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晌午,国子监夹巷里此时静得很。
林家父女远道而来时,姚如意正鼓捣烤牛乳。今日人少,小卖部有三寸钉和小白小黄支应着,她实在是闲来无事。
闲得看姚得水拖着小车来回跑,看丛辛拾掇驴粪埋进菜地,看去年在屋檐下做窝的喜鹊,似乎添了两枚蛋。她在自家院子里溜达了几圈,又穿过角门去林家,给平平和听木两棵树修了枝。
实在无事,她索性把林家的花浇透,连青砖地也泼得水亮亮的。
惹得今日休沐在家,正专心替她编新版教辅试卷的林闻安,隔会儿便得抬头望望窗外。隔着雕花窗棂,便见如意用碎花布包了头,袖子高高襻到胳膊上,露出两条在冬日里捂得格外白皙的匀称小臂。
他写一行字,她便提着水桶“噔噔”走过去;再写一行,她举着笤帚又“噔噔”跑回来;刚低下头,她又端个花盆“哒哒”打窗前过。隔了会子再抬头,人影却没再跑过来,他便将笔搁下了。
起身出来,风过木叶潇潇有声,院里空落落的,只余下那些喝饱了水、枝叶鲜亮的草木。他顺脚踱过角门,进了姚家小院。正撞见送牛乳的贩子,姚如意正指挥他们把牛乳送知行斋,自己却用陶罐留了一壶。瞧见他来,她扭身,眼睛亮晶晶地笑着:
“耿灏好似叫人弄了很多羊肉来,说要借知行斋的灶房开火,叫大伙儿去吃呢。大中午的,腻得慌,我推了。你去么?方才耿猪将丛辛、三寸钉都叫去了。阿爷听说有羊肉,也说晌午不回了。”
林闻安不稀罕羊肉,他本就没有那么好吃,何况如意不去,他便更怠懒过去了,在人堆里实在不得清净,便也摇摇头。
“那今儿晌午就剩咱俩了。”姚如意似乎也想到了什么好吃的,晃手里的陶罐,嘴角扬着,“他们吃好吃的,咱俩今儿也吃个稀罕的,就吃烤牛乳如何?你吃过了么?”
林闻安先点了点头示意他吃什么都行,又摇了摇头表明没吃过,最后,声音温温的:“我来帮忙。”
近来,他很喜欢看她这样。
笑着,歪着小脑袋,和他说“就咱俩”。
“很简单的,你帮我打鸡蛋吧!”
如今两人相处起来已自在多了。似乎正是因姚得水来了,又经了对姚得水去留的那番话,她对林闻安又好似迈过了另一道坎。如今她总想与他在一块儿,偶尔拉拉手,疲累时抱抱彼此,也不用特意做什么。
即便干坐着也觉着舒坦。
初时,姚如意或许是为他清朗眉目所心动,后来真正将她与他拉近的,便是两颗都曾缝缝补补过的、千疮百孔的心。
姚如意偶尔也会这般感性地想着,没人知晓她前世历经的那些事,但她实在难以忘怀,当偶有与这个世道背道而驰、格格不入时,她便发觉在诸如是否留下姚得水之类的小事上,林闻安总是能与她做出相同的选择。
这世上或许不会再有如他一般的人,能与她如此合契了。
就像烤牛乳,午食光吃这样如零嘴的东西,若是阿爷与丛伯必要唠叨“不像样子”,俞婶子也会嫌弃“这如何能吃得饱啊?”,程娘子或许会默默再手擀些索条伴着吃吧,但林闻安只会说,我来帮你。
想吃烤牛乳完全是因今儿突发奇想,也没什么旁的缘由。前世外婆常做这个给她当两餐之间的点心吃,她来到这个世上还没吃过呢。今天见到那牛贩子送牛乳来,她忽然便有点儿馋那味道了。
心动立即便行动。
二话不说,她拉了林闻安便风风火火进了灶房。姚得水闻到奶味还想跟进来,姚如意走在前头,伸手揉了它一把,还自然地跟驴说话:“是了,都忘了你也在家了,那一会儿咱们仨一块儿吃,也给你尝尝,都是牛乳和蛋黄做的,你应当也能吃吧?我记得先前闻十七娘说过你能吃熟蛋黄呢。”
林闻安走在后头,迈过门槛时,便也弯下腰,顺手在那毛茸茸的脑门上揉了一把。
姚得水软绵绵地“咴儿咴儿”叫。
它这个“小麻烦”刚被带回来时,林闻安不愿姚如意半夜还辛苦起来给驴温奶,头几夜没葫芦奶瓶时,都是他起来温奶喂它。小驴熟他的气味,还拿脑袋拱了拱他的手心。
接连被两人的手撸得脑门的毛发蓬乱,门槛又高,姚得水只好窝在灶房门口,一双圆溜溜的大眼往里瞅。它身上浅灰胎毛还没褪尽,可长得比初来时圆润多了,毛也厚,团在那儿,活像个长了灰毛的桃子。
林闻安挽袖帮着换煤饼,瞥它一眼,心下不由有些纳罕:……为何只要经了如意的手,不管是猫狗驴,都跟喂猪似的,没过几日便能长得这么胖乎呢?
天气一暖,连最精瘦矫健的大黄都吹气似的胖了一圈,脸上那道疤都给撑开了些。
姚如意不知自己正被人吐槽是养猪的。
她正把鸡蛋对半磕开,小心翼翼地将蛋黄单独滚到其中一半蛋壳里,分离出两颗蛋黄,之后便在陶盆里加上糖、淀粉、一瓢牛乳,交给林闻安搅拌均匀。
她顺手把陶锅坐上火,等微微热了,将那奶黄的糊糊倒进去,小火慢熬,此时手里的木勺也得不停地一圈圈搅着,直到熬到浓稠得能挂住勺了,这才倒入大碗,震平,搁着晾凉凝固。
待凝固好了,倒扣出来,切成方方正正的小块,码在陶烤盘上。那边林闻安已升好了烤饼炉子。炉火正旺时,姚如意又打个蛋黄,用小刷子细细给每块牛乳刷上一层金液。
推进炉膛,不出两刻钟,拉出来,就成了。
做好的烤牛乳顶上那层因刷了蛋液,烤出来是焦糖色的,方块其他面儿则是鲜嫩的金黄色,表皮焦香,里面清甜嫩滑,咬一口像单独吃蛋挞里面的芯似的,奶香味十足,她糖放得不多,甜得正好。
正好一人一盘,挨着在廊下坐了。
给姚得水也分了几块,切开晾凉了才放它面前,让它自个吃。
驴小时是能吃蛋黄的,如姚得水这般体弱残疾的小驴,能吃些也能养得壮些,但也不能多,怕太肥。姚得水闻到味道,早拖着小车跟过来,夹着嗓子地“咴咴”叫,急不可耐。
姚如意瞧着直乐,真不愧是她养的驴啊,跟她一个样儿,是个吃货。
午后风凉爽,阳光浓稠地泼了一地。
姚如意和林闻安便这般并肩坐在廊下,吃着烤牛乳。焦糖色的表皮脆韧,咬下去“咔”地一声轻响,内里却是鲜嫩的金黄,颤巍巍、滑溜溜的,刚含进嘴里,浓郁的奶香便化开了,混着恰到好处的清甜,温温润润地滑入喉咙。
林闻安素来对吃食兴致不高,此刻见姚如意吃得眉眼弯弯,用筷子拈着那小小一块,便也多吃了几口,此刻似乎连风拂过都觉着是甜的。
吹着风,自己吃着,顺便看着姚得水也狼吞虎咽地吃着。
家里只有他们两人一驴,四下里静悄悄的,只闻风声叶响。
廊下很宽敞,两人却坐得很挤,姚如意近来很喜欢挨着他,只是坐在他身边,胳膊轻轻触碰到,都会觉着很开心。
姚如意没敢让姚得水吃太多,没几口它便吃完了,又抛开两人,去追风穿过茂盛的菜叶子,那落在地上不断荡漾的影子。
不知哪飘来的一缕柳絮,白绒绒的,沾在了林闻安乌黑的鬓角。姚如意瞧见了,心念微动,便侧过身去,伸出指尖,轻轻替他拈了下来。
她收回手,指尖还捻着那点轻软的柳絮,正巧撞上他望过来的眼。
他原本微垂着眼帘,专注于她指尖的动作,此刻抬眼看她,那眼神清澈见底,又带着被春日晒暖的温度,无声无息便将她笼住了。
午后的光恰好滑过他挺直的鼻梁,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温柔的阴影。
小院清寂,风也温柔,光也温柔。
姚如意的心,像被那同样温柔的目光轻轻撞了一下,又像是被自己指尖残留的、他鬓发微凉的触感所牵引。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毫无预兆地从心底最柔软处弥漫开来。
明明每日相伴相对,此刻却仍觉得不够。
她几乎是凭着本能,又抬起手,轻轻拉过他的衣领,凑过去亲了他一口。两人唇齿间都仍残留着牛乳的奶甜味,她短暂、轻柔的触碰过后,便又顺势将额头抵到他的颈侧,一只手环住了他的腰。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纵容,林闻安的手臂也自然地环住了她。
廊下的风,带着柳絮和阳光的味道,静静地穿堂而过,姚如意如此与他贴了贴,心里便渐渐充楹满足,正想开口与他说,自己已经打算好了,今儿便与阿爷说明两人的事,林闻安却心有灵犀一般,先开口了:“前阵子,我写信回了抚州。”
什么时候的事儿?姚如意吃惊,从他怀里微微仰起脸。
他正好垂下眼眸,目光沉静而专注。
“……我在信中写了”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清晰而温柔,“我有了想共度一生的人。”
那声音落在她耳畔,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与忐忑,却又无比坚定:“如意,我想请家人来提亲,你愿不愿意?”
姚如意心正怦怦跳,未及回应,又听他格外认真地补充道,已让父亲清点家中财物,她曾说过的“房子、车子、票子、金镯子”,一样都不会少。
得,他还没忘呢。
姚如意有些心虚地抹了一把汗,以后真不能在他面前胡说八道了,他这记性是真能记一辈子啊。
半晌,林闻安环着她的手臂紧了紧,下颌轻轻蹭到了她的发顶,带着些不解的困惑喃喃道:“……也不知信可送到了?如今算来,都过了一个来月,怎的还没……”
话音未落,院门外陡然炸响小白小黄一阵阵凶狠嘹亮的犬吠,夹杂着一声仓惶的“哎呦!”紧接着,虚掩的院门被猛地撞开,两个人影被狗撵得抱头鼠窜,跌跌撞撞扑了进来。
姚如意一惊,下意识想看清来人,身子已被林闻安迅捷地挡在身后。
他起身快得带起一阵风,顺手抄起廊柱下的笤帚,作势欲拦。笤帚刚举起,却听那被小黄追得鬓发散乱、狼狈不堪的女子扭头嚷道:“阿兄别打!是我啊!”
林闻安动作一滞,惊愕脱口:“月月?”目光扫过旁边那个被小白追得几乎要蹿上墙头的身影,更是难以置信:“爹?”
片刻后。
风依旧凉爽轻柔,拂过廊下。林闻月与林逐瘫倒在廊子旁,两人皆是发髻歪斜,粗喘不止,根本说不出一句话来。
林闻安端坐着,望着他们俩狼狈模样,眼底很有几分无奈。
“姚家的这几只看门犬都极厉害,你与爹…是何时来的?这般不打招呼便凑到门边,自然是要挨咬的。”
幸好没真咬到。姚如意尴尬地奉上热茶,觑着这阵仗,忙寻了个借口:“我去对面请阿爷过来!”便忙溜之大吉。
于是姚家小院里便只剩林家三人。
林闻安这才蹙紧眉头,沉声问道:“你与爹怎会突然来此?既已动身,为何又不提前修书告知?我好让丛伯丛辛去码头接应。”
何况……他不是只叫爹点一点财帛写信告知便是了么?林闻安自是有打算的,还未正式征得先生和如意的首肯,怎能如此冒然上门呢?
尤其是……他目光转向妹妹,眉心拧得更紧,“月月,你怎也跟着来了?莫不是又与怀戟闹脾气了?”
一听这话,林闻月立刻翻身坐起来,抬手扶了扶乱七八糟的发髻,下巴一扬,气鼓鼓道:“才不是我闹脾气呢!他整日都泡在军营里,好不容易休沐,我叫他陪我出门玩他也不肯,那我还不能跟爹来瞧你了?”
林闻安看着她不说话,林闻月也扭过头去,叉着腰不说话了。
沉默地对峙了一会儿,林闻安扭头看了眼亲爹林逐,见他只顾怔怔地望着姚家屋后的角门,满脸怅然,没一会儿眼圈都红了,只怕又想起阿娘了,便更觉着不靠谱,便又转过头来质问妹妹:“你老实说。”
林闻月的夫婿温怀戟与她是打小的情分,青梅竹马长大的。林闻月幼时寄住在外祖家时便与他相识,那时还年幼,只是难得投契的玩伴罢了。后来他家举家调往湖广任职,两个小豆丁分开时哭得肝肠寸断,以后这辈子再见不着了,没想到两人有缘,林家辞官回了抚州,温家又调任抚州指挥使,两人便又相遇了。
温怀戟其人如何,林闻安再清楚不过了,别看是个五大三粗的武夫,不似读书人那般文质彬彬,却是个月月说东不敢往西,说要吃羊肉不敢买鸡肉,说牛在天上飞,也会睁眼瞎附和说果真飞得高的人。
温家与林家在抚州的宅子就隔了一条街,他家人口又很简单,温怀戟的母亲崇信佛教,一年三百六十日,有三百五十八日都在寺庙里修行,根本不管儿子媳妇的事情,温父忙于军务,无暇也无心管教儿媳,温怀戟还有两个兄弟,分别也已在军中任职,从不在家中住。
因此月月才会及笄后便嫁了人,且嫁了人之后更加无法无天了。
也是因此,林闻安方才会有如此一问。
果然,林闻月那装出来的生气便消失了,嘻嘻地咧嘴一笑,掩嘴小声道:“我太无趣了!上巳节休沐,我叫他剃了胡子穿上裙子扮作女子陪我出门踏青,他竟敢推三阻四!哼!”她话锋一转,带了点得意,“我便回家里小住,正巧你的信到,爹要出门,我便跟来了!”
说着,她眼珠一转,还学着林闻安平素端肃的模样,捏着嗓子,抑扬顿挫地把林闻安写回来的家信当面念了出来:“‘儿今遇心仪之人……其情可托,其志可依,此生相守,不离不散矣!’”念罢,还促狭地冲兄长眨眨眼,“我倒要瞧瞧,是哪路神仙,能让我们家这棵铁树开了花!”
林闻安:“……”手痒了。
果然,他就知晓,他这个妹妹小时被丛伯宠坏了,长大又有温怀戟心甘情愿受她欺负驱使,还甘之如饴。她行事便总是如此随性,从不管旁人会如何。林闻安没上京之前,月月也隔三差五就要回家里来住,耍赖要吃丛伯煮的菜不回夫家也是常事。温怀戟只怕也没想到,平日里本就常来常往的岳丈家只隔了一条街,妻子也能转眼便跑得不见人影!
还跑得这么远,温家怕是要急疯了。
“歇两日,你便立刻回去。”林闻安冷着脸,“如何能这般胡闹?你一声不打招呼,怀戟该急成什么样儿?”
“哎呀,林大人,您先别急着教训我嘛。”林闻月浑不在意,反而凑近了些,挤眉弄眼,压低声音,“阿兄的心上人……可是方才那位……”她眼神瞟向姚如意离开的方向。
话还没说完,院门口已传来丛伯激动洪亮的大嗓门:“月月?月月也回来了?”随着这声音,丛伯已搀着姚启钊跨过门槛。
林闻月立刻眼泪就出来了,丢下胞兄,提着裙子就跑了过去,一头扎进丛伯怀里,放声大哭:“丛伯!我好想你啊!你以后别管阿兄了,跟我回抚州吧!”
丛伯被哭得也是老泪纵横,他一个大男人,没有成亲,又粗枝大叶的,哪里会养娃娃?可偏偏月月就交到了他手里,被他驮在肩头、牵在手里、背在背上,一年一年地亲手带大了。
一片混乱之中,姚如意也赶忙重又进了门来,馋住了前去与林逐见礼的姚爷爷,林逐也从方才的怔忪恍惚中惊醒,忙不迭起身相迎。
“姚先生!多年未见,先生……别来无恙?”
故人重逢,两人眼中俱是感慨万千。好一阵寒暄,才各自落座。
廊柱另一侧,林闻安也已悄然起身,走到姚如意身边,与她并肩而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两人都有些措手不及,默默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相似的意外与一丝紧绷,便默契地安静下来,只听着廊下两位长辈含笑叙旧,絮语低回。
七年的时光不短,能说的太多了,姚启钊今日还算清醒,因此没有言语颠倒叫人觉着奇怪,从京中风物到各自境遇,说着说着,终究还是绕不开那道令人刻骨铭心的伤痕。
提及林闻安的母亲,又叫林逐低头叹息,哽咽道:“辛苦留了她这般多年,还是没留住。幸好她走时很安然,和我说,一点儿也不后悔。”
姚启钊也是妻子早逝,也陪着掉了泪。
两人眼看着要如月月和丛伯一般抱头痛哭起来,林闻安适时地轻咳一声,俯身将桌上温热的茶盏往二人面前轻轻推了推,温言道:“爹,先生,喝口茶吧。”
这才止住了。
不料,林逐放下茶碗,关切地问候过姚启钊的身体和近况后,忽地神情变得格外郑重。他伸手解开随身带来的那个沉甸甸的蓝布包袱,将包袱皮摊开在廊下的矮几上,露出里面厚厚一摞摞的纸张——房契、店契、田契,还有用桑皮纸捆扎得齐整、一看便分量不轻的几大叠交子,最上面压着一本钱庄的存根簿子。
姚如意看得眼睛都瞪大了。
这这这……她赶紧转头示意林闻安,却见他也诧异着,似乎没想到他爹竟把家产都搬过来了!正要开口制止,林逐却已先一步开门见山地说了。
“先生。”林逐诚恳地道:“二郎是先生看着长大的,他的品性为人,先生最是清楚不过。”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姚启钊。
姚启钊眼底的疑惑更深了。
林逐见姚启钊似乎不太明白,也有些奇怪,眼角余光往林闻安那儿瞥了瞥,但又没看清儿子那是摇头还是点头,便硬着头皮往下说:
“二郎前阵子写信来,我才知晓他心意已定。想着他年岁确也不小了,我们与先生两家又是知根知底的老相识,我这个当爹的也没什么说的,便把家里这些年积攒下的产业银钱,都带来了!”
他一边说,一边竟真动手要去清点那些契纸和银票,“您看啊,这铺子一共八间,都在抚州城里顶顶热闹的地段;城外上好的水田庄子,拢共一千二百亩;现银嘛,钱庄里存的,加上这些交子,约莫……约莫有个四五千贯上下吧,太多了……我这些利滚利的都算不清了……”他手指笨拙地翻动着契纸,竟真要当场点算起来。
“等等!且慢!” 姚启钊猛地抬手打断了他。
他精神不济,有时还犯糊涂,且这阵子大多时不在家里,而在知行斋里,一味忙着编书、为学生们讲解习题,虽知晓姚如意与林闻安亲近,却没有往旁的多想过,此时听林逐这般开口,总算听明白了。
他像是被火燎了似的,“刷”地扭过头,两道锐利如刀的目光,带着被蒙蔽的愠怒与难以置信,直直射向廊柱阴影里那并肩站着的二人。
在他眼皮子底下!这两个人……究竟是何时竟已私相授受、不顾礼数、情投意合到了要谈婚论嫁的地步?
竟连林逐都千里迢迢打上门来了!而他却被蒙在鼓里!
一股被忽视、被欺骗的怒意涌上心头,姚如意被姚爷爷的大牛眼瞪得头皮发麻,林闻安也面露愧色,是他想的不周到了。但他还是微微往旁边移了一步,让自己顶着先生的怒火。
这一细微的维护却让姚启钊的脸更加铁青,他费力地撑着廊柱,站起身来:
“你们二人!都给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