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九期视频

一声像是从远古而来的吟唱自天幕中响起,天幕的视频中,竖起了火把,而后,是跃动的鼓声,与那旷远深邃的吟唱声相和,心脏,没有缘由的,跟着频率跃动了起来。

天幕的视频画面中,穿着草裙兽皮的先人,围着篝火与祭台起舞。

“祭祀之曲?这是上古之时?”

“是吗?”武将隐隐觉得不太对。

姜衡却是矗立在了太庙之前,就那样看着天空,这调子,怎么有点像《玉盘》?越听越像!

等等,姜衡四肢一僵,不对啊,世界线都不一样,哪儿来的《玉盘》?

忽然,空灵的童声响彻在天空,那是儿童在——问月!

白描的歌词,天真的童声,却带有祭祀与《问天》的风格,不是玉盘还能是啥!

视频中的画面也在相应的变动,就像是某站上的剪辑视频一样,是的,连专用的高台上秦始皇背影都那么似曾相识,姜衡彻底懵了,心思已经完全不在歌曲之上了。

这天幕,似乎总能给人惊喜。

这天幕,到底平行了多少个时空啊?啊?

他到底是穿哪儿来了啊?他真的穿了吗?

而大梁百姓和君臣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他们一点没有分心。

“我怎么感觉,像是战歌?”

有武将小声道,可这,儿童唱战歌?

自古以来,童谣虽然有战前的,造反前的舆论等相关作用,但真正用儿童唱战歌,却是没有的。

这歌,什么情况?

可看这视频中的画面,从远古到春秋,从战国到秦汉,战争王朝的交叉轮回,孩童仰望月亮的清澈眼眸,振奋人心的战鼓,这……真的没带点特殊的含义吗?

这还不算,待听到歌声“请仙鹤来访,直驾九天上”,嗯?仙鹤?

所有人目光看向姜衡。

姜衡:?

“与孤无关,诸位莫要倒果为因。”后世人传他是仙鹤转世,不代表天幕中他自己觉得自己是仙鹤好吧?

只是,在看到启朝时期的视频画面上,是宋朝的服饰,大梁的画面,是明朝的服饰,只是改了个国名,姜衡差点绷不住了,这天幕用的盗版软件吗?能再敷衍一点吗?

可惜,姜衡内心的嘶吼,无人能懂,所有人都沉浸在了歌声的节奏中,甚至有武将在歌声中,血脉上涌,想要骑马上阵,去草原奔腾一番。

待后面,听到中气十足的男音和声的时候,所有人再无任何怀疑。

这或许不是标准的战歌,但一定与军事方面的筹谋脱不了干系!

等听到最后,为他揽星辰,带他回故乡,他们还有什么不确定的?

何为玉盘?玉在盘中,谓之国。

何为月亮?黑夜明灯,是故土。

童声轻灵而无邪,沟通天地,这是新年,他们大梁的祭祀之曲,没错,就是祭祀之曲,他们崇尚和平的中原上国,顶多将流落他乡的孩子带回故土,又怎么会有什么战歌呢?

不需要过多的言语,朝堂的人精们已经默契地下了定论。

他们无比好奇,这一首歌,到底是何人所作。

民间的百姓就想得很单纯了。

“不知为何,有些热血沸腾。”

“我也是我也是。”

学子又不同了。

“这首歌,我感觉适合改成诗经体。”

“是这样没错,但我觉得若要唱出来,改成诗经,似乎效果没那么好。”这是说不出的感觉。

“像是击鼓与无衣,就是很明确的战争的诗歌,但与问月,又隔着什么。”

“但是改成是诗经体还是能改的,那曲调也适合。”

“也不知这曲,这词,是哪位高人所作,这词曲,再配上童声,就像是天生该如此,换了任何一样,都没有这般的效果。”

“是啊,这天幕,这次难道就是为了放这首曲子?”

放完就完事儿了?那阿婆主呢?又偷懒了?该答疑了呀!

可惜天幕真就没动静了。

“话说,今年科举,治诗经的考题,会不会与这一类相关?”比如诗经中的战争诗,徭役诗?

原本兴致勃勃的学子们顿时耷拉下了脸色,这也太扫兴了,正说得高兴呢,一碗冰水直接从头上泼下来。

“也不一定,科举考题总要考一些正向的。”

虽然难受提起科举,但即使窝囊,也还是要琢磨科举的。

科举如何暂且未知,但今年新年刚开始,大梁上下的氛围,似乎就已经隐约有了变化。

民间,也早已有高手,记录下了曲谱和歌词,《问月》,上下传唱了起来。

这是基因的躁动,是中原文明的传承,是民族镌刻于心的烙印,无需多言,心脏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也因为这首歌,权力中枢的老臣们,第二天,就提前上值到了北辰殿。

“是什么歌,已经不重要了,作用已经在开始发挥了。”

“只是以往这天幕都是那阿婆主讲解,便是那一期太祖茶话会作为引子,也是阿婆主立马就接上了,这一次倒是与众不同,这是不是说明天幕有变化了?”

“关键是还在初一这一天。”

“孤倒觉得不用太担心。”

虽然那盗版一样的剪辑视频让姜衡无语凝噎,但这天幕本就神秘,若是一直纠结于天幕,反倒是本末倒置,故而姜衡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那阿婆主诸位也不是第一次了解了,或许就是懒了,所以糊弄了一次呢,当下更重要的,还是百姓的情绪,如何最大程度的有利化。”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趁着大梁上下,民心振奋,奇袭天山北部,彻底收复西域,解救部落中的底层人民,带他们重回人间,以彰我大国仁心!”

“他们冬季之前刚来朝贡了一次。”

“所以我们主动北上,解救了被草原贵族欺凌的底层百姓,给予他们新生!”

“这怕是不太好吧……”

朝臣们要脸。

“天时地利人和,这么好的天时,要放弃?而且只是收复西域天山以北的残部,塔娜公主想念家人了,让一家人团聚,这是好事啊。”

“国库……”

“国库有钱。”姜衡眼神无比确定的与户部两位大人对上了视线。

年末的时候赵王周王在户部加班都要加疯了,有没有钱他还不知道?

不过这话不能说出来,明面上的卧底,也是不能摊开来说的,哪怕大家心知肚明。

“能彻底收复西域是好,不过现在还没开春,不利于我军行战。”右相理性地说道。

“丞相有所不知,如今已经是一月,消息传到张掖需要时间,军队整军,上下筹备粮草,各方面也要时间,等一切都备好,也开春了,”兵部尚书条理分明道,“且他们每年严冬都损失不少人口,初春正是人力,牲畜,草场,粮食等,都不足的时候,正适合奇袭。”

户部尚书:“可他们来朝贡了,冬季会好过一些。”

礼部尚书:“他们只是残部,分不到多少东西。”

兵部尚书:“关键是机不可失。以及,正因如此,更适合奇袭。”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所以,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问月》的热度不能消散,这方面,孤会让万斐跟进负责。”

已经休息一年了,军队也该继续磨练了。

吏部老天官却在这个时候开口了,“之前不是说经济战?”

这个时候,不等姜衡说什么,反倒是户部的尚书解释道:“经济战是长线作战,对我们是,对草原也是,但天山以北的西域残部,他们其实算不上经济战的对象。”

经济战针对的,是鞑靼与瓦剌这样的北蒙草原主要部落。

至于塔娜公主的部落,充其量是个残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奇袭效益反倒更高,尤其是在经济战的波及下,他们早就溃不成军,也到了收线的时候了。

且一般而言,中原王朝在天下平定后,很少主动发兵讨伐蛮夷,就算在位的皇帝杀心重,频率也是不会太频繁的,毕竟要顾及国内的民生。

所以,天山以北的部落,根本没料到这才时隔短短一年,大梁竟然又发兵了。这对吗?

直到首领和子女被押解到京了,都还没弄明白大梁发了什么疯呢!

“塔娜呢?塔娜是我女儿,她不是亲王侧妃吗?”

塔娜,塔娜到受降那一天,才知道西域已经彻底收复,换句话说,她那薄弱的娘家依仗,也没有了。

最让塔娜心惊胆战的是,赵王这些日子与她在一起,从未与她提起过一句。

“乌日罕……”

事情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明明先前一切都还好好的。

而等塔娜与父母见面的时候,她父亲已经被封了慎侯,只要不作死,也算是一辈子平安了。

“放心,太子的承诺依旧作数,你们只是重回中原罢了,”赵王自觉贴心地安慰了一番,就继续拼事业去了。

反倒是王妃摇了摇头,对塔娜道:“你也看到天幕了,太子是未来的圣君,提早归附,未必不是好事。

慎侯那里,他虽是你父亲,但你出门在外,代表的是殿下,君臣父子,先君后臣。”

赵王妃的声音似乎带着蛊惑,“如今慎侯一家,靠的是你,你可不能倒下。”

他们……靠我?

王妃温涵在平稳内部,而对外的说法,就更有意思了。

面对惊慌失措的北蒙,大梁说:我们只是收复大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北蒙与大家还是盟友,只要你们不乱来,我们也不会费力不讨好出兵北伐你们,你们也清楚的,你们那儿太冷了,太空旷了,我们也管不过来呀!

实话最是扎心,北蒙只能咬牙认了,毕竟不得不说,草原的确太大了,还是得他们自治,中原也确实看不上他们这儿。

他们只能信了,毕竟他们还和大梁在做生意呢,目前看来,态度还是不错的。

而秦国公也因此失算了,张掖侯功过相抵,侯位还是在身上挂着。

六月,天幕终于开工了。

而此时,西域全部收回,大家都是大梁的子民了,自然,也看见了天幕。

且不提西域的百姓直呼神迹,原来大梁真的得承天运,慎侯一家子总算是信了塔娜的话了,什么心思,再都没有了,大梁开挂,这还怎么玩儿?而乌日罕,也终于看到了真正的天幕是什么样。

【前些日子转发的《问月》大家看了吧,这首曲子能复原出来真的太棒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这首歌,是问月,是玉盘,也是国。】

【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弘德一朝,影响一整个大梁的,恢弘的国风,即——大梁王朝彪悍的民风。

而要讲这个,就要落脚于弘德一朝的军队建设,将帅风格上,朝廷态度上来。

首先,是已经提到了多次的——弘德三年出兵倭岛,没错,还是倭岛。】

“弘德帝第一次对外用兵,将帅是什么情况,对后面的将帅风格影响会极大。”

“可不对啊,武定侯都屠岛了,之后的周边小国,将帅去收复,也很仁慈吧?”

【我们都知道,一场战役能不能赢,其实与战前准备息息相关。】

“这是自然,说白了,战争就是国力的比拼,战场固然重要,可若后方拖后腿,那一切白谈。”

所以一场战能不能打,提前必须做好更方面的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百姓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个我懂,就像是去催债,肯定要提前做准备,不然就是白去!”

【许本去征讨倭岛前,已经在沿海历练了七年,鹤仙一登基,就从名声上动手,开启《大梁演义》项目,收拢武勋集团,逐步确保武勋集团的支持。】

“这准备得可真够久的。”这是看热闹的百姓。

“这倭岛是哪儿?被一个皇帝盯上了这么久,这得多厉害啊?”这是信天命已经摆了,灵活转变立场看戏的慎侯,再怎么说,咱现在也是汉人了不是?

“你变法前有这么谨慎就不会吃那么大亏了。”这是标准的让人刻板印象的中式老父亲元泰帝。

【对户部郑无疾表示国库空虚,不能出兵的态度,并未强压,而是一步步磨,以理服人,让户部能心甘情愿拿出国库的银两,从而确保后勤的无误。】

【但在鹤仙看来,这似乎还不够。】

“这还不够?”

“是《问月》吗?”

他们当然明白《问月》与这一期视频有联系,所以很容易猜到这儿。

【无论是戏曲还是小说,我们都能发现,鹤仙很擅长搞舆论,这次也一样。】

【在许本征讨倭岛,屠岛回京之前,鹤仙在政务上是很清闲的,大梁英雄传初稿,就是因为闲得慌。鹤仙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又混迹在了宫廷乐坊之中。】

“屠……屠岛?”

慎侯差点摔下了椅子,“你们听到了吗?屠岛?!”

“塔娜不是说那弘德帝是圣天子吗?这是圣天子?”

诈骗也不是这样骗的吧?

“额……他对我们,不是,他对西域都护府的百姓,的确挺好的,有圣君之像。”

就连你不也给了个侯位养老吗?

“这倭岛得多招人恨呐?”

慎侯狂擦脸上的汗水,对比倭岛,再看他们一家子和西域境内百姓的待遇,确实是圣君之姿哈。

【而这首《问月》,便是此时被创作出来的。

很遗憾的是,我们不得而知创作者是谁,史官也并未在意乐坊中的,惊才艳艳的艺术家们,我们只能从鹤仙的日记中,知道是一位姓谭的女性,也是现在所说的,谭大家,更多的,只有历史,方才知晓了。】

这可难办了,大梁君臣心想。

乐坊中,更新换代很快。

这才元泰二十三年,到弘德二年或者弘德三年,还有七八年呢,只有一个姓谭,怕是找不准确啊。

能找准确就怪了,不出意外,这是他抄来的,他当然不好意思挂自己的名字,可说句不好听的,有多少听众,能专门记创作者的名字呢?他只记得老师姓谭了。

【这首曲子,鹤仙不声不响地,让人在沿海率先开始传唱了起来,随后不久,恰到好处的时间,弘德帝要征讨倭岛,为沿海的百姓复仇,带离乡的孩子归家的消息,也传到了沿海一带。

征讨倭岛,民心所望,已成定势。】

【战鼓中的童声,本就能激起成人的保护欲,孩子是最后的保障,是希望,孩子们在唱着等他们回来的歌。

是在等,被倭寇劫掠,失去性命的亡魂回乡;也是在等,征战沙场的将士,安全回家。】

“这种情景之下,许本又怎么可能失败?”

“他真是踩了狗屎运。”

【许本屠岛灭国而回,加封武定侯,九世之仇得报,民心振奋,此后,《问月》不仅是问月,更是问,战否?复仇否?每次出征之前,歌以问月,叩问心门,家人还等着你回家,能回否?此战,必胜否?】

“这将是何等可怕的士气……”

各地的将士们遥望天空,他们的家人……还在等他们回家……

【在法家还没被重新抬起来与儒学分庭抗礼之际,公羊的复仇主义,先一步重活了起来。民间风气为之一变。

《问月》,的确像祭祀之曲,沟通天地,打开了束缚在中原民族百姓身上的,名为退一步开阔天空的枷锁,也燃起了,对外族敢于拼搏的热血。】

【僖宗时期,在僖宗的骚操作下,有为的将领被获罪,被换下,乌合之众统领士兵,海上番邦趁机试探侵扰大梁越府边缘防线,驻守边疆的主将不战而降,早早逃亡。

守在国线之上的士兵生死存亡之际,带着必死的决心,吟唱着《问月》,守将能逃,他们不能逃,他们的家人只是普通人,他们要守护的不仅是国线,更是千千万万,同他们家人一样的普通人,更是千千万万的孩童。

不可置信的是,他们这群,被将领抛弃了的两千人的士兵,在牺牲一千四百余人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死战,拖住了对方的三万人,死守住了大梁的百姓,大梁的孩童。让大梁朝堂,有足够的时间,扶持新帝,重塑军纪。】

元泰帝起身,“添酒。”

默契地,所有人同时起身,给杯中添酒,面向南方。

“遥敬,我大梁的好儿郎。”

《问月》再好,也只是一首歌,歌曲能有用,是因为这些儿郎,本身就有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有如此儿郎,才是大梁之幸。

【《问月》,是他们的牵挂,是他们的羁绊,但问月能有用,离不开军纪,军心,这才是一切的根本。这便又回到了弘德一朝,鹤仙,是如何进行军队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