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荀晔很清楚这世道很乱, 并且会越来越乱。
王朝末年都是这样,天灾人祸没完没了。就像他们现在,如果没有他这只小蝴蝶, 很快就能从诸侯割据演变成三分天下。
有他这只小蝴蝶也差不多,只是从诸侯割据演变成一家独大改朝换代,四舍五入也没多大区别。
因为董卓刚死没多久, 所以荀晔一直觉得各路诸侯还在遮遮掩掩的打, 和后期那种无视朝廷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的情况还不太一样。
后期无视朝廷是因为洛阳被焚毁长安年年天灾, 天子一会儿被这个劫持一会儿被那个追捕, 好不容易东归洛阳没过多久又被曹操迁至许县开启“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时代。
天子已经被曹老板掌控, 其他诸侯自然不会再在意那么多。
但是现在, 大厦将倾还未顷,这时候就撕破脸不在意朝廷的死活肯定要被天下人嚼舌根。
抢地盘可以,但是得提前找好理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最好是那种外人说起来都是迫不得已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动兵解决问题的理由。
瞒不过聪明人不是问题, 天底下没那么多聪明人,能让普罗大众觉得他们是正义反击而不是圈地盘就行。
所以谁能告诉他公孙瓒和袁绍为什么会打出这么个结果?公孙瓒完全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了是吗?
荀小将军皱眉思索, 以袁绍的名声以及汝南袁氏中原士族门阀之首的地位, 尤其还有袁氏全族被董卓屠戮这一感情牌,怎么看都不该是他袁本初落下风。
公孙瓒兵强马壮实力雄厚不假,但幽州牧刘虞不是摆设,袁绍本身实力也不差,就算一时不察落了下风也不该狼狈的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魏郡。
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也没一觉醒来就是十八年后, 为什么一眨眼冀州就变成公孙瓒的地盘了?
更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 公孙瓒还特意派人到颍川夸他是天降神将, 什么少年豪杰、盖世奇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类的好话跟不要钱似的全安到了他身上。
天降神将这个他承认,他的来历确实很神, 少年豪杰、盖世奇才之类的勉强也可以说是在形容他,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描述真的不是在瞎编吗?
他!荀明光!大汉知名杠精愣头青!他要是能决胜千里之外还有家里那些谋士什么事儿?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肯定有猫腻。
荀晔收到颍川的消息后没有继续在京城逗留,安顿好亲爹后和天子还有杨太傅打声招呼便带上主动撞上门的小白菜离开京城。
他要看看公孙瓒到底打的什么鬼主意。
……
颍川官署,荀彧看着邺城传来的消息,眉头紧皱。
事情发生的突然打探的也着急,留在邺城的探子只仓促将明面上能探听到的消息送回来,但只看明面上的消息也能看出袁绍的处境有多凶险。
郭嘉半死不活的从外面晃悠进屋,看到好友的模样咽下即将出口的抱怨凑过去看情报,看完之后腰不疼了腿不酸了甚至还能拉上比他还病歪歪的另一位好友直奔冀州当父母官。
他说什么来着?袁绍就是不行!
张狂大笑.jpg
“袁本初空有虚名却气量狭小,麾下有贤才却不能知人善任反而任他们拉帮结派排除异己,冀州有这么个州牧能齐心协力御敌才怪。”郭鬼才毫不遮掩的幸灾乐祸,“公孙伯圭在北地是实打实的威望,冀州郡县望风而降太正常了。”
如果袁绍没有将渤海郡拱手相让,公孙瓒或许还没那么容易长驱直入,偏偏他上来就把渤海郡让了出去。
割地求和?拜托,那是公孙瓒,蛮横起来跟番邦外族没区别的幽州猛将,他会在占上风的时候接受割地求和?
显而易见,割让的地盘可以收,仗依旧照打不误。
幽州常年跟外族干仗,公孙瓒又是出了名的手段强硬,怎么想的啊竟然要和他讲道理。
荀彧无奈抬眸,“公孙伯圭自恃武力不恤百姓,袁本初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胜负尚未可知,奉孝高兴的太早了。”
袁绍不好相处,公孙瓒占据冀州对他们而言也不是好事。
左是狼右是虎,谁占据冀州他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郭嘉无所谓的摆摆手,“在紧张了在紧张了,我就是看袁绍倒霉嘲笑他两句,该正经的时候肯定比文若还要正经。”
袁本初行事好歹有条理尚在他们的预想之中,公孙伯圭想一出是一出比袁公路还莫名其妙。比起想一出是一出的对手,还是中规中矩的更好对付。
不过话说回来,冀州现在这局面却是有点出乎意料。
“袁本初虽然没有识人之能,但也不是好糊弄的人。先前谋划推刘虞为帝已经犯了一回蠢,不会那么快就犯第二次。”荀彧看了眼不正经的好友,懒得和他计较,“渤海郡富庶兴旺人口众多,但青州徐州的黄巾贼近两年屡屡犯境作乱。袁本初表公孙氏为渤海太守看似求和,实际也打着让渤海境内黄巾贼牵制公孙瓒兵力的主意。”
当年徐州黄巾作乱攻打郡县,陶谦陶恭祖奉命到徐州镇压黄巾,至今已有三年。
他抵达徐州后任命泰山人臧霸及其同乡孙观等人为将打的徐州境内的黄巾贼四散而逃,之后臧霸、孙观被拜为骑都尉屯兵琅琊郡驻守徐州的北大门,算是祸水东引让原本祸害徐州的黄巾贼都祸害其他地方。
董卓进京后关东郡县大兴义兵讨伐董卓,陶谦却关起门来对外界的纷乱不闻不问。
短短三年时间,徐州便从连遭黄巾肆虐的荒芜惨淡变成百姓殷盛谷米封赡。
和徐州相比,青州百姓的日子可谓是水深火热。
徐州牧陶谦于大事优柔寡断,在治理地方上却还算有作为。青州刺史焦和在大事上果断,但在其他方面实在不行。
董卓进京后为了拉拢士人任命了大批名士到地方为官,焦和便是其中之一。
不过接受任命不意味着被拉拢,那些名士到地方后纷纷拉起人马讨伐董卓,焦和也是其中之一。
关东诸侯联盟讨董,焦刺史二话不说就想带着青州兵马加入讨董联盟,结果因为他带走了太多的地方军导致青州本地兵力不足被黄巾军趁虚而入,之后整个青州就都乱了套。
青州的兵马一共就那么多,焦和又要讨伐董卓又要镇压黄巾贼,偏偏他又迷信巫术崇尚空谈,最终折腾了一大圈就是两件事情都没做成。
讨董联盟没赶上,青州黄巾也没能镇压。
贼寇只知劫掠不思生产,抢完一处三年都恢复不过来,等青州郡县被他们劫掠一空,接下来肯定会侵扰其他地方。
渤海郡和青州平原国相邻,袁本初离京之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那里,他不会不清楚渤海郡富庶表面下藏着什么危机。
割地求和是假,借公孙瓒之手帮他抵御青徐黄巾是真。
只是没想到肆虐青州的黄巾贼近在咫尺却没了动静,愣是让公孙瓒从渤海郡出兵打下了大半个冀州。
“冀州的情况文若也清楚,公孙伯圭能轻松拿下,换成咱们家小将军也能轻松拿下。”郭嘉耸耸肩,“只是拿下郡县不意味着能将郡县收为己用,袁本初将韩文节取而代之时也是轻轻松松。看现在的情况也知道,他那冀州牧当的甚至还不如只当个渤海太守。”
冀州富饶,富饶就意味着油水多,各郡国的郡守国相都是肥差,能拿下这样的肥差在本事和家世上至少得占一样。
在韩馥成为冀州牧之前,冀州刺史是位列“八厨”之一的名士王芬。
厨,便是不惜家财救济世人的名士。
桓灵年间宦官外戚交替掌权,士人在朝堂上落下风便琢磨着从别处讨回来,于是便有了“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这些名号喷涌而出。
名士们激扬文字点评朝政,朝中大臣怕被他们贬损纷纷登门拜访,如此又使得名士们的名气越来越大。
他没有说那些君子都是欺世盗名之辈,世人都觉得他们品德高尚堪为榜样那就都是榜样,毕竟里面真有君子,至于君子的含量有多高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咳咳,他郭奉孝乃是不为士人所容的悖逆之人,他觉得那些名士里真正的君子没几个。
说远了,扯回来。
两次党锢之祸导致清流名士四处躲藏,冀州的前前任主官王芬王使君第一次党锢之祸时便在废锢之列,后来灵帝第二次迫害清流大儒他又不得不再次逃亡,直到黄巾之乱爆发才被起用为冀州刺史。
朝廷那么不讲理的迫害士人,黄巾之乱后被起用的名士们对朝廷也都没什么好感。
大概来冀州当官后对天子的敬畏都会消失,王芬在冀州颇有政绩,但是不久便与人合谋废掉天子另立新君,后来事情败露后才自杀身亡,很难说袁绍推刘虞为帝不是从前前任那里得到的灵感。
一州刺史与人暗谋废立,即便王芬已死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大。
朝廷要治罪地方要自保,太守国相治理郡县肯定不会任朝廷施为,如此一来朝廷在民间的威慑越来越小,冀州郡县各自为政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韩馥出任州牧中规中矩无甚出彩之处,袁绍踢走韩馥后想过将郡县长官全部换成他的亲信,但是一来没那么多亲信,二来各郡官署阳奉阴违也没那么好换。
地方官多出自本地世族,上头的州牧一会儿一换一会儿一换他们也不会换一个就表一次忠心,在顶头上司稳下来之前多是只想明哲保身看热闹。
看颍川的情况也能看出来,连本郡世家都不给面子,何况袁绍还是外来人。
官吏不在乎州牧是谁,甚至不在乎郡守国相是谁,名义上拿下郡县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治理地方不能全靠外来士人投奔,落叶尚思归根,但凡附近有过得去的地方没人愿意背井离乡。
所以拿下地盘有多容易,掌控地盘就有多难。
不管冀州名义上归袁绍还是归公孙瓒对他们而言都没有区别,更可怕的是像青州那样主官折腾完吐血而亡只给旁人留下一地的烂摊子。
袁绍敢把渤海郡让给公孙瓒估计就是觉得青州刺史焦和已死渤海必有大乱,没想到青州群龙无首的确大乱却一直没有乱到冀州地界儿。
郭鬼才眯了眯眼睛,“青州黄巾没有北上扰乱冀州,也不敢南下攻打徐州,莫不是盯上了兖州?”
公孙瓒名声在外,黄巾军惧怕他的威名不敢北上可以理解。
兖州东郡刚打完黑山贼,虽然大半贼匪都被强行留在东郡干苦力,但还是有小部分逃窜到兖州其他地方。
若青州黄巾此时发难,未必不能劫掠一番满载而归。
可是兖州其他郡县也没动静啊。
“奇哉,怪哉。”郭鬼才嘟囔了几句,想着青州离他们那么远对他们造不成威胁,于是继续琢磨公孙瓒到底是什么意思,“袁本初只剩下一个魏郡,就算刘伯安能不计前嫌帮他牵制公孙伯圭,公孙伯圭应对起来也不会太吃力。就算他应付不过来,找咱家小将军有什么用?还指望颍川能派兵去帮他打袁绍?”
虽说兵书上有“远交近攻”之策,但也不是这么用的。
他们接下来最要紧的是拿下豫州稳住南阳,而不是北上啃冀州这块硬骨头。
打袁绍不难,拿下冀州却不容易,有那个功夫还不如把荆州从刘表手里弄过来。
荀彧:……
打荆州很简单?
荀彧嘴角微抽,收起桌上的情报问道,“日当正午,奉孝此时找来可有事情?”
“有,大事,正经事。”郭嘉端正坐姿,“小将军未时左右回来,可要出城相迎?”
荀彧没有回答,只是将视线转移到旁边摞成小山的竹简上。
此处无声胜有声。
郭嘉眉开眼笑,“既然文若无暇外出,只好由嘉代劳。”
“奉孝很闲?”荀彧语气温柔,“正好奉先将军刚送来许多战报,明光知道回家怎么走不劳奉孝费心,先来处理这些军务如何?”
虽然豫州刺史是乌程侯,但是他们家小将军回到颍川后乌程侯就很干脆的将政务都送到颍川官署交给他们处理。
现在乌程侯不在豫州,那些原本送去谯县的政务军务都送到颍川,还有温侯口中那“从天而降”的南阳、汝南二郡,这几天颍川官署要处理的公务都用马车来拉。
“其实也不是很闲。”郭嘉的笑容僵在脸上。
欲哭无泪.jpg
什么战报?哪里有战报?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
他就是不想再看公务才跑出来的呜呜呜呜呜呜呜。
……
与此同时,从京城回来的荀小将军和从东郡回来的孙小将军在颍阴城外相遇。
荀晔带了个周瑜,孙策带了个曹昂。
孙小将军打马上前想解释为什么曹昂会跟着回来,万万没想到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久违小伙伴,当即眼睛一亮扔下新朋友就飞了过去,“瑜弟!”
“许久未见,兄可安好?”周瑜同样露出大大的笑容,和赶路时的矜持完全不一样。
两个少年郎很快旁若无人的叙起旧来,黏糊的样子看的旁边人牙酸。
荀晔:……
曹昂:……
荀小将军歪歪脑袋,下意识看向对面的曹昂,犹豫要不要学着虎崽子来声九转十八弯的“昂弟”。
虽然都是两个人,但是怎么就感觉不合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