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糟心荀牛牛

*

北方的局势乱成猫爪下的毛线团, 幽州的乌桓鲜卑在州牧刘虞的调遣下气势汹汹攻打公孙瓒,但是有几支鲜卑骑兵方向感不太好,本该冲去东南方打公孙瓒的地盘, 却不小心冲到了西北方向的并州云中郡。

鲜卑人莫名其妙打到眼皮子底下,云中郡的守军自然不会干看着不还手。

云中、五原两郡年前才重置官署,张辽带了两万大军从雁门杀到云中, 所到之处连藏在洞里的老鼠都不敢乱动弹。

任命官员规矩多, 朝廷怕州郡乡党人情比周影响官署运作, 特意限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

然而当官的大多是世家子, 世家姻亲往来的密集程度跟蜘蛛网似的避都不好避, 朝廷限制限制来限制去弄得最后直接选不出能用的官, 于是那所谓的“三互法”慢慢就名存实亡。

不过就算回避的规矩名存实亡也不能做的太过分,他们有一个荀明光身为颍川人去当颍川太守已经很招人诟病,再来个他身为雁门人去雁门当太守就有点不把朝廷规矩放在眼里的意思了。

雁门太守不能当,云中、五原这俩刚收回来的地方却能任他挑选。

云中离的雁门近, 他选云中。

小荀太守在颍川干的风风火火,小张太守也能让云中百姓过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幸福生活。

再然后, 他就等到了进犯云中郡的幽州鲜卑。

别管那群家伙是真的迷路还是怎么, 总之幽州的鲜卑人打过来了。

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们并州勇士肯定不会任人欺负。不光不能让人欺负,还得嗷嗷叫的反杀回去。

谁打他们他们就打谁,在他们边地打胡人就是天经地义。

管他是哪儿来的胡人,打就完事儿了。

云中郡的百姓还没从重回朝廷管控的新鲜感中走出来, 汉家百姓满心警惕不知道上头这是在干什么, 胡人百姓更是摸不着头脑。

好在他们不清楚情况对局势也没什么影响, 只要有吃有喝还不会莫名其妙丢了性命上头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

尤其云中、五原、雁门几郡中也是鲜卑部落居多,大大小小的部落生怕打仗贼生猛的张太守觉得之前的事情是他们和幽州鲜卑里应外合, 打起同族来比平时干仗还要狠。

他们是清白的,张将军不能以他们是鲜卑人为由治他们的罪。

都知道他们这些番邦外族不知礼义,内斗是他们的天性,连坐法对他们这些蛮夷而言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们都是蛮夷了让让他们,不能因为他们都是鲜卑人就觉得他们也不怀好意。

……

并州军的加入混战之后,北方的战局愈发焦灼。

“你们觉得进犯云中的那伙鲜卑骑兵是晕头转向走错路了吗?”荀晔语气深沉,自问自答,“我觉得不是。”

幽州并州又不是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的草原沙漠戈壁滩,两州的鲜卑部落对周边都熟悉的很,再怎么晕也不能晕到这个地步。

他怀疑那伙鲜卑骑兵是张文远偷偷派出去的,但是他没有证据。

周瑜也觉得北方打成现在这样很刻意,哪里都刻意。

找个拙劣的借口骗过天下人,不管天下人信不信都挡不住他们开战的那种刻意。

明目张胆,毫不遮掩。

偏偏还让人挑不出毛病。

说那伙鲜卑骑兵是张文远张太守派出去的?证据呢?

没有。

没有证据就只能闭嘴。

“也可能是云中郡的鲜卑部族叛乱,文远将军顺水推舟将罪名安到幽州鲜卑头上,如此才好有正当理由加入战局。”曹昂猜测道,“外人分辨不出鲜卑部落之间的区别,文远将军说那些闹事作乱的鲜卑骑兵自幽州而来一时半会儿也无从查证。就算真的有人费力气去查证,文远将军也会在他们去查之前将痕迹扫的干干净净。”

反正不管那伙鲜卑骑兵到底是哪儿来的,消息传出去都只能是幽州鲜卑进犯云中郡。

孙策拖着脸,两眼茫然,“话说文远将军这次出兵打下来的地盘归谁?代郡和并州接壤,打下来之后不会再还回去吧?”

虽然幽州牧刘虞很有本事,但是并州牧也很有本事。

两个有本事的人狭路相逢,凭本事抢地盘谁抢到就是谁的没毛病吧?

而且刘虞都光明正大的跟袁绍合作打公孙瓒了,公孙瓒还能让他安生的当州牧?

嘶,该不会过几天刘虞就没了吧?

这年头打起仗来可不管对方身份多高贵,杀红眼了连皇帝都保不住命。

董卓是西凉武夫嚣张跋扈胡作非为,公孙瓒是幽州武夫好像也没好哪儿去。

——危!刘伯安!危!

小霸王好像已经看到公孙瓒杀到刘虞府上手起刀落干掉顶头上司的血腥场面,怕说出来吓到别人只肯侧身和小伙伴咬耳朵分享。

周瑜认真听完,然后沉稳的点头并夸小伙伴的猜测不无可能。

以公孙伯圭的行事作风,等他率军返回幽州,刘伯安大概率保不住性命。

幽州的乌桓鲜卑在他年年月月赏赐钱财绢帛时俯首称臣,可是等他从一州牧守变成狼狈出逃的失败者,那些俯首称臣的外族部落就未必像之前那样听话了。

若公孙瓒真的杀死刘虞,并州那边还能借此机会以朝廷的名义把公孙瓒也灭了。

刘虞再怎么说也是有印绶的幽州牧,公孙瓒将他杀害岂不是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孙策煞有其事的点点头,“有道理。”

荀晔:……

有没有可能,以他们目前和公孙瓒的关系不能那么干呢?

“文远从云中出兵应该是因为公孙伯圭说只要并州能牵制住幽州那些借机南下的羌胡就把子龙留给我们。”荀小将军解释道,“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是远交近攻中的‘远交’,还没到‘近攻’的时候。”

也就是说,打完刘虞立刻就打公孙瓒会显得他们有点不要脸。

——子龙超靠谱,他们不能失去子龙,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为了得到子龙,并州的长辈才不得不找机会加入战局,他们是被迫的。

害羞.jpg

可喜可贺,公孙将军收到信件后超级大方的表示他们家子龙想留在哪儿就留在哪儿,还顺带着又给他送来了十名看上去就非常能打的白马义从。

战时打仗闲时仪仗队,公孙将军妙啊!

至于袁绍……

虽然史上的袁绍打败了公孙瓒成功成为北方霸主,但是他们这个小世界的袁老板运气相当不好,霸主之路还没开始走就被堵的严严实实,再加上他选的合作伙伴刘虞于军事上实在不出彩,俩人能压制公孙瓒的可能还真不大。

袁术已经逃奔九江蛮横的抢地盘欺负当地的老实人,袁绍四面八方除了朝廷没一个好欺负,他还能去东郡投奔曹操不成?

他感觉不太可能。

袁绍和袁术都以出身为荣,兄弟俩是如出一辙的心高气傲,别人投奔他们是理所当然,让他们去投奔原本不如他们的人比杀了他们还难。

不过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袁绍到底会怎么办还得到时候才能知道。

别说他猜不到,估计袁绍自己都不知道。

问题不大,北方的事情暂时不归他们管,他们要发愁的方位在南边。

袁术跑了之后南阳群龙无首,如果不是他们吕大将军一直在那儿守着,刘表肯定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掌控荆州全境。

乌程侯这两天又传信说感觉山里仅剩的那点儿黑山贼反应不太对,以防万一要继续留在东郡,顺便以书面公文让颍川太守荀明光代行豫州刺史之职。

之前是心照不宣,现在是摆在明面上,豫州各郡国对这事儿都接受良好。

表面上的接受良好也是接受良好。

事情一桩接一桩,在荀小将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身边的一群谋士叔就散到了周边各地。

一个都没留。

不是?这么放心的吗?

他知道他聪明机灵足以独当一面,但是真到这个时候还是有点慌。

稳住,问题不大,长辈们去周边各郡发光发热,他还有新挖来的小白菜可以用。

这是谁?周瑜。挖一挖。

这是谁?赵云。挖一挖。

在大大的大汉十三州挖呀挖呀挖,带小小的锄头挖文武双全的他。

如今的颍川有成熟稳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荀明光荀老板,还有两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二代和两位能力挽狂澜的重臣,四舍五入和谋士叔们都在颍川完全一样。

小霸王举手,“大哥,我能把政务都交给瑜弟处理吗?瑜弟比我干的快很多。”

荀晔:……

好吧,也不是所有的二代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不行。”荀小将军冷酷的驳回。

两个人干的再慢也比一个人快,他自己都还有满屋子的活儿要干,谁都别想找借口不干活。

地盘忽然变大,本就紧缺的人手更加不够用,这还是在谋士叔们去其他郡国时没有从颍川官署带属官的情况下。

这么一来,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有两个。

第一,选拔人才。

第二,让豫州乃至天下都打心底里认为他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

嚣张有风险,不讲理需谨慎。之前用“孩子还小算了算了”搞事有多开心,现在被人当小孩儿动不动就找家长就有多糟心。

看小曹来颍川送个盒子都得在他身边有谋士的时候送就知道,臭小子和臭小子的爹都信不过他的本事。

不动脑子的事情可以直接找他,稍微拐个弯儿就觉得他不行。

他哪儿不行了?送当归那么明显的暗示他会看不出来?就是现在送来个空食盒他都能找出十个八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我叔都能放心让我看家,曹孟德!你在瞧不起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