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 姜凌研究生毕业了。
读书的时间过得飞快,第一年理论学习,第二年跟着导师奔波于各地、接触了不少疑难案件, 第三年主要进行数据整理、发表论文。
这三年, 姜凌的犯罪心理画像能力被打磨得愈发精纯, 预防犯罪理念也在不断成熟。应璇玑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盛情挽留她留校任教。
姜凌微笑着拒绝:“老师,我考研得到了晏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毕业后也想回去继续工作。那里是从小生长的地方,有我的同事、我的朋友。”
应璇玑拍了拍姜凌的手背:“晏市虽好, 但毕竟也只是湘省一个地级市,平台太小, 你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啊。虽说你是在职研究生,但学校会和晏市公安局那边沟通,留下来任教不是问题。我们一起完成课题,一起推广预防犯罪理念, 不好吗?”
早在离开之前,姜凌便已对未来想得很清楚。其实父母、妹妹也都力劝她留校, 从职业成长到家庭扶持, 一直讲到成家生孩子的现实问题,姜凌却依旧坚持。
“晏市虽小, 但市局领导观念开放,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预防犯罪理论可以落地。我想以晏市为试点,慢慢往外推广。用事实说话,比论文、数字更接地气。”
应璇玑沉默了。
她虽在高校工作,但并非锁在象牙塔里不走出去, 她也会和各地公安局联动、作为心理专家参与案件侦破。可即使是这样,她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教学、科研上,为案件侦查中提供犯罪心理方面的理论支持,只是偶尔为之。
近期她在权威期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强调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呼吁社会多方关注、提出了预防犯罪的观点,但在重实战、轻理论的公安系统里,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所以应璇玑才会劝姜凌留下。
姜凌身上那股一往无前的冲劲、不怕挫折的勇气,让应璇玑动容,也让她有了坚持理想的力量。
姜凌轻轻握住导师的手:“老师,您负责理论研究,我来实践,我们从两条路使劲,一定可以看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是不是?”
手掌温暖的触感,让应璇玑内心五味杂陈,浓浓的不舍让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另一只手伸展开来,一把将姜凌搂住:“好!老师也努力,我俩齐心,理想一定会实现!”
带着一份离愁,姜凌离开了京都,回到晏市。
看到手下顺利回归,负责刑侦的钟俊才副局长欣慰无比:“小姜同志,你还肯回来啊?你读研这三年,我一直提心吊胆,就怕你被其他部门看中,非要调你过去。”
说实话,钟局也没想到姜凌还肯回来。
研究生学历、父亲是京都市公安局的领导、导师是公安系统内知名的犯罪心理专家,这么显赫的背景,哪是晏市这个小庙能容得下的?
姜凌很淡定:“您放心,是晏市培养了我,我也会扎根晏市,努力降低犯罪率、提高破案率,把咱们晏市打造成海晏河清的平安城市。”
姜凌这话,真正说到了钟局的心坎上,他一拍桌子,从椅中站了起来:“好!好!好!小姜这话说得好!海晏河清,也不负咱们城市这个好名字。你有什么要求,只管提,我全力支持!”
姜凌交上一份报告:“关于如何降低犯罪率、提高破案率,我有些自己的想法。这里是我的一些建议,请您看一看。”
钟局接过报告,越看越心动。
站得久了,有点累,他又坐了回去。
足足看了半个小时,钟局才开口说话:“小姜,你说的这个犯罪预警系统的建设,非常有战略眼光,我们局里可以拔款搭建数据平台。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国家现在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想要建设公安自己的、能联动关键社会数据的中心数据库,难度很大啊。”
姜凌点头道:“是,这一点我也清楚。即使是京都市公安局,数据库建设也还只是起步。如果我们能够先人一步,引进最新的技术水平,做出点成绩,搞出点示范效果,您想想……”
姜凌描述的美丽蓝图成功让钟局心动了。
钟局沉吟片刻之后,哈哈一笑:“小姜,你到底是从京都回来的,这眼光!完全是从战略层面来考虑问题啊。这样,我来争取市里、省里的经费支持,你呢,负责筹备咱们局里的数据中心,你来当这个中心的主任!”
被局长委以重任,姜凌当仁不让,抬头挺胸,声音响亮:“是!”
钟局拿着姜凌的报告舍不得放下,冲她抬了抬下巴:“给你三天假,先和画像小组那几个聚一聚吧。你在公安大学读书这三年,李振良他们成长很快啊。哦,对了,还有你那个师兄,洛云琛,他现在调到省厅去了,咱们市里的刑侦画像由苏心婉和庄建柏这两个人在负责,他们两个经常提到你,你也和他俩碰个头吧。”
姜凌读研这三年,与老朋友并没有断了联系,当然知道洛云琛这几年在湘省混得风生水起,经常外出培训,已经成为湘省刑侦画像第一人。
对于师兄的成长,姜凌乐见其成,微笑道:“好!”
--
和顺酒店,三楼。
雅间里,头顶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搅动着空气中浓郁的香辣气息。
铺着白色桌布的圆桌中央,一个红泥小炭炉煨着衡东土头碗,肉丸、蛋卷、木耳在金黄浓稠的汤汁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四溢。旁边是一大盘永州血鸭,鸭肉剁得碎小,和着鸭血、裹着浓重酱色,再配上翠绿的蒜苗,咸香扑鼻。再加上喷香的剁椒蒸芋头、油光锃亮的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白辣椒炒鸡……真是色香味俱全。
姜凌与李振良、刘浩然、周伟、苏心婉、庄建柏六个人聚在一起,笑声、说话声恨不得将雅间的屋顶掀翻。
姜凌在京都待了三年,最想念的便是湘菜。
陈安平现在已经是和顺酒店的大厨,一听说自己的恩人姜凌过来,立马拿出自己最大的本领,整治了这一大桌子特色湘菜。
姜凌回来,最最开心的人是李振良。天知道这三年里,独自面对复杂案件时他的内心是多么紧张。现在组长回来了,李振良顿时觉得有了主心骨,激动地举起啤酒杯:“组长,我敬你!你终于回来了,我真是太高兴了。”
姜凌举起杯,以茶代酒,与李振良碰杯:“良子,咱们小组立了集体三等功,你是最大功臣。”
得到夸奖,李振良笑开了花:“这不是组长指挥有功吗?要不是有你在电话里教我的那些话,老城区那起连环盗窃案我们根本找不到线索。”
刘浩然与周伟也举起了杯。
“组长学成归来,我们画像小组如虎添翼,争取再立新功!”
“是啊,组长一回来,我们都安心了。”
姜凌一一与大家碰杯:“我这次回来,可能工作会有所变化。”
李振良三人顿时紧张起来,个个盯着姜凌,等她继续说话。
是啊,姜凌能力出众、学历高,这次回来市局肯定会升职。难道她不再是心理画像小组的组长吗?
苏心婉与庄建柏对视一眼,没有立刻开口,也在紧张地等待着。
姜凌微笑道:“你们一个个都这么紧张干嘛?局里安排我筹备数据中心,你们有什么想法?要不要跟我一起过去?”
李振良毫不犹豫:“当然跟着你!”
不等姜凌说话,李振良指向刘浩然:“浩然心思细密,今年3月那起投毒案,就是他从死者身上抓挠的痕迹推断出凶手是熟人。”
说完,李振良看向周伟:“还有大伟,去年9月那起绑架勒索案,他通过绑匪写的纸条,分析出对方小学文化、右手有伤、住在城北铁路边,一抓一个准!”
李振良态度略显急切:“我们是一个团队,组长你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浩然、大伟,是不是?”
刘浩然与周伟立马点头:“没错,我们都跟着你!”
姜凌看着眼前这三张熟悉的面孔,他们从派出所就一直跟着自己,并肩作战、共同成长,大家相互成就,早已密不可分。
想到这里,姜凌嘴角微勾,举起手中茶杯:“行!那心理画像小组并入数据中心,我们还是一个团队。”
李振良、刘浩然、周伟终于放下心来,站起身来和姜凌碰杯:“太好了,我们四个还在一起。”
苏心婉与庄建柏有些急了,连忙开口:“姜凌,我们也想跟着你!”
他俩跟着洛云琛这两年,刑侦画像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但小组只有两个人,总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他俩再没有犹豫,主动提出要求。
姜凌看了他俩一眼:“数据中心目前还在筹备当中,对大家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要求,传统的手绘画像,可能会转为电脑画像,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苏心婉鼓起勇气道:“我,我已经在学了。洛组长走的时候交代过,我们组有一台电脑,罪犯画像素材都在电脑里,我和建柏都在学电脑画像。”
庄建柏和姜凌打交道最少,心中有些忐忑,推了推眼镜:“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1996年引进了首套刑侦画像软件,咱们地方公安局还没引进这个软件,我们现在学习的是怎样把纸质档案手动录入成电子数据库,画像的时候输入新案件的某些特征,然后在数据库中检索。不过说实在的,数据录入耗时费力,数据库规模有限,覆盖面和更新速度不足,大多数时候我和心婉还是得手绘。如果数据中心能够建成,我想……我们的刑侦画像水平与速度应该能得到大提升。”
姜凌眼中有了欣赏之色。
庄建柏对数据库的理解很有前瞻性,如果把他拉进来,应该对数据中心的建设有帮助。
想到这里,姜凌看向苏心婉与庄建柏:“行,我本来也是想将心理画像小组、刑侦画像小组并入数据中心,和技术大队一起,为刑侦破案提供技术支持。既然大家都愿意跟着我,那行,我们一起加油吧。”
听到姜凌的话,在座的五个人都面露欣喜:“太好了!我们一起加油。”
雅间的门被推开,一股更猛烈的热气和着锅气涌进来。主厨陈安平亲自端着一个大砂锅进来了,脸膛红扑扑的,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来来来,尝尝我压箱底的茶油剁椒蒸大雄鱼头。刚出锅,大家趁热吃啊。”
那鱼头足有脸盆大小,上面铺着厚厚一层金红油亮的茶油剁椒。热气蒸腾,剁椒特有的咸鲜香辣混合着茶油的醇香,瞬间盖过了其他菜的味道,霸道地得很。
“哎哟,陈安平,你这炒菜的水平真是越来越高了。这鱼头,看样子就晓得味道正宗!”李振良眼睛放光,筷子迫不及待地伸了过去,夹起一块浸满红油的滑嫩鱼脸肉。
就在这满室生香、笑语喧哗的时候,变故骤起。
“砰啷——”
一声闷响,像是厚实的搪瓷缸子狠狠砸在水泥地上的碎裂声,异常刺耳地从楼下、隔着一条小马路的地方炸响。
紧接着,一个带着哭腔、嘶哑绝望的女声猛地拔高,划破了傍晚的宁静,也瞬间撕碎了雅间里的欢腾。
“天老爷啊,没得了,没得了!我前天亲手存进去的钱,那是我们‘万家乐’半个月的流水。这是要我的命,是要我下岗啊!呜呜……”
姜凌脸上的笑容像被冻住,眼睛微眯,整个人警觉起来。
声音传来的方向,正是和顺酒店斜对面街角那家小小的信合储蓄所。
李振良的筷子僵在鱼头上方,刘浩然和周伟同时放下酒杯,脸上的轻松荡然无存。热气腾腾的剁椒鱼头兀自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却再无人关注。
姜凌没有丝毫迟疑,猛地起身,两步就来到雅间临街的窗户边,推开了刷着绿漆的木格窗扇。
斜对面,晏市XX银行金乌路分行的门口,此刻像炸了锅的蚂蚁窝。
隔着玻璃门,能够看到分行大厅里,一个穿着蓝灰色“万家乐”百货工作服、身材微胖的中年妇女,正被两个穿白衬衫、打领带的女储蓄员架着胳膊。她脸色惨白如纸,头发散乱,一只脚上的塑料凉鞋都掉了,光脚踩在滚烫的水泥地上也浑然不觉,只是撕心裂肺地哭嚎着,身体筛糠般抖着。
储蓄所里面更乱。
平时总梳着油亮分头的王行长,此刻分头也乱了,正抓着老式的黑色摇把电话听筒,对着话筒急促地吼着什么,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出来,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下来,把白衬衫领口都洇湿了一大片。
柜台外面,等着办业务的储户全乱了套,伸着脖子往里看,脸上写满了惊疑、不安,还有迅速蔓延的恐慌。
“我要取钱!快点给我取钱!”
“怎么搞的?真的有人敢偷银行的钱啊?”
“这还了得!以后谁敢往银行存钱?”
“领导呢?你们领导呢?出来讲句明白话撒!”
一个胳膊底下夹个黑色公文包的小老板模样男人,情绪激动地用力拍打着银行的玻璃门,砰砰作响,嘴里嚷着要取钱。
路过的行人、踩单车的、蹬三轮的都停了下来,围拢过去,指指点点,嗡嗡的议论声像潮水一样漫开。
“银行挤兑?要出大事!”李振良经验老道,一看这阵势,脸色瞬间黑得像锅底,那一筷子鱼头肉终究是没送进嘴里。
“银行有人钱被偷了?”刘浩然依稀听到了一些词句,心中满是疑惑。
周伟迅速站起,飞快地站在姜凌身旁,目光快速扫过对街的情况,观察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时间、地点、人物状态、围观人群规模。
姜凌从口袋里拿出一部手机。
这是母亲肖文娟给她买的摩托罗拉掌中宝328手机,在98年还算是稀罕物。
姜凌拨通了市局刑侦支队值班室的号码。
电话几乎瞬间接通。
“我是姜凌!”她的声音冷静、清晰、语速很快,“解放路和顺酒店旁,XX银行金乌路分行发生紧急情况,初步判断为金融盗窃案,现场已引发严重恐慌和挤兑风险,请立即采取行动。”
干脆利落地挂断电话后,姜凌猛地转身,看向眼前五个人:“事来了,跟我走!”
话音未落,她已大步流星地往雅间门口走去。
李振良把筷子往桌上一拍,抓起包包紧跟姜凌脚步。刘浩然也与周伟快步跟上。
三道身影毫不犹豫地追随着他们的组长,奔向被恐慌笼罩的储蓄所。
苏心婉与庄建柏眼神略显茫然,他俩这几年一直坐办公室负责刑侦画像,为案件侦破提供技术支持,并没有直接参与一线工作,还真有点跟不上姜凌的快节奏。
姜凌不是正在休假吗,怎么遇到案件直接就上了?
不过姜凌负责任的态度感染了两人,庄建柏很快就反应过来:“心婉,我们先结帐,然后再跟着一起去,看看现场有什么能帮忙的。”
“好。”苏心婉与庄建柏也走出了雅间。
只剩下陈安平看着那“咕嘟”作响、香气四溢的茶油剁椒蒸鱼头,无奈地叹了口气:“姜警官他们真是忙哟,好好一锅鱼头,火候刚到位,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