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陈暮

袁毅把陈暮带回市公安局, 李振良和姜凌则返回派出所。

临走之前,李振良将遗忘在座椅上的小雏菊拿了起来。这么漂亮的花,丢了可惜, 不如带回派出所插上, 也是一种装饰嘛。

回去的路上, 李振良问姜凌:“你怎么知道那小子涉毒?”

虽说尿检结果还没有出,李振良内心已经认可了姜凌的判断。姜凌说那黑衣小子涉毒,那就一定涉毒。

姜凌淡淡道:“我闻到了。”

李振良的嘴张得老大:“不是吧,你光靠闻就能闻到?”第一次听说只凭鼻子就能把涉毒人员从茫茫人海里揪出来,这也太神了吧?

姜凌点了点头。

一来, 她鼻子的确很灵;二来,她在监狱和不少吸毒人员打过交道, 经验丰富,已经在脑海里形成了一种特殊记忆。

虽说医院里消毒水味浓重,还有那束小雏菊淡淡的清雅花香味遮掩,但陈暮身上的那股特殊的焦糖杏仁味还是让姜凌一下子就捕捉到了。

这股味道若有若无, 很难把握。但姜凌看到了他的脸,这张脸唤醒了她脑中沉睡的罪犯档案, 这才让李振良抓人。

或许, 这就叫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李振良不知道姜凌有前世记忆,钦佩之情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我的天, 你光靠闻就能闻到毒品的味道,那不是比缉毒犬还厉害?”

话一出口, 他又觉得把姜凌和缉毒犬相提并论,好像有点不太尊重人,连忙笑着拍了句马屁:“小姜,威武!”

姜凌并没有因为李振良的赞赏而欣喜, 抿了抿唇,眉毛紧皱。

李振良看她这反应有些不对,连忙询问:“小姜,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姜凌轻叹一声:“陈暮和应玉华关系匪浅。”

李振良倒抽了一口凉气:“应玉华平时不都在父母开的米粉店帮忙吗,怎么会认识这么个吸毒人员?虽说这小子长得不错,但只要一沾毒品,那就不是个人。应玉华的哥哥是警察,这点警戒意识还是应该有的啊。不对不对,那个黑衣小子还带了一束花,他们不会是谈恋爱吧?应玉华真是疯了!找谁不好,找这么个东西。”

越说,李振良就越心惊胆颤,警察的妹妹和一个瘾君子谈恋爱,这也太炸裂了。

姜凌面色凝重,沉默不语。

李振良看了一眼手里拿着的小雏菊:“啊呸!我脑子真是有病,怎么把这束花捡了来?吸毒人员的花,再漂亮那也是毒花!”

话未说完,李振良扬手拉起一道漂亮的弧线,将那束雏菊扔进了路边的垃圾桶。

虽说丢得毫不犹豫,李振良还是忍不住往垃圾桶里看了一眼。

那束曾经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小雏菊,如今混在一堆生活垃圾和黑色、红色塑料袋中间。花瓣微微蜷缩,仿佛在无声地哭泣,绿色的茎叶也显得黯淡无光。

清雅的菊香味完全被垃圾桶的异味掩盖,连空气都在为它的命运叹惜。

李振良啧啧了两声:“可惜了,挺漂亮的花呢。”

姜凌却冷笑道:“可惜什么?”

一想到那个抱头坐在医院长椅不敢进病房探望的陈暮,姜凌便一肚子火。大好的年华,却与毒品为伍。不管他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和玉华接触并相恋,不管他们爱得有多深,姜凌都打算无情地拆散他们。

回到派出所,正赶上中午饭点。

派出所的后院上空飘散着饭菜的香味,这股味道成功的将姜凌从那股讨厌的焦糖杏仁味里摆脱出来,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真觉得神清气爽。

回办公室拿着自己的铝制饭盒,姜凌到食堂打好饭菜,目光一扫,见李振良动作比她还快,已经和刘浩然、周伟坐在一起了。

这一回,姜凌没有选择独自坐在角落,而是走到李振良他们那一桌坐了下来。

刘浩然有点受宠若惊:“今天怎么有兴致和我们坐一块儿?”

李振良和姜凌相处的时间最长,便主动帮她发声:“当然是因为小姜找到了爸妈,心情好嘛。”

周伟在一旁看着姜凌,笑而不语。

李振良说得没错,先前姜凌不愿意与人接触、不喜欢热闹的氛围,那都是在福利院长大留下的心理阴影。现在她找到了亲人,心里暖和了,自然也就平易近人了。

刘浩然顺着李振良的话继续往下说:“可惜啊,我在报纸上找不到林警官的照片,不知道小姜是像林警官,还是像肖老师。”

李振良毫不犹豫地说:“肯定像她爸!不然,小姜也不会当警察,这就叫遗传,懂不懂?”

姜凌其实也挺好奇。

上一世她就无数次对着镜子琢磨,她到底是像爸爸,还是像妈妈。

现在机会来了。

虽说爸妈暂时没办法回国见面,但只要见到奶奶和妹妹,这个疑惑就能解开。

想到这里,姜凌嘴角上扬,眉眼微弯,笑了。

见到姜凌这个笑容,李振良知道她心情好,便趁机问出自己一直担忧的问题:“小姜,认了爸妈之后,你不会离开我们吧?”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刘浩然和周伟担忧的。

姜凌找到亲人,作为伙伴,他们肯定为她感到开心。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却很现实——姜凌的父亲是林卫东是刑侦领域的知名专家,全家人都在京都生活,他们会不会想办法把姜凌调到京都去?

毕竟分离了21年,林卫东肯定想好好弥补一下女儿。

把刑侦能力出色的女儿放在身边培养,托举她走上一个新高度,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现在李振良帮他们问了出来,刘浩然与周伟对视一眼,紧张地看向姜凌,等待着她的回答。

姜凌沉吟不语。

找到亲生父母之后她会不会离开派出所,这个问题姜凌暂时还没有考虑。但既然伙伴们如此紧张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她必须认真对待。

李振良突然觉得饭菜都不香了。

明明今天胡大厨做的红烧肉肥而不腻、汤汁浓稠,明明手撕包菜咸香可口、辣味十足,明明虎皮青椒荷包蛋是他的最爱,但一想到姜凌可能要离开派出所,李振良就难过得什么也吃不下。

他放下筷子,艰难开口:“小姜,你莫考虑我们的心情,多为自己的前程打算。去京都,在林警官的身边你肯定立功多、升职快,还能享受家庭的温暖。我刚才就是随便问问,你想走就走,我们没事的。”

刘浩然也挤出一个难看的笑脸:“良子说得对,虽然有点舍不得和你分开,但你的前程和幸福最重要。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我都全力支持。”

周伟飞快扒干净饭盒里的饭菜,抬手一抹嘴,憨憨一笑:“对,小姜你别犯难,等见过你爸妈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看着眼前这三个一心为自己着想的同事,姜凌心中涌上一股暖流。

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如果没有晏市警方全力以赴,如果没有热心群众的主动联系,她不可能这么快找到父母。

姜凌道:“暂时,我不想离开晏市,也不想离开金乌路派出所。”

“啊,真的?”李振良一听,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原本觉得索然无味的饭菜突然又变得美味起来,他狠狠地扒了一口沾着红烧肉汤汁的米饭,美滋滋地咀嚼着。

刘浩然的笑容也欢乐了许多:“为什么?”

姜凌看着眼前一心为自己着想的伙伴,心情很好。前世缺失的友情,在金乌路派出所得到了。

“一来,我生在晏市、长在晏市,在这里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这里是我最熟悉的环境,我不想离开。”

“二来,我没有和父母、奶奶、妹妹相处的经验,留点空间距离,维持现状对大家都好。”

“三来,我想靠自己,不想靠父亲的影响力升职。”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前世姜凌一直在湘省工作,脑子里记录的罪犯档案仅限于湘省,这是她屡破奇案的金手指。如果去了京都,她的最大助力便会消失。

只不过这一点,姜凌不能说出来。

听完姜凌的话,李振良他们三个同时爆发出欢呼:“耶!太好了!”

派出所其它同事都侧目望过来。

魏长锋给了他们一个白眼:“搞什么,吃个饭这么兴奋!”

李振良霍地站了起来,大声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小姜说她不会离开我们派出所!”

这一下,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太好了!”

“小姜可是我们派出所的福星,有她在,咱们所收了好多锦旗。”

“我也舍不得小姜走,莫看她话少,但心肠好得很,辖区居民好多人都喜欢她。”

欢呼声太响,姜凌站起身来表示感谢:“谢谢,谢谢大家。”

姜凌没有想到,前世只待了半年的派出所如此温暖、如此有人情味。

不过是做出了一个留下来的决定,他们就这么开心。

等回到案件组办公室,李振良狗腿地帮她泡好热茶,捧在她面前:“小姜,喝茶。”

姜凌有些无奈:“我不走,你别激动,正常点。”

李振良笑眯眯地问:“明天你奶奶和妹妹就要来了,要不要我们派出所同志夹道欢迎?要不,扯个欢迎横幅吧?”

姜凌忙摆手:“不用不用。她们坐飞机,明天下午两点左右到省城,再从省城坐车过来,估计正赶上晚上饭点,到时候让食堂多准备两个人的饭菜就行。”

刘浩然有点坐不住了:“小姜,在食堂吃饭?这也太怠慢了点。虽说不是你爸林警官亲自过来,但估计省厅那边会派人接送。亲人久别重逢,寻亲圆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你这也太淡定了吧?”

姜凌不喜欢麻烦别人,便转移了话题:“先忙正事吧。”

亲人已经找到,知道自己不是被父母抛弃、不要的孩子,姜凌的内心很满足。与其纠结亲人相见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不如把这份高兴放在心里,化感激为破案的动力。

周伟工作热情很高,立马拿出他的小笔记本:“什么正事?你说。”

姜凌看向大家:“接下来我要忙一个案子,这个案子与毒品有关,危险性不小,你们愿意参加吗?”

李振良三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异口同声道:“愿意。”

李振良知道姜凌要忙什么,便直接发问:“小姜,你说的是不是今天那个漂亮小伙子的案子?”

姜凌点头:“没错,就是他。”

李振良依然有些疑惑:“一个毛头小子,吸毒最多拘留几天,送戒毒所强制戒毒,不算什么大案子,需要我们四个一起查?难道你是想通过他,顺藤摸瓜找到贩毒网络?”

姜凌摇了摇头:“不完全是。”

有些事目前还不能提早说,这一切都在姜凌脑海中提取的罪犯档案有关。

不仅陈暮吸毒,他的父亲陈志钢也涉毒,而且还是制毒的关键技术人员。

在陈志钢的罪犯档案里,详细记录了他的犯罪事实。

编号:公刑字(1998)第048号

案件名称:1998年晏市化工厂制毒案

姓名:陈志钢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45年7月22日

原职业:晏城化工厂技术科副科长

涉案性质:制造、运输毒品罪

陈志钢是化工厂技术工程师,因为儿子吸毒家庭经济受影响,在家自行研制投毒工艺,从此走上了制毒、贩毒的道路。

1997年12月陈暮跳楼身亡之后,陈志钢于1998年投案自首,揭开了一张晏市地下毒品交易网络。

现在是1994年,陈暮接触毒品不久,陈志钢应该还没开始制毒,尽早介入,或许能够摧毁晏市毒品交易市场,将这张网络连根拔起。

想到前世接触到的那些吸毒人员,姜凌眸光暗沉。那些人个个形容枯槁有如行尸走肉,毒瘾发作时如同野兽般嚎叫、翻滚,他们不惜出卖身体与灵魂,只为乞求一点毒品。

可以说,只要是沾上毒品,那人生就毁了。

少数人意志坚定、有家人监督关爱的人,戒毒成功之后重新回归社会,但因为有吸毒史,很难找到理想工作,还要承受各种质疑与疏离。

大多数人则无法善终,要么早早离世,要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监狱里度过一生。

如果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那必定能挽救很多人!

李振良的话语打断了姜凌的思考:“不完全是,是什么意思?”

姜凌道:“顺着陈暮这条线,或许可以找到更多涉毒相关人员。但目前当务之急,是要了解应玉华自杀的真正原因,解开她的心结。”

刘浩然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打断了他们的对话:“诶,你们两个说的是什么?什么应玉华自杀,什么陈暮涉毒的,完全听不明白啊。”

姜凌示意李振良解释一下。

李振良讲故事的水平真是越来越高,从两人在市局遇到袁毅开始,一直讲到黑衣小伙子被抓为止,讲的那个跌宕起伏、生动形象。

刘浩然与周伟听得入了迷。

等到故事讲完,两人争着开口说话。

刘浩然好奇的问:“应队的妹妹是什么样的人?”

李振良琢磨了一下,小心措辞:“嗯,一个聋哑人,长得挺漂亮,就是看着有点呆呆的。”

刘浩然更好奇了:“应队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读了在职研究生,他的物证鉴定水平在全省公安系统都能排得上号。他这么聪明,妹妹怎么会是呆呆的?”

李振良瞪了他一眼:“可能是因为精神状态还没有恢复吧,她不想和任何人交流,连她妈妈送来煮得喷香的猪血、猪肝汤都不吃,整个人看起来呆呆的。”

刘浩然“哦”了一声,“割腕自杀她就不怕疼吗?到底遇到了什么烦心事要放弃生命啊。”

刘浩然是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虽然小时候经常因为爱撅泡泡被他爸打,但家里面对他和姐姐一视同仁,非常尊重孩子们的选择。

他想当警察,父母无条件支持,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反对的话。他现在二十六七岁了还没有结婚,父母也没有催婚。

父母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冲这一点,刘浩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因为生活幸福,因此刘浩然不能理解,也不认可应玉华放弃生命的这种行为:“我妈很早就和我说过,除生死无大事,何至于想不开呀。”

周伟拍了拍刘浩然的肩膀:“她可能是遇到了难处,性格又比较内向,再加上是个聋哑人,没办法和人正常的交流,一下子钻了牛角尖没有走出来。”

李振良连连点头:“嗯,还是大伟想得周到,体贴人,刘浩然这小子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共情能力。”

和姜凌在一起时间长了,李志良他们偶尔也会蹦出几个心理学名词,共情能力这个词在九十年代还非常新鲜。

刘浩然觉得有点冤枉:“我还没有共情能力吗?我这人心肠可软了,看到别人哭我也难过,看到别人笑我就开心。”

姜凌抬手:“莫扯远了。”

李振良忙收回即将放散的话题:“其实,我心里一直在琢磨今天发生的事情。你怎么就一眼看出坐在走廊、拿着把花的黑衣小子不对劲?又怎么能确认他是来探望应玉华的?”

这个问题还真是问到了点子上。

姜凌沉吟片刻,正要回答,电话铃响了。

姜凌接过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袁毅的声音:“你好。”

姜凌礼貌地回了一句,“袁队你好。”

袁毅的声音里难掩兴奋:“小姜你真是神了,那小子的尿检结果出来了,阳性。”

电话里的声音很大,李振良听得清清楚楚,当下便兴奋地一挥手:“对吧?我就说小姜的判断绝对是正确的!”

姜凌伸出手指比在唇边,示意李振良闭嘴。

李振良忙抬起左手捂住嘴巴,左手比了个拉拉链的动作,表示自己一定只听不说话。

姜凌继续问:“他的个人信息呢?”

袁毅说:“他叫陈暮,今年24岁,是一名电器维修工。以前在化工厂维修部上班,后来自己出来单干,接点街坊四邻的电器维修活。”

姜凌再问:“他父母呢?”

袁毅说:“他爸叫陈志钢,在化工厂工作,技术工程师。他妈以前也在化工厂当工人,现在下岗在家,当全职家庭主妇。”

一切都和档案对应上了。

姜凌问:“这些消息都是你问出来的?”

袁毅“嘁!”了一声,“那小子嘴严的很,什么都不肯说,是我们从他身上搜出身份证,让户籍科同志调档之后再找社区询问,才把他的信息弄清楚。”

姜凌目前最关心的是陈暮与应玉华的关系:“有没有问他为什么要去医院?”

袁毅说:“那小子说他平时心情不好就会去医院坐坐,那里消毒水味给他一种很干净、舒适的感觉。他还说在住院部里看到形形色色的病人,这能让他觉得自己经历的痛苦不算什么。”

真是一张巧嘴,难怪能把女孩子哄得团团转。

姜凌问:“他认不认识应玉华?”

袁毅说:“他说不认识。”

姜凌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别听他鬼扯,他俩绝对认识,而且关系匪浅。”

袁毅很好奇:“你怎么这么确定?”

姜凌道:“他坐着的走廊长椅距离303病房大概10米左右,抬眼便能看到。那小子抱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连我们在走廊说话,我向他走过来,他都没抬头,这让我有些警觉。”

刘浩然与周伟竖起耳朵听姜凌与袁毅的对话。

姜凌继续说:“玉华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有很大可能性为情所困,所以我对她身边出现的男人都带有点警惕。”

袁毅不得不佩服姜凌的这份敏锐。

就连应松茂这个哥哥,都还没意识到“为情所困”这个缘由,姜凌却已经开始筛选应玉华身边出现的所有男性了。

袁毅没有打断姜凌的话语。

虽说住院部不乏因为担忧家人身体、心里难受郁闷,呆呆坐在走廊长椅的人,但保持一定的警惕是对的。

姜凌看一眼周伟,示意他把自己的话记录下来。周伟点了点头,拿出小本本开始做记录。

“走到他身边的时候我闻到了一股生硬的焦糖杏仁味,这是苯丙胺类毒品特有的味道,所以就停下来观察他。当他抬起头来看着我,我确认这股味道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

听到这里,袁毅“啊”了一声,“你这鼻子也太灵了!诶,不对啊,你从学校毕业出来也工作多久,应该很少接触毒品案子吧,怎么会区分出毒品的气味?”

这个问题倒是问住了姜凌。

她总不能说,她曾经在监狱当档案管理员,接触过不少吸毒、贩毒者,对不同种类的毒品气味记忆深刻吧?

姜凌想了想:“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省厅刑侦总队那边来人做过一次禁毒宣讲,我接触过几类毒品,所以……”

袁毅又“啊”了一声,优秀的人,果然从小优秀到大啊。

只接触过一次毒品,就能记住独有的味道,这真是神了!这样的人才,应该派去缉毒嘛。

不过一想到缉毒警的危险性,袁毅立马打消了这个念头:“小姜同志,你真是厉害,光闻就能闻出毒品的气味来。陈暮这小子也是运气不好,竟然遇到了你。”

姜凌摇了摇头:“不,是他运气好,遇到了我。”

若不是遇到姜凌,他将在今年8月被抓,从此破罐子破摔,在涉毒这条道路上一去不复返,成功坑完女友、再坑爹,最后害得应松茂为缉毒献出生命。

现在既然抓住了他,姜凌就绝不允许他再祸害应玉华,也不允许他拉父亲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