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荀攸至青州

*

以东莱刘氏为首的世家大族以为他们胜券在握, 就算运气实在不好最后败了,他们那么多世家集体反抗还能把他们都杀了不成?

法不责众,罚不责众, 小荀州牧的政策对他们世家太过苛责,他们不满也是情有可原。

再说了,一切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最后败的是谁还不一定呢。

用天灾当筏子攻讦上官是个很没有新意的法子, 招式老套但架不住好用, 每次天灾都会有高官被迫卸任, 这是阳谋。

虽然以前都是京城的三公为天灾负责, 但是他们青州上下关系那么差, 以小荀州牧的能耐肯定能预料到这个灾年没那么容易过去。

成败在此一举,他们胜算更大。

没有人能想到他们万无一失的周密计划从一开始就错漏百出,更没有人想到看似年轻不顶事儿的小荀州牧真敢拿着名单挨个儿杀。

不是,这是青州, 不是他老家颍川,这么肆意妄为不怕死在青州吗?

他们试过刺杀, 但是刺客近不了身, 远程射杀也没用,混进府邸下毒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他们的人根本混不进去。

刺杀不行,在民间宣扬州牧是引来天谴的罪魁祸首也没用,谁家敢开这个口第二天就是自家那些见不得人的所作所为传的满城都是, 同时上门的还有来抄家的官兵。

直接率领部曲造反更不行, 青州不只他们有部曲私兵, 那些唯小荀州牧马首是瞻的世家也有,那些胆小鬼的部曲私兵再加上官兵基本上他们露头就是死。

更糟心的是, 冀州和徐州对他们这边的变故一点反应都没有,好像根本不在乎被扒的底儿朝天。

在几个带头的闹事的世家被抄家流放之后,剩下的那些小世家立刻改换阵营假装什么什么都不知道。可惜事后再改换阵营已经晚了,自身清白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的家族也就罢了,那些名声不好的横行乡里的有一个算一个都逃不掉。

那些平常欺男霸女的家伙最清楚他们干过的坏事儿有多少,再留在老家就是家破人亡,不如赶紧收拾金银财宝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田产都不要了!不要了还不行吗?

事实证明:不太行。

荀小将军长这么大吃什么都不吃亏,他不觉得吃亏是福,如果有人在他面前瞎哔哔他会当场祝那人福如东海寿比蜉蝣。

跑什么跑?都跟他回去接受正义的审判!

除了最开始跑走的几家之外,剩下的闹事者要么在城门处被扣下要么跑到半路被拦截,成功离开青州地界儿的寥寥无几。

倒不是荀晔在青州能只手遮天,是大部分想远走他乡的家伙都舍不得搜刮来的钱财,就算出逃也要带上这些年欺压百姓攒下来的金银。

包裹行囊什么的还容易混过去,直接大车套小车的弄出个车队来就是傻子也能看出来不对劲。

商贾的车队是搬家的车队风格迥异,某些家伙可能是这辈子只顾得干坏事没吃过苦,连最基本的出逃准则是低调都不知道,整整齐齐的车队出现在官道上显眼程度跟跑过去个小金人儿也没什么区别。

虽然那种高调出逃的只是少数,但是大部分要出逃的都舍不得家财,放弃田产已经让他们痛心不已,再放弃世代攒下的财产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去死。

青州各城都有正规的接纳流民的场所,这种情况下假扮流民也很显眼。

流民流民,流离失所才叫流民,对于无家可归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民来说,青州能给他们分田让他们安稳耕种属于天上掉馅饼,还是没有陷阱的那种,会有人在流离失所之后有稳定生活的机会还拒绝吗?

于是就,一抓一个准儿。

再次拦截到一车队的金银、啊不、犯罪嫌疑人后,荀小将军拿出小本本瞅了一眼,“剧县王氏,这老王家还真是能人辈出。”

大姓就是不一样,哪郡哪县都有几个作威作福的“五百年前的一家人”,他都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天凉王破了。

……

至九月,持续好几个月的干旱已经给青州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但是青州百姓没有绝望恐慌的情绪,相反,他们的精神气儿很不错,每天都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抄家的场面很吓人,可是转念一想,抄的都是恶人的家,恶人搜刮的钱财充公之后会用来赈济百姓,这是好事儿啊。

州牧大人每抄一家都会派人在宅子门口搭戏台子将这家做过的伤天害理的事情公之于众,有些是乡里乡亲捕风捉影提到过的,还有些是藏的严严实实的无头冤案。

这下可好,能说的不能说的都被宣扬了出来,州牧大人亲自出马那些坏事想藏都藏不住。

谁说州牧大人不好?州牧大人为民除害可太好了!

徐州下邳,消息最为灵通的糜竺再次收到青州传来的消息,也再一次拉来其他同僚和他一起分享胆战心惊的快乐。

还好他们没跟青州那边一起胡闹,荀青州简直就是个小疯子。

陈登悠哉悠哉,“我早就说了不要和他对着干,这不,听我的准没错。”

赵昱叹气,“颍川荀氏多君子,就算要镇压叛逆也不会做的那么直接,怎么到荀青州这里就变了个风格?”

完全不管面子上好不好看,谁惹他他都不忍着。

“我以为荀青州在颍川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你们明白他是什么性子。”陈登笑道,“连颍川本地的世家都逃不过去,青州世家哪儿来的自信觉得他会手下留情?”

别说什么青州离豫州和并州都远荀小将军在那儿想做什么都得思虑再三,人家刚回颍川的时候荀氏全族都搬去了并州,偌大的颍川就他一个姓荀的耽误他大杀四方了吗?

真就有眼如盲。

也可能是要钱不要命。

这下可好,真没命了。

荀青州年纪不大却很不好糊弄,第一次见面很容易以为他是吕布那种能以武力镇压就不动脑子的武夫,但相处多了就会发现颍川荀氏教出来的都不是简单人。

常见的荀氏子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常见的荀氏子弟热情爽朗粗中有细。

前者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聪明人,后者却很容易被表象所骗。

荀青州刚到下邳的时候他们这些徐州官员表现的恭恭敬敬可圈可点,在陶谦陶州牧跟前最多也就这样儿了,他自认为谁来都挑不出毛病。

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性子冲动喜欢意气用事,他之前觉得也许看他们老实就不会过问太多,毕竟小将军主要管的是青州。

没想到他刚莽上去试探了两句,那小将军就直接给他怼的找不着北。

——徐州多好啊,户数百万民殷财阜,陈校尉之父又和淮南袁公路关系颇好,大可以直接带着徐州去投奔袁术,哪里需要我荀明光来收拾烂摊子?

陈登:……

袁术是世家子,他也是世家子,两家之间有交情多正常,家族之间的关系好、那那那、感情也是会变的啊!

他们已经臣服于将军,怎么会再转投他人?

他想过小将军会想法子招揽安抚他们这些徐州本地人,却没想到人家那么不给面子根本懒得虚与委蛇。

好在他脑子转的快及时将话圆了回来,不说陶谦不说袁术只说他们徐州的好,只要小将军收下徐州,上可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境自守书功于锦帛,别的世家什么态度暂且不提,他陈氏肯定以小将军马首是瞻。

不赶紧哄不行啊,纵观四面八方能和荀氏这小将军比的一个都没有,他实在眼馋荀氏治下那些耕种的新点子。

现在想想,还好当时服软了,不然徐州被抄家流放的世家会更多。

陈校尉带领徐州世家躲过一劫,这会儿很是自得,“还有那孔融,早先说袁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的是他,现在投奔袁术的也是他,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盛名之下也有虚士啊。”

孔文举是孔氏传人,是全大汉都知道的名士,先前在北海国当国相的时候更是声名大噪,大有安定青州全看他的架势。

结果可好,名声太大能耐跟不上,不光没能安定青州甚至把本就匪患严重的北海国也治理的越来越差劲。

因为都清楚北海国发生了什么,所以徐州官场对孔融的到来表现的很微妙。

州牧陶谦亲自相迎,衣食住行也都安排的妥妥当当,礼节上挑不出任何错处,但是没有给他安排官职。

按理说名士前来投奔多多少少都得安排个官,有的是实权官职,也有无权但清贵的官职,只是陶州牧也知道孔融是弃北海而来下邳,这种情况下他上赶着给孔融送官显得他不在乎徐州百姓,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能让孔融在徐州当官。

想当官可以,把之前弃官而走的事情解释清楚,随便找什么理由糊弄过去就行,只要说得过去天底下也没那么多较真的人,但是不能让人提起孔融就只能想起他在战乱之下弃北海百姓于不顾。

奈何孔文举死要面子,来到下邳后就对之前北海的事情讳莫如深,当事人都不说描补其他人就更不会操这个心了。

其实一直避之不谈也行,时间长了大家可能就忘了,世道那么乱天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过个两三年可能连北海百姓都记不得之前有过一个孔北海,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的人。

但是孔文举张扬惯了,不当官也不耽误他臧否人物。

什么荀明光小小顽童不足为惧,什么袁公路冢中枯骨不足挂齿,什么刘景升桀逆放恣所为不轨,总之天下各路诸侯在他眼里就没一个好的。

好在他虽然狂妄却也没蠢到见人就骂,至少对收留他的陶谦陶州牧态度不错。

虽然没夸,但也没骂。

在陶谦眼里,没夸他就是骂他的意思,如果能夸早就夸了,不夸也不骂就意味着其实想骂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以忍着没有骂出口。

陶州牧心里憋着气,底下人琢磨出来什么意思后也不会太捧着孔融,所以孔融在下邳的处境很是尴尬。

以孔文举爱面子的程度受不了这种暗戳戳的挤兑很正常,笮融找到他之前他已经准备好要离开,只是想着万一两州开战青州大败他还能以胜利者的姿态重回青州才火力全开帮助笮融写檄文。

结果可好,笮融并不是真的想开战,而是拿他当幌子吸引火力好出逃。

就……

遇人不淑啊。

摇头.jpg

但也是自找的。

陈登以为孔融接下来会去投奔他眼里的明主,没想到人家根本没走多远,走到九江就不走了。

冢中枯骨啊喂!

是袁术那边消息不灵通还是怎么?孔先生这时候不嫌尴尬了?还是说天底下没有一个人能入得了他的眼,所有人在他眼里都是不过如此,只有他自己是天纵之才?

啧,用不到的时候说人家没有忧国忧民之心,用得到的时候就当之前什么都没有说过,还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袁术在他眼里那么差劲,他就不怕人家直接把他杀了?

反正如果他是孔融他肯定不敢直接去投奔袁术,就算事先把能投奔的人全都骂过来了一遍儿那也得从里头挑个骂的没那么狠的去投奔。

赵昱面容严肃,“元龙,慎言。”

背后嚼舌根非君子所为,虽然孔融已经不在下邳,但他们也不能在背后说人坏话。

陈登耸耸肩,“好吧,不说。”

糜竺抿了口茶,温文尔雅,“荀青州前些日子忙于抗旱无暇顾及徐州,如今旱情稍缓,青州也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若接下来要在徐州推行均田令……”

陈登:……

赵昱:……

以百姓父母官的角度,他们觉得青州推行的均田令非常有用。

以徐州世家之首的角度,他们觉得有点肉疼。

抬眼扫一圈,反而是糜竺最不需要担心。

糜家是徐州巨富,先祖世代经营垦殖,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正因为是商贾,所以谁到徐州当主官都想从他们身上咬一口,家中田产人口官府都有底儿根本不怕查。

商户没有世家的底蕴,再有钱也没什么地位。

一直到陶谦入主徐州糜竺才被征辟为别驾从事,他弟弟糜芳也被任命为彭城相,算是在官场上有了立足之地。

在此之前糜氏只是单纯的巨富,根本挤不进官场。

商户即便有钱也是举步维艰,世家就不一样了,各个家族之间在某些事情上心照不宣,有时候甚至连自家子弟都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多少田产基业。

相比之下,世家侵吞田产藏匿人口可以说是肆无忌惮,尤其是陈、赵这两个世代把持徐州官场的大家族,在看不见的地方踩过多少次线说都说不清。

陈登沉默半晌,干巴巴的回道,“我马上回家和父亲商量。”

赵昱抿抿唇,脸色也不怎么好,“我也马上回去找族长商议。”

陈氏由陈登之父陈珪当家做主,赵氏却并非是赵昱管家。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赵别驾的脾性能做个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好官,却不适合带领家族发展。

为了不沦落到青州世家那般下场,只能断尾求生。

陈登放下茶杯,“二位继续聊,我先走一步。”

赵昱也要走,于是很快屋里就只剩下糜竺一个。

糜从事幽幽叹气,“天道好轮回,也该这些世家尝尝谨小慎微的滋味了。”

往好处想,青州的世家已经帮他们尝试了反抗的下场,断尾求生好歹能保住大部分家产。

都说青州被黄巾贼肆虐了好些年乱的不行,但是没有主官有坏处也有好处,能生存下来的世家一个个的都捞的盆满钵满。

徐州有擅长内政的州牧,但是不意味着徐州就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外部的局势都很复杂。

北边的泰山贼并非州牧亲信,州牧亲信丹阳兵是外来的兵,本地豪族盘踞官场,陶谦能管事儿的情况下可以维持表面太平,等哪天陶州牧一命呜呼,徐州会乱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

看看北边,朝气蓬勃的荀明光;看看南边,觊觎徐州已久的袁公路;看看西边,虎视眈眈的孙文台;看看东边,一片海。

内忧外患俱全,顺势让荀小将军掌控徐州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徐州本地能出个雄主自然再好不过,他是商贾出身不在乎在哪儿发展,但陈登、赵昱这些世家子都不会离开徐州,他们尽心尽力的前提就是留在老家。

和冀州的沮授、田丰等人差不多,他们有才能也有家世,离开冀州也能平步青云,但是却都不愿意离开冀州。

州牧是谁不重要,只要他们治理的是生养他们之地就行。

可惜徐州没有荀小将军那般纵横天下的英才,即便州中能聚起步兵骑兵十余万也没法长治久安。

拧成一股绳的十万大军很厉害,分属十几个不同势力的十万大军就不一样了,那只会招致徐州内乱。

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不管周围是谁只要强大起来都会觊觎这片膏腴之地。他们都是徐州人,没人希望徐州陷入战乱,最好的法子就是在陶谦时候立刻找个强势的新主。

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三个大型势力两个都姓荀,要选哪个还需要说吗?

……

并州晋阳,荀谌安排完一批又一批流放过来的犯人,终于忍无可忍去找他们家叔父告状。

青州一共才多少世家,这都流放多少了?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臭小子是真不怕青州世家要和他拼个鱼死网破啊?

“叔父,不能再让他这么放肆下去了。”荀谌深吸一口气,感觉现在心还在噗通噗通的跳,“别说两位兄长和文若看着胆战心惊,我现在也生怕哪天就传来他的死讯,您快管管吧。”

荀爽叹气,“在管了,在管了。”

……

荀晔不知道他在家里人心中的形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觉得他在青州的表现好的不得了。

首先,旱情持续了三四个月,那么长时间的大旱他完美的撑了过来。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和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相比,只是损失不到一季的收成已经很厉害了。其他地方有灾就有乱,他们青州至少没因为灾情引起动乱。

其次,在应对旱灾的这几个月,青州的水渠水库建设进展喜人,并在九月的暴雨中成功防备了旱涝急转带来的损失。

最后,那些想趁大旱给他使绊子的家伙都被他清理的干干净净,现在的青州比他刚到的时候清爽多了,他敢说至少三年内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玩收受贿赂那一套。

好吧,其实也说不准,朱元璋剥皮萱草都没能止住朝中的贪腐之风,他现在大杀四方肯定也只是暂时有用。

吏治腐败是困扰古今上千年的顽疾,他没法根除再正常不过。

甚至因为记着史上的奉孝叔对虎崽子“必死于匹夫之手”的评价,他出门从来不会一个人,也从来不在城里城外瞎逛,搞事搞的再畅快也绝对不会得意忘形,从根本上杜绝乐极生悲的可能。

安啦安啦,他可乖可听话啦。

史上的孙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现在的孙策忙的脚不沾地,根本没功夫给他轻视敌人。而不管什么时候的荀晔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小命儿,轻敌是兵家大忌,他也不会小瞧看似快要死了的敌人。

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死了之后还能睁开眼睛,阿飘爹们也没说过他这辈子死后会去哪儿,这个小世界也没有天庭地府估计死了就是死了。

小命儿只有一条,他在乎的很。

兔子急了会咬人,鱼死网破很吓人,所以他在把该流放的都流放完了后就转换策略开始从内部分化敌人,不让自己再处在风口浪尖的位置。

咳咳,最近流放的数量确实有点多,可那些人确实该流放。要不是不能连坐,就那些人纵容族人行凶作恶的德性都得上刑场。

叔祖那里已经不是第一次接收流放的罪人,一回生二回熟,这次应该已经习惯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

……

秋韵渐浓,路上的行人已经换上保暖的厚衣裳,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习武之人依旧怎么凉快怎么穿。

“呦,公达怎么来了?”吕大将军从军营回来,老远看到熟悉的背影挑了挑眉,夹紧马腹追上去打招呼,“好久不见,公达近来可好?”

他最近天天城里军营两头跑,也没听说并州要派人过来,是事先没打招呼还是怎么?来的还怪突然的。

荀攸听到动静回头,看到雄姿勃发器宇不凡的吕大将军,停下脚步,“许久未见,温侯威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