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救难颍阴城

*

酷暑难耐, 颍川的局势也即将如烈日一般焦灼。

荀晔呆呆的站在门口,他在想他推犁拉磨潦草过完这辈子的可能性有多大。

李二陛下落到地面上,双手负后感慨万千, 情绪渲染到位后根本不管便宜儿子的死活。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人。你的失败苦的不只有你自己,还有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百姓。”

荀晔:???

不是, 干爹, 道德绑架了哈。

他知道推犁拉磨了此残生很可怕, 不想当一辈子老黄牛就得努力打地盘, 但是也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

百姓流离失所怪谁?怪这世道!怪朝廷!怪制度!怪年年不缺席的水旱蝗疫!怪剥削无度的势要权豪!

怪天怪地怪祖宗, 从哪个层面上来说都怪不着他。

不听不听, 王八念经。

他是真种过田的小黄牛,接受正常劝导敦促不接受CPU、呸、PUA。

二凤爹说话不好听,退退退,什么时候说话好听了再来找他玩。

荀小将军悄悄往旁边瞪一眼, 然后赶在守护阿飘敲他脑袋之前逃回屋里。

虽然敲在头上也没什么感觉,但是该跑还是得跑。

短短一会儿时间郭嘉已经调整好心情, 先将蹲在墙角的阳翟令请去待客的正厅, 然后吩咐仆从去官署将颍阴县的属官都请来,最后才脚步轻快回到屋里坐下,好像刚才那个听到周昂兵不血刃连下三城的消息后变脸的不是他。

“老狐狸们不见棺材不落泪,生死存亡之际还利欲熏心,接下来吃亏栽跟头可怪不得别人。”

好吧, 只是表面不在意, 心里依旧在记仇。

郭奉孝冷笑一声, 气势汹汹的将杯中凉茶一饮而尽。

并州羌胡肆虐,九个郡中有六个郡的官署都杳无音信, 重置官署需要的人手不是一般的多,颍川士人千里迢迢过去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荀氏需要足够多的人手来填补并州各郡官署的空缺,肯定会对他们礼遇有加。

并州地广人稀,豫州不一样,豫州哪哪儿都是人。各郡官署都不缺人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就算主官一天换八个都不耽误官署正常运作。

拿乔?做梦去吧。

能礼遇的时候他们已经做的足够体面,是那些人先不讲道义,事后不讲情面的时候也别怨天尤人。

郭嘉又倒了杯茶,越想越气越想越气,再次以凉茶压火一饮而尽。

一杯又一杯,愣是喝出了千杯不醉的架势。

荀晔瞪完试图道德绑架的阿飘爹噔噔噔跑回来,看他们家奉孝叔坐回去后和就和茶壶置气二话不说将人拎起来,“叔,这时候不能歇。”

志才叔就住在府上,官署离的也不远,他们得赶紧去正厅议事,不能窝在书房自己琢磨。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他们有两个名谋士一个超级六边形战士和一个未来的超级六边形战士,再加上颍阴官署那么多属官,四舍五入不知道多少个诸葛亮在筹谋划策,真诸葛亮来了都不带怕的。

阿飘爹也别着急,等他晚上有空了就反向PUA。

道德绑架而已,这技能他上辈子就已经熟练掌握。

无声的抗议传到李二陛下跟前,李世民摸摸鼻子,假装刚才什么都没说。

守护阿飘先一步飘去正厅,被强行拎起来的郭鬼才则在气若游丝的给他们家大侄子讲道理,“侄儿快松手,为叔自己能走。”

他怎么说也是个成人,怎么能跟拎小鸡崽一样拎他?

有力气留着过几天打仗用,不要祸害文弱谋士。

荀晔笑的灿烂,“这不是怕您累着嘛。”

郭嘉落地站稳,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那我还得谢谢你?”

荀晔摆摆手,“叔父太客气了。”

郭嘉:……

郭嘉整理好衣裳,正色道,“将军,请。”

荀晔:!!!

嘶,就是这种背后凉飕飕的感觉,比真见鬼都可怕。

荀小将军走在前头,走两步忽然回头。

呔,突击检查。

没有挤眉弄眼也没有背后发疯的郭嘉扯出一抹礼貌的微笑,“将军怎么不走了?”

荀小将军讪讪转回去,“没什么。”

“自荀氏迁走,颍阴各世家也迁走了不少,如今城里兵丁不多,好在这些天来了不少人,各家部曲和城中兵丁加起来应当能凑个七八千。”郭嘉好似找到喊“将军”的乐趣,开了头就不肯再改回去,“城中七八千人,战力未必赶得上将军身边那一千精兵。”

荀晔听的头皮发麻,但是眼前这人说的是正事还不能不听,“那些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不过比起守城更擅长攻城。”

骑兵需要战场开阔,让他们守城是大材小用。

如果周昂的下一个目标是颍阴,主力军还得是城里的兵丁。

郭嘉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既然要调用各家部曲,粮饷就得将军来准备。打仗需要大量钱粮支撑,将军想好怎么填这个无底洞了吗?”

荀晔皱起眉头,“城里的存粮不能用?”

他原计划是护送颍川士人去并州,并不是以颍阴为根据地加入混战,没准备留太久自然也没准备粮草。

来的时候只需要带够路上的干粮,离开时那么多人自然也不会让他们饿着,只要抵达晋阳他的差事就算完成,不需要他来操心钱粮哪儿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他还没当家怎么就开始愁了呢?

郭嘉踱着步子跟上,“早些年颍川各城因为黄巾肆虐元气大伤,这些年为了平定黄巾余孽郡兵也损耗颇大。百姓苦于战乱无法安心耕种,田里收成不好官府收上来的税也大大减少,所以城中并没有太多粮草。袁公路为了供应军粮在南阳大肆搜刮,将军也想在颍阴大肆搜刮?”

“肯定不能搜刮百姓。”荀晔立刻回道,“叔父,百姓大多家无余粮,再搜刮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如果等袁绍袁术打完就走,他可以让援兵来的时候多带些粮草。

但是他都参战了肯定不能打完就走,千辛万苦把袁绍袁术的势力都打出去然后拍拍屁股回并州他图什么?心善做好事?

留在颍川不耽误家里在并州和胡人干仗,虽然离的有点远,但是比真正的白手起家好多了。

等这边的事儿结束他就去找朝廷要个正儿八经的官职来坐镇颍川,能名正言顺的坐镇颍川然后才好合理合法招募郡中青壮组建军队。

他们颍川别的不多就士人多,就算家里腾不出人手来颍川帮他,内政方面也有足够的人手。

再过两个月就是秋收,收上来的粮食应该能撑一段时间,但也不能全靠税收。

既然不能压榨百姓,那就压榨大户吧。

反正他们不听话。

荀晔坏心眼的看看四周,也不和刚才那样端着了,揽过他们家奉孝叔就开始说悄悄话。

百姓家无余粮,世家大族家里的余粮肯定多的很。

他的目标不是颍阴一县而是整个颍川郡,周刺史带兵打过来的时候墙头草那么多,不杀一波实在没法立威。

也就是孙坚的豫州刺史之位已经被天下人认可,要是孙坚也跟周昂那样连印绶都没有就直接上任,他现在就立刻写信给叔祖让叔祖想办法运作出第三个豫州刺史来。

孙坚可以,周昂可以,他荀晔也可以。

孙坚和周昂都是被袁氏兄弟所“表”,这年头的“表”属于是朝廷碍于形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实际上就算朝廷反对也没人在乎。

不过汉室将倾毕竟还没倾,天下人认可的正统依旧是洛阳城中的天子,不是满天下拥兵自重的诸侯。

他们家叔祖出面肯定不会和袁绍袁术那么强硬,就算表他为豫州刺史也是让天子心甘情愿任命,到时候不管是孙坚还是周昂在他面前都得矮一头。

就算天子已经被架空,就算天子手中无权,那也是名正言顺的大汉天子。

可惜行不通。

既然不好用天子的名义来搞事,那就只能靠武力了。

颍阴城没什么大问题,天底下能称得上世家大族的是少数,有能力煽风点火搞事情的也是少数。

当初他们家搬离颍川的时候跟着搬走的就有好几家,城里的富户一看荀氏都走了也走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要么是故土难离实在不想搬家,要么就是墙头草不管谁是老大都和他们没关系。

当然,也不缺那些觉得世家大族都搬走了他们就能翻身高人一等的恶人。

大汉有大汉的律法,平时犯事儿官署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现在到了他们献血的时候,再犯事儿可就没那么容易敷衍过去了。

一句话:违法乱纪全玩儿完,遵纪守法保平安。

等颍阴城整顿完,其他各城就更好收拾了,不亮出脾气还以为他荀明光是谁都能rua一把的小猫咪是吧?

奉孝叔放心,只要能挑选出合适的富户来抄家,养兵绝对没问题。

郭嘉啧了一声,“董卓在洛阳时巧立名目搜刮城中富户,你想学董卓?”

“叔,冤枉。”荀晔竖起另一只手的手指,发誓绝对不会像董卓那样欺压百姓,“董卓是巧立名目满城搜刮,咱们这是正儿八经依律法行事,您就说那些奸淫掳掠作威作福倚强凌弱欺男霸女的富户该不该杀吧。”

郭嘉把压在肩膀上的手臂抬下去,“……该杀。”

董卓纵容部下导致民怨沸腾,如果他们能真的依律行事那的确和董卓不一样,但是官场上欺上瞒下的事情多了,傻小子以为政令发下去所有人都能秉公执行?

万一某个富户没有犯错但他的仇家却非说他欺男霸女,然后仇家勾结官署中的人将那富户害的家破人亡,这让那富户上哪儿说理?

唉,还是太天真。

打仗考验的不光是武将的本事,还有后方的内政治理。

没有他可怎么好哦。

郭嘉煞有其事的摇头叹气,等俩人磨磨蹭蹭来到正厅,城里的属官已经到的整整齐齐。

戏焕病歪歪的坐在席位上,看到熟人过来轻咳一声,示意旁边的位置一直给他留着。

郭嘉不着痕迹的点点头,淡定落座看荀小将军发挥。

荀晔进来之前已经恢复成沉稳可靠的样子,打住所有人行礼的动作让他们回去坐好,“诸位不必多礼。周昂大军近在咫尺的消息诸位已经知晓,废话本将军就不说了,召诸位前来只问一句,大敌当前,诸位想走还是想留?”

正经场合不能嬉皮笑脸,叔父放心,侄儿撑得住场面。

郭嘉和戏焕还没有正经官职,目前以幕僚的身份留在荀府,人太多的时候不会擅自开口。

不过这种召集全城属官议事的场面所有人都是头一次参加,他们俩之前也没这么正式的露过面,好在今天的重点是城中属官不是他们,开不开口都没关系。

颍阴城中荀晔官职爵位最高,以他的身份召集城中属官议事完全没问题,颍阴令听到传唤后立刻招呼属官集合出门。

虽然不知道这位小小年纪便封候拜将的荀氏子召他们要干什么,但是人家都喊他们了他们也没法拒绝。

县令统筹治下所有军政事宜,一县之地县令的话就是圣旨,所以县令又称百里侯。

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县令的确是翻手云覆手雨,只要不干太出格的事情就能舒舒服服的当土皇帝,但是在京城周边,尤其是豪族世家多的地方,那是根本舒服不了一点。

大禹分九州,以豫州为天下之中。洛阳城是都城地位超然,慢慢的便把洛阳所在的河南郡从豫州拎出来和河东、河内一起统归司隶。

河南郡不归豫州了不是什么大事儿,反正平时豫州的官也管不住直接听命洛阳朝廷的河南郡。

但是豫州民康物阜又离洛阳近,乃是朝廷安置王公贵族的首选之地,时间长了其他地方也都开始不好管。

豫州一共才六个郡级单位,其中郡级的封国就有四个。

汝南和颍川没有撤郡封国也不是因为没有能封的宗室王亲,而是这两个郡位置太重要人口也太多,分给哪个诸侯王都可能让对方在短时间内积蓄起足以和朝廷抗衡的实力打上洛阳。

豫州境内有那么多刘姓宗亲已经很难治理,但是这地方不只有刘姓宗亲,还聚集了天底下最多的名门望族。

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基本上哪家都有光宗耀祖的族人在京城身居高位。就算自家族中无人,亲戚朋友一扒拉也能扒拉出来一大串儿。

在这儿当官不是当官,是给人当孙子。

就拿荀氏来说,如果荀氏子弟犯了事儿需要官府捉拿归案,谁敢去抓?没人敢。

真要去抓得罪的就是一整个家族,犯事儿的荀氏子不一定伏法,抓人的官员却极有可能仕途无望。

颍阴令明面上掌管城中军政大权,实际上归他管的只有那所剩无几的县兵。

城中地位最高的苑陵侯、宁朔将军有事传唤,他片刻也不敢耽误立刻就得带领属官上门。

不然还能咋?让这位荀氏出身、被天子大加赞誉、诛杀董卓时大放异彩的小将军亲自去官署找他们?

别了,他怕折寿。

颍阴令紧赶慢赶过来,看到两眼无神面如死灰的阳翟令后吓了一跳。

阳翟是颍川治所,地位比其他所有县令都高半分,怎么会半死不活的出现在颍阴?

等俩人通完消息,两眼无神面如死灰的就又多了一个。

或者说,又多了一群。

所有人都和阳翟令一个想法:苍天啊,你们袁氏兄弟俩争家产可以私下里决斗,活下来的那个就是名正言顺的袁氏继承人,何必牵扯到那么多人?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要不是哪哪儿都乱的一团糟,他们真想辞官不干。

难怪荀小将军忽然召集他们议事,他们还以为礼贤下士的小将军回到颍川后终于觉醒了用鼻孔看人的天赋准备折腾地方官,现在看来是错怪小将军了。

听荀小将军的意思,他要留在颍川不走了?

阳翟令依旧神游天外半死不活,颍阴令却惊喜不已,“我等愿留!”

不管是袁术任命的孙坚还是袁绍任命的周昂对他们而言都不如颍川土生土长的荀氏子,孙刺史带兵打仗是好手,治理郡县是真的不行,豫州治所谯县离颍川远的很,治中和刺史不在一处更是政令混乱。

他们和荀小将军接触不多,但是这几天的观察也能看出不是绣花枕头。

见面之前不少人都觉得这位忽然冒出来的荀氏子是荀氏趁诛董的机会推出来的,当时荀氏在京城的没有几个人,诛董那么大的功劳只封一个垂垂老矣的荀爽太亏,必须把年轻一辈也推出来镀镀金。

传闻谁都能编,他们大汉多少孝廉都是编出来的名声,单骑守宫门之类的话听听就行,大概率是事后编出来的。

如果家中小辈真的那么优秀,之前为什么不曾有名声传出?

所有质疑都停在荀小将军带兵回到颍川的那一刻,官场上都是老油子,县里的官场也一样,是绣花枕头还是有真材实料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尤其县里的官员多是本地人,颍阴令也已经在颍阴干了好几年,他们没听过荀晔却听过荀悦,荀仲豫的儿子可能是傻子但绝对不可能是草包。

荀氏家风远近闻名,让荀氏子来掌管颍川至少不用担心他们把颍川祸害的十室九空。

愿留愿留!只要小将军用得到他们,他们一定废寝忘食把县里安排的妥妥当当!

颍阴令已经给出回答,其他属官也不甘落后,纷纷表示愿意留下。

他们就是颍阴人,不留下还能去哪儿?

世家大族迁去何处都能有立身之地,他们是最普通的升斗小民,在县里当县吏只能在县城过上好日子,换个地方怕是连家人都养不活。

想走的前段时间已经走了不少,现在官署能扛事儿的只剩下他们这二三十个人,其他都是临时提拔上来的没法立刻委以重任。

一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的日子都撑下来了,天王老子打过来都别想让他们走。

留!必须留!

官员的反馈比荀晔预想中的好很多,既然所有人都愿意留下,那就来商量怎么守城。

郭嘉笑眯眯看着颇有大将风范的好大侄,对上好友不解的目光晃晃脑袋,斜着身子压低声音道,“莫急,回去再说。”

戏焕眉头微蹙,移开目光继续听属官汇报城中情况。

荀小将军只是回来接人的话不用对颍阴了解太多,选择留下就不一样了,军政民政什么都得管,不然等兵临城下的时候连调动人手都不知道该怎么调动。

颍阴令汇报完后县丞县尉出列,县丞县尉汇报完诸曹掾出列。

如今颍阴官署许多人都身兼多职,即便如此,等众人将县中情况简略说完后天也快黑了。

荀晔捏捏有些僵硬的脖子,留众人吃顿晚饭然后才放他们离开。

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说,奉孝叔和志才叔先回去合计一下,他也回去琢磨琢磨到底要写信要多少兵。

还有二凤爹,别以为资料抄完就能无事一身轻,现在事情更多了。

守护阿飘打了个哈欠,“小子,睡的太少真的容易长不高。”

……

日落西山,晚霞绚烂。

郭嘉吃饱喝足走在戏焕身后,挥退院中仆役后坐在廊下享受傍晚的微风,不用询问便主动开口,“志才觉得阿牞如何?”

戏焕在旁边坐下,“善恶分明,少年心性。”

郭嘉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他本来就没多大,十几岁的小孩儿你想让他多老谋深算?”

戏焕:……

“你郭奉孝也没多大。”

郭嘉理直气壮,“我和他不一样,他从小跟着仲豫兄隐居,我呢?”

让他这个书堆里出来的聪明人和失魂症刚好没几年一身牛劲儿没处使的傻小子比谋略,别欺负人家孩子了行不行?

戏焕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揉揉眉心缓缓道,“真的不走了?”

现在离开只是路上有些危险,现在不走以后就走不了了。

拿下颍川要面对的不只有袁绍袁术兄弟俩的仇视,还有周围所有野心勃勃的诸侯。

四战之地不适合做根基,没有足够的实力就算拿下也守不住。

再有就是,朝廷那里怎么说?

“颍川、或者说整个豫州都不适合做根基,但是志才莫要忘了,并州虽远却不会对这里不闻不问。”郭嘉收起笑容,“至于朝廷……朝廷是最不需要担心的。”

荀氏众人在并州恢复生产,单看目前传出来的消息,太原上党两郡已经肃然一清,没有意外的话其他几郡也会很快收复。

胡人内部不是一块铁板,大小部落各自为政。

南匈奴内乱未平,乌桓为护乌桓校尉管辖,羌人、鲜卑杂居其中,掌控并州的难度不比掌控豫州小。

但是!荀氏文有文若、友若、公达等大才,武有吕奉先、麹文泰那等猛将,还有荀公慈明统筹兼顾,最多三年就能越过幽州成为最稳定的边地。

自古以来北方出现雄主对中原来说都是灾难,匈奴的单于冒顿险些将高祖困死在白登山,鲜卑的大人檀石槐扰的缘边九郡及辽东属国都不得安宁。

如果不是他们来的快去的也快,中原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儿简直不敢想。

雄主不光能出现在外族部落,只要能降服羌胡,汉人对中原的威胁比胡人更大。

如果没有荀氏全族在并州收复失地,即便在颍川的是荀彧而不是荀晔是他也不会选择留下。

但是现在天下人都知道并州兵强马壮,想动荀氏子就得考虑能不能扛得住来自荀氏长辈的报复,既然如此为何不留?

朝廷管不住讨董联盟自相残杀,管不住袁绍逼走韩馥自任州牧,管不住袁氏兄弟掀起战乱,还能苛责他们为保境安民才不得不冒险留在颍川的荀小将军?

真要是那样的话,如此是非不分的朝廷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哦,朝廷本来就是非不分啊?那没事了。

戏焕的眉头皱的更紧,“奉孝!”

“知道了知道了,大逆不道之言不能付之于口,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郭嘉撇撇嘴,嘴上说着知道了脸上却没有半分遮掩的意思,“真的,文若哪儿都好,就是太过端方,不如小家伙敢想敢做。”

如果是文若在,他们拿下颍川后应该还是会去并州,毕竟他们那好友天天想的都是唯有精兵强将在手才能重振汉室江山。

换成傻大胆的荀小将军就不一样了,他敢凭颍川图谋豫州乃至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