给牵了出来。

一直牵到许红荷的办公室。

许红荷这堂课没课,登记报名的事情就是她在负责,见许明月带了人来报名,许红荷笑着露出她丰润唇瓣下两颗略微有些凸出的兔子牙,笑容阳光又和善:“兰子姐来啦?这就是前几天在你家门前路上晕倒的那位吧?当时可把我们吓死了,还好你没事!”

许红荷性格没有许红菱那样天然自来熟,跟谁都能聊几句,作为许金虎最小的女儿,她显得更天真娇气几分,圆脸、圆眼、圆鼻子、圆嘴巴,除了身材不圆,哪里都圆。

许明月拉着白杏坐下:“我是来给她报名的。”

许红荷叶不啰嗦,翻开本子就开始记:“行,报下名字,年龄,住址!”

许红荷说的方言,白杏一脸茫然的看着许红荷,又看看许明月。

她是能听懂一些许红荷的话的,只是她神情恍惚,不知道这问题是问自己的。

许明月用普通话又给她翻译了一遍:“你告诉许老师,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

白杏有一些木木地,特别乖巧地说:“我叫白杏,十八岁了。”明明许明月没有说住址的事,可许红荷的话她自己听懂了,就自己回答了:“家住在地安门,白家胡同,51号。”

她说的普通话,说话时乖巧的就像电影里乖巧懂事听话的小姑娘,偏偏她嗓音是有些暗哑的。

许红荷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吴城,连地安门是什么都没听过,只莫名的看向许明月,然后笑道:“啥安门?你说的是‘甜岸门’吧?你家还能住到‘甜鞍门’?说笑呢?”

她是真以为白杏在说笑,许明月就笑着说:“就写咱们大队的知青点吧,以后她就住在咱们大队的知青点了。”

现在知青点还没人,原本她是打算等考试完了,就把没考上的知青们全都转到知青点去住,现在张医生带着白杏,还有她的学徒们住到知青点,一时间倒是不方便了。

她对许红荷说:“等考试结束,住在学校的知青们先别急着搬,今年要是还有知青下来,先让新来的知青们住到知青点吧,这段时间我先让张医生住在知青点,把那里暂当卫生所,等新的卫生所建起来了,让张医生两头兼顾着,省的我们大队的队员们想看个医生,还得大老远的跑蒲河口。”

“行!”许红荷一笑,她前面的大门牙就露了出来,两只眼睛也笑眯了,“这点小事,我回头跟他们说一声就行了,就是辛苦张医生两头跑了,等今后我们大队的卫生员也培养出来就好了。”

许明月道:“你也留意一下我们大队有没有愿意去跟着张医生去学医的聪明孩子,学多学少的,总是一门手艺,不论男娃女娃,都能去学,人数也不必太多,三五个就行了。”

早期送过去的学徒,全都是不识字的,现在临河小学终于教出来一批能写会算的,许明月也是优先想到本地的医疗,想让他们去学医。

许红荷脸上笑容更大了:“这是大好事啊,我要是一说,肯定好多人都抢着去!”

这批学生毕业后能去哪里都不知道呢,外面初中高中都停掉了,一天到晚都在批斗老师,都没有老师敢去学校上课了,要是找不到工作,这些从临河小学毕业的孩子,能去的地方依然只是回家种田。

临河大队倒是有厂和学校,可招收的人少啊。

现在能有机会当未来的卫生员,谁不愿意去?

许明月也笑着说:“你也别着急。,我们大队的养鸡场和养鹅场不是已经在建了吗?等天气暖和一点,应该抓鸡苗和鹅苗了,到时候养鸡场和养鹅厂开起来了,后面还要招人呢!”

“嗐,那才要几个人?”在许红荷看来,养鸡养鹅还用特地招人吗?这不是人人都会,有手就能做的事?白天把鸡放出去,晚上把鸡吆喝回来,春天的时候就打些小鸡草给鸡吃,随便叫几个小孩打小鸡草也能把鸡给养大了。

在公社成立之前,临河大队那时候缺衣少粮,每家每户最多养个三五只鸡都算多了,大多数还是养鸭子较多,因为本地临近竹子河,又有一大片河圩浅谈,适应于鸭子的生存,她妈又是个贤惠人,从小家里就还养了几只鹅,所以许红荷对于养鸡养鸭养鹅的概念,还停留在家家户户三五只鹅,七八只鸭,一群鸡,白天鸡鸭放出去吃虫子和石子,晚上一声‘哦啰啰~~’的呼唤,鸡就会自动回鸡笼。

许明月笑笑没说话。

开养鸡场最大的困难,不在于用水泥和砖瓦建多少个鸡笼,而是防止山上的野兽豺狼来偷鸡,尤其许明月说的这个,还是山地鸡,圈半座山头来,让鸡在山上吃虫子和部分谷物长大。

本地别的不多,山上的毛竹林多的是,每年春天新的竹笋长出来,长成高大的竹子之后,包裹在竹笋外面的蓼叶,就会随着竹子的长高,长大,蓼叶也会跟着长,这样的蓼叶一般会长成两种形状,一种是又细又长,一种是又宽又扁。

这种宽扁的蓼叶只能捡回家作为纳千层鞋底的主要材料之一,而那种又细又长的蓼叶,用途就多了。

除了每到育秧的季节,将泡过水的蓼叶撕成一条一条的蓼叶绳,用来捆拔出来的一把一把的秧苗外,就是搓成蓼叶绳。

蓼叶结实的特质,就注定了,用它搓出来的蓼叶绳,和麻绳一样结实耐用。

本地的麻收集了之后,是要纺织城抹布的,很少舍得用麻来制作成绳子,一般都是用山上到处都是的蓼叶。

别看蓼叶春天才因春笋破土才长出来,却是一年四季都有的,竹林里面到处都是,因为本地人捡的多,用的多,后面去捡的人已经没有了,就拿长竹篙,往竹子顶端戳,因为还有很多细长的蓼叶就跟孩子身上的包衣似的,还在竹子顶端包裹着竹子没有掉落下来。

去年冬季开始,男人们还需要出去挑堤坝,那些闲在家里猫冬的妇女们,就坐在自家火桶上,将用水泡软的蓼叶,在大腿上搓起了蓼叶绳,搓出来的蓼叶绳交给大队部,是能按米换工分的,这事不光年轻力壮的妇女能做,普通的老人孩子都能做,家里稍微能干点的姑娘小子,九岁上,就能跟着家人一起搓蓼叶绳了。

蓼叶绳搓好后,还得编织成蓼叶网。

其实最好还是用铁丝网,可现在不是没有铁丝网吗?

想要建成养鸡场,光有蓼叶绳网是不够的,想要靠绳网来拦截野兽和豺狼,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所以还要再养鸡场周围的半山上,至少得围一圈一米高的泥巴墙。

山上别的没有,石头和黏糊糊的黄泥巴多的是,可以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和黄泥,围起一圈一米高,二三十公分厚的石泥墙,在石泥墙上插上片好的长竹片,竹片顶端削尖,再用一指宽的黄竹篾,将竹片一层一层的编织起来。

其实这样还防不了野兽豺狼,别的不说,光是也猪的破坏力,就不是石泥墙能够挡住的。

但是没关系,石泥墙外,还得再种一圈篱笆花和荆棘丛。

这种篱笆花开花十分美丽,红的、粉的、黄的,花瓣轻柔如彩色蝴蝶在枝头翩翩颤动,这样美丽的花,本地人却从不种在家门口作为观赏花卉,只因这种植株,高约三米多,生长出来十分茂密,一般是用来种在菜园子周围,或者自家门口院子边沿,作为扎篱笆栅栏使用,能够有效的阻挡一些獾、猹、黄鼠狼、豺等一系列体型较小的野兽对菜园子进行破坏。

篱笆花高而密,荆棘丛矮,却浑身都是长而尖锐的利刺,再搭配三十公分厚的石泥墙和插在石泥墙上的竹片墙,基本就能有效的抵挡住本地的一些野兽豺狼了,要是遇到最为难缠的野猪,野猪冲击养鸡场时的第一道劲力能被篱笆花和荆棘丛削去百分之八九十,等冲到石泥墙下,已经无法对石泥墙造成威胁了。

这一招对狼群同样有效,它们想穿过石泥墙上面的竹排墙,就得先过一遍篱笆墙和荆棘丛,到泥巴墙下只能原地起跳,即使是它们拥有比狸花猫还要强的原地起跳的能力,也的串到削的尖锐的竹排上,被扎成狼肉串。

剩下的,就是防止如何别让养鸡场的鸡,别作死,自己飞出去了。

这才是蓼叶绳结网的正确用法,将蓼叶绳网系在竹片墙上,高的那端系在山上高大的树木上,形成一个几十米高的防护网,鸡的飞行高度有限,这样高的防护网,就能有效阻挡作死的鸡飞出保护网。

要是这样还不行,还可以从小对养鸡场的鸡进行剪翅处理,就是将鸡翅膀上的长鸡毛,剪去一部分,就能很好的避免鸡展翅高飞,又不影响它们正常行动。

这个一套组合拳下来,实际上并不费什么钱,主要是费时费力。

不说别的,光是围绕家门口半个小山头建个三十公分厚的石泥墙,就是个不小的工程,没个几个月难以完成。

去年整个冬天,江建军带着村里每家每户出的挑堤坝的人出去挑堤坝,许红桦就带人在山上和河圩里收拾建造养鸡场和养鹅场。

现在已经是二月,估计到四月份,小鸡苗们就能进养鸡场的鸡舍中了,那时节,油菜花田里小鸡草正生长的茂密。

报完名,许明月领着白杏回到荒山,她自己则又去知青点查看。

知青点的建造基本已经完成,上面的房梁和瓦片都已经上好铺好,里面四面墙壁都刷了白色石灰,两边装有八个格子拼成的玻璃窗,此时玻璃窗都是关着的,房间里有玻璃透进来的光线,倒也不显得昏暗。

厨房的两个锅灶的灶台也砌好了,一大三小三个圆乎乎的锅洞,只等放上烧饭烧菜的铁锅,和前后两个顺便烧水的砂锅,就能使用。

冬天刚过,锅灶底下干干净净,一根柴火都没有,张医生要带着她的学徒们搬过来的话,这时节山上已经不好砍柴了,得给她买个煤炉,再买些蜂窝煤回来烧。

还有热水瓶、被子、床单、毛巾。

许明月心底一点一点盘算着,等张医生搬过来,要给她添置的东西。

人家过来帮他们临河大队培养卫生员,这些不可能让她自己置办,她在蒲河口和临河大队,严格上来说是没有工资和工分的,在蒲河口,是食堂里有什么她吃什么,来到临河大队,也是吃住在许明月家,完全是许明月私人在出,她自己来的时候只有一身单衣,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她本来来到临河大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照顾怀孕的许明月,开个卫生所,不过是顺带。

去年在建知青点的时候,就已经和万家村的木匠家定制好了炕柜桌椅这些,只等积雪化完了,路面不再泥泞了,再用板车拉下来。

许明月叫人去通知万家村木匠家的时候,木匠家已经完成了全部炕柜、桌椅的打造,但知青点想要作为临时的卫生所的话,还需要几张竹床作为病床,至少一个木柜作为医药用品橱柜,木盆、澡盆这些也都要背上一些,张医生可不是一个人,还有十二个学徒和白杏呢,男生女生一群人,东西肯定要分开用的,这就得备下不少。

好在当初建知青点时,就考虑到临河大队的知青多,今后可能还会有知青下来,知青点的房间建的大。

一共四个大房间,一个堂屋,四个大房间是连着四张带抽屉的课桌,里面还空出来一截靠离墙的位置,正好还能摆放一个宽八十公分的木柜,沿着墙边高高的玻璃窗户摆成一排,玻璃窗户和许明月家的窗户一样,都是带有波点花纹防窥探的马赛克玻璃,既能透光的同时,也防止有人心存坏心,欺负新来的知青们,堂屋的桌子是一张本地常用的方桌,四面还给打了八个抽屉,抽屉上有锁扣,可以日常防止一些自制的酱菜之类。

之后就是木质长凳、竹椅和厨房的橱柜,厨房的橱柜同样是本地厨房常用的竹制款,相较于木质的,竹制的东西要便宜许多,取材也方便。

许红桦和江建军他们都默认这些知青们在本地待不了几年,对这些消耗品,他们是能用便宜的就用便宜的,毕竟连村里本地人,都鲜少舍得给家里打木制的橱柜,木制的橱柜箱笼那是能传家的。

过了正月十二后,天就没再下过雨雪,路上积雪基本已经化干净,路被踩的主路已然被踩的结实干燥。

许明月派人去木匠家催过后,木制的长桌、方桌、板凳这些重的物件暂时还无法用板车拉过来,但较轻的竹制的竹椅、橱柜,木匠家的两个儿子直接两担挑了下来。

未成立公社前,他们就经常一边挑着几十只的竹椅,往炭山和水埠公社卖。

知青点的厨房有了橱柜、竹椅,渐渐就开始像点样儿了,但还缺铁锅、砂锅、水缸之类。

铁锅要提前去炭山预定,砂锅、水缸得去邻市的陶器厂买。

之前因为冬季竹子河水落,水位很低,无法行船,临河大队的人就去邻市和炭山,现在知青点的其中两间房要临时充作卫生所,砂锅、水缸这些就要快点定下来了。

铁锅倒是好办,毕竟炭山如今和临河大队通了桥和路,脚程快的,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对面的炭山,要是骑自行车,还能更快。

她回到家里,张医生知道她刚才去了知青点,回头低声和她说:“等明天招聘老师考试结束之后,我就带她住到知青点里。”

许明月没有拒绝,而是说:“明天早上我就叫人去邻市陶器厂去买水缸和锅炉回来,你这几日先不急,带着白杏就在我这吃,晚上要是不方便,就在这吃完洗漱好了再过去,我这里热水壶有多的,回头你拎一瓶过去,被子被褥脸盆毛巾这些我也都会备好,热水壶估计不够,回头我去水埠供销社再买几个回来。”

之前她去省城供销社,就带回来几个热水壶,不过她带回来的,除了自家留下两个,剩下的都分给许凤台、许凤莲、许凤发和老太太了。

许凤台生了三个孩子,原本家里的一个热水壶肯定不够用了,许凤发也成了家,很快也会有自己的孩子,许凤莲如今也有了孩子,正是用热水最多的时候,她去省城一趟也不容易,每次回来都大包小包的往回带东西。

许金虎总说她存的那点钱,估计全补贴兄弟姊妹了。

其实并没有。

除了少数她车里没有,需要从省城供销社买的东西,大多数东西她都是不花钱的,甚至每次去省城,都能顺手出掉一车的东西,存下的钱多到她都没有数了,估计得有三万多了。

许凤台本身就是付出型人格,平日许明月夫妻俩不在荒山的时候,日常荒山的柴火、菜地都是许凤台兄弟俩在给她打理,赵红莲还时不时过来帮她打扫一下荒山的家。

许凤莲就更不说了,遇到啥好东西,都想着先给她这里送上一份,光是奶粉和麦片都送来好几罐了。

张医生对她很是信任疼爱,她和自己的子女前夫全都断绝了关系,这几年没有往来,也没有通信,反而是在许明月和活泼热情的阿锦身上再度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她含笑望着许明月的目光都带着几分慈祥,眉目柔和的笑着说:“都听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