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情人:一个传奇

火山情人:一个传奇

作者:苏珊·桑塔格 状态:完本 日期:09-05

本书是以随笔作家身份闻名于世的苏珊·桑塔格最为钟爱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在这部气势恢弘的史诗性巨著里,作者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为依托,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意大利半岛为背景,描绘了由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收藏家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其续弦、风流的绝代佳人埃玛,以及埃玛的情人、英国一代海军英雄纳尔逊勋爵这三人组成的一个奇特组合,在寓意形象而又深刻的间歇喷发的维苏威火山这一地理背景下,展开了一幅交织着荒淫与破败、战乱与美色、革命与暴政、贪欲与毁灭的人性画卷。…

最新更新第四部 四
作者的其他小说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本书以真实故事为题材,写波兰最著名的女演员赫莲娜.摩德洁耶夫斯卡在一八七六年移民美国的故事。一八七六年,波兰最伟大的女演员玛丽娜·札兰斯卡退出舞台,率领一群同胞,飘洋过海到加州建立他们的乌托邦公社。玛丽娜的儿子与丈夫随同在侧,护花使者中还有一个深爱她、刚窜起文坛的年轻作家。《在美国》描写拓荒时代时依然空旷的西部,在那里,他们的公社失败,多数成员返回波兰,但是玛丽娜留下来,在美国舞台大放光芒。《在美国》是一本生动、令人惊喜的巨作,是桑塔格最迷人、最杰出的成就。
  • 作者:苏珊·桑塔格
    在《恩主》中,桑塔格对梦境、幻觉情有独钟,让读者看到了作为主人公及叙述者的我的梦里人生。在这部篇幅不长的叙述作品中,我一共做了十三个梦,这还不包括这些梦的不同版本,而我差不多就在做梦和释梦中度过了六十一年的人生。因为父亲忙生意,姐姐嫁人,母亲去世,我从小就备尝孤独的滋味,并养成了耽于沉思的习惯。在省城读到大三,因发表一篇小题大作的哲学论文而退学,并进入一对中年夫妇——安德斯夫妇——的社交圈。沙龙搞得热热闹闹,我虽置身其间,但仍痴迷于自己的思考,并感觉自己踏上了一次精神之旅。然后,开始做梦,先是两个房间之梦。梦里的我表现出本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狡黠的谦卑,动辄产生羞耻感、哀求、害怕的样子,想与梦里压迫我、支派我的人讲和、套磁儿,等等。接着,我开始释梦,并请人帮着释梦。同样的梦中人出现在不同的梦里,如沙龙女主人安德斯太太,在梦里,她一会儿拒绝我的要求,一会儿又给我投怀送抱。我做的这些梦名堂很大,内容各异,包括我梦醒之后命名的非常派对之梦、宗教梦、老资助人之梦、钢琴课之梦、镜子之梦、红枕头之梦、破窗之梦、泥鞋子之梦、军火库之梦、文学梦、木偶之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最为有趣的是,我在梦和日常生活之间搭起桥梁,也因此品尝到了内在生活的滋味。内在生活改变了我对他人的态度,梦指导并改变我的日常生活。过着这种亦梦亦真、合二为一的梦生活,我充满活力。在梦的导引下,我勾引安德斯太太,乘她丈夫出差在外的机会与她私奔。我和她在一座阿拉伯城尽情玩乐,而后慷慨地把她卖给一个阿拉伯商人。依稀是两年后吧,她伤痕累累、可怜兮兮地回来。梦指示我杀死她,可我没有成功,因为她坚不可摧。我把父亲留下的房子赠给她,等等。梦境和幻想在《恩主》中,似乎不仅起到了展开情节的作用,它们倒更像是小说中的主角儿,梦一个接一个地做,而且,梦中复有梦中梦,居然还有了自己的生命和逻辑。梦境和幻觉呈现出处于自我感知、自我探索之中的我的困惑和孤独,我内在的心灵世界由此也得到真实的再现。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桑塔格的第二部小说,一部难以言传的心理小说。表面上过着正常生活的青年男子迪迪曾经自杀未遂,一次出差途中,他在隧道里杀死一名铁路工,却无法确认此事的虚实,在摇摆的车厢里,他爱上一位盲女以求慰藉。从此他与心魔搏击,试图逃离真相。然而在死亡的诱惑和负罪感下,虚弱的迪迪再次进入那个黑暗的隧道,可怖的谋杀再现,他也终于步入了死亡之匣……这是一个关于人在自杀以及自杀后产生的幻觉的故事。是桑塔格以令人不安的卡夫卡式的寓言风格创作的一部黑色小说,不过,表面的语调虽然冰冷钢硬和间离,骨子里却自有一种忧伤和柔情。
  • 作者:苏珊·桑塔格
    《我,及其他》是苏珊·桑塔格唯一的短篇小说集,中译本还特意增加了两篇作者本人建议纳入的近年新作。总共十个短篇,宛如多棱镜般展现了二战之后成长起来的那代美国知识精英的心路历程、知识女性的精神肖像,以及当地美国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并探索了短篇小说这种表现形式无限的可能。在先锋实验的创作表层之下,骨子里体现出来的是桑塔格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关怀。
猜你喜欢的小说
  • 作者:艾玟
    不能怪她,谁教她曾经是个受伤的女人!所以她不谈感情,这样她就不用付出真心;而没有付出真心,她就不会感到心痛;再说她和他,不过就只有一夜情而已,她才不会在乎他是不是要离开!可他就不是这么想了,居然动不动就对她死缠烂打,还三不五时想对她示爱,难道他是真心爱上她了吗?不!他他他……居然敢假藉爱她之名,行刺探市场机密之实,害她成为家族及公司的罪人!这会不会太过分了?好,既然他先对她不仁,那她也不必对他太讲义气,她决定跟他把话说清楚、讲明白,狠狠的告诉他──从此以后,她要跟他一刀两断,各人过各人的独木桥,但他却老说他是有苦衷的,要她慢慢的听他解释……
  • 作者:廖信忠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是我常常问大陆朋友的问题。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其实,台湾30年来的社会巨变,绝不亚于改革开放30年的大陆。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 作者:陈舜臣
    日本华裔推理小说家陈舜臣1973年作品,本格推理小说。这部短篇集共收录了六个短篇推理小说,这些小说都是以中国唐代古都长安为背景,主人公是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的神秘人物贺望东,且六篇故事全部都是广义密室作品。这六篇小说分别是:《东方来的客人》、《观灯之夜》、《烟雾女人》、《贤人语句》、《歌女与舞女》以及《不愿被人看见的背影》。
  • 作者:许伟才
    兴奋,不一定会死?但是一直兴奋的话,就一定会死?这就是兴奋和死亡之间的距离。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兴奋之后,他们都会死吗?……神秘勒索者究竟是谁?他为什么要陷害乒乓冠军普伊莎、举重冠军张威,和花样滑冰冠军陈娟?他的矛头最终指向哪里?从一连串兴奋剂栽赃到一系列杀人灭口,操纵者的阴谋是否走向了失控?而在拌嘴调侃和打瞌睡之间,私人侦探马凯将如何嗅着蛛丝马迹,让真相大白呢?作者以明快的笔调,富有动感的语言,将整个故事开展得轻松而刺激。当你以为是推理小说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更像一部体育悬疑小说;当你发现它是体育悬疑小说的时候,却发现它似乎更是一部悬疑爱情小说。
  •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煦阳岭的疑云(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又译作:拇指一竖,魔指。儿孙满堂的汤米和塔彭丝夫妇再度出山。汤米和塔彭丝去养老院探望上了年纪的艾达姨妈。养老院里住满了脾气暴戾、行为古怪的老人家。这边艾达姨妈一个劲地唠叨着她的脑筋有多犀利,外面走廊里另一位老人家嚷嚷着她没有喝到当天的牛奶,尽管她刚刚才喝过。对不起,那是你可怜的孩子吗?一位老太太突然莫名其妙向塔彭丝发问。这一切不由得让塔彭丝好多感慨。想到自己和汤米也是进了五十快六十的人了,难道不久的将来汤米和自己也要这样糊里糊涂了吗?不久,艾达姨妈去世了,汤米和塔彭丝重返养老院处理她的后事。在遗物中有一幅油画,是同院的兰卡斯特太太不久前赠给艾达姨妈的。塔彭丝十分喜爱这幅画。尤其是画中的粉红小屋、小桥流水,让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决定向兰卡斯特太太讨下这幅画来。没想到兰卡斯特太太正是以前问她那个古怪问题的老妇人,并且刚刚离开养老院。当塔彭丝试图按着兰卡斯特太太留下的通讯方法和她的家人联系时,却发现查无此人。再查询当初入住养老院时的记录,也是道道死胡同。塔彭丝不禁心生狐疑,这样一位老人家怎么会来来去去踪影全无?还有以前的唐突问题?是出了什么意外;还是家人不善?还有画中河畔的那所粉红色的房子,总是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正逢汤米开会出差,塔彭丝决定独自出游,一方面寻找画中的景物,另一方面看看是不是能顺藤摸瓜打听到有关兰卡斯特太太的音讯。几天后汤米回到家中,方才知道塔彭丝外出了。入夜了,塔彭丝仍没有象她说好的那样返回。可偏偏没有人知道她现在人在哪里。正焦头烂额的时候,艾达姨妈以前的医师约会汤米,并告诉他养老院里一连有好几桩不明死亡,包括那位牛奶太太也突然去世了。阿伯特又在艾达姨妈的旧家俱里找到秘密遗嘱,注明养老院有居心叵测的人。情急之下,汤米只好从画家那方面下手,却不料画家早已去世多年……一切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没有头绪。教堂的墓地里,一个阴影悄悄在塔彭丝身后举起手臂,重重地向她头上砸去……书中描写的一些老人特征,还有塔彭丝面对年龄日增的心态,读来很细腻。故事的开始,源起于塔彭丝一贯的好奇心和凡事先往坏处想的急性子,更因为她丰富的同情心。这时的汤米和塔彭丝是生活平静的退休族,较之《命运之门》年轻,但多了些对于老龄的惶恐和不适。塔彭丝不想坐着等老,不想面对老到没有能力自己照顾自己的一天。她要出去,她要找到那个没法主宰自己命运的老太太,她要找回自己遗失了的记忆,她要解开心头的迷惑。这些在书中都描写得顺理成章,颇为真切自然,也符合她一贯的人物形象。书中对于英国乡村的描写有另一番笔墨。尤其是塔彭丝一路开车找过来、一点一点破茧抽丝的过程差不多占了全书大半篇幅。读者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被引入情景中。这也是此书的特点之一。至于有关那幅油画的描写安排得自然,当然毋庸质疑,有人会觉得唠叨、多余。但事实就是这样。人人都有那样的时刻,有一番印象,有一丝感觉,说不清,却又不能一下子忘得干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不乏这样被人忽视的、现实生活中的小细节和感受。汤米和塔彭丝的迥异个性,两人之间的深情和默契在逆境中表现得尤为真切。男女主人公的个性、心理发展的步伐一致。两个不甘于安逸的平常人,有些性急、甚至有些单纯,渴望日常生活之外的刺激,极富同情心,充满好奇,不肯轻易放弃,同心协力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是这系列的主题,那些故事为他们存在,为了反映他们的成长、成熟和年老的历程。相对阿加莎·克里斯蒂其它的小说,这一系列也就比较注重人物心理、日常琐事方面的笔墨。
  • 作者:鱼的同音字
    没有系统,硬币武魂,先天魂力也只有三级,拜师大师更是被拒。苏醒怒了,求人不如求己,好歹他前世也是学霸一枚。依靠着对魂力的探究,苏醒成功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强者之路。任你再强,挨我一记超电磁炮再说。走自我开发魂技路线!魂环魂技什么的,不需要。渣男人设,已吃兔兔,不喜勿入。
  • 作者:爱德华·吉本
    本书为英国作家爱德华·吉本所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五集。18世纪,启蒙时期代表人物、史学泰斗爱德华·吉本以毕生精力,创作出享誉世界200多年的不朽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自问世以来,《罗马帝国衰亡史》受到无数名家的极力推崇,包括哲学泰斗休谟、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全球史奠基人麦克尼尔、科幻经典《银河帝国》的作者阿西莫夫等。二战时期知名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更是经常在演说中引用书里的金句,其政治和战略思想也深受该书影响。《罗马帝国衰亡史》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角度,展现了罗马帝国1300多年由盛而衰、直至毁灭的全过程。博大雄伟的史观加上优美典雅的文字,使得西方人一谈及罗马帝国,必定会想到此书。此书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了解罗马帝国不可不读的至高经典。
  • 作者:海因茨·G·孔萨利克
    《沉默的运河》(Die schweigenden Kaniale)是一部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蓝天白云、水光潋滟的威尼斯,女秘书伊尔莎·瓦格娜根据科学家贝瓦尔德博士的要求,带着绝密资料来到威尼斯,却始终不见博士的踪影。女秘书瓦格娜为寻找失踪的科学家贝瓦尔德博士,只身独闯神秘古别墅,茫然中邂逅歌剧演员克拉默,更添几分扑朔迷离的气氛。落入陷阱的贝瓦尔德与奸商克拉维利展开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贝瓦尔德来威尼斯是为了同克拉维利的跨国公司商谈抗癌新药的合作事宜。为寻找博士,克拉默和伊尔莎分别去探访克拉维利的神秘别墅,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追踪与营救。绑架与营救、良知与诱惑、爱情与回忆,处处伏有悬念。沉默的运河里,还有十年的沉冤迷案与恩怨情仇。小说情节紧张,节奏鲜明,读来令人不忍掩卷。孔萨利克(H.G.Konsalik)是我国读者所熟悉的德国作家,他的作品畅销世界各国,多涉及间谍活动、诈骗抢劫、绑架谋杀、吸毒贩毒及性解放等现代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