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冠军教父33

◎据说世界冠军都是我弟子◎

前脚拿到博士学位与留校任教的聘书,后脚越殊就迎来了两个月的暑假,他索性到即将入职的运动医学研究中心溜达一圈。

换做另一个毕业留校的萌新,进了研究中心只怕小心谨慎,看谁都像是大佬,第一年多半便是被前辈们百般使唤的工具人。

越殊的到来却像是大佬巡街。在他面前,研究中心的每一名成员都是如此低调、谦虚、谨慎,令越殊对未来的生活涌现出无限憧憬:“果然,同事们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来到这里像回家一样……”

大家纷纷表示“啊对对对,大佬说什么都对”,务必让大佬在这里呆得宾至如归。

要知道外面等着挥锄头的小妖精可不少,校长可是再三告诫绝不能让人挖了自家的苗。

为了留下越殊这个人才,燕大开出的待遇很丰厚,薪酬且不说,最重要的是自由。他可以自由地研究任何他感兴趣的课题。

而这样的安排正中越殊下怀。

他将有更多的时间投入人体进化之路,继续完善他所开创的三合一人体破限套餐。

事实上,过去几年越殊并没有原地踏步,而是在初始版本的基础上不断升级,从1.0,到1.1、1.2、1.9版本,从《养生谱》、《培元术》到《导引功》都在不断微调中进步。譬如当初苏子衿的伤势,在1.0版本时,两个星期才恢复,换作现在的1.9版本,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能做到。

然而这已经是目前阶段所能做到的极限。若想取得大的突破,恐怕需要更多时间,也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越殊的顶目。医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没有大量的实践与数据支撑,空有理论是很难进步的。

三合一破限套餐能从1.0版本一路进步来到1.9版本,就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贡献。

一开始,越殊的志愿者只有苏子衿一个人,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也只有她一人。

随着苏子衿天赋和实力的上升,她开始在自己的人脉圈中大力替越殊做宣传,想拉更多志愿者加入,进一步帮助越殊完善其理论,而他们这些志愿者也能因此获益,可谓两全其美。

起初压根没人不信她的鬼话,《养生谱》这种营养食谱、专业药膳也就罢了,什么《导引功》、什么《培元针》,听起来就和上个世纪风靡全国的气功一样不靠谱。

——什么?你说你以前天赋平平,伤病加身,就是靠这套方法成功起飞?你怎么知道你之所以能有现在的实力不是因为训练?你怎么知道某个医生治不好的伤病别人就不行?明明是靠自己努力训练获得的实力提升,你居然归功到不靠谱的针灸和武术上去,你这是被江湖骗子洗脑了!

——什么?你说对方不是江湖骗子,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医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连世界顶级大科学家都有晚年迷信神学、神神叨叨的黑历史呢。燕大高材生又如何?越是天才越是容易误入玄学歧途!

总而言之,大家主打一个不听不听。苏子衿的实力进步明明取决于她自身的努力与教练的培养,和别的因素能有什么关系?

面对打不开的局面,苏子衿来找越殊求指导时都不好意思,只觉得没能完成他的委托,辜负了他的期待。越殊反而不着急。

在他看来,既然能有苏子衿这一个例外,总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例外。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三合一套餐并不是无敌外挂,并不能让天赋最多算是全国一级的苏子衿像小说主角一般突然爆种,分分钟无敌于天下;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挖掘她的潜力,提升她的天赋,所以,越是往后她的进步越快、提升越大。

当初始天赋高于她的人实力进入巅峰期,甚至开始下滑,她的实力反而稳步上升。

这就让某些人忍不住开始思考苏子衿那些安利的可靠性。

……强者说的话总是有道理的,就算《导引功》之流没有她吹得那么离谱,《导引功》背后的那个男人显然是有一手的。

天赋高、实力强、生涯如日中天的运动员或许不动心;天赋一般、实力下滑,乃至于伤病缠身的不少运动员却狠狠心动了。

终于有人开始主动找上苏子衿。

越殊就这样撬开了体育圈的门。

为收集更多样本与数据,他来者不拒,甚至尽心尽力为每个人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四年时间过去,前前后后至少二十名运动员在越殊手下走过一圈。有人摆脱了伤病困扰,有人严格按照他给出的方案缓慢提升天赋和实力,也有人在中途选择放弃。

毕竟《导引功》见效慢,用游戏术语来说,相当于每天提升十点经验,熟练度上升之后经验翻倍,问题是现实不是游戏,不显示面板数据,能坚持下去的人很少。

对此,越殊同样有所预料。

他所探索的本就是一条艰难的道路,或许直到这一世告终都无法抵达终点。

但突破不了人体极限不代表《导引功》没有意义。世上99%的人都达不到需要打破天花板的程度,他们压根触碰不到天花板。

越殊提供的便是触碰天花板的机会。而三合一套餐便是从天花板上垂下来的蛛丝。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

而抓住这根蛛丝的人,只要始终不放弃,终有一日他们能凭自己的努力登上山巅。

哪怕因为年限尚短,初始天赋不高的原因,这些人目前的实力提升还有限,暂未取得亮眼的成绩,越殊却对此坚信不疑。

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意识到实力不断进步的这些人虽然不敢妄想登上山巅,却纷纷对越殊这个没有名义的老师无比的信服。

只有他们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很清楚100分就是自身极限的他们却是越殊的帮助下打破桎梏,开始向120分冲刺……这个惊人的事实意味着什么他们怎会不知?

这是无与伦比的再造之恩!

想到其他人居然不识货,甚至有某些运动医学专家大言不惭地说他们的恩师在搞歪门邪道,大家努力训练的干劲更足了。总有一日,他们要用事实证明恩师的实力!

越殊对志愿者们打了鸡血的原因一无所知。尽管《培元针》和《导引功》并未取得主流认可,在治愈伤病这方面,他却凭过硬的专业实力获得了高度评价。

过去几年间,他几乎每到假期都会接受国内俱乐部邀请,担任一段时间外聘医生,偶尔还会做训练师的*兼职。越殊早就考取过相关证书,专业水平同样经得起检验。

一来验证理论,二来为华国体育界培养人才,三来还有高薪回报,俱乐部与运动员各赢一次,越殊赢三次,可以说赢麻了。

这一年的暑假,越殊再次接到一家俱乐部的临时特聘,给一名年仅十七岁的天才网球选手做特训。

起初,小天才还有点傲气,看不上越殊这个大不了他几岁的训练师。

半个月下来,小天才恨不得让俱乐部直接签长约,把越殊绑定为他的专属训练师。

对此,俱乐部当然是一百个乐意,奈何越殊不可能答应。

一个月短约结束,他只在小天才恋恋不舍的目光中给出一个联系方式:

“《人体极限与进化之路》了解一下,这是我的研究课题。要想走得更远,随时可以到燕大运动医学研究中心来找我。”

他这话不是对一个人说的。

俱乐部的教练和运动员都听到了。不少人露出习以为常的表情。毕竟越殊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每次接受外聘邀请他都会宣传一波,试图拐走几个志愿者。

其他人不以为然,唯有今年刚刚加入俱乐部的天才网球少年李明州眼睛唰地一亮。

他认真点头:“我会的。”

“你不会真打算去那个研究中心看看吧?”眼见越殊走远,其他人才憋不住问出口来,“不是,季医生那一套你真的信啊?”

“为什么不信?”李明州反驳得有理有据,“接受他特训一个月,比我以前训练半年效果都好。人家是运动医学专家,又这么懂训练,跟着他练不比自己练强多了?”

这时,旁边有人喊道:“快来快来,田径世锦赛女子800米决赛,看比赛不看?”

“看看看,等我们一起看!”

“今年田径世锦赛华国选手表现真不赖,好几个项目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要知道田径可不是我们的传统强项……”

俱乐部中,关注过这一届田径世锦赛,从预赛一路看到决赛的人,此时议论起来。

没怎么关注的人惊讶过后,顿时也对今天的决赛充满期待,他们兴致勃勃地坐在俱乐部的大屏幕前:“听说这两年女子田径好像出了个厉害的选手,势头很强……”

“你说的是苏子衿吧?这位姐也是异军突起,以前在国内最多排第十吧,21岁之前表现也就还行,从21岁拿下全运会冠军开始起飞,势头越来越猛,四年来国内和亚洲级别的赛事拿了一圈冠军,就差世界冠军了!我看她前几轮的发挥都是数一数二的,说不定这次世锦赛就能一举夺冠!”

认真关注过比赛的人如数家珍。

立刻有人点头道:“两年前田径世锦赛她拿了季军,两年后卷土重来希望很大。不过,比赛看实力也看心态,顶尖高手差距很小,前有当年力压她夺冠的琳赛,后有崛起的天才小将,夺冠也不是易事啊。”

说话间,发令枪的声音骤响。

大家瞬间安静下来,一眨不眨地盯着墙壁上的高清屏幕,仿佛唯恐干扰选手比赛。

直到眼睁睁看着那道熟悉的人影一马当先冲过终点,寂静的空气才被掌声“炸响”。

此时此刻,田径世锦赛现场,直播屏幕之外,不知道多少人和他们一样跳了起来。

“赢了,赢了!破记录了?”

“什么?破记录了?”

“——苏姐牛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