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还没发展起来,想看到繁华富庶的烟雨江南还得等上几百年。
“扬一益二”是安史之乱经济大规模南移后的现象,天下财赋大半东南更是要等到明清。如今大汉十三个州, 在长江以南的只有益、荆、扬、交四州。整个南方地广人稀,能发展起来的城池寥寥无几。
在大部分中原人眼中,南方瘴疠之地遍布沼泽, 山岭曲折荆棘塞途, 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江南卑湿, 丈夫早夭”不光是中原人对南方的臆想, 而是这年头的南方真的落后, 再加上长江天堑交通困难, 不到万不得已北方人绝对不会想到南方讨生活。
南方的情况能不能比老家好是未知,赶路途中会遇到什么阻碍是未知,就算九死一生到了南方,能不能生存下来也是未知。
那些散居的山越部落三五不时就下山劫掠, 正儿八经的土著百姓都过的朝不保夕,外来流民能活下去?
比起渡江南下, 北方流民更愿意留在北方。除非北方各州尽数被战乱侵扰, 连一丁点儿立足之地都不给普通人留。
荀晔看着他亲手画出来的舆图,虽然扬州还不是他的,但是脑子里已经把史书上孙吴对东南的开发过程过了一遍。
答案都是现成的,不抄白不抄。
人是第一生产要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南方发展起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原连年战乱百姓渡江南逃, 大规模的流民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耕种工具, 然后才慢慢发展起来。
不过汉末最大规模的战争已经被掐死在襁褓之中,北方各州对流民的招揽安抚一直没停过, 绝大部分流民都能在北方内部消化,逃到长江以南地区的并不多见。
北方的流民没能大规模南下,益州、荆州、扬州就发展不到史上那种程度,也算是间接降低了任务难度。
交州离的太远,暂时不纳入考虑。
日当正午,孙策包袱款款的过来告别,临走之前还不忘强调条件,“大哥,我回来之后这份舆图真的给我?”
荀晔郑重点头,“真的给你。”
第一份已经画了出来,就算不好大批量的印刷,让人对着描几份也没难度,想要他手绘的原版而已,大不了他自己用印出来的地图。
虎崽子可是他们征服江东的主力将领,当将军怎么能没有一副趁手的好地图呢?
有!全都有!全都安排!
“那我走了,大哥等我的好消息。”孙策深吸一口气抱拳告辞,然后带上一队亲卫直奔他爹的大营。
这两年他爹的兵力壮大了不少,原本只有三万精锐跟随,现在已经有七八万大军随时可供调用。
他们不要太多,只要能借他们一万精通水战的将士就行,剩下那些还是归老爹调遣。
是的,借兵。
先借到手,还不还再说。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他们亲父子呢借点儿兵怎么了?
虎崽子带着满腹豪情出发,一眨眼的功夫已经跑的连影子也没有。
曹昂迈过门槛进来,还是不太敢相信孙策就这么走了。
一万精锐水师啊?说要就要?就算是亲爹也不能这么放肆吧?乌程侯身边能水上作战的只有一直跟着他的那三万精兵,一下子就要走三分之一啊?
小曹同学唏嘘不已,他要是敢朝他爹开这个口,他爹能让他这辈子都开不了口,“大哥,上去就要一万是不是有点过了?”
“我和伯符本来是想把乌程侯手里那三万一直随他走南闯北的精锐都要过来的。”荀小将军也唏嘘不已,“我们又怕乌程侯一怒之下父子相残,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要一万来应个急。”
曹昂:……
他感觉只要一万也可能会导致乌程侯一怒之下父子相残。
如今乌程侯麾下兵多将广,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到豫州后在荀治中的帮助下张罗起来的,真正的亲信依旧是那三万一直追随他的江东兵马。
孙伯符去要豫州兵的还好,莫说一万,就是直接要两万三万四万乌程侯也能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给他,可是换成那三万亲军……
——大哥你们真的觉得能要过来吗?
面对小曹同学的质疑,荀小将军严谨的指出他的用词错误,“是借,不是要。”
小曹:……有区别吗?
荀小将军耐心的给小正经讲解其中的区别,“让伯符去‘要’兵,给出去的兵肯定回不来,乌程侯答应的可能就小。让伯符去‘借’兵,打完袁术那些兵还能回去,乌程侯答应的可能就大。细节决定成败,两种说辞的区别大着呢。”
小曹同学嘟囔道,“可是大哥,你和伯符是什么人乌程侯又不是不知道,糊弄别人也就算了应该糊弄不了自己人。”
“我和伯符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哪里有问题?”荀小将军一本正经的反驳道,“就算乌程侯信不过伯符,他还能信不过我吗?”
曹昂:……
曹昂感觉这天聊不下去了。
“子脩,来看这里。”荀晔让小曹同学看过来,然后在地图上的某个地方圈了个圈,“这里九江郡的寿春县,袁术的命脉所在。”
扬州一共六个郡,能被朝廷控制的只有沿江的九江和豫章两郡,还仅限于长江附近的城池,因为再远根本发展不出像样的城。
不是说庐江、丹阳、吴郡没有发展起来,相反,庐江、丹阳、吴郡发展的比豫章好的多,只是那三郡山地多朝廷管不了的山越部落也多,说话管用的是本地世族豪强而不是大汉朝廷。
淮南也是四战之地,拿不下江东作为后方就得时刻防备来自江东的背刺。
但是袁术不往南打往北打也能理解,南边庐江、丹阳、吴郡哪个都不好打,倒是北边徐州在陶谦管不了事之后能让他钻个空子。
“袁术选寿春当大本营不是没有原因,这地方四通八达,乃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处。”地图上山川河流清晰可见,比这个时代常用的舆图好用的多,“这是黄河,这是淮水,这是长江,战国时开凿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水连接起来,而寿春则能卡住中原通往江南的航道。”
有人的地方才能发展,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经济自然发达,寿春便是如此。
而且寿春城的选址也很巧妙,北边是颍水、涡水的入淮之处,南有淝水直通长江,就是淝水之战的那个淝水,要南下用兵必须得拿下此地。
守江必守淮不是没有道理,母亲河黄河肘击中原五千年无一败绩,长江天堑对南方而言亦是命脉。
寿春城有淮河支流组成的护城河,活水护城比人工开凿的护城河更有保障。九江郡整体来看是平原,但寿春北方有着附近为数不多的山地,有八公山、紫金山和硖石山这些天然屏障在,寿春城称得上一句易守难攻。
“荆州刘表和袁术的关系一直都很复杂,良心这种东西在打仗的时候靠不住,他肯定得分出兵力守住长江防备刘表沿着长江从大别山和豫章丹阳山地之间的缺口中冒出来打他。”荀晔看了眼认真听讲的小曹同学,指尖一转挪到江东,“如果刘表要趁火打劫,豫章、丹阳、庐江几郡即便没有归附袁术也不会让外敌入侵,所以暂时不用担心,但是江东可还有个吴郡。”
正常开战要保证后顾无忧,袁术这别说后顾无忧了,他背后到处都是“忧”。
曹昂若有所思的想了一会儿,不太确定的问道,“大哥的意思是,让伯符带兵去吴郡,从吴郡打袁术个措手不及?”
“不不不,打袁术已经用不到伯符了。”荀晔扬起唇角,甚至有些怜悯被孔融拽进大坑的袁术,“袁公路的主要兵力已经到了广陵,广陵也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能走的地方,他觉得他能一鼓作气攻城略地,我们也能瓮中捉鳖让他的大军想逃都逃不了。”
寿春四通八达易守难攻,但四通八达同时也意味着四面八方都能是敌人。
连接南北交通的枢纽地带很重要,可如果进没有可进的地方退没有可退的去处,单有一个枢纽和稚子抱金行于闹市也没什么区别。
“即便伯符没能要到兵,我们也不会无计可施。”荀晔点点下邳的位置,“我们在这里,沿泗水南下便能直逼寿春。”
下邳城在淮河下游,打寿春不要太方便。
“寿春那边有乌程侯,应该等不到我们打过去。”曹昂搓搓下巴,又问了一句,“既然伯符要不到兵也没关系,那为什么还让他大老远的跑过去?”
袁术僭号称帝天下共讨之,别人是整合兵马攻打袁术,他们却是被袁术集中兵力攻打的地方,眼下最要紧的不是攻打寿春而是解决广陵郡的那七八万大军。
蚁多咬死象,七八万大军不是闹着玩的,袁术再怎么拉胯也不是风一吹就倒的纸片人,他麾下还是有几个能打仗的将领的。
再看看他们身边,能打水战的只有一个孙伯符。
这时候把那小子派出去要兵,总不能让他们几个旱鸭子上战船吧?
荀晔无奈扶额,“谁说能打水战的只有一个伯符?你把公瑾忘哪儿去了?”
他们公瑾是将领,他们公瑾是将领,他们公瑾是将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虽然他把公瑾当后勤使唤,但是他们公瑾真的是个将领,还是个能训练水师的将领。
曹昂拍拍脑袋,手指小人跪在手掌上认错,“对不住,我刚从彭城过来,还不太清楚大哥这边的安排,大哥你别和公瑾说我把他忘了。”
他不是故意的,是公瑾这几个月存在感太低,一不小心就忘了。
荀晔板起脸,“罚你留守下邳。”
曹昂:???
不是,他现在收回刚才的话还来得及吗?
“好了,不逗你了,去召集人手开会。”荀小将军拍拍手,率先出门去议事厅,“袁术不足为惧,接下来的重点不是袁术,而是在打跑袁术的同时把广陵太守给换了。”
顺便商量怎么接手扬州。
他都把唯二能打水仗的虎崽子派去要水军了,再拿不下扬州实在说不过去。
曹昂快步跟上。
广陵太守张超是前陈留太守张邈的弟弟,之所以是前陈留太守,是因为人已经被他爹给干掉了。
他爹和张邈、袁绍之间的恩怨情仇相当复杂,身为小辈不好多说,反正现在袁绍和张邈都没了,只有他爹还活的好好的。
张邈在兖州作乱被杀,但他爹看在少年交情的份儿上也将人厚葬了。
他们已经仁至义尽,就是家属可能不太认可。
……
袁术志得意满亲自率军出击,留守寿春的阎象等人送走大军表情沉痛,莫名感觉送行像是送葬。
他们很希望他们家主公能在城里安生待着,奈何他们家主公就是不听劝。
连田长史、现在应该称呼他为田侍中、连田侍中的劝告都不听,孔融说什么就是什么。
天晓得那孔融压根就是不怀好意,他要是真心为主公着想会连主公给的官职都不接吗?分明是觉得主公没有胜算不想让主公给的肮脏官职脏了他清清白白的身。
该听劝的时候不听劝,不该听劝的时候又听劝的不得了,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主公啊?
田野也想问,袁术这个样子你们当初为什么要投奔他啊?
当初在南阳的时候好歹形势比现在好,南阳本地人追随高门大户出来的世家子很正常,那时候的袁术袁绍两兄弟因为反抗董卓而逃离京师,有士人蜂拥追随也说得过去。
可是现在不一样,袁公路到九江后就差把“昏庸”两个字写在脸上了,这些从南阳大老远跟着他来九江的人不走还留着干什么?
他们又没被绑在袁术身上,干不下去完全可以弃官而走,总不能留下来的全是其他势力安插进来的细作吧?看着也不像啊。
田侍中唉声叹气,他明明是个细作,现在却在真心实意的操心同僚的去留,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阎象叹了口气,问道,“主公现在到哪儿了?”
“已退至东阳县。”田野有气无力的回道,“荀青州派人到广陵主持战事,广陵太守张超被看管起来,现在的广陵郡已经被荀青州掌控。”
杨弘也跟着叹气,“这是正好给了荀青州拿下广陵的机会啊。”
那广陵太守张超应该是不想归附荀青州,他们家主公的大军到广陵后短短几天的时间连下三城,喜的他们家主公以为自个儿是战神在世,连着写了几封信回来炫耀他的战绩。
一看就不正常,一看就像有诈。
兖州曹使君杀了张太守的兄长,曹使君的兖州牧之位是荀青州举荐而来,张太守和荀青州之间是私仇,广陵郡不听荀青州的话情有可原。
荀青州年纪虽小心思却很是缜密,没在刚到徐州时就对徐州的人事大肆改动,一来是陶谦陶徐州还没死,二来也是摸不准徐州官员对他的态度。
他们家主公开战的时间赶的正巧,如果张太守奋力迎敌,看在广陵百姓的份儿上荀青州也能继续用他,而张太守选择龟缩不出也就意味着他无心守城,如此一来荀青州也能以正当理由将他换掉。
这哪儿是打仗?这分明是上赶着给荀青州当试金石。
打下城池不算什么,能守住城池才算能耐。
主公攻城时没有废多大力气,三座城池都是大军刚到城下守城官员便举白旗出降,只求他们家主公不要伤害城中百姓。
也就是说,只要广陵开始反击,三座城池随时可以复叛。
不,不对,人家可能自始至终就没想过他们家主公能长久,投降也只是权宜之计。
奈何他们家主公现在是劝也劝不动说也说不听,还有个孔融在旁边煽风点火,他们在寿春急出满嘴燎泡也无济于事。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希望一个人死在混战之中过。
老天保佑,让战场上忽然出现一支冷箭带走孔融吧,就算顺便把他们家主公带走他们也能接受。
到时候大家愿意留在寿春的就留在寿春,不愿意留在寿春的就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当官也好不当官也罢,都好过现在这般成天提心吊胆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上。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第不知道多少次叹气出声。
田野换只手托腮,连送到眼前的战报都不想看。
说真的,以前这些真正办实事的官看他都像看纣王身边的妲己,自从孔融来到袁术身边,竟然衬的他这个妖颜惑主的“妲己”也成了忠臣。
那是孔圣人的后人啊!怎会如此?
杨弘看着位于河道湖泊之中的东阳县,看了许久才转身叹道,“九江到南阳的路不算难走,公远之后如何打算?”
广陵的地势和九江没有多大区别,虽河道纵横却难以治理,熟悉地形的小船可以飞速前进,战船却行不通。
河道湖泊之间经常有大片长满芦苇的荒滩,万一慌不择路跑进荒滩,就算没有追兵也很难活着跑出来。
这么好的九死一生之地,亏他们家主公能找着。
哦,孔融撺掇的啊,那没事了。
战事还没有结束,但是几个随袁术一路从南阳到九江的谋臣已经默认他们家主公回不来了。
荀氏那小将军是天生的将才,看他这几年的打法就知道,轻易不出兵,但一出兵就是往死里打,完全不给对方留活路。
这时候称帝实在是一步烂棋,扼守长江防线的庐江太守陆康忠于汉室,如果不是要防备刘表沿江而来怕是已经发兵来讨伐他们。
更要命的是,他们家主公带着大军被困在广陵,荀小将军却不只派去广陵的那一支兵马,再加上已经快打到寿春城下的豫州大军,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
便是有心挽回颓势,在他们家主公的一错再错之下也是无力回天。
阎象放下手里的笔,一瞬间沧桑许多,“到时候再说吧。”
他们大老远来到九江,总要等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刻。
杨弘摇摇头,走到田野跟前继续问,“海平是哪里人来着?”
“老家在北边,家里已经没什么亲人,不说也罢。”田侍中两眼含泪,似是舍不得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安稳生活,说着说着就呜呜呜的哭了起来,“在下生来便亲缘淡薄,幸由族人抚养长大,然而这些年族人也相继离去,亲朋好友走的走散的散,莫非在下是那天煞孤星转世?不然怎么每次略有安稳便出现变故?”
杨弘和其他人都吓了一跳,赶紧过去安慰,“是这世道的问题,这年头因为战乱颠沛流离的多的去了,怎么就天煞孤星了?”
亲朋好友走的走散的散多正常,就北边前些年的乱象,说是十室九空都还有因为瘟疫毫无生机的村寨在幽幽的盯着他们。
这世道太乱,除非天子能支棱起来重振大汉国威,不然这乱七八糟的日子还长着呢。
以前也没看出来田大人这么多愁善感,怎么刚说几句就开始哭?
弄得他们也怪想哭的。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流汗不流泪,忍住。
可是氛围已经烘托到了这个地步,真的很难忍住眼泪啊。
o(╥﹏╥)o
……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袁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得广陵三城,在周瑜抵达广陵控制住广陵太守张超之后,被夺走的三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回到他们手中。
广陵不似中原那般一马平川,但骑兵冲杀的势头也丝毫不减。
周瑜亲自率军追杀,袁术军中大乱,将士四散奔逃,尽数被提前埋伏在芦苇丛中的兵马俘虏,仅有寥寥数人逃归九江。
但是其中不包括袁术,也不包括为袁术“出谋划策”的孔融。
荀晔没功夫和战俘打感情牌,直接让大功臣周瑜带上俩人进京复命。
造反是死罪,撺掇造反亦然,孔融的所作所为虽然不能让传承千年的孔氏在这里画上句号,但也能大大降低他们在读书人心中的威信。
这次战事开销不小,最好能多带回来点儿赏赐补上他们的消耗。
袁术被俘第三天,寿春城破,乌程侯孙坚暂领扬州刺史。
第四天,鼻青脸肿的虎崽子带着黄盖、祖茂两员大将还有一万精锐水师回到下邳,“大哥!策幸不辱命!”
荀晔:!!!
乌程侯这什么毛病?怎么每次都照脸打?
“两位将军怎么不拦着点儿?瞧这打的,又得大半个月养不回来。”
黄盖和祖茂还没来得及说话,孙策便努力睁大他那肿的几乎睁不开的眼睛叉腰道,“男子汉大丈夫不拘小节,这点伤不算什么。大哥你看,咱有水师了!”
从今往后都是他的兵!挨打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