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锦娘在闭门之前, 已经悄悄告诉魏夫人和窦媛,这样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到处宣扬,否则便是制造恐慌。万一人家没来, 也不过是多耽搁一个月。

哪知魏夫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 当即带着儿子魏七郎去西京洛阳看牡丹。众人倒是不疑有她,因为魏夫人的确是爱牡丹成痴,往来都是让快马专门送了过来。

至于钱娘子、蓝氏等人的夫婿都身在公门, 不必她提醒, 她们的消息恐怕更灵通。

这个月锦娘美其名曰养病,但她仍旧没有闲着, 依旧是刺绣,她现在正在绣莲台观音像。之前两幅都送人了, 她得沉下心来绣。

就是火盆太旺了一些, 以至于上火了, 头皮嘴上都长包。她又赶忙让人泡了菊花茶、蒲公英茶喝,宁哥儿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也闹着喝。

“娘, 我想去女学了。”筠姐儿觉得有些无聊的紧。

锦娘头也没抬道:“去年中秋你还裁剪了衣裳, 后来成日玩耍,现下给娘绣个鞋面,给你弟弟做一件衫子。”

“好吧。”筠姐儿托腮。

母女俩似乎又恢复了往常的时光,在一起吃茶做针线,还有个宁哥儿在旁边练字。

锦娘也会走到二门处问关于府中布置的问题, 曹大忙道:“娘子放心吧, 郎君已经叮嘱我们了。”

“嗯。”锦娘虽然觉得有蒋羡部署,但自己也不能什么都不做,还得准备些防身的武器。

但蒋羡看到后只是笑:“傻娘子, 一帮乌合之众,我只是怕波及到你们。且不要太害怕了,要闹也是去府衙闹啊。”

锦娘松了一口气:“我知晓了。”

锦娘她们在家中歇息,算是避过这一劫,然而该来的还是来了。好在蒋羡等人严防死守,他们乔装进来闹了一场也便罢了,没有伤及根本,人犯还被抓了起来。

只是府衙墙头有些损坏,王府台还算负责任,从府库拨了些钱来修。他本人还因剿匪有功,荣升秦凤经略安抚使,王夫人也很快跟着去了任上。

周四娘子是后知后觉,她陪着王夫人在广云庵吃斋,没想到出了这等事情。

便是连平日最懂事的大女儿都道:“娘,您干嘛这么讨好那个王老夫人,把女儿们都丢下来不管?”

周四娘子想这当然源于她曾经看过的书,这王府台别看现在只是个知府,但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苟到最后还成为大相公了。况且再有便是王老夫人抬举她,她这次又接的全福人的活计就是人家介绍的。

只不过王老夫人这一走,她的靠山也走了,简直是白干了,让女儿们对她这个母亲也是诸多怨言。

那位纪夫人不是个好相与的,她也没什么常过来的必要,只是两个姑娘的确是单独住有些危险,但钱都出了,她也只好亲自过来陪读了。

一切似乎都恢复如常了,连端午节前魏夫人母子都回来了,还送了两盆牡丹给锦娘。筠姐儿宁哥儿都恢复读书,锦娘也开始走动起来。

不料对门甄家倒是出了件丑事,窦媛与锦娘道:“那杨姑娘偶然有一回被栾狗才见到了,他这一打听,知晓杨姑娘的爹不过是个主簿,又在千里之外做官。就起了些心思,先让我大嫂帮他提亲,为他续弦,大嫂娘家唯独这个弟弟,只她说,婆母决计不会反对。”

“那姓栾的还不知死活,还买通了那杨姑娘身边的丫头,好在被我发现了,送了个春宫的绣囊。”

锦娘咋舌,她知晓对门的栾氏因为守节,平日甄家上下对这嫂子很是敬重。所以,她问道:“这可如何是好?你婆婆是打发那栾大舅走,还是送走杨姑娘?”

窦媛扶额:“我婆母想我处理呢。”

锦娘冷笑:“这就怪了,她是长辈,该她拿决断的时候,怎么又找你来?这事儿你千万别应下。”

原本这甄夫人可能见窦媛管家得当,后来又有亲戚相助,气焰高涨,故而把杨姑娘接进来制衡,当然也许只是同情表侄女也有可能。如今出了事情,竟然找窦媛解决。

窦媛点头:“所以,我是来表嫂这里躲清静来了。”

“那杨姑娘也真是命运多舛,但说起来她也快二十了,若不想嫁人,也不能总在人家家里住着。若是还想嫁人,那就是甄夫人的不是了。”锦娘摇头。

窦媛道:“可不是,上次我说要不要找媒人,她们都视我为仇敌一般。”

锦娘则道:“那栾大也该赶走,否则,现下他是对杨姑娘这般,将来你们也幸免于难。至于杨姑娘,恐怕为了平息你嫂嫂的心情,她也要走。”

这就是锦娘觉得女子嫁或者不嫁都可以,但你必须是依靠自己,若自己无法单独生存,靠别人是很难存活的。

窦媛抚掌:“表嫂说的太对了。”

“来吃一盏茶,明儿天儿好了,把洛姐儿抱过来玩。”锦娘笑道。

窦媛颔首,又坐了一会儿,才起身回家,进了二门,见到杨姑娘,她勾了勾唇。明明知道甄二郎已经成婚了,还说什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正好那个栾大赌鬼一个,她只稍稍透露杨氏嫁妆丰厚,栾大就上杆子要娶。

可若这个时候杨氏搬出去倒也罢了,她也给了机会了,偏偏她还是不知死活,还继续住着,连她暗示了,她也不接茬。这就怪不得她揭穿了,如今这两个品行不端的,都得给我滚。即便甄二郎将来知晓,也会嫌弃她被栾大那种人看上,男人的心理她太了解了。

只不过,她不能在表嫂这里说的太露骨,表嫂虽然精明,但是手善。像之前那个如烟,若是她,可能根本就不会让她进门,那叫引狼入室。

甄家很快也处理了此事,栾氏给了兄弟一笔钱,让他出去住,至于杨姑娘,甄夫人果然怕栾氏觉得不平,当机立断帮她许了一门亲事,嫁到清平县一富户做续弦。

倒不是甄夫人故意不帮她找好的,一来她父亲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年近五旬才候补到官,二来她家中只能凑十个箱子的嫁妆,甄夫人顶多送那么几抬也不会再多了。况且又出了栾大的事情,人家若打听出来她的名声也不好。

锦娘听到这个消息已经是半个月后了,她正在把那些上等尺头归置好,品相稍微差点的可以走礼送人,再有晦暗些的首饰重新炸了一下,有适合筠姐儿戴的,她便让女儿登记造册写下来。

“你可以不别着钥匙,让下人帮你管,但你自己有些什么物件儿,自己要心知肚明,知道么?这一对金钗可是够市井人家过一年的日子了,手不能散漫,要爱惜财务。”锦娘道。

筠姐儿点头:“女儿知晓了。”

她还知晓米粮多少钱一斗,开铺子要交商税多少,过年的年货何时开始准备,账本怎么看。但是这些就不和学里的姐妹们谈论了,娘跟她说在哪里就说哪里的话,在学里就谈论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在家里自己心里要有一本账。

锦娘又问起她们学里的事情:“我听说纪大姑娘已经不来了吗?”

“是啊,她定亲了,就不好再出来。纪二姑娘和三姑娘倒是都日日来读书,只不过她们俩也都是混日子的,我一个月没去学里很轻松就赶上了。”筠姐儿笑道。

锦娘摸了摸女儿的头:“那是因为你的学习习惯好,虽然没有去学里,但在家里自学温习。”

这是从小就教导的,专心致志完成功课,再温书,之后才能去玩。

否则拖拖拉拉半天,功课一点儿也没写好。

不过,筠姐儿道:“孙家大姐儿倒是很用功,比纪家姐妹用功多了,我们常常说她是要考状元去的。”

“那敢情好,你们女学你追我赶的读书正好了。”锦娘一直觉得良性竞争很好。

筠姐儿摇头:“但是她不参加马球,也不怎么骑马,一开始骑我和纪二娘的马,现在是直接不参加了。”

锦娘不懂:“这是为何?”

“因为她上次摔了,所以就不愿意骑马。”筠姐儿摊手。

锦娘自己也不会打马球,但那是因为她的确没这个条件,毕竟以前没学过。以她这个年纪能骑驴、学习打捶丸,投壶 、打双陆就已经是不容易。所以,女儿学骑马,一开始也怕摔,锦娘就就让蒋羡专门花几天的功夫教会她先骑马再打马球,毕竟在学里给她们学的时间有限。

可直接就不学了,日后若是在汴京,恐怕很难融入。

但这些也不是她要操心的事情,因为钱娘子也要调任了,她家相公调任蔡州任通判。钱娘子算是她到这里快两年,关系一直不错的人,没想到她也要离开了。

锦娘送了程仪过去,看钱家正收拾行李,很是不舍:“我来大名府都是钱姐姐带着我 ,如今你这一走,我都不知道去哪儿作耍子了。”

钱娘子倒是洒脱的道:“千山万水,总是有相逢的时刻。大名府也算是物阜民丰,你们在这儿且还有一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也是,那钱姐姐保重。”锦娘握了握她的手,见她这里忙碌着,才离开。

钱娘子等锦娘离开之后,才看她送的程仪,竟然颇厚,三十贯银钱,两匹浙绢,腊肉六条、茶饼六块。

她看了看门口,欣慰一笑。

等送走钱娘子,也迎来锦娘三十一岁的生辰,早上起来她还有些新奇的感觉。原来过了三十岁是这样的感觉,除非身体上会有些变化,似乎没有任何改变。

比如现在就无法熬夜了,以前熬一晚上,白天还挺精神的。现在熬夜,白天浑身疼,有时候还想呕。再有就是以前但凡少吃点,第二天就会瘦点,现下若是吃多了,就很难瘦。她之前为了减肥,瘦下来胸口和腿上还有细细的肥胖裂纹,她可不想再忽胖忽瘦了。

莫说是她,便是蒋羡这个年纪都容易发福,过年蒋羡的腰粗了一圈,锦娘给他做的袍褂都有点绑身上了,他是赶紧减了饮食,如今夫妻二人约定一个月才放纵一次。

“娘子,这是我送给你的。”蒋羡拿了个长盒子过来。

锦娘接了过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根金步摇,簪脚上装饰莲纹,簪头有颤颤巍巍的六朵水仙花。她笑道“真好看。”这一根重四两,恐怕也得二十几两银子。

“这是我用润笔费帮你买的。”蒋羡赶紧添了一句。

锦娘看他吓的这样,忙道:“你不解释我也不会问你。总之,多谢你了。”

蒋羡这才道:“娘子,我帮你戴上吧。”

夫妻二人妆办了一场,底下人也各自有孝敬,阿盈送了两方销金帕子,习秋送的是绒线丝线各六缕,方妈妈送的是寿桃两盒、果子六碟,至于青蓉娇杏她们也各自奉送针线鞋面等等。

连筠姐儿和宁哥儿这里也都有礼物,筠姐儿自己制的线香,宁哥儿则送的自己写的《游子吟》。

锦娘晚上多添了几道菜,三十一岁的生辰就这么过去了。

次日,筠姐儿她们女学休息,甄家请本府闺秀们都去打马球,魏家女学的姑娘们都得了一张贴子,锦娘则送了女儿过去。

纪夫人也去请周四娘子 ,说是准备大家道过去,周四娘子却不知晓此事,还回去问长女:“怎么有马球会,你们不同我说?”

孙大姑娘提起马球就心有余悸:“我们去的时候,她们人人都已经会打了,就我们不会,我还没有马。好容易借蒋大姐儿和纪二姐儿的马骑,还掉下来了,女儿就不愿意骑了。”

“这事儿你怎么不早跟我说?”周四娘子懊恼的很。

孙二姑娘插嘴:“您那时候还在馆陶呢,怎么知道这些呢?”

孙家一直没有分家,她们夫妻在富阳县做主簿时,因为刚做官,听长辈的,不敢行差踏错,手头自然是有些紧的。如今王老夫人离开,人走茶凉,她没有王老夫人直接指定人家,也做不成全福人。好在馆陶县当官都暗中有商人送干股,听闻是约定俗成的,她们夫妻手头这才宽绰些。

如此,倒是忽略了女儿。

“你不去打马球,总可以去看看,京里的千金们可是都会的。”周四娘子希望女儿能够精通这些。他知道丈夫也同意女儿学这些,并非是丈夫多么开明,他是想女儿能嫁个好人家,而她利用丈夫这一点也争取培养女儿。

孙大姑娘素来懂事,这才同意。

小姑娘们能够下场的都下场了,锦娘她们这些大人便在卷棚底下坐着,喝着饮子。如今钱娘子走了,纪夫人欢喜的很,锦娘她们这些和钱娘子交好的人倒是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好在锦娘和甄、魏两家交好,她也不敢太过分。

又听甄夫人道:“听闻邬娘子的娘家伯父升任了枢密院承旨,这可是管着升迁的官呢。”

纪夫人笑道:“是吗?真没想到呢。”

锦娘对她后知后觉都觉得悲哀,王老夫人拍拍屁股走人了,可你们这些跟她混的人呢?将来邬娘子若是在她伯父面前说几句话,升迁可就难了。

除非你格外出色,否则若是履历都差不多,人家凭什么选你?如此,她倒是记着钱娘子的话,别人的家务事少掺和,便是窦媛那里,若非是必要,她都不会说太多。

周四娘子坐在后排,听到不以为然,邬娘子伯父当着大官,怎么可能听内眷女子之间的事情判断选官。

第一场马球赛结束,女孩子们都过来了,锦娘让丫头给筠姐儿递茶水,又道:“热不热?若是热就休息会儿。”

“有点热,女儿只是擅长皮毛,魏家姐姐和纪家二姐姐才是个中好手呢。”筠姐儿灌了一大杯水才好些。

虽说马球筠姐儿算不得十分擅长,但捶丸她却玩的很好,还赢了彩头,是一枚小青雀的银簪,锦娘帮女儿收好。

看着意气风发的筠姐儿,周四娘子下了决心,却说这次马球会后,周四娘子特地提了不少水礼去拜访沈娘子,希望她们能够照料一下女儿,还另外买了两匹马,刚到手的二百两的干股利钱一下一半就没了。

她家只是县令,馆陶并不富裕,干股一年二百两都拿的生怕人家发现。想起之前马球会前面坐着的锦娘,见她头戴水晶冠子,后面插着金水仙步摇,手上带着一对金钳柑的手镯,心想人家的胆子怎么那么大呢?什么都敢贪。

又说锦娘从马球会回来之后继续绣莲台观音,泰半都绣的差不多了,到七月的时候,正好观音像绣好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正好新任府台上任,这次来的却是老熟人韩效,韩效以中书舍人的身份兼大名府知府。这本来是上官又是熟人,锦娘自然是要备一份厚礼过去。

阿盈接过礼单一看,上面写着芙蓉簟一席、茶饼六团、轻容纱两匹、汗巾子六方、一幅猪蹄、柑橘酒两坛,打发刘豆儿送了过去。

刘大娘子在蒋羡中开封府府元之后,便和锦娘一直有往来,只不过以前这点交情,现在还不知道如何?也不能因为别人是熟人,就觉得人家一定好。

夜里,锦娘就打听:“你和韩中书以前就是关系不错的朋友,你看他做官如何?”

“你看他这个年纪就做到中书舍人判大名府,就知道做官肯定是不错的呀。我们也算是自小一起长大的,以前我总觉得他才气不如周二哥,性格也没有周二哥那般强,即便到现在也不觉得他有什么建树,什么主张,可升官却是最快的。”蒋羡也不知晓了。

锦娘点头:“无论如何,咱们也不必让他帮扶什么,只要他如实写你的考评,如此也没什么求人的。只是……”

蒋羡不懂:“只是什么……”

“我是说以前你们是朋友,如今是上下级,对上级却要越恭谨越好。”锦娘也是提醒蒋羡,官场上可没什么朋友,以前当兄弟相处,现在可不能了。

妻子说话自然是为了他好,蒋羡叹了一声。

锦娘笑道:“其实这也是好事儿,你想韩中书咱们好歹还认得,若是来个不认识的,更不好。”

她是百般安抚丈夫,一直到最后二人都昏昏欲睡。

次日,蒋羡醒来时,见到锦娘揉了揉自己的耳朵,好笑道:“娘子,你昨日把我的耳朵都快说穿了,怎么今日醒来不找我说话了?”

锦娘看了他一眼,幽幽的道:“我只是眼睛睁着,其实是睡着的。”

蒋羡更是捧腹大笑,闹着要亲她,锦娘捂住自己的嘴:“还没洗漱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们夫妻这几年孩子都不必带了,感情越来越好,经常都有些特别幼稚的举动。

又说这刘大娘子虽然年轻,但是原本就是官家千金,出身显赫,她是刘计相之女,昭文相公的侄女,官场套路门儿清。

为了保持上官的公平,私下派人送给锦娘汴京绢花和土产一份,明面上并不相见。

等一个月之后,才说宅子建好,请府衙属官夫人过去吃一杯酒水。

她们赁的宅子便是钱娘子曾经住过的宅子,原本就打理的很好,现在前面还加了卷棚,植种了几样树木,翠幄的枝叶,显得愈发郁郁葱葱。

刘大娘子见到锦娘很是亲热:“原本想早些请你们过来的,但是宅子赁了得修,这就晚了。咱们俩说起来五六年没见面了,你还是一点儿也没变,我却是发福了许多。”

“瞧您说的,我看您这细腰才是和以前一样的,原先那王府台离开了,我还在想朝廷会派谁来呢?没想到是你们,我这心就踏实多了。”锦娘也笑着把臂一道进去。

刘大娘子以前一直在京里,若非是在比较近的大名府,她也不会跟着过来。

锦娘跟她介绍了一番基本情况,过了一会儿纪夫人还有大名县县令夫人,主簿夫人也都过来了,吃茶聊天倒是很正常。

只不过刘大娘子约下一次,竟然是让大家下次去桐花园赏花,顺便各自准备好食材,一人做一道拿手好菜来……

锦娘擦了擦汗,她可不会做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