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小矮子郭嘉

*

在抵达阳城之前, 郭嘉和戏志才一致认为诱拐乌程侯的计划漏洞百出风险极大。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不管袁绍袁术斗成什么样,天下士人依旧会冲着汝南袁氏的名头去投奔他们。

兄弟二人一人在南一人在北, 南方士人投奔袁术北方士人投奔袁绍,得亏他们俩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真要让他们齐心协力重振袁氏风光才坏事儿。

现在这样就很好, 兄弟不合才能让天下士人放眼他处。

道理是这个道理, 但是让已经和袁术关系密切的乌程侯忽然倒戈还是不太可能。

他们可以合作打周昂, 身为颍川本地人, 支持正儿八经的刺史合情合理, 孙坚也不会因此怀疑他们别有用心。

选择留在颍川就不一样了, 世家子不愿屈居人下,孙坚位至一州刺史肯定也不愿意低头,他们要留在颍川大概率要和孙坚干一仗。

说句不好听的,那种情况下对孙坚来说他们和周昂没什么区别,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颍川本地人。

如果傻小子特别想留在颍川,按照他们俩的保底计划就是利用本地人的身份釜底抽薪把没有根基的乌程侯赶走。

兵强马壮很重要, 然空有兵马疏于谋略却是大忌, 三万精兵不足以让他们束手无策。

事成之后会对他们荀小将军的名声有点影响,不过问题不大,袁绍挤走并间接害死韩馥都能继续当他的冀州牧,他们没把孙坚弄死已经算手下留情了。

但是现在……

郭嘉有点头疼,他想知道袁术离开京城去南阳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带脑子。

且不说有他袁术能托底的情况下孙坚完全没有理由转投他人, 就一点, 怀疑人家有小心思可以私下敲打, 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关系破裂是什么情况?

孙文台转投荀氏?

孙文台知道吗?荀氏知道吗?压根没影儿的事他就这么当真了?

这合理吗?

两位足智多谋的大才面面相觑,实在想不通袁术为什么主动把孙坚推走。

不怕对面运筹帷幄深谋远略, 就怕出现这种完全摸不着头脑的举动。

说他们别有用心吧……乌程侯只要到他们身边就绝对再没有出走的可能,钱粮武力软硬兼施也能把人栓死在他们这里。

说他们是故意的吧……为什么啊?

荀晔听着两位谋士叔循着蛛丝马迹分析袁术这么做的原因,很想告诉他们不用这么费劲儿的复盘,袁公路办事本来就不按常理出牌。

他有上帝视角大概能猜出袁术是被身边的小人蒙蔽,奉孝叔和志才叔没有上帝视角,聪明人还容易往复杂的方向分析,这种时候就很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写话本编故事才需要逻辑,现实不需要。

就和外人猜不到那家伙为什么敢称帝一样,分析不出他断乌程侯粮草的原因再正常不过。

别猜了别猜了,继续处理政务吧。

他过来就是和两位叔父分享一下乌程侯主动提出合作的快乐,接下来看他发挥。

感情需要拉扯,太容易得到的都不会珍惜。

之前的计划是他们招揽乌程侯,现在变成了乌程侯主动提出让他们留下,这么一来就更需要拉扯了。

反正抓心挠肝的不是他。

哈哈哈哈哈哈。

荀小将军来去如风,人只有在使坏的时候才觉得累死累活都值得,他现在就处在这种状态。

累吗?完全不累!和乌程侯联络感情超好玩的!

郭嘉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的问道,“志才,你说仲豫兄那么沉静的性子怎么会养出来这么活泼的儿子?”

戏焕不语,只是将剩下的竹简往他面前推推。

不能再心存侥幸了,乌程侯已经主动开口留人,接下来整个颍川的政务都归他们,想让并州的好友放心就不能偷懒。

郭鬼才两眼无神,“志才,如果我们不走,能写信把文若请回来吗?”

他不喜欢这些琐碎日常没有半点波澜的政务,也不擅长处理这些东西,文若回来的话一个时辰能干他两个时辰才能干完的活儿。

“你觉得上党重要还是颍川重要?”戏焕知道他这是懒散的毛病又犯了,于是很贴心的建议道,“或许你可以和文若说说,让文若回来打理颍川内政,换你去上党恢复民生。”

郭嘉以为这人要说换他去上党镇守壶关直面袁绍,结果还没来得及答应就听到了“恢复民生”四个字,临到嘴边的话紧急转了个弯,“算了,留在颍川也挺好。”

都是差不多的活儿,留在颍川还不用长途奔波。

两位谋士加班加点干活,荀晔回到暂住的地方也加班加点的写信。

他说他做不了主不是忽悠乌程侯,而是家中长辈不同意的话他就真的没法留下。

感谢袁先生的馈赠,这下写信更有底气了。

可惜二凤爹昨儿晚上就走了,不然还能一起乐呵。

不过想想义父大人走时开心的模样,没有袁术送孙坚上门也不耽误他和始皇陛下分享快乐。

信件送走,接下来就是等回信。

有荀小将军说颍川各城有足够的存粮养兵在前,乌程侯和麾下几位大将总算不用再想象他们走投无路连颍川都要抢的可怕将来。

都知道颍川有粮,他们想用只能靠抢,荀小将军开口就不一样了,各城官署绝对一个赛一个的积极,好像他们本来就那么热情。

程普和黄盖忧心忡忡从军营回来,从祖茂韩当那里得知不用再为粮草发愁都松了口气,“有荀小将军相助的确是好事,但是这样会不会让南阳南边更加怀疑?”

祖茂竖起眉头,“是他袁公路先断我们的粮,军中缺粮将军才另谋出路,他要不断粮能有现在这档子事儿?”

韩当重重点头,“就是。”

先不讲情面的是他袁术,凭什么让他们家将军伏低做小?

苑陵侯说的没错,他们家将军就是太实诚了才老是吃亏。

刺史乃一州主官,本就有权调发州郡粮饷,豫州世家在他袁公路的撺掇下不听话已经够欺负人,现在还动不动就用断粮来威胁人,他们家将军是豫州刺史,不是袁公路的手下。

那家伙出身世家大族又能怎样,真算起来太守在刺史面前得矮一头。

荀小将军同样出身世家大族,身上还没有那些世家子高高在上瞧不起人的臭毛病,有个更好的选择在身边为什么还要求袁术施舍,他们不伺候了还不行吗?

程普皱紧的眉头没有松开,“苑陵侯要留在颍川?”

祖茂挠挠头,“咱们将军提了,苑陵侯还没答应。”

不过苑陵侯说他打心底里是愿意的,就是不知道家里长辈什么看法,要等问过长辈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既然苑陵侯本人点了头,那就不妨碍他们提前当荀氏全族都同意。

程普:……

完蛋,他怎么越听越觉得苑陵侯其实是想拒绝,只是碍于情面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只能拿长辈当借口来糊弄过去?

不行,他得找将军好好问问。

祖茂转身看向韩当,“怎么了?我说错了?”

“没事没事,德谋向来考虑的多,他觉得哪儿有不妥就让他去找将军说,咱不跟着愁。”韩当拍拍他的肩膀,然后招呼旁边的黄盖一起出门,“公覆,今天别盯着你那几片破竹简了,上我那儿喝酒去。”

趁现在有空能小酌几杯,等过些天并州有回信他们就得准备在苑陵侯的带领下正式入驻豫州,忙起来估计没空聚在一起。

黄盖迟疑的动动脚尖,这俩人压根不考虑人家荀氏长辈不同意的可能吗?

话还没问出口,人已经被勾肩搭背拽走了。

“德谋,等等德谋。”

“没事,他和将军说起来就没完,今儿咱兄弟三个喝酒不带他。”

……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再过不久就是秋分,到处都在忙秋收秋种。

今年的秋分来的早,有经验的老农说秋分早收成就好,来年定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明年太吸引人,青壮劳力们好像已经看到明年的谷堆满仓干活干的格外卖力,连官道上大队骑兵呼啸路过都不曾注意。

豫州情况有变,正巧吕布从西河回到晋阳,索性让他带了三千精兵到颍川撑场子。

三千精兵自带干粮,和荀晔刚回颍川的时候差不多,根本没想过要留太久。

荀晔没看到粮草辎重遗憾不已,不过没关系,他们这儿和并州有时间差,叔祖还不知道袁术已经主动把孙坚推到他们这边,等最新的信件送到晋阳就同意了。

颍川今年收成不错,曲辕犁的图纸也送到工匠处让工匠琢磨制造,他们也不是太缺粮。

爽朗.jpg

“乌程侯来,这位是我大哥温侯吕奉先。”荀小将军很有当中间人的自觉,将人接到官署便介绍道,“将军,这位是豫州刺史孙文台。”

孙坚和吕布本来拱拱手算是打过招呼,听到荀小将军的介绍没忍住问道,“大哥?”

荀晔笑的灿烂,“没错,这是我大哥,拜过把子的大哥。”

孙坚:……

和吕布结拜,这咋想的?

吕奉先也是,为了和荀氏搭上关系也太豁得出去了吧?

本来觉得他已经够弯得下腰,现在看来才哪儿到哪儿,和眼前这位直接和苑陵侯结拜的吕大将军比差远了。

吕布捏捏拳头笑的同样灿烂,“怎么?乌程侯有意见?”

“没有没有,温侯和苑陵侯皆锐不可当,一看就是天造地设的好兄弟。”孙坚连忙恭维道,“温侯远道而来,在下今晚设宴相迎,诸位切莫推辞。”

他觉得他那么大年纪却哄骗十几岁的少年郎留在险地已经很不要脸,没想到吕奉先更不要脸。

很好,心里舒服多了。

荀晔替吕布应下邀约,然后带他回去修整,顺便介绍一下现在的情况。

对比之下感觉自己的人品还有救的乌程侯不打扰他们兄弟说话,转身招来仆役安排宴席,同时还不忘派人去犒劳那些暂时在城外安营扎寨的并州精骑。

算算时间,苑陵侯的信还没到晋阳,吕奉先和这些兵马应该是奉命来接苑陵侯和颍川士人回去的。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反正过些天都是一家人,先好吃好喝招待着。

官署旁边的宅子,等风尘仆仆的吕大将军冲个澡换好衣裳,荀小将军立刻将人拽到书房共商大业。

还别说,吕大将军绝对是整个并州最好说服的那个。

和张辽并列第一的“最”。

荀晔将人摁到席位上,郑重其事的说道,“将军,乌程侯已经和袁术闹翻,没有意外的话您接下来也得留在颍川。”

吕布对待在哪儿没啥要求,他只管听命行事,让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

他现在只想问一句,“刚才还叫大哥,怎么又不叫了?”

“不习惯。”荀晔实诚的回道,回完还不忘拉其他人下水,“又不是我一个人不叫,伏义和文远平时也没叫,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当初结拜单纯就是为了防止这人找他们家叔祖拜义父,拜完之后就忘了,兄弟情塑料的一吹就破,甚至还不如他们并肩作战打出来的战友情。

他要是追着张辽喊三哥,张辽会吓的以为他被小鬼上身了。

相信高顺张辽也是这种感觉。

不知道现在桃园三结义发生了没,如果刘关张已经结义,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就有两个“张三”。

咳咳,废话不多讲,继续说豫州的情况。

“大哥大哥,先来说正事,然后再纠结称呼的问题。”荀小将军生硬的将话题拽回来,“嗯,先说正事。”

吕布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好,先说正事,袁术那边什么情况?”

“他觉得乌程侯和我私下达成了见不得人的交易,所以单方面和乌程侯断绝了关系。”荀晔眨眨眼睛,自我感觉完全没有代入个人情绪,“因为他单方面和乌程侯断绝了关系,所以乌程侯直接把莫名其妙扣在头上的罪名给坐实了。”

吕布来了兴致,“你和乌程侯之间达成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冤枉,奇耻大冤。”荀小将军无辜的喊道,“前些天袁绍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趁乌程侯不在和东郡太守曹操一起打到颍川,我和乌程侯联手将他们赶走,多正常多光明多磊落,鬼知道袁术为什么忽然发癫觉得乌程侯要背叛他。”

“也是,那家伙和袁绍水火不容,这种情况下他应该和你打好关系共同对付袁绍才对。”吕大将军搓搓下巴,很不走心的得出结论,“大概他脑袋被驴踢了吧。”

“是吧,就很莫名其妙。”荀小将军对他们家结义大哥的结论非常支持,支持完了才详细的将他和乌程侯合作赶走周昂的流程说出来。

先遍传檄文证明他们发兵的正义性,然后兵临城下杀的周昂落荒而逃,最后还把东郡太守曹操抓回来认了个人。

当然,曹操已经被放走了。

他也不是什么不讲理的人,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就把人得罪死。

吕布啧了一声,“得,知道袁公路为什么怀疑你俩了。”

荀晔不明所以,“为什么?”

他两个绝顶聪明的谋士叔都分析不出来缘由,吕大将军能猜出来?

“打仗就打仗,直接发兵围城就完事儿了,谁还特意发檄文念这念那?”吕大将军撇撇嘴,“有猫腻,肯定有猫腻,不怀疑你们才不正常。”

以乌程侯的作战风格,单纯帮忙的话这小子肯定是归他指挥。

周昂那点儿兵就算占据城池也守不住,简单粗暴攻城就完事儿了。这小子带来的骑兵不擅长攻城守城,乌程侯身边的将士可都是打攻城战的好手。

结果呢,他们不光没有上来就和周昂对上,反而让这小子拿了指挥权折腾什么先礼后兵,乌程侯要是没想转投荀氏会那么听话?

他是袁术他也怀疑。

荀晔:……

不、不是吧?这也行?

但是顺着这个逻辑来推理,还真他娘的能说通。

是他和奉孝叔志才叔太刻板教条了吗?

他们感觉战前占据道德制高点完全是常规流程,怎么到吕大将军这里就成了多此一举?

难怪你们名声都不好,这么简单粗暴的作风名声能好才怪。

“大哥,你们平时打仗都不管其他人的看法吗?”

吕布莫名其妙,“打就打了还管其他人的看法干什么?”

其他人能给他钱还是能给他粮?他为什么要管其他人?

荀晔拍拍脑袋,“我好像懂了。”

他和奉孝叔志才叔都在聪明人的范畴,再怎么发散思维也都会被逻辑所禁锢,袁术不一样,他办事不讲逻辑。

巧了,他们家奉先兄也是个不讲逻辑的主儿。

还能这样?

荀小将军感觉有点离谱,胡思乱想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袁术为什么和孙坚单方面决裂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接下来可以留在颍川。

他为主乌程侯为辅的那种。

因为袁术目中无人,各地世家也大多瞧不起寒门子弟,所以乌程侯和他麾下大将都默认和世家合作要以世家为主。

再次感谢袁先生的馈赠。

“乌程侯的意思是,只要家中长辈同意我留下,他立刻上表朝廷让我当颍川太守。”荀晔灌了杯凉茶清醒清醒,然后一本正经说道,“将军,豫州乃四战之地,一旦我们选择留下,北边袁绍南边袁术东边陶谦还有西边的朝廷都可能是我们的威胁。”

兖州先不算,如今那边的贼匪比豫州多的多,刺史刘岱干管不住治下郡县,八个郡国八个老大,内斗还来不及没空管豫州的闲事儿。

曹操要不是不好拒绝袁绍也不会掺和进来。

“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吕布嗤笑一声,“想留就留,留都留了还在乎周围有多少敌人?”

不是他瞧不起谁,豫州周边这些威胁和并州相比差远了。

并州的胡人是实实在在的年年寇边劫掠,豫州周边那些家伙打仗还得找理由,平时你戳我一下我刺你一下跟挠痒痒似的,只要别合起伙来一起上就都没问题。

那群家伙打董卓的时候那么名正言顺都不忘内斗,还指望他们抢地盘的时候能齐心合力?

得了,未免太瞧得起他们。

“大哥霸气!”荀晔当即抱拳赞了一句,然后从书案旁边扒拉出他特制的豫州舆图,“还有就是,威胁不光来自外面,还有豫州内部。大哥看,这里是陈国,据说陈王麾下有数万强弩兵。”

瞧这看谁都是垃圾的样子,和他们家奉孝叔简直如出一辙。

“陈王?跳梁小丑罢了。”吕大将军站起身来,果然是看谁都是垃圾,“那刘宠身为汉室宗亲,自封辅汉大将军声称要匡扶汉室,麾下有数万强弩兵却在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连面都不敢露,这点胆气能指望他干什么?”

偷偷摸摸畏畏缩缩,不足为惧。

荀晔指尖一转,“大哥,鲁国,这地儿有铁矿。”

打盔甲打兵器打农具都缺不得铁,盐铁这种东西本来都掌握在朝廷手中,现在朝廷自顾不暇,地方资源就都掌握在当地世族手上,有时候连地方官都没法插手。

毕竟地方官干几年就走,地头蛇却是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那里。

吕布瞅了眼鲁国的位置,大手一挥道,“铁矿?抢!”

有事找过来的郭嘉,“抢什么?”

“奉孝叔,我在和奉先将军说留在颍川的事情。”荀晔正因为他们家奉先兄的豪气激动着,看到郭嘉过来连忙将他们刚才说的复述一遍。

郭嘉:???

“乌程侯是豫州刺史,以他的名义就能调用鲁国铁矿,何必要抢?”

这小子在乌程侯的事情上安排的头头是道,怎么到他们自己的事情上就憨了吧唧的?抢什么抢?就不能光明正大的征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定是被这大憨货给带的了。

郭鬼才瞥了眼今天刚过来的吕大将军,面上笑眯眯好像很欢迎,心里却将人从头到尾挑剔了个遍儿。

对旁人的目光非常敏感的吕布歪歪脑袋,什么情况?第一次见面干什么这么看他?

郭嘉看着身量极高的武将,慢条斯理的后退两步,“温侯有礼。”

吕布下意识站直身子,大热的天儿却后背发凉头,不知为何有种不祥的预感。

但是人家已经开口打招呼,他也不好不说话,“这位、奉孝先生?”

没记错的话明光刚才是这么喊的。

“某姓郭名嘉,颍川阳翟人。”荀晔听着这有些耳熟的自我介绍心头一跳,正要伸手去拦,就见他们家奉孝叔皮笑肉不笑的说出了后面的虎狼之词,“温侯是明光的结义兄弟,若是不介意也可以喊嘉一声叔父。”

吕布:???

这小矮子在说什么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