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20

随着对案件调查的不断推进, 各种新的设备以及各种保密措施逐步到位,专案组近期的工作进展尤为顺利。

周二的下午,贺临收到了一个消息, 省内近期要举行有关数字经济与虚拟AI共生的高峰论坛,举办的时间就从这周四开始。

领导觉得和他们近期的案件有些关联,给他们发了一些峰会的门票。

徐厅还专门过来给黎尚和贺临打了个招呼:“你们查案子进展迅速, 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这么大的案子肯定不是几天就能破的。现在和那些违法犯罪的战斗已经不光是枪战、肉搏,也要比拼智慧, 特别是在网络、经济等阵地, 绝不能输。下面的警员要注意个人的提升, 多学习现在的技术,和那些高科技人才多做交流,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可以作为外聘专家聘请过来。”

贺临连连称是, 他和徐厅聊了一会。

黎尚在一旁若有所思。

等贺临聊完,黎尚问徐厅:“如果我们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是否可以向您要几个进人的名额?”

黎尚感觉得到, 案子查到现在,特别是在技术层面,已经不是现有的警员和警务力量能够完成侦办的了。

徐厅连忙点头:“那自然是可以, 只要是技术够硬,可以走特殊人才引入, 比如针对网络安全, 大数据分析,AI技术之类,本来我们就有绿色人才通道。”

这是提升现代警务力量的当务之急,对此, 领导们也是求贤若渴。

黎尚向徐厅问了一些细节,包括名额和薪资待遇等,问清楚了以后回到了办公室。

贺临最近看案卷看到头昏脑胀,忙碌了一会又过来找黎尚聊天,他手里拿着那几张票问:“你有时间吗?后天我们一起去看看?”

黎尚却摇头婉拒了:“特警那边有个行动,你回头带着顾念堂和网警那边的人过去吧。”他低头了片刻,又抬起头来叮嘱贺临,“还有,小心一点。”

贺临点头道:“明白,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就是去收点名片的,具体等我们回来再商量。”

黎尚对徐厅说的,从峰会上邀请几名专家这件事不报多少的希望。反而有些隐隐担心。

论那些技术范畴,是对方的阵地,万一找个专家来助阵,结果正踏入了对方布下的陷阱,那这案子可就不用查了。

黎尚又道:“另外,我这里在通过基地尝试联络一些技术人员,只是还没收到答复。”

贺临安慰他:“我们多想想办法,肯定能找到适合的人员。”

.

隔天到了周四,就是峰会开幕的日子。

黎尚上午有事,贺临就带了顾念堂一起来参加。

比较起贺临的淡然,顾念堂简直是激动得不得了,一路上一直在向他科普现在的最新技术。

贺临在网上也简单搜索了一下,这次的行业峰会聚集了不少的知名企业和所谓的大咖,可谓是一票难求。

峰会包了一座五星级的会议酒店。里面有不少的演讲厅,有各种企业的创始人还有技术骨干莅临。

既然是互联网经济与AI技术相关的峰会,现场当然少不了那些电子屏幕和目前最高端的科技产品。

VR,虚拟现实眼镜,智能手表,物联网相关的公司也有参加。

贺临他们一进入大厅,就被迎宾的机器人塞了介绍的小册子,他们对照着上面的资料,看着峰会日程。

机械狗的背栏里放着各种自取的矿泉水和饮料,满会场地溜达。

顾念堂翻看着单子,他依然处在兴奋之中:“第三场和第五场我肯定要去听,还有,二楼那个大厅的演讲应该不错,议题我很感兴趣。”

贺临抬头,面前最大的屏幕上正在播放着宣传影片,一段未来城市与生活的展示之后,随后的嘉宾专访引起了贺临的注意。

视频中的男人看起来大概三十岁,正值当年,他穿了一身正装,看起来西服革履,文质彬彬的,一副成功人士的做派。

那人正在接受着采访,面带自信的微笑,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大屏的一侧打出他的名字:陈砚初。

贺临的目光却在男人的脸上凝住。

的确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男人的面容,却给了他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就像是他曾经在哪里见过这个人。

最近的对话和之前的梦境重叠,他似乎觉得有什么东西进入了脑海。

眼前的人与他记忆之中的形象相重叠。

不会是……

太巧了吧?

一旁的顾念堂发现了贺临目光的停住,转头向他科普:“这个人是这两年冒出来的——互联网新贵,他旗下的公司据说技术很强,不少的演讲和科技展都有参加。”

贺临听他说着,看了几分钟才如梦初醒般地低头,他从单子上找出了这个男人即将进行的演讲:“我去听这一场。”

两个人分开行事,贺临叮嘱了顾念堂要多收集专家的名片,以备回去以后筛选合作人。

贺临在几个楼层匆匆逛了一圈,看到了不少网警那边的同事,向他们打过招呼。

看着时间差不多,他来到了会议酒店的二楼,出示了参展证,被工作人员放行进去,大厅里几乎已经坐满了人,贺临坐在了最后一排,望向台上。

宣讲刚刚开始,PPT背景前方,男人站在台前,正在款款而谈。

他所说的一些东西和理念都挺新的,有些是刚刚有概念,有些是尚在开发之中。

人们的目光望在他的身上,看起来专注而崇拜。

贺临耐下心来听着。可太多的专有名词还是让他有点困惑,不得不听上一段就用手机搜上一会。

这场宣讲进行了两个小时,随后才临近尾声……

“人们现在基本难以想象如果网络,手机,电脑忽然消失了,我们每天的日常会变成什么样子。”

“可其实,计算机刚刚诞生至此约八十年,互联网诞生不足六十年,手机出现五十年,这些东西可能还没有我们家中的长辈年龄大。更是在人类发展史上短到如同弹指一瞬。”

“可它们在这短短几十年内对人类社会的改变,却比之前的数百年甚至是上千年还要多。”

“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随之改变,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在随之变化。只是,这些技术又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呢……”

男人说到这里,留下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他的目光落在了台下。

贺临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感觉到有瞬间,陈砚初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

随后男人的嘴角扬起,微笑着说:“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愿科技之光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足足持续了一分钟,才有人开始离开座位,散场向外走去。

贺临的目光却始终落在男人的身上,他也不知道为何,眼前的男人仿佛对他有种别样的吸引力。他想要把他看得清楚一些,更清楚一些。

贺临逆着人流,迈步向前走去,逐渐走到了台前。

他与男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已经近在了咫尺。

男人摘下了耳麦,和现场的工作人员交流了几句,他转头也看到了他。

四目相对。

陈砚初的脸上再次绽放出温婉的笑容,他微笑着对面前的人道:“贺临,好久不见。”

听到了这声问候,贺临不觉得亲切,只觉得有种寒凉感,似乎从之前的梦境里穿透出来,直达他的身体。

他的声音暗哑,叫出了他记忆中男人的名字:“吕一尘?”

面对贺临的反应,陈砚初的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后他便温和地笑了:“难得班长还记得我这个老同学。”

他认下了这个身份。

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互相寒暄,可此时的贺临却依然在愣愣地看着他,似乎有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正在一点一点地破土而出,眼前人的身影逐渐和他回忆中的那个少年重叠在一起,为他并不完整的记忆找到了新的落点。

贺临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仅凭着少年时的记忆,就会这么肯定眼前的人就是曾经的老同学,毕竟陈砚初和吕一尘也就剩眉眼之间还有些相似了,除此之外,他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

然而在经历过江尚雪到容倾再到黎尚的变化之后,贺临反而觉得吕一尘的这种变化合乎情理。

这么多年,沧海桑田,人活在世各有各的难处,有任何变化都是理所当然的。

也许吕一尘也是如此,他在当年大学毕业后又遇到了什么境遇,能把他从贺临记忆之中那个,总是流着鼻涕,躲在人群之后,遇到了人多一点的场合连话都说不出来的少年,变成了如今的陈砚初。

他西服革履,游刃有余地站在众人瞩目的会场中进行演讲,丝毫看不出一丝过去的自卑和怯懦,又能够在校庆时提出捐一栋楼,如此大手笔也实在是令人咋舌。

贺临不知为何,面对着眼前的人额头出汗,本能地有了一丝畏惧与不适。

老同学见面,本应该是其乐融融地互相寒暄,但此时的贺临却明显不在状态。相比贺临的不自然,陈砚初的表现就自在多了。

他热情地拍了拍贺临的肩膀,主动问了他的近况,与他寒暄了几句,留了电话,最后邀请他有空小聚。

礼貌得体,进退有度,表面上让人挑不出一丝错处,但却始终让贺临觉得跟眼前的人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隔阂,一时间让阅人无数的贺临有些看不透他。

等贺临反应过来时,男人已经去忙了,他低头看着陈砚初递给他的名片,上面有电话和各种的联系方式。

名片的背面有一众的公司LOGO。

贺临看着那些LOGO忽然皱眉。

他认出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是他曾经使用过的警用跟踪系统的开发公司。

还有一个是他们在云城时,市局启用了新锁,需要进行面部扫描,他和黎尚错过了,吴韵声让他们去补扫,当时告诉过他那个公司的名称,顺手给了他一张名片。

贺临正在看着,手机一响,他下意识地接起来,黎尚的声音就传来:“你那边如何了?”

听着黎尚熟悉又沉稳的声音,贺临一直飘在云端的思绪终于被拉回了尘世,贺临吐出一口浊气,把那张名片放入了口袋之中,平复了心情道:“还没什么收获,刚听完一场报告。你那边呢?有什么发现吗?”

黎尚嗯了一声:“我这里有了一些进展,你下午是和我一起出去还是继续看峰会?”

贺临几乎是毫不犹豫:“我去找你。”

这边还有顾念堂以及其他的警员在。他了解的基本情况已经差不多了。

最主要的是,他想要尽快离开会场,与吕一尘的重逢似乎有些刺激到了他脆弱的大脑,此时脑部的血管又在一下一下地跳,似乎又有些过载了。

再加上这里的空调冷气开得太足,被冷气一激,让贺临有点不舒服。

“我开车出来的。”黎尚道,“我去接你。”

.

十五分钟后,黎尚把车稳稳停在了会议酒店外,贺临开门上车,他刚刚查了地图,路上有点堵车,以为至少要二十分钟才能到,没想到黎尚到得这么快。

贺临忍不住提醒:“开车还是要注意安全。”

黎尚轻笑一下,伸手帮贺临整理了一下安全带,语气里有些难以察觉的得意:“导航不准,我抄了条没有红绿灯的近路。”

贺临只是嗯了一声,便没说其他的了。

黎尚看了看贺临,发觉他有些没精神,脸色也不太好,有些疑惑地问:“打听到什么了?怎么这个脸色,不太舒服吗?”

“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回头看顾念堂的总结吧。”贺临摇头用手指轻轻按着太阳穴,“有点头疼,可能是昨天没睡好。”

他顿了一下对黎尚道:“我今天见到了一个人,有点意外。”

“谁?”黎尚问他。

贺临道:“吕一尘,他现在改名了,叫做陈砚初。”

“吕一尘?”黎尚对于这个消息也有些惊讶,毕竟前一阵他们刚刚谈论过这个人,这就遇见了,本能地让黎尚感觉到哪里不太对劲。

于是黎尚连忙问道:“他在这里做什么?”

贺临直到此时还觉得自己像是在梦游一般,大脑似乎处于一种超载状态:“我刚刚听了一场他的演讲。顾念堂说,他是什么……”他回忆了一下那个词,“互联网新贵。”

接下来,贺临忍着头疼不适,还是把上午发生的一切和黎尚简单说了一遍。包括名片上LOGO的事。

黎尚一边开车一边听他说着,骨节分明的手指握着方向盘,眼睛一直直视着前方,但贺临知道,自己说的每一个字黎尚都听进去了。

“太巧了对不对?”贺临靠在座椅上闭着眼睛揉着太阳穴,语气有些恹恹的。

他们的案子查到这里,似乎正在逐步踏进一个被设定好的程序之中,前一段刚刚提起过的同学,如今又在展会上遇到了他,简直让他们有点幻视大数据的推荐。

面对贺临的提问,黎尚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他一直陷入在自己的思考之中。

随后贺临岔开了话题问他:“你那边的进展是什么?”

黎尚这才道:“联系到了安澜大学,他们有一个相关的博士点,其中有几名学生很有天份,我看过他们自主开发的项目,想让他们试试。”

听到了这个消息,贺临为之一振。

安澜大学是省内的一所知名院校,有特色的就是几个新型专业,也是国内的首个同类博士点,里面的学生入学严苛,更别说研究生和博士生们,各个都是天之骄子。

虽然说那些学生还未进入社会,犹在象牙塔中,但是他们天资聪慧,有时间自己研发,最关键的是,社会关系简单。

贺临惊喜道:“基地帮忙联系的?”

黎尚嗯了一声:“基地曾经要做一个程序研发,在外面找了好几个合作的公司竞标,技术层面都无法满足,最后和安澜合作了一下,把东西给搞出来了。”随后他又加了一句,“这次是林会帮忙筛选的简历。”

林会的技术他们都见过,绝对值得信任,他都觉得这些学生的技术厉害,可见是真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