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清扫庐陵郡进度飞快,得益于陆康为官清廉刚直,庐陵郡内盗匪乱军都不多,为祸一方的恶官恶吏也几乎没有。吕玲绮留下陈宫暂代扬州刺史职位,高顺驻军镇压,便收拾了兵马要班师回冀州。

胳膊终究拗不过手腕,年仅十一岁,还细胳膊细腿的陆逊绝望被吕玲绮拎上了马车。

陆康来了军营数次,诸葛亮闭门不见,吕玲绮倒是回回都能见到。

“……陆逊他不过是个半大孩童,哪能为昭侯效力。”陆康唇干齿燥,好言好语相劝,试图将自己最欣赏的孙辈留下。

“若他当真有幸得昭侯看重,老夫亦不会阻拦他出仕,可他如今年岁尚小,将军暂且让他在老夫身侧再待几年吧。”

陆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副垂垂老矣的模样,咳嗽两声,拄着拐杖:“大汉以孝廉取士,陆逊尚未向老夫尽孝……”

吕玲绮掏掏耳朵,不耐烦道:“叽里咕噜说什么呢,听不懂。再来打扰我,便治你妨碍军务之罪。”

什么孝顺不孝顺的,这老头也不出门打听打听,她们老吕家跟“孝顺”这俩字哪一个能沾上边?

“你孙子不用花钱就能进昭明书院读书,这可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好事。”吕玲绮感慨,“这可是昭明军内部家属名额,你这老头还得多谢诸葛亮愿意给你家孙子名额,我那个名额可是要留着给我爹的……”

陆康听明白了,眼前这人提起坑爹来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与她无亲无故的自家孙儿只怕更跑不了。

“唉。”陆康长叹一声,终究是认命了。

他只是惦记孙儿年纪太小,并非是真不能通融。往好处想,陆逊若是能得陈昭看重,也是一件好事。他年纪大了,忠于大汉,不愿另侍陈昭,却也不至于迂腐拦着后辈上进。

陆康走出中军大帐,顺手把假作伪装的拐杖递给身后仆役,步伐矫健穿过营地。

“祖父。”陆逊早已候在营门处,见着熟悉的身影便雀跃挥手,眸中闪着期待的光。

祖父定是来接他回家的!

陆康粗糙的手掌抚过孙儿柔软的发顶,慈祥道:“到了昭侯帐下,莫要顽皮。好好读书,祖父会给你写信。”

陆逊瞠目结舌,缓缓抬头,看向陆康。

好在陆逊性格冷静,他年幼失去父母,被祖父抚养,可陆康并非只有他一个晚辈。陆康平日忙于政务,对陆逊也是放养居多。

很快陆逊就猜到了自己的用处——祖父不愿投诚昭侯,陆氏在江东又颇有名望,所以需要一个“质子”。

陆逊面色一正,长揖:“逊定承担起陆氏重任。”

陆康察觉到了孙儿突如其来的严肃,出声安抚:“昭侯此人,虽是反贼,却十分有名望,老夫观之,英明果断却也不失宽仁。”

陆康顿了顿,轻叹了一声。纵使立场相悖,他也不得不承认,陈昭仁而不懦,勇而不暴,明而不疑,确有人君之度。

偏偏她是反贼,或许大汉是真的气数将尽。

陆康揉揉陆逊发顶,不再多言。

只是那挺直多年的脊背,此刻却显出几分佝偻苍老。

陆逊则乖乖跟随吕玲绮、诸葛亮北上寿春,与赵云大军会合。

豫扬已定,赵云事务也少了些,案上文书从高高的三摞变成了高高的两摞。

“伯符也快到了,等他那支兵马回来,再一同班师回冀。”赵云听脚步声便知是吕玲绮来了。

“当当当,子龙你看我和诸葛亮给主公抓来的俘虏!”吕玲绮根本压不住炫耀的心思,把陆逊往前一推。

陆逊已经习惯了吕玲绮的不着调。一开始他还很有当“质子”的自觉,做好了忍气吞声的准备,奈何他没忍住和诸葛亮聊了几句,发现特别投机,又没忍住和吕玲绮混了几天,也能鸡同鸭讲地聊得热火朝天……

总之,陆逊现在已经很有身为“年礼”的自觉了,甚至心中还隐隐有一点骄傲。

赵云默然。目光在匪气十足的吕玲绮和稚气未脱的陆逊之间游移,最终落在诸葛亮身上:“军师之意?”

诸葛亮淡然一笑:“此陆康之孙陆逊,陆公同意陆逊能入主公帐下。”诸葛亮很擅长避重就轻,直说陆康同意,不说是吕玲绮和他先把人抢来,陆康才不得不同意。

“原是如此。”赵云终是颔首。

他敏锐察觉出了一点不对,可既然能让诸葛亮看重……主公应当喜欢。

正禀报军情间,门外又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孙策押着个细眉长眼的道士大步而入,那道士道袍歪斜,却仍强作镇定。荀攸负手跟在三步之后,神色从容如闲庭信步。再往后,两位文士踏着不疾不徐的步子,前者俊逸非凡,广袖当风;后者虽作儒生打扮,却生得体貌魁奇,腰间悬着柄长剑。

“将军,此妖人名唤于吉,在吴郡会稽一带广收门徒,妖言惑众,甚至有百姓弃农桑追随他。”孙策一向对这等妖言惑众的妖道深恶痛绝。

大汉鬼神之说盛行,孙策却对此不屑一顾,认为鬼神之说,只有自家主公是真,其他人都是装神弄鬼。

“最为可恶的,是此人竟然修改主公所写的《太平要术》,将其混杂他的歪理邪说。”孙策取下腰间悬挂的布袋,将几本书册倒在桌案上。

“这不是咱们昭明纸坊卖的纸吗?”吕玲绮探头一瞧,直言快语。

当了将军之后她也没能摆脱写作业的凄惨命运,吕玲绮对昭明书坊的笔墨纸砚有一种相见两厌的熟悉。

“咦,这老头书里的内容瞧着也眼熟。”吕玲绮捞起一本,刚看了两眼就诧异把书递给了赵云。

“老头,你抄袭我家主公啊。”吕玲绮竖起一根中指,狠狠鄙视于吉。

刚才还强装镇定的于吉瞬间装不下去了,他老脸通红,嘟囔着:“都是道士……道士的事能叫抄嘛……”

于吉心里苦啊!他原本在江东好端端地当他的神仙,画符施药、占星卜卦,与北边的陈昭、汉中的张鲁各占山头,互不相扰。

他自己也会点医术,平时糊弄人,显灵的时候也在符水里掺点药汤,大家传道都是这个法子,彼此心知肚明。可谁知北边出了个不按套路的陈昭,她写的那些书涉及种地医术,天象机关,甚至还“教”人下油锅的仙术就是往油锅里面加醋。

庄稼汉们虽不识几个大字,可地里收成做不得假。眼见信徒日渐稀少,于吉只得捏着鼻子“取其精华”,把陈昭那名为道经实为农书的《太平要术》再改头换面充作他的道经。

“呸。”吕玲绮抱着胳膊唾弃,满脸鄙夷。

她抄作业被发现了还要加倍补回来呢,这老头抄主公的道经还嘴硬,真不要脸。

“关入牢中,带回冀州交由主公处置吧。”赵云放下手中道书,淡淡瞥了于吉一眼。

于吉脖颈一冷,下意识缩缩脖子。

随后忽然意识到什么,于吉老脸刷一下苍白——他是自称于神仙不错,可那都是谎话,他被烧也是会变成灰的啊。

处理完了于吉,孙策又笑嘻嘻指着周瑜:“周瑜周公瑾(SgKO),我的总角之交,主公已经同意公瑾入昭明军。”

“这是鲁肃鲁子敬,乃公瑾之友,有意投奔主公。”孙策又介绍了鲁肃。

吕玲绮顿时警惕。

可恶,这家伙居然也带年礼给主公!

吕玲绮视线迅速从鲁肃脸上掠过,察觉到鲁肃不如陆逊俊美之后悄悄松了口气,下一刻又提了起来。

这家伙体貌魁奇,不符合主公对谋士的审美,但是很符合主公对武将的审美啊。

离开书房后,吕玲绮立刻蹿到诸葛亮身侧,嘀嘀咕咕了几句。

诸葛亮面露无奈:“行吧。”

“咱们送的年礼必须是最好的!”吕玲绮好胜心极强,不仅在战场上追求百战百胜,在送礼上也是如此。

诸葛亮耸耸肩,脚下步伐一转,往孙策小院方向去了。

这一去就是一夜,翌日一早才顶着两个黑眼圈回来。

“如何?”吕玲绮忙问,一侧的陆逊也竖起了耳朵。

“鲁子敬宽厚务实,实贤才也。”诸葛亮赞叹,他与鲁肃虽是初见,却一见如故,昨夜抵足而眠,畅谈了半夜天下大势。

吕玲绮神色瞬间严肃起来,郑重按住陆逊肩膀:“咱们必须补课!鲁肃比你大,你要笨鸟多飞才能赶上他!”

陆逊:笨鸟?我吗?

诸葛亮默默翻出了自己的笔记,递给陆逊。

显然,他虽不认为陆逊和鲁肃必须竞争“谁是最好的年礼”这个名头,却也赞同陆逊努力读书。

陆逊的补课只持续了三日。

第四天大军启程,吕玲绮望着队伍中多出来的几十辆马车眼前一黑。

赵云瞥了一眼,平静道:“豫扬初定,百废待兴,主公欲于正月加开一次科举。此去冀州山高水长,沿途多有野兽盗匪,正好大军回程,顺路捎着这些打算参加科举和有意入学昭明书院的士子。”

只带了一个年礼的吕玲绮:“……”

担忧自己先后引荐二人过多的孙策:“……”

大军紧赶慢赶,终于赶在年关之前抵达了邺城。

陈昭亲自设宴犒劳三军,顺便将年礼发下,每人分到猪油一碗、鲜肉二十斤、鸭绒皂袍一袭,并精盐一坛,再有按照军功分发的赏钱。

领完年礼,第二日便能分批启程回乡,除了必须驻受在边地城池防备敌军的守军,其他昭明军士卒都返乡了。

陈昭也在府中设下庆功宴。

庆功宴上,诸葛亮方踏入厅堂,陈昭便眼前一亮。她突然重重咳嗽,抄起案上空碟作羽扇状,戟指郭嘉:“好你个王朗,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郭嘉会意,当即瞪圆双眼,手指发颤:”你……你……”

话音未落,整个人已软绵绵歪向荀彧。荀彧无奈扶住这家伙,却见其袖中滑出半块啃剩的糕饼,于是嫌弃往一旁挪了挪。

诸葛亮脸颊瞬间爆红。

陈昭还不算完,她惊慌失措大喊:“军医在何处?”

荀彧默默垂下了头。

“军医在何处?”陈昭又喊了一遍。

荀彧双颊通红,默不作声掐了下郭嘉脸,冷漠道:“怒火攻心,没救了。”

郭嘉立刻睁开眼,笑得在席上抱着肚子打滚。再看陈昭,笑得眼睛弯成一条缝,咣咣锤桌案。

再看诸葛亮……

“王朗有心疾,突发恶疾而亡,此事与亮无关。”诸葛亮试图催眠自己,耳朵冒着热气走到自己席位后,把头往桌底下一埋。

偶尔他也想告到衙门。

可是最大可能是——他满怀希望走进衙门,发现自家主公坐在上面叉腰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