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曹操很快就收拾好了情绪,他平日虽爱写一些抒发怜悯的诗赋,可他自己的性子和伤春感秋一个五铢钱的关系都不粘。

比起尸骨都凉透了的袁绍,解决面前困难,东山再起才是最要紧的事。

“陈昭势虽大,可天下之事,不到身死魂消的那一日,谁也说不准。”曹操负手站在屋檐下,抬目望星,衣袖被夜风吹起。

“战国之际,齐几覆灭,唯余莒、即墨二城,田单卒复其国。我如今还有一州之地,远胜田单。”

曹操这番话也不知是在给程昱打气还是再给自己打气,他目光悠长,望向东南方向。

“陈昭此人,吾重之,不足畏之。”

程昱看向曹操的眼神带着欣赏。

他们干谋士这行,最怕的事是什么?最怕的事就是跟错主公。只要主公还有志气,就没有扶不起来的阿瞒!

“许攸来投,带了两千车粮草,足以让大军吃上两月。”程昱低声道,言语间对许攸态度微妙。

他知晓冀州军中离开东阿之时大概还有多少粮草,这段日子再耗费上一些,估计所剩的粮草都不足五千车,一下就被许攸卷走了半数……

程昱觉得自己够缺德的了,没曾想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世上还有许攸这等比他更缺德的人。

曹操对许攸的态度也颇为微妙,袁绍对麾下不少谋士苛刻,可这“不少谋士”中绝不包含二人昔日旧友许攸,许攸在袁绍尸骨未寒之时就卷了大批粮草来投奔他……让曹操觉得自己有朝一日危难之际,许攸也会再背刺自己。

“许子远解我燃眉之急,吾当厚待之。”曹操沉声道。

程昱了然,厚待之,而非重用之。

曹操又道:“两月之后,便到秋收之时,到时就能缓过气了。”

“只是并州亦有二郡受灾,加之并州人口不多……吾欲清算田地,多收田税。”曹操缓缓道。

程昱迅速代换了一下,嘴角一抽。

您直接说照抄陈昭收世家大族的税不就得了,还非得改头换面一番。

“主公明鉴。”程昱拱手表示赞同。

随着战乱四起,士族苦心积虑经营了数百年的名望立身体系正在迅速崩溃。尽管大部分人依然对士族抱有崇拜之心,可一小撮聪明人已经察觉到了世道的变化。

乱世之中,名望在刀剑面前一文不值。

而程昱恰好是那天下间最聪明的一小撮人。

“粮草暂已充足,燃眉之急只剩抵御公孙瓒一事。”曹操摇头叹息,“可惜志才又病,不能为我出退敌之计。”

一路车马劳顿从兖州搬到并州,戏志才身体虚弱,在马车上吐的昏天黑地,刚到并州又卧病不起。他倒是还想要强撑病体给曹操出谋划策,可曹操如今已经是略懂养生之道的曹孟德了,当下便压着戏志才卧床休息。

将程昱送走之后,曹操孤身回到书房,翻出一份他这几日刚整理好的士族豪强名册。

“唉,汝(GLrS)等也莫要怪我,实是军中粮草匮乏啊。”曹操抚摸着名册上一串的名姓,自言自语。

兖州之失给了曹操一个沉重的教训,尽管曹操十分想把所有失败原因都推到张邈的背叛上。可事实上,曹操不得不承认,他为了搜集粮草,大肆强征庶民粮食也的确是促使他大败的缘由之一。

先前哪个诸侯都劫掠庶民,天下乌鸦一般黑,他做也就罢了。偏偏现在出了个神女出身的陈昭,打着“天下太平”的口号,又擅长弄粮草,从不劫掠庶民。

兖州挨着青徐二州,他这边一动手劫掠粮食,那边流民就乌泱泱去投陈昭……数年经营的基业一朝沦丧,家眷尽数被俘,又失大将典韦,教训不可谓不惨重。

来到并州之后,曹操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士族豪强好欺负——现在袁绍死了,他们又无处可去,要么乖乖拿出粮草来资助他,要么就去投奔陈昭呗。

他只要三成粮草,落了陈昭手里可就不是三成粮草能打发的事情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曹操冷笑一声。

他只管结果,不管是庶民还是士族,都只是能供他成就大业的台阶,哪个更容易爬,他就踩哪个。

曹操左右张望,确定四下无人后,才蹑手蹑脚地撅着屁股从书架底层抱出一个乌木匣子。曹操拿袖子抹了汗,小心翼翼地打开,但见里头齐齐整整码着二十来本书册,每本都拿素帛裹着书脊。

他如获至宝般抽出一本书册,书册上写着一行墨字——

《太平要术·生粮部》

著者:陈昭

“哼,你既势大,我便偷偷都学来……”曹操自得一笑,对着火烛奋笔疾书。

左边十来册的边角都卷了毛边,有几页还粘着墨水痕迹,显是被曹操反复翻阅所致;另一半则崭新如初,尚未得及批览。

窗外传来三更打更声响,曹操却浑然不觉,依然伏案苦读,连平日最爱看的诗赋文章都不读了。

就算暂时超越不了陈昭,可他完全能凭借学习陈昭那套治国法子,去超越其他诸侯!

“阿嚏。”陈昭顶着两个黑眼圈,打了声喷嚏,揉揉鼻子,心道定是城中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吏背后念叨她。

望着面前厚厚一摞文书,陈昭干脆眼不见心不烦,推开桌案,径直往内室床上一趟,把身上外袍解下,蒙头就睡。

明天再干活!

这一觉睡得很沉,陈昭迷迷糊糊睁开眼,顶着一头乱毛走出卧房。

“咦。”陈昭下意识往桌案上看了一眼,发现文书少了大半。

奇怪,平日比她还懒的贾诩竟然会自告奋勇多处理政务?陈昭倒是不担心文书去向,除了贾诩,也没人会来拿这些文书。

只是纳闷贾诩改了性子。贾诩平日注重养生,交给他的活他都干,职务之外的加班一点不干,宁可不要加班俸禄都必须早睡早起。

用完早膳,来到官署正厅,一张芙蓉面就迎了上来,让多日没有欣赏到美人的陈昭心情一振。

“你何时到的邺城?”陈昭询问。

“婵离开幽州后听闻冀州有黄巾攻城,便直奔邺城,想要探听一二消息。”貂蝉拿起自己案上的甜食小碟端到陈昭案上,“只是没想到主公如此威武,我还没到邺城,便听闻主公已经攻下了邺城。”

貂蝉说话总是很好听。

陈昭轻咳两声:“袁绍为君不仁,麾下官民纷纷弃袁投我,才能速克邺城。”

“婵见主公案上文书甚多,问过贾公,便斗胆拿了一些来批阅。应当没耽误其他同僚吧?”貂蝉早就发现厅内加上她的桌案也只有三张了,却还明知故问。

“奉孝他们都跟随大军,估计一时半会还到不了邺城。”陈昭抱怨,“袁绍留下来一堆烂摊子,还有城内那些官员,日日都要来拜见我。”

也就是他们都不空着手来,要不然陈昭连门都不让他们进。可惜袁绍麾下这些官吏太识相了,不知是谁八百里加急从广宗那边打探的消息,各个有学有样拉着粮车来拜见她。

如今在邺城之内,陈昭“久闻大名”的人没有五十人也有三十人了。

“此貂蝉长处,当为主公排忧解难。”貂蝉心中一喜。

同僚都不在,这正是她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别的同僚不在,就没有人跟她抢工作,她就可以多干活,再升职。

虽说此次出使公孙瓒也算成功,可功劳谁会嫌多呢。

貂蝉握紧拳头,迅速在心中规划日程。从幽州往邺城来的沿途她一直在休息,往后半年就都不用再沐修了。这一年来她勤奋学习,早已非洛阳貂蝉,完全能处理更多政务!

贾诩用完早膳,又不慌不忙围着府邸遛完一圈弯之后才气定神闲来到处理政务的治厅,右脚刚迈入大厅就吓了一跳。

主公手里的东西看着怎么会如此像笛子?这段时间政务如此繁忙,主公哪还能腾出时间陶冶情操?

再一看,主公案上空空如也,厚厚一摞文书都摆在另一张桌案上。

贾诩走至自己位置坐下,“诩今日一早还遇到了貂蝉……”

“贾公。”

一道声音忽然从文书堆后传出来,贾诩下意识向声音发出的地方看去,却只看到一个黑黝黝的发顶。

发鬓上插着一只他似乎今早刚见过的流苏发簪,凭借这支发簪,贾诩迅速确定了其人身份。

贾诩看看无事一身轻的主公,又望望被埋在文书堆里的貂蝉,沉默片刻。

“为天下大业,主公已数月未曾休息,实在辛苦,应当有张有弛。”貂蝉的声音从文书缝隙中往外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文书貂蝉一人就能处理完!”

贾诩忽然感受到一座无形的大山缓缓压到了他肩膀上,这是那一夜随主公一起埋伏袁绍时都没出现过的感受。

他默默数了数自己桌案上的文书,三十二本,又数了一下貂蝉桌案上的文书,一百三十二本。

贾诩沉默把视线投向自家主公。

陈昭顶着贾诩的视线,心生愧疚,她想从貂蝉案上拿几本文书自己批阅:“我闲着也是闲着……”

奈何刚伸手就被貂蝉发现了。

貂蝉露出一个欲哭欲泣的柔弱神情:“主公莫非信不过貂蝉本事?”

陈昭默默把手缩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