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嫌疑人

看到雷骁拧眉思索的模样, 姜凌察觉到了问题。

以前她在讲三定侦查法的时候,是从定性质,也即是分析犯罪动机开始。因为她知道罪犯是谁, 指向明确, 因此犯罪动机也能迅速锁定。

但雷骁不一样, 他并不知道投毒者是谁,只能列出所有可能的犯罪动机,然后再往下走。这样一来,线头就会比较繁杂,很难拎出重心。

这个案子姜凌前世听说过。

难怪她会觉得和街道办王干事吵架的徐大爷很眼熟, 因为在电视上见过他对着记者愤慨激昂发表个人意见的模样。

豆浆群体中毒案发生之后,立即引发社会极大的反响。

一桩如此大规模的投毒案, 就发生在公安局眼皮子底下,发生在有名的政法系统家属小区里,这让老百姓开始质疑整个政法系统的权威性。

一时之间流言四起。

有的说,是一名被公安干警抓过的罪犯, 出狱后刻意报复曾经抓过他的、现在已经退休的那位老警察,没想到投毒那天老警察生病在家没喝豆浆, 幸运地逃过了一劫。

有的说, 卖豆浆的夫妻是间谍,潜伏在政法系统的家属院里, 长期在豆浆里投放慢性毒药,不管是谁, 喝上一年全都会咳嗽不休、直至吐血而亡。这次要不是不小心放过了量,根本不会被人发现。

还有的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因为管理不善、警力不足, 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那些被冤枉入狱的人,故意选择公安局对面投毒,就是为了发泄心中怒火、报复所有草菅人命的坏警察。

因为新闻很有爆点,电台、电视台、报纸……各类媒体记者都挤到平安里社区调查、访谈。

姜凌有收看晏市晚间新闻的习惯,便是在那个时候在屏幕上见到了徐大爷。

具体徐大爷说了什么,姜凌已经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这位老人精神矍铄,带着记者走遍了小区的角角落落,从市政府骂到供电局、水务局、居委会……反正只要是和小区基础设施沾边的单位,全都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个案子最后是什么状况,姜凌并不清楚。

反正她在罪犯档案里,并没有看到任何与投毒案有关的罪犯。

有可能,是此案最终成了悬案;

有可能,是凶手并没有关押到省城第九监狱。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虽然找到了投毒者,但因为案件影响太过恶劣,市里给媒体施加了压力,不允许公开报道,不允许向社会大众透露任何细节。因此即使身在公安系统的姜凌,也没有收到任何信息。

想到这里,姜凌心里沉沉的。

虽然不知道答案,但姜凌到底是经历过一世的人,能够管中窥豹,从结果反推原因。

第一,在公安局眼皮子底下发生的恶性投毒案,线索并不少,绝不可能成为悬案。因此上一世,这个案子必定是破了。

第二,省城第九监狱关押的都是重大刑事案件的罪犯,投毒案的凶手按理说被判决后一定会被关到第九监狱,除非他死了,或者被送到上一级监狱。不管是哪种可能,都说明这个案子不简单。

第三,这个案子能够让姜凌这个公安系统内部的人都没有听到任何消息,说明可能触动了高层的敏感神经,后续新闻报道这才会被封锁。

想到这里,姜凌抬眼看向黑板上雷骁写下的三条犯罪动机,眸光微动。投毒者不会是简单地针对某个人、某个摊位的投毒,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最大。

雷骁察觉到姜凌的眼神里带着一丝了悟,立即兴奋地问:“姜凌,你怎么看?”

姜凌被点名,便站起身来,走到黑板前,在三条犯罪动机下各划了一道横线:“我觉得,这三条犯罪动机的可能性都存在,但我们可以根据案件特征,分一个优先级出来。”

雷骁乐得退到一旁:“行,那你来分一分。”

姜凌在“报复社会”这一条旁边画了三颗星:“本次案件,投毒点精准明确,投毒对象无差别伤害,再加上就在公安局对面、又是政法系统老家属区,地点的挑衅意味很强,因此,报复社会的可能性最大。优先级,三星。”

范威笑着向众人拱了拱手,一脸承让、承让的得意劲:“对呀,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姜凌在“报复摊主”这一条画了两颗星星:“因为嫉妒同行生意好,或者曾经与刘婶夫妻结仇,进而投毒报复,直接冲突明显,但投毒方式过于极端,对刘婶夫妻的伤害远不如对食客的伤害。优先级,两星。”

刚才举手说出这条犯罪动机的刑警挑了挑眉,比了个“二”的手型:“两星嘛,也不错。”

姜凌最后在“报复个人”这一条旁边画了一颗星:“豆粉下毒,无法确保目标中毒,这种可能性虽然有,但相对较小。优先级,一星。”

这个星级评定一出,顿时大家都热闹了起来。

“对哦,听姜凌一说,感觉清晰多了。”

“先前觉得一团糟,但现在看来只要按照星级来处理就行了。”

“我以前只听说过酒店会评什么三星、四星、五星,没想到咱们刑侦支队开个会,也能搞出个犯罪动机一星、二星、三星出来,有意思。”

新鲜事物,总是能刺激大家的神经,一时之间会议室的气氛活跃无比。

雷骁拍了拍巴掌:“安静!”

随着雷骁这一声吼,所有声音一齐消失,会场顿时安静无比。

雷骁控好了场,这才转头对姜凌咧嘴一笑:“你来,你继续分析吧。”

这个三定侦查法门道挺多,雷骁感觉自己还有得学。反正老秦都说了,要给年轻人机会,要敢于创新,那就让姜凌上呗。

姜凌在黑板上“报复社会”的右侧划出一条线:“好,接下来我们按照优先级来定范围。首先,如果投毒者是为了报复社会,那侦查范围在注意些什么呢?”

范威表现得很积极:“我们前面分析过,能够精准投毒在豆粉袋子里,说明投毒者是小区居民,熟悉刘美凤早餐摊煮豆浆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尝试摸排社区的不满者。”

姜凌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很好。”她在黑板上写下“深度摸排社区不满者”这一行字,然后看向在座的所有刑警。

“请记录一下摸排重点,一,近期遭遇重大挫折者,比如下岗、重病、家庭变故的;二,长期抱怨社会不公、社区管理的老住户;三,性格孤僻、言论偏激者。”

说完这一段话,姜凌眼前忽然闪过徐大爷那张在电视上慷慨激昂的面孔。

还别说,徐大爷挺符合社区不满者的特征。

雷骁立即吩咐下去:“小梁,你负责这一组排查,做好记录。”

“是!”

一名长着娃娃脸的刑警立即应了一声,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

姜凌的声音响亮而清晰:“梁警官,还请重点关注一下,谁有可能追求警示效应,谁有可能对地点的选择,比如公安局对面这一点,有深刻的执念。”

“是!”

梁警官一边回答,一边记录。好记性还要烂笔头呢,姜凌现在说的可都是对排查有帮助的重点。

姜凌看向雷骁:“我来讲讲第二个犯罪动机的侦查范围。”

雷骁立刻指向刚才提出这个犯罪动机的刑警魏阳:“小魏,这一组你来负责。”

“是!”

魏阳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目光炯炯,专注地倾听着姜凌所说的每一个字。

姜凌开始针对第二条犯罪动机来定侦查范围:“针对这一方向,排查重点放在两类。第一类,调查近一年内与刘美凤、李国富夫妻二人结仇的人,对冲突对象进行深挖,有没有案发时不在场证明,因为什么发生纠纷,有没有买过鼠药等。第二类是周边新开的早餐摊主,是不是存在恶性竞争?有没有争执过?”

魏阳边听边点头。

“第三,报复个人。”姜凌停了停。

雷骁现在与她配合默契,直接开始点名:“那个,郑瑜,你负责第三组排查。”

郑瑜眼睛亮亮的,大声回应:“是!”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带队排查了,虽说只是个一星级的目标,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姜凌看向郑瑜,嘴角不由自主地扬了起来。郑瑜当上排查小组长,这可真让人开心啊。

“针对报复个人这个方向,主要进行中毒者的社会关系调查,例如,是否有财产纠纷、情感纠纷、家庭矛盾等,近期是否与人争执,凶手高度熟悉摊位细节,并具备作案时间。”

郑瑜举了举手。

姜凌示意她发言。

郑瑜问:“有没有一种可能,凶手想要报复某人,知道他经常喝豆浆,但今天那个人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喝,因此逃过一劫。如果有这种可能,那我们仅调查中毒者的社会关系,就有可能漏查。”

姜凌:“你的意见是?”

郑瑜道:“我想先调查刘美凤以及周边居民,确定一个经常光顾刘婶早餐摊的食客名单,然后再对照名单进行调查。”

姜凌肯定了她的想法:“很好,那就按照你说的去做。虽然这样一来排查范围会扩大,但能保证不会漏掉某些人。”

说到这里,姜凌决定停下来。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也到了让大家都开动脑筋的时候了。

姜凌看向雷骁:“雷队,接下来,要不就让三个排查小组的组长,来画心理脸谱吧?”

雷骁一听便来了劲头。对啊,要广泛发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所有人都掌握三定侦查法的精髓。反正小姜老师就在这里,随时可以指导的嘛。

“好,小梁你先来。”

梁有训站了起来,有些犹豫不决。

雷骁瞪了他一眼:“小伙子怎么扭扭捏捏的?上来,上来讲。”

梁有训只得硬着头皮站上台来,看着站在一旁的姜凌嘿嘿一笑:“那个,小姜老师,那我先说说?”

姜凌点了点头,坐回座位。

就这样,三个组轮流上台,尝试着从方向、范围出发,开始对投毒者进行画像。姜凌边听边引导,再加上大家一起探讨,最后终于完成了对不同犯罪动机的投毒者的“画脸谱”工作。

小黑板上画出了一张以身份背景、心理状态、行为特征、作案能力、破案线索这五个方面的大表格。

看着这张集众人智慧画出来的表格,雷骁信心大增,大手一挥:“三个排查组,每组六人,开始对平安里社区居民进行全面走访调查。我要求,三天后开碰头会,各组提交嫌疑人名单!有没有信心?”

梁有训、魏阳、郑瑜三人抬头挺胸,声音洪亮利落:“有!”

三个排查组开始对平安里社区进行全面走访排查。

一栋一栋、一户一户地查。

雷骁带队来到医院,对众多受害者及家属进行访谈。

范威则负责检查刘美凤早餐摊、梳理其社会关系,并与小区内其他摊贩沟通交流。

五个小组开始全面排查,姜凌与洛云琛归属于技术大队,负责汇总所有小组反馈数据,并做出进一步的指导。

6月24日发生豆浆投毒,接下来的周六、周日,便是全市中考的日子。

平安里社区里有不少家庭有孩子要参加中考,这无形中增加了排查的困难。

也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每次大考都要遇到下雨。

周末连着下了两天雨。

大雨倾盆,平安里小区低洼处积水严重,不少住户得卷起裤腿,趟水出门。

姜凌想到了梁九善。

不知道他考试是否顺利。

不知道他发挥得怎么样。

不过,就算姜凌关心梁九善的考试情况,她也没有时间过问。这场大雨不仅让中考考生头疼,也让专案组很头疼。

大家穿上雨衣挨家挨户地调查,听到最多的便是对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的吐槽。

“这破小区,政府再不出钱改善一下,真住不下去了。”

“谁对社会不满?呵,我啊,我就非常不满!一下雨,雨水就恨不得倒灌进屋子,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们看到那个路面了没?坑坑洼洼的,还政法系统家属楼呢,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场雨,把社区问题全都展现出来。

也激发出了社区居民内心的不满。

一时之间,排查组收集到了太多负面的声音,仿佛整个小区的居民都具备报复社会的动机。

而姜凌也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一个决定:让肖文娟回京都。

肖文娟并不愿意回去,尤其是现在整个小区都被警察调查,她更不想离开女儿。

但姜凌这次态度很坚决。

“妈,你知不知道,当救护车开进社区门口的时候,我心里有多慌。只要一想到您一个人在家,万一出了点什么意外我都不知道,我就内心不安。我现在工作已经走上正轨,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单位食堂吃,晚上我自己回家休息,您不用为我担心。”

肖文娟依旧不舍:“可是,你那么忙,根本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再说了,单位食堂哪有我做的营养卫生?我留下来还能陪你说说话,给你做做饭,这样你才不会孤单是不是?”

姜凌攀着母亲的胳膊,眼神清亮:“妈,以前没有找到你们的时候,我一个人过得很好,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没道理找到你们之后,我就成了需要被父母呵护的温室花朵,对不对?”

肖文娟叹了一口气,没有吭声。

姜凌知道母亲的心病,放柔和了语气:“念霄不是快放暑假了吗?这样,妈妈你先回去,等我忙完这个案子,你把妹妹带过来住一阵子。这样我不在家的时候,有妹妹陪着你,我也能放心一点。”

肖文娟细想想,也觉得女儿的话有道理。

她从国外回来之后直接来的晏市,光顾着陪姜凌,把念霄这个小女儿给冷落了。

豆浆投毒案,就像一层乌云笼罩在小区上空,每个居民都战战兢兢,现在所有早餐摊都几乎没有人,大家都怕外面的饭菜被下毒。

肖文娟想留下来陪陪女儿,但并不想成为姜凌的负担,于是点了头:“好,那我先回家看看,等念霄放暑假就把她带过来。你要记得啊,别在外面吃饭,要吃就在单位食堂解决。”

母女俩商量好之后,肖文娟周日便坐车离开。

而豆浆投毒案也迎来了第二次碰头会。

经过各组情况汇总,最后嫌疑人一共有七人。

第一个站起来汇报的,是第二组魏阳。他在小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名字:张力、赵美娟之后,开始汇报。

“张力,45岁,被大家称为张屠夫,在小区内开了家肉铺,收摊后常在附近喝酒,有作案时间。肉摊与刘美凤的早点摊只隔了三米,共用一条排水沟。他与刘美凤的摊位相邻,很熟悉她煮豆浆的操作流程,知道她有往豆浆桶里放豆粉的习惯。

张力嫌弃刘美凤炸油条油烟太重,刘美凤骂张力的肉案招苍蝇,两人经常因此发生争执。张屠夫多次泼水肉案,故意将脏水反溅到王婶摊位,差点污了她的豆浆桶,两人当街对骂三次。刘美凤曾对熟客嘀咕张家肉价低得邪乎肯定有问题,话传开后张屠夫拎着砍骨刀砸摊子,被派出所拘留三天,自此两家结下了仇怨。”

魏阳拿出张力的照片贴在名字旁边,补充道:“张力性格暴躁,报复泄愤的动机明显,他曾经售卖过老鼠药,有获取渠道,因此我们组将他列为头号嫌疑人。”

姜凌听他汇报,眼前浮现出刘美凤做生意时笑眯眯的样子。原本以为她是个温和宽厚的生意人,没想到也会私下里诋毁隔壁肉铺,与张力结怨。

魏阳取出赵美娟的照片贴在名字旁边,开始介绍第二个嫌疑人。

“赵美娟,38岁,原国营纺织厂女工,下岗后成了闲散人员,烫羊毛卷,喜欢穿碎花裙,见人就抱怨企业改制。之所以会和刘美凤结仇,是因为赵美娟的儿子小勇在刘美凤的早餐摊吃了油条之后腹泻,赵美娟一口咬定是地沟油中毒,拿着病历本索赔500元,刘美凤拒赔。之后,赵美娟路过早餐摊时都会阴阳怪气地说她家是吃死人的黑心店。”

赵美娟?

姜凌见过她,就是那个曾经在刘美凤油条摊前排队,嫌弃她炸得太慢的那个“美娟”。

她既然骂刘美凤是吃死人的黑心店,为什么还继续买她家的油条?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魏阳说:“也不排除赵美娟是因为自己下岗而迁怒旁人,因为调查中我们发现,赵美娟骂刘美凤是钻政策空子发财的个体户,说自己为厂奉献青春却被抛弃,可是这些做小生意的吸血鬼却活得越来越滋润。

同样,赵美娟也是平安里的老住户,清楚刘美凤的豆粉秘方,她丈夫单位曾经发过老鼠药,有获取毒物的可能。她就住在早餐摊那个楼栋,住得近,深夜凌晨行动不易引人注意。案发时间段她说在家睡觉,无人证明,有充分的作案时间。因此,她被我们组列为二号嫌疑人。”

汇报完毕,魏阳看向姜凌:“小姜老师,你怎么看?”

姜凌问:“张力曾因挥刀砍摊位被拘留,我21号早上曾见过赵美娟排队买油条。这两人报复动机的强度是否足够,有没有直接证据?他们案发后有没有异常行为,比如刻意回避或者主动打探消息?”

魏阳被姜凌这一连串的询问问得有点懞,认真想了想之后回答:“嗯,张力与赵美娟虽然都与刘美凤结仇,但动机强度略显不足,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调查中两人态度很正常,怎么说呢,有点幸灾乐祸,都说是刘美凤的报应。”

虽然有私怨,但也没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最多也就是骂几句,打几下。

像张力,他发起脾气来曾砸过刘美凤的摊子;赵美娟因为嫉恨,经常说说刘美凤的坏话,但要说他俩投毒害人,拖累那么多无辜邻居?动机强度不够。

魏阳坐下之后,雷骁将目光投向郑瑜:“你们三组筛查出几个嫌疑人?”

郑瑜站起身:“两个,一个叫李强,绰号小四川,另一个叫杜培胜,绰号杜瘸子。”

雷骁示意她上前:“来,把基本情况和大家说一下。”

郑瑜也没怯场,大大方方走上台,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名字。

小四川李强,25岁,工地水电工,住违建煤棚,川音浓重。他最恨的人,是住在东区3栋的包工头周大明。周大明拖欠李强等川籍工人三个月工资约2000元,李强讨薪时被周大明手下打掉两颗牙,扬言“再闹弄死你”。

周大明是王婶摊常客,每天喝两碗豆浆。

杜瘸子,60岁,修表匠,右腿在大运动时代被打瘸,住东区6栋一楼,窗台养满仙人掌。他的旧怨对象是这次中毒最厉害的刘大爷,原因是刘大爷孙子学小提琴,每日黄昏练习声穿墙入耳。

杜瘸子砸过两次门,刘大爷脾气倒是好,解释说孩子需要多练习,请他多包涵,但杜瘸子却到处骂,说刘大爷纵孙行凶,要利用噪音害死自己。

杜瘸子知道刘大爷是早餐摊的常客,每天都要喝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介绍完这两名嫌疑人之后,郑瑜道:“周大明因为早上拉肚子出门很晚,逃过一劫。刘大爷这次中毒较重,目前还在抢救之中。他年纪比较大,情况不太好。”

郑瑜停顿片刻,扫视全场:“李强24日一大早就离开了小区,至今没有踪影,他的嫌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