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001.

“怎么了?”清霁月不解。

童湛言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以前一直觉得清随风挺好相处,现在却有种本能的畏惧感。

这就是岳父的压迫感?

童湛言看向清霁月。

清随风是岳父的话,那清霁月就是……

清霁月愈发不解,“我怎么了?”

童湛言心情突然就好了起来,他大尾巴一甩一甩的就向着清霁月而去,“累了一天了,我们睡觉吧。”

清霁月看了一眼时间,“才八点多,还早——”

童湛言不等清霁月把话说完就吻了上去,不早了。

夜长一点才好。

现在虽然已经过了兽潮的季节,但清家那边事情依旧挺多,清随风也就没能马上过来。

童湛言松了口气,一边做起心理建设,一边继续忙地里的事。

地里的作物已经采摘得差不多,那就可以再进行新一轮的播种。

玉米、南瓜、红薯因为种子活性已经上来,再加上种得多,他连育苗盘这个步骤都放弃,可其它作物还是得老老实实育苗。

它们里面不乏还没度过养种阶段的。

感染率已经卡在20%的,他则收了起来。

等这一批一千亩地作物成熟,在下一次没有更多土地需要开荒的前提下,肥料一下就会变得富裕。

到时他准备把所有土地再从头养一遍,让整个基地都慢慢变成“绿肥地”。

正好他现在已经有不少作物感染率都卡在20%,到时就可以卖感染率20%以内的作物。

琢磨着,童湛言找了纸和笔,画了张基地的草图,把所有已经种上作物的地涂黑剩下没种的,做起规划。

地越来越多,作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凭感觉来已经不行。

而且随着作物种类越来越多,作物生长周期上的时差也越来越明显,还是统一规划下比较好。

这样采摘时方便,后期要再播种,空出来的地也能集中在一起,否则就是东一片西一片。

童湛言这边忙完时,徐老他们正好结束一轮采摘,正粉碎新拔的作物苗沤肥。

童湛言把徐老、王老、田新清和苏烟然叫了过来,仔细地跟他们说了说接下去的安排。

地太多,指他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几人都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些,弄明白要种些什么后,很快就张罗开。

他们忙着泡种子装土间,童湛言带了一百个人去了紫云英那些的地里。

紫云英那些他之前留了大概一百亩用来留种,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收种的时候。

人多效率高,再加上紫云英那些前期的采摘只需要把种荚剪下来,只一天半,事就忙完。

收完种,童湛言正好试了试新送过来的作物秸秆粉碎机。

时隔一个多月,研究团队那边终于把东西做好。

外形上,它们和童湛言记忆中的模样差不多,依旧是卡车的形状。

只不过车头前方多了一排十米相当锋利的切割刀刃,车厢的位置则是粉碎机,以及上方多了个排出臂。

因为之前连作物都没有,这东西他们花了目前为止最长的时间,童湛言因此不抱什么希望。

机器运作起来之后,情况倒是让童湛言惊喜了一把,效果意外的还不错。

试着开了两个来回后,童湛言停车换人。

古云扬一群人早就已经迫不及待,见状争先恐后地往上爬。

因为那些紫云英并不需要弄去化粪池那边沤肥,而是要直接埋进地里,童湛言也就没让开配套的卡车。

车子很快重新运作起来。

一百亩地,如果是之前的他们,怎么也得折腾一天。

现在那车一次就能覆盖十米的宽度,也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

粉碎车进行间,童湛言点了几个没能抢赢的人,让他们回去开了小的翻地机过来,要直接把根系和残渣粉碎了埋土里。

翻地机他们好多人都已经开过,但人太多,每个人开的时间也都不算长,还是稀奇。

闻言,一群人立刻又争先恐后地往小楼那边跑,车子都停在河边的水泥地。

见他们玩儿得开心,童湛言叮嘱一句小心后,回去忙起其它。

紫云英那些所在的土地在基地上方,童湛言回去时路过养殖区,顺便进去看了看那些新买的牛和鹌鹑。

刚来,它们还吃不惯饲草和作物,看着有些焦躁,不过都还算精神。

地里的紫云英那些全部粉碎了,河边树林里却还有,实在不行地里还有小白菜那些。

小楼左边那片空地里,田新清他们正忙得热火朝天。

童湛言去了大棚,小麦已经可以采收。

童湛言给它们各自采了样,然后叫来清霁月。

清霁月早就已经在等待这次的采摘,过来后,无需童湛言说什么就熟练地忙了起来。

童湛言带着样本回去小楼,做了鉴定。

这一批种子他选的全部是感染率60%那棵的,之前两次感染率分别降低的7%和8%,顺利的话,这一次应该已经进55%以内,运气好说不定直接50%。

鉴定结果很快出来,感染率分别是56% 、57%、58%。

最低的一个都没能进55%,童湛言有些惊讶。

不过想想他又释然。

之前那些玉米和它们感染率相差巨大,所以压制的效果明显,但随着感染率越来越接近,这种压制自然也就不再那么强势。

而且这一次它们感染率虽然降得不多,体型上和生长周期却变化明显,总的来说进步还是很大。

小麦的麦粒也明显变小了些,不过比起体型和生长周期上的变化,它们变化不算太大。

童湛言小心地把种子收好。

童湛言去养殖区那边的仓库弄了些玉米粒回来,泡了水,然后去了清霁月那边。

清霁月还在忙。

童湛言去隔壁另外一个大棚看了看。

古生物那群人搬过来时,把他们基地所有的古生物都一起带了过来。

这事上童湛言毕竟不是专业的,在确定它们不会互相把对方吃到全灭后,就一股脑全扔进大棚做了隔离。

算下来,也已经快一个月。

童湛言把门敞开,准备全放出去。

最先有反应的就是那些会飞的蜻蜓,童湛言转个身的功夫就飞了好几只。

其它的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发现可以出去,童湛言也懒得管,把门敞开着就去了隔壁。

他帮不上忙,不过可以看着清霁月忙。

清霁月五官长得挺不错,认真起来后就更是好看,特别是想到这样一个人现在属于自己后,童湛言心情就更好几分。

清霁月察觉看来,以眼神询问。

“就是觉得有你真好。”童湛言道。

被清霁月控制着,正不断向着门外车上漂浮而去的那些泥土,明显停顿了下。

下一刻,它们继续往外。

童湛言靠在玻璃壁上,继续欣赏。

清霁月被他看得浑身难受,想想,召唤灵兽。

经过长期的训练,他就算不召唤灵兽也能一定程度使用力量。

童湛言注意力立刻被转移。

小老虎一看见童湛言,两只耳朵立刻向着后方压去。

童湛言立刻追了上去,“喵呜……”

小老虎转身就跑。

绕着大棚跑了十几圈,童湛言也只摸到个尾巴尖,不过那也已经足够他乐呵一整天。

清霁月把大棚里的土弄出来后,去山脚边预留下来埋树叶的地里挖腐殖土。

那边距离这边挺远,清霁月准备一次性把土带回来,所以把小老虎也带走。

童湛言算着时间差不多,恋恋不舍地回了小楼。

田新清他们还在忙,童湛言趁着他们不注意,偷了些他们刚刚装好土的育苗盘给玉米播上种,浇了水,然后盖上塑料膜。

忙完,童湛言手都还没来得及洗,养殖场那边就联系他,第二批家禽家畜送来。

童湛言赶紧安排人跟他一起去门口接。

这一批里有驴,大部分人之前只在网上看过,突然看见依旧稀奇不已。

童湛言付了尾款后,花了点时间才把它们处理好。

这一批送完,所有家禽家畜就都送完,他这基地也算是收集齐了市面上所有水产和家禽家畜。

整个养殖区被挤得满满当当。

养殖区都是活物,和地里那些的作物不同,它们能走动能发声,很是热闹。

那也让因为远离城市而有些过于安静的这基地,更多了几分生命的气息。

童湛言再回去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清霁月已经忙完回去。

随着宁琅东的母亲清醒,他那边事情也挺多。

童湛言收了心,乖乖跟着田新清他们播起种。

两个多小时后,夕阳彻底下山,路灯亮起时,一群人收工。

童湛言看着他们把工具放回仓库,然后或去后门或向前门而去后,去了地里,准备早点吃完饭早点去后门。

他拿着两根丝瓜回到小楼时,客厅里多了个人。

童湛言一开始还以为是徐老他们,他们有时会在忙完后单独留下和他说点事,靠近了才发现那人是清霁月。

“你怎么来了?”童湛言并未进门,直接就着院子里的水龙头冲洗起手里的丝瓜。

丝瓜虽然目前还没度过养种期,但因为是他自己解封的种子,他也能吃。

清霁月没说话,只是指了指桌上放着的那袋营养液。

那是他的晚餐。

他来找童湛言一起吃晚饭。

后门厨房也有锅灶,不过因为煮的是大锅饭锅太大,并不方便童湛言用,所以很多时候童湛言都是在小楼吃完饭再回去后门那边。

童湛言嘴角抑制不住地勾起,“等着。”

说着他把手里洗干净的两根丝瓜放下,再向着地里而去。

002.

几分钟后,他捧着一堆土豆回来。

土豆是他自己解封的种子,已经度过养种阶段,不过因为感染率本来就低,所以目前还并未大量种植。

土豆也是主食之一,等肥料多起来土的情况再好些了,他肯定是要大量种植的。

童湛言把它们洗干净扔锅里,然后加了些盐和水,开始煮。

等待间,童湛言把那两根丝瓜削了皮,切成大块。

丝瓜煮了会变软就会变小。

因为作物稀缺,这世界连个削皮器都没有,此外榨汁机、厨房用打粉机、微波炉、烤箱之类的也都没有。

童湛言琢磨着让研发团队的人研发的可能。

他能吃的作物已经多起来,油菜籽运气好这一批感染率就能到20%,下一批他单独种点在绿肥地就也能吃上,到时候菜谱可就大量解锁了。

土豆煮透后,童湛言把它们盛到一旁晾凉,然后敲了两个蛋,和丝瓜一起煮了丝瓜蛋汤。

童湛言还挺喜欢丝瓜的口感。

丝瓜汤煮好时,土豆也凉得差不多。

童湛言把它们剥了皮,用勺子一点一点碾压成泥,末了撒了些蒜末和葱进去增加口感。

这样一来,土豆泥和丝瓜蛋汤就做好。

“尝尝看。”童湛言把它们端上桌,然后看向清霁月。

清霁月有些无奈,作物是用来治疗狂暴的,童湛言却总喜欢拿来喂他。

土豆泥入口,清霁月那点无奈瞬间荡然无存,土豆粉质细腻的口感他从未尝试过。

“好吃。”清霁月道。

“放心吃,再过个一年半古云扬他们就学完了,到时候我把他们赶出去让他们自己去种,作物的压力自然而然就小了。”童湛言吃起自己的。

清霁月那点心思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被提醒,清霁月才想起还有这么一回事。

古云扬他们是童湛言亲自教出来的,而且一下就是一百五十个人。

要是他们都能像童湛言这样大面积种植,哪怕不是这么大面积,那也绝对能种出不少东西。

不过这也让清霁月想起之前网上关于这基地以后的事的担忧。

现在外面种得越来越好的人本来就已经越来越多,下场的企业更是不计其数,如果再加上古云扬他们……

童湛言道:“等情况好起来了,我就不像现在这样紧赶着种了,到时候多重点生长周期长的果树之类的,只留一片地用来种菜。”

顿了顿,童湛言补充,“就种点我们自己爱吃的。”

想象着那画面,清霁月本来还有些紧绷的神经缓缓放松下来,“好。”

那样也好,那样童湛言就可以不用像现在这么累。

至于基地的运营费用,大不了他多努力些。

清家除了维护前线的产业,也是有些私人产业的。

“快吃吧,都凉了。”童湛言提醒一句。

“好……”清霁月低头认真吃饭。

因为清霁月也过来,吃完饭童湛言倒没再急着往后门那边而去,而是带着清霁月围着基地漫无目的地绕起圈吹起夜风。

作物正在采摘阶段的,种得晚或者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还在开花的,刚发芽,没发芽的,土地还空着的,又或者盖着塑料膜的……

那一幕幕,挺治愈人心。

夜里,两人早早睡醒。

之后二十多天,田新清他们一边继续播种一边继续采摘。

童湛言有空时也去帮忙,但更多时候都在满基地跑。

养着蜻蜓那些的大棚,会飞跑得快的虫子早早地就跑掉,剩下那些笨的,童湛言只能带着人人为“请”它们出去。

把它们请出去后,童湛言把里面的那些都已经不知道自己走茎繁殖到第几次,长得凌乱无比的草莓全部拔了,又把土翻了一遍备着,准备晚点种些其它。

养殖区那边,苏烟然经验已经相当丰富。

不过新来的那些牛、鹌鹑、驴,苏烟然也是第一次见,童湛言还是得时不时过去看一眼,否则出了问题都发现不了。

牛、鹌鹑、驴之外,那两只母猪也先后到了预产期。

已经生过两胎的那母猪生产过程很顺利,另一只第一次生产,折腾了一整天。

去养殖场学习了一段时间,见识了养殖场里面那些母猪的凶残后,苏烟然夜里还带着人盯了新下崽的那头猪一夜。

好在一切都还算顺利。

童湛言还抽了次奖,带着两百个人去给那些玉米、南瓜和红薯做了个小手术。

他把它们头顶的塑料膜划开了个口子。

因为没有育苗,它们的体型明显要比育苗的矮小些,不过大半个月下来最矮的也已经十多厘米。

塑料膜已经阻碍它们成长。

这个阶段的它们,按算下来其实也就是假值的时候。

直接把塑料膜揭掉,土地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再加上早晚温差,它们的生长速度立刻就会变得更慢。

所以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把膜划开一条小口,让土地继续保温保湿,让叶片探出头。

这个阶段的幼苗已经开始需要阳光,这样也能让叶片得以直接照射阳光。

割膜的时候,童湛言顺便让做了疏苗。

抽奖而来本来挺高兴的一群人,听说要把长得最差的那些拔了,脸上的笑容直接就僵在原地。

紧接着,就是难以抑制的心疼。

那些苗都活了下来,而且它们只是长得差了一点,也一样能开花结果。

童湛言早有准备,直接把抢肥料和土地不够的事说了。

一群人对他这一套早就打心底里接受,但那无法冲淡他们心中的愧疚,好些人甚至红了眼眶。

效率两三个小时后才提上来。

大棚、养殖区、玉米那些外,童湛言还抽奖采摘了之前的玉米、南瓜、红薯和油菜,并且新播了油菜种。

童湛言优先采摘的油菜,因为它们要脱粒还需要晾晒。

不过西瓜地那片的阳光温度都足,也就是一个星期的事。

这一个星期里,童湛言正好把玉米、南瓜、红薯都收了,

油菜籽有了后,童湛言直接就把小楼前原本就种油菜那片地翻了,然后顺便播了种。

地他特意在扩大了五十亩,那样就有足足一百亩地。

油菜这次童湛言没像玉米那些一种就是两百亩。

油菜籽饼虽然是很好的肥料,但油菜产量相对要低许多,再加上出油率又只有35%左右,其实并不划算。

他之前实在太缺肥,就算不划算也得种。

现在不同,养殖区越来越大,地里能用来沤肥的作物也越来越多,加上所有土都已开荒完情况不再像之前那样糟糕,慢慢地已经得开始考虑产量问题。

油菜的播种倒是简单。

挖地有翻地机,浇水他直接开了雨水系统下了一夜绵绵细雨,唯一麻烦的就是盖膜。

童湛言彻底忙完时,田新清他们已经播种完,转而进行起假植。

宁琅东也过来。

深度感染的人从刚开始清醒到彻底恢复人形,至少也需要一两个月,他知道现在忙不过来,所以过来帮忙。

一轮折腾下来,已经累得不轻的童湛言把自己那些玉米放到他们手边,试图鱼目混珠,让他们帮忙一起假植了。

然而无人搭理。

现在地越来越多,作物种类也越来越多,还一个不小心就会搞乱。

忙到后面,就算是把那些作物当成心肝的徐老、王老都一脸生无可恋,他们自然也就没心情搭理童湛言。

童湛言无奈,只能认命地自己搬个小板凳,独自忙碌。

好在大棚也就六百平,没一会儿就忙完。

忙完自己的,童湛言夜里就抽了奖。

随着地越来越多,每次抽奖的人数越来越多,地里的小白菜、樱桃萝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

童湛言甚至不得不紧急加种一轮。

两天后,田新清他们继续假植间,童湛言带着抽奖而来的人直接移栽。

假植得早的那些作物已经可以进地里。

一个星期后,田新清他们假植完,加入移栽的队伍。

童湛言把事情交给他们,再回头去忙起红薯那边。

红薯已经可以扦插,扦插的地方就是后面留种的紫云英那些的地。

那些地已经能用。

之前还差五亩地的南瓜,童湛言也补种上。

半个月后,童湛言这边忙完时,田新清他们那边也正好忙完。

长达近两个月昏天暗地的忙碌后,基地开荒完后的第一次种植,彻底完成。

童湛言直接给一群人放了五天的假。

五天后,一群人回来的当天下午,童湛言让去抓了鸡逮了兔,准备犒劳他们。

基地开荒以来,他有多忙,宁琅东一群人就跟着有多忙。

如今一千亩地第一次正式在同一批种上,不只对他来说有意义,对宁琅东他们也是。

这一次,鸭和鹅也没能逃脱魔掌。

这两样当初买的第一批是做种的,数量不多,这一抓直接就没剩几只,众人颇为心疼。

他们口水也没少流。

如果不是在童湛言这基地,他们或许一辈子都吃不上几次这些东西。

最主要的是,肉真的很好吃。

到了后门,童湛言指挥着一群人做初步处理的同时,自己神神秘秘地又回了小楼那边。

两个多小时后,田新清一群人都急得到处找人时,童湛言才回来。

童湛言把大部分人赶出去,只留下一小部分人准备其它菜和帮忙后,这才把带回来的东西拿出来。

那是个密封得很紧的小罐子。

里面装着的,是孜然。

孜然生长周期需要八十到九十天,远比大蒜那些久,上次童湛言就想摘,可根本没到时间。

田新清他们放假的那五天,他就已经提前采摘晾上,刚刚他去小楼,则是为了烘烤。

孜然吃的是种子的部分,这又是第一批种,童湛言也就没敢弄太多。

不过就算只有一小瓶,也已经足够把清霁月一群从来就没尝过这东西味儿的人香迷糊。

把东西放好,童湛言挽起袖子就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