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计划大失败

*

——不要啊!青州已经有两个教导主任了!不需要再来第三个啦!

小荀州牧发出无声的惨叫, 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书院里的两个教导主任不能管他,看到学子们在严肃的陈主任和崔主任手底下艰难求生时他只会坏心思的再往书院塞几块硬石头。

他错了,他不该那么坏, 可是也不能真的空降一个能管他的教导主任啊!

满地打滚.jpg

打滚也没办法,人都来了也不能再把他丢回并州。

荀小将军眼含热泪的接待远道而来的堂兄,已经能猜到接下来会听到多少语重心长的教导。

他自认为清算青州世家时不会被伤到, 但家里不一定这么认为, 所以他大规模流放青州罪犯之前都没敢和京城的老父亲打招呼。

又一次。

上次推行均田令不和老父亲打招呼时怕收到阻碍, 这次不和老父亲打招呼时怕他亲爱的父亲大人担心, 等事情尘埃落定再写信给各地的长辈认错。

那什么, 他也没法预料青州的造反势力什么时候动手, 当时事发突然,总得先稳住眼下然后再和长辈们说。

虽然他应对的策略看上去无脑又狂妄,但是他在行动之前真的经过了深思熟虑,身边人一个反对的都没有, 大家全都干劲儿十足。

好吧,他错了,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三思而后行。

先思考三遍, 再讨论三遍,确定可以然后再行动。

所以攸哥来青州还带了什么他不知道的秘密任务吗?能不能一次全说完?只嘘寒问暖比“露出不赞同的目光”更吓人啊!

吕奉先你别笑!小小的老子真的很慌!

……

荀攸从并州过来,来之前刚刚利用于夫罗匈奴左贤王之名整合了并州境内的匈奴部落,顺带着将盘踞上郡的乌桓部落也教训的服服帖帖。

世道已经那么乱,打打杀杀有违天和, 一个个的野心别那么大, 先保证部众领民能吃饱肚子再说抢地盘的事情, 连最基本的吃喝都保证不了拿什么去抢地盘?

别说什么打赢了能抢多少全凭本事打输了认命,劫掠有风险, 外族百姓也不都是逞勇斗狠之辈,一边是生死不论的富贵,一边是衣食无忧的安稳,想必外族的百姓也知道该选哪个。

于夫罗本就是以俘虏的身份回的并州,心心念念的单于之位近在咫尺却可望不可即,就像吊在驴子眼前的萝卜一样,他就是那头被萝卜吊着的毛驴。

最气人的是,就算知道眼前的萝卜只能看不能吃他也移不开眼。

单于之位空悬,没有单于他这个左贤王就是老大,虽然上头还有汉人压着,但就说在匈奴部落里是不是老大吧?

被汉人压着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几百年来就算是单于也要向汉家天子低头,他听汉家长官的命令行事多正常。

荀攸这小半年一直在忙活外族相关的事情,并州的外族百姓没比汉人百姓少多少,降服部落首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部落里的民众不生乱。只要部众觉得老实听话比劫掠汉家村寨更好,就算部落首领想作乱他们也乱不起来。

如果不是晋阳忽然传信让他回去,他已经开始琢磨接下来要降服的是凉州外族还是幽州外族。

并非直接打到凉州幽州境内,而是以计谋让外地羌胡迁入并州。

可惜他的计划刚有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完善就暂时中断,为并州增加人口的事情不着急,着急的是远在青州的从弟。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少年郎撒起欢来真的很让人放心不下。

不妥不妥,还是得稳重些。

自认为非常稳重、在家中长辈眼中也非常稳重、至少比某个吓死人不偿命的臭小子稳重的荀公达,就这么带着长辈的叮嘱出发了。

他肩负重任自晋阳离开,一路穿过冀州来到青州,路上没有游山玩水的拖延,但也没有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赶路。

夏秋之际的旱灾数青州最严重,冀州东部旱情稍弱,并州则是没怎么收到影响。

按照以往的情况来推断,灾情越严重的地方百姓过的越艰难,如果官府赈灾不利,活不下去的灾民很可能会逃荒至别处然后形成大规模的流民,时间一长流民一多,就算有城墙的保护也没法保证城里的安全。

黄巾之乱过去那么多年,大汉十三州大大小小的民乱数不胜数,九成以上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这次青州旱灾最严重,如果和之前一样没有主官主持大局,定会有更多百姓活不下去加入黄巾。

不过长辈们让他去青州不是因为从弟稳不住青州的局面,而是下手太狠了局面太稳了怕不知道哪天就会爆发出应对不了的大隐患。

荀攸瞅了眼看似淡定实际上慌的坐都坐不住的小老弟,结束嘘寒问暖专心吃饭。

既然某个臭小子对他最近干了多少让家里提心吊胆的事情心里门儿清,那就不用着急了。

反正坐立不安的不是他。

荀晔:QAQ~

要命了,真的要命了啊哥。

吕布坐在旁边陪客,看着稳若泰山的荀公达心情相当不错。

他已经好些日子没回并州,但是并州那边有什么大动静也都瞒不过他,高伏义和麹文泰在荀公达的指挥下如有神助打了好几场大胜仗,几个人软硬兼施治的并州那些外族部落服服帖帖。

现在人来了青州,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们青州如有神助了。

虽然青州有他威震天下的吕奉先还有智勇双全的荀明光不需要再来个帮手,但是来了帮手也不能往外赶。

他们这不是急功近利,是功劳追着他们送,真是太不好意思了哈哈哈哈。

战报和信件不如当事人讲的详细,吕大将军像模像样的在饭局上寒暄,一眼就能看出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是觉得青州的小打小闹不够过瘾想搞点儿大动作。

荀攸:……

青州都快被他们犁了一遍儿还不算大动作?要多大的动作才算大?

荀晔有气无力的啃饼子,给吕布使了好几个眼色也没得到回应,只能无奈放弃救苦救难。

反正攸哥也不会在外人面前数落他,就这样吧,没准儿一顿饭过去他们吕大将军就把仇恨拉过去了。

兄弟就像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他真的尽力了。

茶过三巡,菜过五味,荀攸放下筷子擦擦嘴角,“青州连年匪患又遭逢大旱,万幸有温侯坐镇于此。”

“还好还好,其实也没什么难解决的事情,这些日子真正劳累的还是明光。”吕大将军谦虚道,“本将军只需要带兵镇压几个不听话的乱民,明光要操心的就多了,不光要处理不听话的地头蛇还要安排抗旱事宜,有时候忙到凌晨都没法休息。”

荀晔:▼-▼

夸的很好,下次别夸了。

荀攸挑了挑眉,看看主位上借喝茶的动作掩盖小心思的州牧大人,转过身和吕大将军对着谦虚,“在其位谋其政,都是明光应该做的。”

吕大将军耳濡目染之下已经“精通”为人处世的小技巧,对面谦虚就代表他刚才夸的对,今天也是善解人意的一天呢,“公达初来乍到还不清楚青州现在的情况,正好今天都在这儿,也省得之后再寻人打听了。”

他们在青州的日子不似并州那般波澜壮阔,但也称得上一句跌宕起伏。

并州的汉人世家被揍过几顿就老实了,主要作乱的是番邦外族。

青州全是汉人,那些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干掉一个能提溜起来一串儿,哪些要砍头哪些要流放哪些要劳改哪些要财产充公都有说法。

这几个月将士们都在忙活抗旱,抗旱的同时接到抄家的任务也得立即待命,毫不夸张的说,青州六郡六十五座城被他们摸的清清楚楚,那些地头蛇想逃都逃不出他们严密的布防。

荀攸点点头,问道,“青州那些世家豪族借口旱灾天谴闹事,温侯手中兵力有限,如何确保六十五座城都不出问题?”

“都是咱们州牧大人调配有方。”吕大将军煞有其事的拱拱手,然后拿出外头唱戏的架势来讲他们这些日子的惊心动魄,“公达可知汉武帝时颁布的算缗令告缗令?以公达的学识肯定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停停停,还是我来说吧。”荀晔实在躲不下去了,他怕他们吕大将军添油加醋说完给他说的面目全非,“没有什么算缗令告缗令,那是之前和大哥解释的时候举的例子。”

算缗令是汉武帝颁布的纳税法令,告缗令就是凡有告发隐匿财产或呈报不实者就将没收资产的一半分给告发的人作为奖励。

猪猪陛下不愧是猪猪陛下,人性这一块儿玩的炉火纯青。

不过青州还用不到那么高端的法子,他只需要学点儿皮毛就能当个优秀的州牧。

均田令才发布不到半年,连无主土地都没用完,他们不急着查户口量土地。

正好这些日子要重新规划水道,引水灌溉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正常情况下都是恨不得把水渠放到自家田旁边,如果哪家不愿意让勘察地形的官员靠近,不用考虑,十成十的有问题。

民间械斗直到解放后都层出不穷,这年头更是防不胜防,官员下乡肯定得带上护卫随行,而负责安保的护卫都出自并州军。

勘察这个活儿需要熟悉地形的人来干,本地县兵不太可靠,需得外地人来做监督。

修复水渠开挖新渠修建水库都需要大量的劳力,这些劳力分散到青州各地,不管哪座城有需要都能迅速集结人马。

他拿算缗告缗当例子是解释举报有奖,青州那么多地头蛇不是所有人都想搞事,还有一部分只想老老实实过日子,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种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来消灭敌人的法子应该不用他再多说。

提供有用的消息有奖,但不是奖励对家的半数家产,而是今后三年税收减半。

猪猪陛下的告缗令很有威慑力,但奖励太多也会催生虚假举报以及借口举报来报私仇,他们现在没有精力挨个儿的查,得尽可能的控制举报的真实性和数量。

青州六郡六十五座城近千个豪族中愿意冒险作乱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那三分之一里的一大半都是想着让别人冲锋陷阵他们随机应变,而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也是最容易露出马脚被举报的。

县兵不可尽信,但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派不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然后就是六十五座城都被清洗了一遍。

啊,蛀虫少了之后看到堆积如山的公文都顺眼多了。

荀攸:……

他想知道“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细节是不是他想的那样。

均田令触及所有世家豪族的利益,敢直接作乱的是少数,但对政令有意见的绝对是全部。

想让另一部分世家乖乖听话绝对不是三年税收减半能办到的,其中肯定还有别的交易。

荀晔叹气,“兄长,为什么不能是他们识时务呢?”

吕布惊讶,“难道不是那些家伙识时务吗?”

荀晔:……

荀攸:……

此处无声胜有声。

吕布啧了一声,小声嘟囔道,“行吧,看来不是。”

亏他还以为青州懂事儿的世家多不用挨个儿杀就知道服软,结果是在他不知道的地方用别的手段降服的,早知道这样他就不夸了。

荀晔再次叹气,“兄长可知北海管氏?”

荀攸点点头,回道,“知晓,是东莱管府君的家族。”

荀晔继续说,“先前在青州作乱的黄巾贼中有一支的贼首名叫管亥,也是北海管氏的子弟。”

因为青州境内宗室皇亲的封国多,所以其他世家发展的都不太好。

豫州世家林立,基本上每个郡金字塔尖尖上那些都是大汉知名世家;青州也是世家林立,但却是出了郡甚至出了县都查无此人。

青州六个郡国,知名度高的世家一个是东莱刘氏,还有就是北海国的几个世家。

经过一轮清洗,没怎么受损失的只有北海国朱虚县的管氏和北海国高密县的孙氏。

管氏能倾举族之力培养管亥那支私兵,还有一个在东莱当太守的管统,朱虚县也没有管氏子弟欺男霸女的传闻,说明这个家族的政治觉悟很高。

交易不是旱灾来临后才提的,也不是他主动提的,而是管太守亲自到临淄和他谈的。

管氏养不起更多兵,这些年的战乱也让他们明白他们没有能力割据青州,而以青州的位置不管将来是谁占据北方都不会放过这里。

覆巢之下无完卵,打起仗来再多家产都守不住,青州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州牧,管氏也需要自保,他们这是双赢。

刘氏的主力在东莱郡,正好东莱郡的太守是管统,管太守好歹在东莱郡干了三年多,各家各族都有他安插的眼线,刘氏那所谓的密谋从最开始就不成立。

吕布搓搓下巴,“就这么简单?”

“计谋本身就不需要太复杂,只要有用,再简单再明了的计谋也是好计谋。”荀晔喝口水润润嗓子,然后反问道,“大哥打仗的时候会精心制定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吗?”

“战场上更重要的是随机应变,制定那么详细也用不上。”吕布懂了,这是只敲定第一步和最终目标,中间的过程不重要。

荀攸若有所思,等旁边俩人说完才继续问道,“那逃入扬州的那些人怎么说?别说是不小心出了疏漏才让他们逃走的?”

吕布抹了把脸,再次发出茫然的声音,“难道不是?”

虽然他们能保证每座城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但是百密一疏,会有几条漏网之鱼也很正常。

别说不是!那样显得他像个二愣子!

在吕大将军悲愤的目光中,荀小将军错开视线,“先前和徐州交战时孔融也南下扬州,没有意外的话,袁术应该会在今冬称帝。”

吕布睁大眼睛,“等等?称帝?称什么帝?袁术称帝?”

不是,他们这连诸侯争霸都没进行到高潮,这时候称帝是不是有点没脑子?

荀攸不清楚豫州那边在袁术身边的安排,但是听荀晔的语气也知道袁术称帝肯定有他们的推动,“袁术称帝,然后呢?”

荀晔笑的不怀好意,“青州逃犯逃入扬州,我麾下将士奉州牧之名入扬州讨要,他袁公路会是什么反应?”

荀攸缓缓颔首,“以袁公路的脾性,到他嘴里的好处没有再吐出来的可能。”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甚至怀疑那些逃走的家伙也是这小子特意安排过去的细作。

“双方交涉的不愉快,接下来不管是直接开战还是屯兵边境都不会引人注目。”荀晔抬眼,“兄长觉得袁术的兵力能撑多久?”

荀攸:……

“攸只想问,若要夺扬州,为何非要等到袁术称帝再夺?”

如果没有记错,之前袁术刺杀陈王时乌程侯就已经点好兵马准备南下,扬州是乌程侯起家的地方,真要打起来袁术占不了上风。

两边明明已经剑拔弩张,但是又莫名其妙的没打起来。

既然还是要打,为何非要等到他称帝之后再打?

荀攸感觉自己问了句废话。

为何非要等到袁术称帝之后再打?自然是要袁术冒天下之大不韪开这个头。

荀攸无声叹气,只当刚才什么都没有问,“现在离入冬还早,会不会耽搁太久?”

吕布听的有点懵,刚才不是说为什么非要等袁术称帝之后再发兵马?怎么还没解密就换话题了?

什么会不会耽误太久?入冬要干什么?

一直待在青州的是他不是荀公达,怎么听着那么不对劲呢?

荀晔敲敲脑袋,“兄长的意思是袁术称帝可能要等到冬天,现在派兵过去变数太多,而等到袁术称帝再派兵又隔的时间太长,而且到那时候想出兵也没必要再找理由。”

虽然袁术称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什么时候称帝还是袁术自己说了算,这时候和他起冲突可能会让他一气之下立刻称帝,也可能一气之下只顾得打仗不管称帝。

以他对袁术的了解,前者的可能更大。

吕布不耐烦听这些弯弯绕绕,他只想知道到时候谁去打,“逃出去的那些家伙应该已经在扬州安顿了下来,也可能是被袁术吃了个干净,青州的事情也处理的差不多了,什么时候派兵过去?”

荀攸轻咳两声让俩人回神,“二位,青州的事情并未处理完。”

就算青州的事情处理完,刚打下来的徐州谁去管?

荀晔眨眨眼睛,故作不解,“诶?兄长大老远的过来难道不是为了坐镇徐州?”

荀攸只是笑笑不说话。

荀晔:……

一点面子都不给吗QAQ~

接风宴吃的荀小将军心累不已,吕大将军听的也是心累不已,只有荀攸一个人心满意足的成就达成了。

荀小将军觉得这个苦不能他一个人吃,于是抽空带他们家攸哥去城外验收水利工程,顺便和贾校尉聊聊,带他们家攸哥去北海国查看屯田,顺便和周郎聊聊,带他们家攸哥去……

就在荀小将军带着他们家攸哥熟悉青州试图让过来管着他的兄长大人明白青州一切都好徐州更需要他时,扬州忽然传来消息,袁术大会群臣建号仲氏、祀南北郊、立妻为后、立子为东宫。

而这时候离荀攸到青州才过去不到半个月,准备派去扬州追逃犯的大军也没来得及出发。

他们甚至没商量好到底谁去。

荀晔:???

荀攸:???

青州所有人:???

“失策失策,没想到他和孔融见面能产生那么大的化学反应。”荀晔捂着心口仰天长叹,“我说什么来着,计划就是用来完不成的。”

这下可好,估计连汤都喝不上热乎的,只能眼睁睁看着乌程侯全军出击。

……

幽州蓟县,公孙瓒听到消息也有点懵,“称帝?这袁公路怎么比袁本初还疯?”

袁绍当初也不过是把刘虞推到风口浪尖上,袁术可好,他自个儿上赶着当这个众矢之的。

南边的事情暂时影响不到北边,但是称帝那么大的事情会带来多大的动荡谁都说不准,公孙将军还是赶紧召集谋臣议事,“快把屋里的酒收起来,再烧点艾叶去去味道,务必一点味道都闻不到。”

荀治中特意写信叮嘱过,戏先生一天只能喝一小盅酒,多了就会头痛心慌万病齐发,想让他头脑清醒的干活必须严格控制酒水供应。

他身边能运筹帷幄的谋臣不多,好不容易来了聪明人得好好珍惜。

这是以前不知道戏先生爱酒,鼻子还灵的跟什么似的,且等着,他改明儿就换个没进过酒水的议事厅,一定不会让酒水坏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