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今已册封为从三品贵嫔,奉太后辅六宫事。

一晃神就到了十二月中旬。

天气一日比一日冷,一场又一场大雪过去,玉京府及京畿各地衙门都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今岁因钦天监提前上奏,京中各司早有准备,加之赈济银准备充足,今年的百姓终于能过一个安稳年了。

手里有银,心中不慌。

即便遇到雪灾,各州府也能迅速应对,把灾害降到最低。

乌城大捷,将士回京,百姓们欢天喜地,在团圆的喜庆中迎接新年。衙门里,官员们则终于从繁忙的政务中脱身,年节的悠长休沐即将到来。

而长信宫中,岁月一如往昔。

每一年三节两寿,祭祖过节,都已经成了宫中的惯例,第一次参加时是新鲜,再往后就是习惯。

百多年来,长信宫和玉京相互依靠,默默守护风雪中的百姓。

一成不变,才是安心。

再过几日就要冬至了。

年关底下,节庆颇多,冬至、小年和正旦接二连三,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热闹。

这日一大早,织造局就来人了。

莺歌打开殿门,一看到来人便眯着眼睛笑了。

“红袖姐姐,早。”

红袖身上穿着司职宫女的青色宫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在发髻上戴了一支青竹绒花,显得格外端丽。

与之前相比,她气质更为沉稳,已经有管宫姑姑的架势了。

“你也早。”

红袖难得露出笑颜,她的目光挪到莺歌身后,便同青黛四目相对。

两人没有说话,只颔首见礼,彼此之间似乎并不熟悉。

莺歌没有多问,亲亲热热陪着红袖进了寝殿,目光在她身后游移。

“今日姐姐怎么一大早就过来了?”

红袖温言道:“陛下口谕,赏赐姜娘娘新进宫的贡缎,请娘娘过目挑选。”

莺歌便更高兴了。

“姐姐略等一下,娘娘刚起呢,正在梳妆。”

姜云冉一贯不喜早起,她奉行及时享乐,每日都是自然醒,反正太后不喜宫妃经常请安,各自相安无事。

红袖自然知道她的习惯,便也不多问,只安静站在一边等。

殿阁中紫叶唤了莺歌一句,小姑娘就颠颠跑了进去。

此时青黛端着水盆出来,同红袖擦身而过。

红袖的声音很低沉:“吴端嫔有些不妥。”

青黛脚步不停,她把水盆放好,才走回红袖身边。

两人的声音都很低沉,再相隔一步都听不清楚。

“如何不妥?”

红袖道:“她的寝衣换得太快,现在只八个月,就已经开始穿足月身形的衣衫,织造局的姑姑亲自量体,回来面色都不好看。”

宫中就是如此。

一旦牵扯妃嫔有孕,各宫之间皆精神紧绷,不敢随意行事。

织造局伺候多年,尤其是年长的织绣姑姑们,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王公贵族,王妃公主们,平日里也多要关照,见的孕妇是最多的。

怀孕妇人是什么身形,织造局的姑姑们最是熟悉,即便有身形偏差,也不会前后相差数月。

对于此事,宫人们心里都紧绷一根弦,生怕那一天弦断了,牵连到自身。

青黛颔首,声音很轻:“娘娘之前也觉得她看起来颇为怪异,不光那肚子,四肢都胖了一圈。”

“但是……”

两人对视一眼,青黛叹了口气:“但是太医院一直上报无碍。”

这就很诡异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吴端嫔这一胎并不安稳,但太医院却从未上报,若是以后真出了事,谁来担责?

两人正说着话,流光纱掀开,一道明丽的身影出现在两人面前。

姜云冉今日选了一身紫藤萝色的大袖衫,外面配了一件满绣加绒褙子,紫藤萝在衣摆层叠铺开,犹如行走在花海之间。

领口处一对赤金盘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扣眼处是一颗花生大小的东珠,那是景华琰额外赏赐。

只在自家宫中,姜云冉没有佩戴环佩,随意在发间别了一支红宝石海棠鎏金簪,更衬得她眉目明艳,光彩照人。

见到红袖,她浅浅一笑:“红袖来了?用过早膳了吗?”

红袖上前一步,躬身见礼:“回禀娘娘,已经用过了。”

她把方才的话又说了一遍,便道:“娘娘是现在宣,还是用过早膳再议?”

姜云冉说:“天寒地冻,便不叫姑娘们在外面冻着了,现在就去北厢选料子吧。”

她话音刚落下,外面就忽然传来一阵热闹声。

即便坐在寝殿中,姜云冉也能听见钱小多的笑声。

她挑了一下眉。

钱小多可是猴精着呢,轻易不会没规没矩,那便一定有大事发生。

姜云冉没有着急,她看了一眼红袖,红袖便往后退了两步,隐没在碧纱橱之后。

另一边,青黛上前,掀开了厚重的门帐。

掀开一瞬间,寒风呼啸而入,吹散了屋中的甜香。

天光随着倾斜而入,把姜云冉衣襟处的东珠点亮,光华夺目。

钱小多陪着的人,赫然就是梁三泰。

梁三泰脸上是恰到好处的笑容,手中捧着四季平安吉盒,里面应当是圣旨。

人未至,声先行。

梁三泰看到寝殿有了光亮,便朗声道:“恭喜娘娘,贺喜娘娘。”

姜云冉心中一动。

她同隐没在黑暗中的红袖对视一眼,然后才道:“梁大伴,快请殿中说话。”

帐幔全部掀开,明间光明一片。

姜云冉端坐在主位上,看着梁三泰。

梁三泰可不是孤身前来,他身后还带着十数名黄门,手里皆捧着锦盒。

一看便知是陛下赏赐。

姜云冉站起身,青黛已经在她面前放好了蒲团,直接跪下便可。

宫人们在姜云冉身后跪了一地,安静聆听梁三泰的宣旨。

姜云冉忽然有些紧张。

再升份位,她就是九嫔娘娘了。

会是什么封号呢?

梁三泰取出圣旨,声音清朗,高亢却不刺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听雪宫美人姜氏,柔嘉温恭,孝仪天成,忠仁克礼……仰太后慈谕,今已册封为从三品贵嫔,主位听雪宫,奉太后辅六宫事,钦此。”

听到这忽如其来的晋封,便是姜云冉也呆立在场,并未能立即回神。

听雪宫一片寂静,只有梁三泰的声音回荡。

宫中上下宫人,似乎都被这巨大的喜悦震颤,一时间都瞪大了眼睛。

梁三泰能看出听雪宫的欢喜,也不恼怒,他依旧笑眯眯站在原地,温言提醒:“恭喜贵嫔娘娘。”

贵嫔娘娘。

这可真是大手笔。

完全在姜云冉意料之外。

姜云冉再也不心里腹诽景华琰抠门了。

喜悦涌上心头,她脸上恢复了往日的完美笑容,只更真诚,也更明媚。

姜云冉躬身,对着乾元宫方向行大礼:“谢陛下隆恩。”

青黛率领听雪宫一众宫人,随之跪拜:“谢陛下隆恩。”

三叩九拜之后,方是礼成。

梁三泰亲自上前,搀扶起姜云冉:“贵嫔娘娘,陛下前日便命钦天监选出吉日,五日后便要给娘娘举行封嫔大典,娘娘辛苦一些,这几日有的忙。”

姜云冉亲自给梁三泰送了厚厚的红封,笑道:“怎么这样赶?”

红封都有些坠手。

梁三泰意味深长:“娘娘,大典之后就是冬至。”

冬至之后,就是一连串的节庆,赶在冬至之前完成册封,介时所有宫宴典礼,姜云冉都是贵嫔娘娘。

不靠家世,不以子贵,姜云冉只靠皇帝恩宠,就爬到了主位娘娘。

此时,距离高位妃嫔只一步之遥。

无人再敢小觑,也无人再敢轻慢。

景华琰的态度清晰可见,份位就是最好的昭示。

姜云冉一瞬便福至心灵。

她看向梁三泰,笑容真诚:“有劳大伴。”

梁三泰见她明白,也觉得心里舒坦,难怪陛下这样爱重贵嫔娘娘,就看这聪明劲儿,谁能不喜欢呢?

“娘娘有礼了。”

说着,梁三泰就道:“这是赏赐单子,还请娘娘过目,另外几件家具都在西寺库库房,娘娘须安排宫人亲自去选。”

姜云冉颔首,问:“今日可还有人升位?”

宫中但凡有单独升位,皆是格外恩宠,一般都是随着年节和吉庆一起晋升。

长信宫熬的是资历。

梁三泰低声道:“孟才人升为熙嫔。”

姜云冉眯了一下眼睛。

她慢慢醒悟过来。

虽然圣旨没有明言,也没有给出升位的理由,但此时姜云冉同孟才人一起升位,份位还比家中立功的孟才人高,很能说明问题。

明眼人都能看出,在司务局一案中,新晋的贵嫔娘娘肯定出力不小。

这是功绩,自然让人无话可说。

宫中赏罚分明,立功自然就有赏赐,从始至终一直如此。

姜云冉呼了口气,心中对景华琰的做法越发满意。

还得是皇帝陛下,做事总是滴水不漏。

朝阳大长公主虽然嘴里说他是孤家寡人,才选择他成为皇帝,实际上,还不是因为他老奸巨猾。

就光这手腕,那几位皇嗣就完全比不上。

姜云冉问:“孟妹妹如今住在灵心宫吧?”

景华琰知晓她喜欢听雪宫,也不耐烦搬来搬去,因此没有让她挪宫,依旧主位听雪宫。

但孟静语升为熙嫔,就不可能再同德妃同住一宫。

“孟熙嫔娘娘着令搬入永福宫。”

永福宫前殿本来也应该是熙嫔的主位宫殿,这样一来,孟熙嫔就同吴端嫔同住一宫了。

按照大楚宫规,九嫔依次分为三等,封号按照顺序排出高低,正四品为安、顺、和,从四品为熙、宁、端,正五品为丽、惠、庄。

宫中只有崔宁嫔和吴端嫔两位嫔娘娘,孟熙嫔升位之后,她就成了九嫔之首。

无宠无子,就这样压过崔宁嫔和吴端嫔,靠的唯有娘家。

而姜云冉甚至没有娘家,只凭自己功劳卓绝,就压过了所有人,成为从三品的贵嫔娘娘。

景华琰此举,给了前朝后宫一个信号。

想要地位,就必要一心为国,只有为国尽忠,屡立功劳,才能博得尊荣。

钱小多恭恭敬敬送走了梁三泰,回到听雪宫,众人站在姜云冉面前,一起跪下行大礼。

“恭喜贵嫔娘娘,贺喜贵嫔娘娘。”

姜云冉满面笑容。

阳光从门外洒入,点亮了她那张明艳的芙蓉面。

“免礼。”

姜云冉说:“全赖你们,才有本宫今日”

“如今本宫升位,自不忘诸位的忠心,所有人,赏。”

————

听雪宫中热闹非凡。

自从圣旨下达,听雪宫就没断过人。

尚宫局和典物局的宫人进进出出,抓紧给贵嫔娘娘布置听雪宫前殿。

因东西两处偏殿并无其他宫妃,景华琰大笔一挥,也都赐给贵嫔娘娘使用。

这一下,两局的宫人更是忙碌,一刻都不带停歇。

整个听雪宫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宫人们虽然忙碌,脸上却都带着笑,人人脸上写满期待。

织造局已经来去两拨人,红袖领着宫人给姜云冉量尺裁衣,尽快改做贵嫔吉服。

贵嫔的发冠依旧是团花冠,但发冠之上有珠花和东珠,另有一对翟鸟珍珠步摇,一对珠翠博鬓,彰显身份地位。

发冠和礼服都是成衣,须按照姜云冉的尺寸改做,赶一赶能来得及。

贵嫔娘娘的差事,可无人敢敷衍,必是尽心尽力,点灯熬油,务必让娘娘舒心。

“娘娘放心,等到封嫔大典,一定让娘娘光彩照人。”织造姑姑笑道。

姜云冉给了重赏,织造局的宫人笑得合不拢嘴,除了红袖皆欢笑离去。

等织造局的宫人走后,红袖才对姜云冉福了福。

此刻她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显露出些许开心来。

“恭喜娘娘。”红袖道。

姜云冉亲自扶起她,拍了一下她的手:“你这般说就见外了。”

她笑着说:“今后我的衣冠,全靠你来操持。”

红袖抬起眼眸,看向姜云冉明媚的笑颜,也跟着笑了起来。

“娘娘放心便是,绝不会出错。”

姜云冉同慕容昭仪的习惯并不相同,她更喜欢明窗和花园,因此尚宫局和典物局从白日忙到下午,才刚刚把正殿收拾妥当。

事出突然,正殿的火墙没有提前烧热,因此今日姜云冉还住在西配殿,待明日才会搬入正殿。

升位是大喜事,姜云冉让钱小多直接拿银子操办宴席,晚上便同宫人们一起饮酒作乐。

一直闹到华灯初上,听雪宫的热闹还没散去。

景华琰踏入听雪宫前,就听到里面的欢笑声。

他挑了一下眉,守门的刘晓瑞忙道:“陛下,今日娘娘大喜,恩赐宴席,怕是宫人们在欢喜。”

姜云冉的笑声清晰可闻:“来,青黛,再吃一杯酒。”

刘晓瑞:“……”

刘晓瑞睁着眼睛说瞎话:“小的这就去禀报。”

景华琰挥了一下手:“不用。”

说着,他就领着梁三泰悄无声息进入听雪宫。

绕过影壁,就看到院中烧着暖炉,宫人们围在暖炉边,说笑着吃菜喝酒。

每个人都喜笑颜开,满面红光。

这种情景,在宫中少能见到。

即便各宫娘娘们遇到大喜事,也不过就是赏赐宫人们一顿席面,私下在角房用过便是,这样聚在一起欢庆的情景倒真少有。

姜云冉今日心情的确很好。

升位不仅意味着她从此行事越发便宜,手中权利更多,也意味着景华琰对她的肯定和信任。

这种信任,可以让她放开手脚,做更多想做的事情。

姜云冉端起酒杯,不自觉唱起了家乡的歌谣。

“月儿弯弯照九州,娃儿暖暖入梦乡,”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一如回到年少时,“娘的宝贝小乖乖,一生无忧快快长。”

随着她的哼唱,殿阁中慢慢安静下来,有听过这一首歌谣的宫人,也跟着一起哼唱。

“一生无忧快快长。”

姜云冉唱到最后一句,大笑一声,她端起酒杯,道:“敬明月。”

话音落下,身后却没有回音。

姜云冉眨了眨眼睛,摇摇晃晃回头。

景华琰站在廊下,宫灯在他身后明亮,犹如最温柔的银月。

他身上是玄色大氅,面容清俊,身姿颀长。

四目相对,仿佛隔着山水,却又好似只在画屏之间。

晚风吹拂,四季桂迎风舒展,月影朦胧,佳人仙姿迭貌,犹如刚刚飞升至月宫的嫦娥。

姜云冉似乎真的吃醉了酒,却也还认得人。

她慢慢压下酒杯,对着景华琰遥遥一抬:“敬陛下。”

宫人们哗啦啦起身,一起跪地。

“恭迎陛下。”

景华琰抬步前行,一路来到姜云冉面前。

他伸出手,梁三泰已经麻利送上酒盏。

银酒盏中的酒液醇厚芬芳,有一股浓烈的花香,是姜云冉平日里爱吃的桃花酿。

他举起酒杯,同姜云冉的碰了一下。

叮。

声音清脆而悦耳。

景华琰浅浅笑了:“敬云冉。”

姜云冉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随即,她扔掉酒杯,上前一把抱住了景华琰。

“嘿嘿嘿,”姜云冉说,“陛下,我好开心。”

梁三泰赶紧让宫人们收拾桌椅,麻溜退下。

身边的宫人们忙忙碌碌,景华琰却只看着依偎在他怀中的佳人。

他嗯了一声,揽着她的肩膀,带她回到了西配殿。

殿中温暖,香味扑鼻,是她最喜欢的沉水香。

宫人们都在殿外,虽然尽量轻手轻脚,可盘碗还是发出碰撞声音。

殿阁中却温柔静谧。

景华琰一颗心安静下来,此时此刻,他忽然体会出一丝人间烟火气。

虽然身在这冰冷的九重宫阙里,却能寻找出难得的平凡和快乐。

姜云冉还赖在他身上,撒娇似得不肯起来。

景华琰弯下腰,一把把她打横抱起,大踏步进了北厢房。

等把人放在贵妃榻上,景华琰就要松开手。

奈何姜云冉依旧死死抱着他的腰,哼了一声撒娇:“陛下要去哪里?”

景华琰垂眸看着她绯红的脸颊,不由自主柔和了眉眼。

此时此刻,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声音有多温柔。

“给你倒茶,乖。”

姜云冉哼了一声,她闭着眼,还是不撒手。

“不吃茶,我要喝酒!”

“喝烧刀子!”

喝什么烧刀子,宫里就根本没有这种烈酒。

景华琰听着她的话,低声笑了起来。

没想到,姜云冉喝醉酒这样可爱,这样……幼稚。

有平日里从来不会出现的乖张肆意,让人忍不住任由她予取予求。

“好好好,就吃烧刀子。”

景华琰哄孩子似得哄她。

宫人们都没跟进来,景华琰便就着这别扭姿势,扭着身体给姜云冉倒茶。

屋里的茶还温着,正好能用来解酒。

他把茶盏送到姜云冉唇边:“你尝尝,这是新送来的烧刀子,很好吃的。”

喝醉酒的姜云冉很好骗。

她下意识张开嘴,喝了一大口。

咕咚一声,非常果断咽了下去。

一口吃下去,姜云冉停住了,景华琰也屏息凝神看她反应。

姜云冉眨了一下眼睛,然后努力去看茶盏中的茶汤,片刻后她疑惑地说:“坏了吗?”

景华琰忍着笑,身体几乎都要颤抖起来。

姜云冉甚至又喝了一口。

等这一口喝下去,茶盏都空了。

“坏了。”

姜云冉喃喃自语:“不过味道也挺好的,有点甜。”

上好的铁观音,自然有一股清甜。

喝醉了也挑嘴。

景华琰低笑一声,又给她倒了一杯茶。

两杯茶下肚,姜云冉终于愿意放开他了。

景华琰赶紧脱掉大氅,这一会儿功夫,都把他热出汗了。

脱掉大氅,自己又换了踏云履,景华琰才回到贵妃榻边,同她坐在了一起。

姜云冉很自然靠在了他身上,头一歪,在他的肩膀找到了舒服位置。

灯花跳了一下,不知何时,外面已经安静下来。

宫人们依次褪去,只剩值守的宫人在外等待。

景华琰伸手揽着姜云冉的腰,感受到她身上难得的热度。

的确,她的身体似乎越来越热了。

冬日里在被窝抱着的时候,仿佛抱了个小火炉,怪舒服的。

看来,钱医正医术高明,是应该升职了。

景华琰这般想着,姜云冉忽然哼了一声。

她又在唱歌。

她哼的歌语调欢快,唱词模糊,景华琰根本听不听歌词,只能听到她清亮的嗓音。

伴随着她的歌声,景华琰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好似在配合她起舞。

“云冉,这么高兴啊。”

姜云冉闭着眼睛,脸颊潮红,她在他肩膀上点头,毛茸茸的鬓发擦过他的脖颈,怪痒痒的。

“高兴。”

姜云冉虽然喝醉了,可声音依旧清亮。

有一种朝气蓬勃之感。

景华琰一直很喜欢她的嗓音,每次听都觉得心情舒畅,唇角不自觉上扬。

“为何这么高兴?因为升位?”

姜云冉没说话,但小脑袋动了动,发丝在景华琰脖颈来回攒动。

“因为什么啊?”景华琰颇为耐心,继续哄劝。

“因为……”

姜云冉含糊说了一句,景华琰没听清。

“什么?”

他低下头,终于听到了姜云冉的嘀咕。

“因为陛下信任我。”

景华琰愣了一下。

莫大的喜悦从心中升起,此时此刻,他忽然体会到了满足两个字。

付出和回报,其实是对等的。

景华琰作为皇帝,从他登基开始,从来都是他在给予。

这是自然而然的。

皇帝坐拥山河,全天下都在他掌握之间,只有他能恩赐,能给予所有别人想要的一切。

无论后宫前朝皆是如此。

不过时至今日,也只有姜云冉并非因为他的恩赐而开心。

只因为他的恩赐背后,是他愿意给予的信任。

这种信任难能可贵,比身份地位,比权利荣华都要来的珍贵。

姜云冉慧眼独具,她为之动容的,也就是如此。

嘴里说的是信任,实际上,也是景华琰的真心。

无论是爱情也好,亲情也罢,哪怕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都足够叫人感动。

所以姜云冉会这样高兴。

相处数月,她终于走入他的内心,得到了全心全意的信任。

而此刻的景*华琰,内心深处,也因为这一句话而思绪万千。

他垂着眼眸,看着怀中闭眸浅笑的佳人,也慢慢扬起了唇角。

他同样开心。

被人理解,被人接纳,也被人珍视。

这种感觉,自从母后故去之后,便再也不曾有了。

一路踽踽独行,孤独于世,直至此刻,他才慢慢寻到了同路人。

很晚,很慢,亦很难。

可听到这一句真心话后,过往一切岁月,似乎都已微不足道。

姜云冉根本不知她随意一句话,在景华琰心中掀起怎样的波澜。

她也不知他在这一日下了什么决定,做出了什么决断。

她只知道这一觉睡得很沉,很香,舒适极了。

陷入梦乡那一刻,她似乎听到了一道低沉的笑声。

“云冉,谢谢你的肯定。”

“从今以后,朕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