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武力天花板

*

在荀小将军眼中, 能青史留名的都不是简单人,要么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么武力超强打遍天下无敌手, 还有就是文武双全的六边形战士。不管名声好坏,反正本事不会差。

连真正有本事的人都不敢保证能青史留名,没本事的庸人肯定查无此人。

轻敌乃兵家大忌, 他是多位名师联手教出来的高徒, 肯定不会犯最基础的小错误。

所以袁绍在冀州都没稳当的情况下还把手伸到豫州到底和刘表有没有关系?

荀悦:……

荀谌:……

事实证明, 孩子有长进值得欣慰, 但是最好别当面夸。

刘表在背后捣鬼的可能不能说没有, 只能说即便有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荆州不像中原是四战之地, 能躲过战祸的同时地方宗族极其强盛,百姓多依附豪强而非听命官署,这点儿和他们并州差不多。

不过并州百姓依附豪强是因为羌胡生乱导致整个并州只有太原、上党、雁门三郡的官署残存,不依附豪强大族就生存不下去, 荆州是官署都好好的却被地方世族豪强无视。

他们带着大军来到并州,并州本地豪强世族私底下或许会给他们使绊子, 但是明面上绝对都是笑脸相迎。不管是太原、上党还是其他连官署都没有郡县, 在大军的威慑下都不敢表现出不满。

刘表不一样,他是单骑入荆州,别说兵马了连随从都没带。

荆州宗族强盛,刺史被孙坚杀掉后不少宗族直接占据城池称霸,刘景升要是大张旗鼓的上任估计连荆州地界儿都进不去, 不得已之下只能隐姓埋名悄悄过去。

好在荆州不是一个能用的人都没有, 还能找到几个帮手和他一起共谋大略。

中庐蒯氏和襄阳蔡氏都是荆州豪族, 蒯氏蒯良蒯越兄弟二人和蔡氏蔡瑁都表明态度支持刘表,这才让刘景升有机会诱杀宗族豪强之首并袭取其部众。

毕竟没人能想到新上任的刺史大人第一次召他们赴宴就赶尽杀绝, 被邀请的人没有防备,五十多个人全部死在宴上。

赴宴的是五十多个人,背后就有五十多个家族。

荆州一共才多少个豪族?

刘景升杀伐果断吓的荆州郡县大半官员解下印绶逃走,生怕豪族反扑的时候被连累。荆州郡县官署空出来大半,如此才让他能迅速控制南阳郡以外的荆州七郡。

只是说是掌控,实际宗族豪强都是口服心不服。

单靠武力来镇压后患无穷,刘景升如今理兵襄阳,手下的荆州七郡动乱丛生,就算想夺回南阳也没有精力去管。

袁绍表亲信为豫州刺史,最大的可能是被袁术那封信气的失去理智宁肯不管冀州现状也要和袁术对着干。

想想袁氏兄弟二人的关系,这种事情他们也不是干不出来。

傻小子的话听听就行,权当活跃气氛。

此处无声胜有声。

荀晔:???

不是!等等!真的没有一点可能吗?

稳重的成年人们朝“天真烂漫”的荀小将军笑笑,然后在州牧大人、也就是他们家主公的引导下继续讨论袁绍袁术争夺豫州会对他们的影响。

袁氏出自豫州,荀氏同样出自豫州,四战之地于乱世中不得安宁,想要避祸远走他乡的宗族肯定不只荀氏一家。

豫州盛产什么?士人。

不敢说所有士人都高风亮节,但以他们豫州士人的质量,能够治理郡县的基层官吏大把抓。

豫州地处中原腹地,和隔壁兖州一样多灾多难。

黄巾肆虐至今已经将近十年,最先兴起黄巾之乱的冀州没伤到根本,豫州兖州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黑山贼兴起后冀州依旧没被伤到根本,兖州东郡被波及了一下又是伤亡惨重。

在袁绍袁术兄弟二人明摆着拿豫州争风斗气之前,豫州百姓还能庆幸他们离太行山更远,不像兖州那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山里的贼匪盯上。

至于现在……

只能说,难兄难弟谁也别笑谁。

豫州兖州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周围的山脉也没法像荆州益州那样利于防守,黄河倒是可以当成天险,但是一不小心就会连自家也淹的干干净净,想过安稳日子这俩地方都不能待。

荆州刘表刚诛杀宗族首领立威,冀州豫州袁氏兄弟二人针锋相对,扬州偏远且气候不好,益州路远难行。如此挑挑拣拣,能供他们选择的地方就不多了。

最重要的是,豫州士人避难会找有同乡的地方。

州牧郡守到任后征辟家乡士人是不成文的惯例,荀氏最开始去冀州也是因为冀州牧韩馥是他们颍川同乡。

对如今的豫州士人而言,要么北上投奔袁绍,要么南下投奔袁术,再不然就是绕过袁氏兄弟来并州。

因为目前豫州的乱子主要由袁氏兄弟挑起,并州这时候将征辟士人的范围从颍川一郡扩大到整个豫州不算趁其不备欺负人。

良臣择主,选择权在豫州士人手中,他们公平竞争。

冀州和南阳人丁兴旺不担心无人可用,并州这情况全天下都知道。

本地士人征无可征,只治理太原和上党两郡就开始捉襟见肘,接下来收复其他郡县该怎么办?

既然袁氏兄弟二人在内斗,那豫州的士人他们就不客气的笑纳了。

荀晔看看进入发呆状态的张辽,放空大脑也跟着发呆。

好吧好吧,他们无脑听安排,不掺和大佬们的谋略争锋。

唉,他就像瓣蒜,就算挤进橘子里也依旧是格格不入。

文远兄啊文远兄,奉先兄不在的时候再没有你可怎么办哦。

荀小将军叹气气,心有戚戚的往他们家文远兄那儿挪一挪。

所有人都觉得治理天下只能靠世族,要将地盘掌握在手中就得掌握住本地世族,亦或者是引入亲信来打压本地人。但是他觉得想要长久稳固单靠世族肯定不行,不管是并州世族还是豫州世族都不行。

世家豪族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一大特色就是抱团,现在是创业阶段很多问题都显不出来,将来稳定下来再看肯定要出大问题。

就跟军中差不多,并州兵和凉州兵互相看不顺眼就会搞事。同一个老板身边有豫州集团并州集团兖州集团各个集团,他们私下里肯定也勾心斗角。

政治,就是这么黑暗。

历史书上那么多失败的案例都能说明世袭靠不住,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曲折前进,世袭制变成九品中正制再变成科举制足以证明科举制比世袭制更先进。

唉,知道的太多就是愁人。

荀晔揉揉脑袋,决定不再发愁目前还不归他愁的事情,时代的局限性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就算他说长辈们也不一定听。

先把手头的事情办完,然后再琢磨将来。

只要他铺垫的足够完美,将来就算长辈有意见也挡不住孤本书籍满天飞。

所以阿飘爹啥时候来?

始皇陛下回去查资料了吗?应该能查全乎吧?

果然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干,靠金大腿就这点不好,一闲下来就患得患失。

好在他的脑子也不是一点有用的都记不住,至少他知道怎么开荒。

主要是古代种田文里有不少兵荒马乱的设定,刚回魂那几年他没事儿就未雨绸缪胡思乱想补设定,虽然补的设定和现实两模两样,但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年头打仗拼的不光是战力,更多的还是参战双方的粮食储备。

兵丁吃饱饭才能攒足力气加油干,要是军队的粮饷供应不上,不用敌人来袭士兵就能跑的七七八八。

二凤爹在的时候说东汉末年不光有战乱,还有水旱蝗疫各种天灾,打仗从来不是导致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更可怕的是防无可防的天灾组合拳。

后来赵大爹过来,话里话外都是接下来会赶上小冰河时期的意思,一时间紧迫感更强了。

阿飘爹们说每个小世界的背景都不太一样,他们的话只能参考不可尽信,但是再怎么仅供参考他们的消息也都是从史书上看来的,总比他这个电视剧看的更多的史盲可靠。

从讨董联盟解散的那一刻起,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就直接放在了明面上。

嘴上说着匡扶汉室,实际上都可着劲儿的壮大自身。

嗯,他们自己也一样。

朝廷靠不住,不管是逐鹿中原还是自保都得有稳定的粮食补给,将来想干翻朝廷当家做主更得有足够的粮食来当底气。

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有句话叫有奶就是娘,百姓肯定拥护能让他们吃饱饭的那一方。

由此可见,好谋略也需要钱粮来打基础。

他可不是娇滴滴的谋士,他有的是手段和力气。

根据阿飘爹们提供的资料,他来到并州后就努力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终于写出了一份博采众长并得到家中长辈一致好评的屯田计划。

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出现过屯田,其中最典型就是曹魏的屯田和明洪武年间的屯田。

按照螺旋上升曲折前进理论,政策应该是越往后越完善。

曹魏的屯田发生在建安年间,曹老板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都附近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以士兵屯田,士兵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民屯以百姓屯田,使用官牛者收成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府和百姓对半分。

屯田的士兵和农民都不得随便离开屯田所在地,对兵民的束缚都称得上严苛,但是成果却非常不错。

——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1】

流民无以为生,只要有口饭吃让他们干什么他们都愿意,别说五五分六四分,就是最终落到手里的只有两成,只要饿不死他们就都能接受。

招募流民开荒垦地恢复生产可以当成应急之策,但是一旦天下太平,再让他们接受那么苛刻的压榨显然不太可能。

曹魏用来屯田的都是无主的荒地,耕牛、农具和劳力都是镇压各地叛乱时掳获,如此一来弊端也很明显,荒地开垦完就进行不下去,局势稳定下来民心就稳定不下来。

明朝洪武年间的屯田比之有所改进,但是本质依旧没什么区别。

大概明君之间都会惺惺相惜,阿飘爹们对老朱的评价都很高。

明朝军队依靠卫所屯田恢复了北方的生产,还借屯田之利将势力深入到辽东河西以及云贵一带。

军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各地情况不同,又有二八、四六、一九、中半等不同比例,不仅能靠屯田解决军需,有时候发完饷银后甚至还有盈余。

老朱对他的军屯政策非常自豪,还说过“吾京师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豪言。

不过明朝的军屯同样没能持续多久,战事一结束问题立刻就冒了出来。

和曹魏时一样,局势能稳定民心就没法稳定。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军事化屯田只能在大乱之世应急,正常年景还得按照传统的耕种模式来。

巧了,他们现在没法传统,就得用军事化管理来应急。

天下越来越乱,还没到能安生过日子的时候,这几年先用屯田来恢复生产安置流民,等过几年情况稳定下来再及时放归百姓就能避开屯田的弊端。

他们带来的粮食很多,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并州地广人稀,不说能做到“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至少得能养住驻守当地的兵。

看今年春耕的情况,他觉得他的安排还挺好的。

抓来的贼匪和招募的流民都很给面子没有搞事儿,只要收成能达到预期,接下来并州其他几郡也都能按照太原、上党两郡的模板来。

大部分人身体里都流着争强好胜的血,奖励制度比惩罚制度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荀晔抱着胳膊思考目前遇到的小问题,时不时和旁边的张辽说几句话,聪明人商量广纳豫州士人以及明哲保身,他们和不聪明的人商量怎么种地。

没有他们努力种地,将士们哪儿来的吃和穿?

不一会儿,聪明人那边商量出结果,荀爽再次将侄孙点出来,“明光,你准备一下,明日带人回颍川迎豫州同乡至并州。”

荀晔愣了一下,“只去颍川?”

荀爽点点头,“到颍川后直接去找奉孝,之后的事情听他安排。”

荀晔:……

也就是说,在袁绍袁术还没彻底撕破脸的时候,您老人家已经着手安排挖人了,是吗?

再问一遍,家里人集体升级智商的时候是不是把他漏了?

QAQ~

这些天包袱款款来晋阳的老人家源源不断,他以为叔祖的人脉多是这个年纪的老者,现在想想,文若叔和叔祖凑到一起后他们家的人脉根本没有年龄限制。

难怪奉孝叔拖延到现在都没动静,原来是接了秘密任务不和他说。

荀小将军心里委屈,面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

身为家里武力值最高的崽,接人的任务非他莫属。

如果智商地板不也是他就更好了。

武力天花板智商地板,这描述听上去真的很吕布啊。

会议结束,所有人该回官署回官署该回军营回军营。

荀悦示意荀晔留下,等人走的差不多了才看向主位问道,“叔父命明光回颍川,可是想让他将沿途流民都招揽来并州?”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以他们家傻小子的性子,路上遇到流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荀晔很有自知之明,不好意思的说道,“阿父不用担心,太原和上党还有很多荒田,来多少都能安排。”

接纳流民最难熬的是只出不进的第一年,正好再过俩月就是秋收,别说只是接纳路上的流民,就是太行山里的贼匪全部下山说要种地他们都养得起。

不知道今年冬天会不会冷的过分,但是不管冷不冷都得防备胡人南下,到时候正好让他们去打胡人。

也就这几年能靠荒地来稳定流民,等人口饱和养不起那么多人就得琢磨扩大地盘了。

没办法,就算现在能出海寻找玉米土豆红薯花生,找到的东西和后世改良过的高产品种也不一样。

荀悦无奈的看他一眼,“阿父的意思是,主动招揽流民会得罪地方主官。”

治下百姓流离失所不是好事儿,地方官员也要脸,别处流民流落到他们治下他们或许紧闭城门不会管,但是肯定会唾骂别处官员无能。

流民主动逃到并州被他们接纳是一回事儿,他们到豫州带走豫州百姓又是一回事儿。

这次和之前搬家不太一样,当时带走的只是附近几个村落,地方官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

招揽流民动辄上万,地方主官或许会窃喜治下流民全部去祸害其他地方,但是也有可能倒打一耙骂他们胡作非为。

荀晔皱着眉头听他爹说完,“他们自己治理不好地方还不让百姓去能活命的地方?这是什么道理?”

遇到流民的时候说流民是不稳定因素连城门都不开,有地方能接纳流民了又说那都是郡县丁口,好话坏话都让他们说了是吧?

荀悦叹气,“所以走的时候多带些兵马。”

反正已经要得罪人,不在乎更嚣张些。

荀晔:……

爹,您好像崩人设了。

“你父亲说的没错,走时多带些兵马,省得路上遇到不长眼的看你年轻就欺负。”荀爽拿出几片竹简,“这几位需要你去单独拜访,即便他们不来,该有的礼数不能少。”

荀晔接过竹简,拍拍胸脯道,“叔祖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刚还说着世家大族爱抱团这就被安排去抱团沟通感情了,行吧,他争取把能忽悠的都忽悠过来。

得先有能用的人才能担心底下人拉帮结派,要是手底下没人那还拉哪门子的帮结哪门子的派?

荀悦让他把手头的事情安排好就尽快启程,等人走了才没忍住摇头叹气。

傻小子从颍川到京城再到并州也算经历过不少险境,过程中受的苦是半点都不往心里去,结束后就知道傻乐,这记吃不记打的性子到底随谁?

“明光心思简单却敏锐,他没你想象的那么好骗。”荀爽温声道,“你和友若文若都是心思太重,事事都要追求万无一失。可世上没有那么多完美无缺的事情,明光这样就很好。”

大概是族中的教育出了问题,这些小辈一个个的比他们这些长辈还要端着。

读书是让他们明理明智择善而从,不是说事事都得按照书里的标准来。

天下罔顾礼法的事情多了去,防君子无法防小人,太较真除了吃亏还是吃亏。

他这辈子已经因为这个吃了不少亏,没想到回头一看家里的小辈都长成了吃亏的模样。

不好,这样不好。

偌大一个荀氏,竟然只有幼时失魂未入族学的阿牞赤子天性什么都不怕,看来他们家的教育真的出了问题。

荀悦张了张嘴,看看痛心疾首的叔父,摸摸鼻子什么都没说。

他想说他们这一辈也不傻,尤其是他和几位已经出仕为官的从弟,两次党锢都让他们赶上,朝廷什么情况他们心知肚明,真到那个时候不会明知道前面有坑还往里跳。

算了,叔父许久未曾和家里人相处,再多熟悉几年就知道了。

荀晔离开官署直奔城外军营,他有新任务要离开晋阳且归期不定,正好把这些天培养出来的政委预备役拉出来溜溜。

种田大业已经走上正规,少他一个也不耽误干活。

虽然不是北上雁门剿匪,但是回颍川也是个很有挑战的活儿。

韩馥都能在搬家的路上被人截杀,他们并州最近树大招风,不知道会不会有眼红的家伙半路找茬。

在任的豫州刺史是孙坚,即将上任的豫州刺史是周昂,一山不容二虎,万一打仗的时候误伤到他怎么办?

话说乌程侯外出奋斗带着儿子吗?小霸王孙策是在老家还是在豫州?

曹老板打仗都带着他们家大公子曹昂,孙老板外出奋斗也得上阵父子兵好让观众一饱眼福啊!

……

第二天一早,荀小将军点好随行兵马准备出发,虽然不知道小霸王身在何方,但是先等到了他们并州的大霸王凯旋。

神驹赤兔来去如风,把后面跟着的大部队甩的老远。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棉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马中赤兔,人中吕布”。【2】

荀晔看看明显还是少年体的自己,再看看太阳底下仿佛在发光的成年体吕奉先。

咬手绢儿.jpg

冷静!淡定!没关系!

最多五年!五年后他的个头就长成了,到时候威风凛凛肯定比吕奉先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