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梅一上台,下面一溜评委,看她的眼光齐刷刷,眼前就是一亮。
都是年年选拔演员练出来的,眼光毒着呢,一看,这个小姑娘的外形底子,不是一般的好,是万里挑一的好。
从面貌到身型,头身比,头肩比,各个方面不用拿尺子量,都是黄金比例,放台上一看,正是360度无死角的耐看。
何况一张脸生的极为精致好看,皮肤白到发光,明眸皓齿,舞台大灯的照耀下,越发的让人移不开眼。
明明是个护士,应该从来没上过台的人,可上了台之后,一点也不怯场,眼神流转之间,如同会说话一样,瞬间吸引了台下评委的目光。
钢琴音色淙淙,前奏如春天刚化冻的雪水潺潺流淌,现场所有人的感觉,顿时都是一个清凉。
林雪梅一个舒展的挥臂,开口进第一句,音色轻盈甜美,炎炎夏末之中,现场的清凉之感加了倍,好像喝了一杯解渴消暑的柠檬汽水。
她现场演唱的这首歌叫《春光美》,是港岛一个女歌手刚刚在春节唱的,这时候还没有太多人注意。
一只亲切平和的小歌儿,从主歌到副歌,没有一个炫技的技巧,也没有一个高音,就是听的人心神愉悦,唇边情不自禁露出微笑。
台下评委心旷神怡,不约而同望着台上选手,如春花绽放的笑颜,身上一件裸粉色薄纱裙,领口和裙摆处,带着点恰到好处的碎钻亮片,在舞台灯光下,闪闪像人鱼的眼泪。
实在是,赏心悦目。
他们虽然都是资深演员,见多识广,此时也忍不住忘了情。
等林雪梅唱完,台下静默了几秒钟,也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鼓了几下掌作为赞赏。
接着,所有评委跟着鼓掌。
这掌声里头,不包括柳如的。
其他评委面带微笑,鼓着掌。唯独她,板着脸,一动没动。
林雪梅回到台下选手席,看着第四位选手登场。
这个选手叫胡月,气息很足,嗓音条件就是大开大合的大嗓,选曲的曲目也是刚刚流行起来的西北乡土摇滚风味的大热流行。
现场一溜十来个评委听完,也是一个提神醒脑,精神一震。
有了前面为林雪梅鼓掌的先例,这回评委席先响起来掌声。
是柳如带头鼓的掌。
前面强手各有各的强,第五个选手又弱了下去。
各方面都平庸了一点,就抓不住现场的注意力。她自己也知道没有这份竞争力,中规中矩的唱完,下台回到选手席,情绪倒也安然,就等着评委打分,评定结果。
第二个名额,无非是在林雪梅和胡月之间,产生。
报幕员,十个评委,依次给五个选手打分,计算分值的结果,如大家所料。
郭可云是没有争议的好,没有争议的最高分,占了其中一个名额。
林雪梅和胡月的分数,并列第二,难分伯仲。
出现了并列分数,报幕员眼望了台下的评委席。
今天的首席评委,是柳如。
其他评委都望着柳如。
既然是现场招考,现场评定结果,她一发言,几乎就可以一锤子定音。
柳如站起身来,胸有成竹,面带微笑:“我个人支持胡月入选。我的理由是,胡月嗓音更宽广,气息足,硬件条件好,未来有更大的潜力。林雪梅这位选手,有她的优点,但是气息偏弱,这是作为歌手的先天缺陷。”
在场评委都打量一眼胡月,又打量一眼林雪梅。
虽然都知道林雪梅是唐文竹的儿媳,而柳如是唐文竹的老对手,但柳如这番话,却是从业务角度出发,并不能说有私人恩怨的成分掺杂在内。
作为歌手,胡月身材高大健壮一些,肺活量好的大嗓,确实适应的风格会更宽泛一些。
而林雪梅,外貌虽然更漂亮,但身骨偏弱,肺活量怕是跟普通人比,都有所欠缺,按以往对职业歌手的考量,的确是个缺陷。
林雪梅在众人目光打量之下,看看自己这副身子骨,自己也苦笑一下。
本来的命运,应该是乡下小伙王喜早早亡故的病弱妻子,能健健康康活到现在,已经不错了,如何能跟人比拼肺活量?
大家听完柳如的话,多少都带了遗憾的目光打量了一眼林雪梅。遗憾也没用,这事已经是一锤子定音了。
有评委已经收拾自己桌面上的纸和笔,准备结束走人。大周末上午的,来加了个班,很累。回家补个觉要紧。
文工团的演员们,无论老中青,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一觉睡到中午,不受拘管的散仙。
报幕员也瞟了林雪梅一眼,神情中带了惋惜,开口宣布:“第二个录取名额,胡月……”
这时评委席上一个人站了出来,一挥手,叫停了报幕员:“等等,我对柳如的说法有异议。”
林雪梅一看,忍不住一愣,实在没想到,叫停的人,会是他。
评委席上都有名牌,唐文竹也给林雪梅看过评委的照片。
给林雪梅的分数,最低分,不出唐文竹的事先所料,是出自柳如之手。
最高分的这个,却是唐文竹事先也想不到。
业务副团长,团里第一男高音,刘利民。
这个人,平时跟唐文竹关系也不好,原因是二人的声乐和艺术理念不合。到一起,就顶牛。而且,这个人,是柳如唱男女对唱时候的固定搭档。
唐文竹在周五晚上的餐桌上,之所以打退堂鼓,自己的老冤家对头柳如是一方面,这个业务副团长,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林雪梅实在想不到,居然是他,给自己打了最高分。
打个高分也就罢了,首席评委柳如已经陈述了自己的评判,这业务副团长还要站出来,为林雪梅抗辩,更加是意外中的意外。
林雪梅瞪大了眼睛,要细听根苗。录取结果且另外论,一会儿回家,跟唐文竹可有故事讲了。
在场评委别人还没反应过来,柳如马上就冷了脸色,一双杏眼冒了火。
她想不通。
这业务副团长是她二十年的老搭档,也是观众心目中的黄金搭档。私交不说多么好,在团里大小的业务公开会上,也没有反对过她一回。
今天为了招考新团员,公开站出来跟她作对,站到了她的宿敌唐文竹那边。
这是几个意思?
其他评委本来打着哈欠准备离席,回家去好好补一觉,一看这场面,瞌睡虫都被赶跑了,精神了。
没想到刘利民和柳如,这对二十年的老搭档,为了对手的儿媳,要公开对决。
柳如一看,几个业务骨干都准备看热闹,冷笑一声,先发制人:“刘团,你是业务副团长不假,可,这次招考,团长亲自交代,我是首席评委,让我把关,你这样,让我以后工作怎么做?”
柳如一上来,先拿团长给的首席评委权限,想压住刘利民。
大家都提起了神,看刘利民怎么应对。
刘利民一开口,倒是心平气和:“柳如,我知道你是这次的首席评委,你所陈述的理由我都同意,你所支持的这位选手胡月,确实也是嗓音条件和气息方面,都更有优势。”
柳如忍不住抬眼望了他,既然他什么都同意,那还站出来闹什么幺蛾子?
她冷了声音问:“那你的理由是什么,说来我听听?”
刘利民索性走到前面,面向了评委席的大家:“我的理由,大家一起听听。”
不用他说,大家也是想听,都用高度专注的眼神注视了他。
刘利民侃侃而谈。
“胡月和林雪梅,两位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手,也是非常好的例子,给我们演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胡月代表的,是我们传统习惯的评判标准,我和柳如所从事的民族唱法,还有在座评委老师从事的美声唱法,都在这一套体系之内。”
“但是林雪梅的唱法,给大家塑造的氛围情境,直观感受,代表的是,在硬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能不能采用另一种艺术表达和沟通方式,来营造出另一种审美表达的效果?我认为她做到了。”
真不愧是专家评委,一眼就看破了真相,林雪梅微微垂了头。
被刘团点破了唐文竹的小心机。
上辈子的林雪梅身体比这好,气息足,所以当仁不让,成了孤儿院合唱团的领唱。可穿成这三道沟村的病弱小可怜,声带窄,气息弱,林雪梅上辈子的唱功只能发挥出来一半。
唐文竹唉声叹气之余,对症下药,选了一个投机取巧的风格路线,清新自然的小歌。
为的是扬长避短,能以一个风格和氛围感取胜。所以,十个评委,打分两极分化,实属正常。
刘团接着说道:“她的唱法更接近于生活中的谈话沟通,更有亲切感、亲和力。这正是通俗唱法要追求的独特风格,只是,大家现在对这种风格还不够熟悉。所以大家打分,给胡月的分数比较的整齐划一,给林雪梅的比较两极分化,道理就在我说的。”
评委们互相看一眼,低声议论起来。
“刘团说的对。”
“有道理。”
一个女评委开口问:“到底谁该得到这个录取名额呢?”
刘利民点头表示赞赏:“这个问题问得好。大家想过没有,国家为什么要提倡这个通俗唱法?本来已经有民族和美声两大唱法了,为什么要提倡增加这么一个新的唱法,要大力扶持,跟民族美声并列?”
因为团里还没有正式开会,所以大部分人还不懂,连柳如都在问:“是啊,好好的,为什么要搞一个新东西?”
刘利民一挥手:“ 我从京里开会回来,上级□□门的精神是,一切都是为了解放。新的经济政策是为了解放,新的文化项目也是为了解放。把人们,从旧的思想,旧的习惯当中,解放出来。”
这话谁也反驳不了。十来个评委听得默不作声,连柳如也没了话,跟大家一起默默地听。
刘利民做了最后陈词:“林雪梅同志的这种唱法,正是适应这么一种新的时代要求,给大家指出新的发展方向。艺术风格以后要多样化,个性化,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位男评委听了这个话,受到了启发,兴致勃勃讨论起来:“刘团说的这番抗辩的理由,倒是让我想起了咱们梨园的一段佳话。咱们京戏的大师程砚秋先生,开始的时候学梅派,后来因为倒嗓子了学不了,反倒是因祸得福,自己创立了程派,跟梅兰芳大师齐名了。是不是这个道理,跟这位林雪梅同志一样,因为有一定的先天缺陷,为了扬长避短,反倒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刘团听得高兴,对这位男评委说:“崔老师这番话讲的好。祖上是学戏的吧?”
林雪梅一听,自己这是何德何能,参加了一个文工团招考,一下子差点名垂青史,跟四大名旦的程祖相提并论了。
一看现场气氛热烈起来,刘团拉过去了大部分评委的赞成票,柳如哪能就这么善罢甘休,强硬了自己的立场:“刘团,你说的这些,有你的道理,可是团长给了我首席评委的权限,我也有我的权力,我今天,就是要把名额给胡月。”
刘利民一看,不好办了。
自己是按照新的文化导向,和国家提倡通俗唱法的初衷,为了林雪梅挺身而出,并没有什么私心,
结果,反倒激发了柳如的胜负欲。说是冲着原本跟唐文竹的私怨也好,是因为今天自己的倒戈也好。
总之,是不太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