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美人爹发愁

*

郭嘉看着笑的灿烂的大侄子, 一瞬间转身离开的冲动都有了。

他错了,臭小子不能夸,这分明比乌程侯还虎。

袁绍派周昂来夺豫州主要是给袁术找不痛快, 他要真想打豫州就不会只派那点儿兵马,曹操来颍川就是凑数的抓他干什么?

郭鬼才捂着心口有气无力,“你和曹操无冤无仇, 抓他作甚?”

荀晔无辜的看过去, “奉孝叔说过讨董联盟的十几路诸侯都不行, 只有奋武将军曹操和乌程侯孙坚稍微能看。孙坚已经见着了, 凑巧曹操就在附近, 奉孝叔难道不想见见?”

郭嘉睁大眼睛, “这么说抓曹操还是为了我?”

荀小将军理直气壮,“嗯呢。”

理不直气也壮!

众所周知,后期发育起来的曹老板手底下有个令人艳羡的谋臣天团,里面奇才鬼才谋士毒士应有尽有, 想要什么偏门的人才都能从里头扒拉出来。

但是,文臣天团组建起来的前提是先招到HR荀彧。

先有HR荀彧主动追随, 然后拔出萝卜带出泥推荐亲朋好友, 亲朋好友再推荐亲朋好友,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再推荐……

雪球越滚越大,谋士越推荐越多,不知不觉就从无人可用变成人才济济。

抛开谋士中大半都是颍川人不谈,就问是不是高手如云吧?

可惜啊可惜, HR荀彧不可能再为曹老板所用, 那个奇才鬼才谋士毒士应有尽有的谋臣天团他只能看得见摸不着。

多么令人心痛的事实。

落实半路截胡计划的主要责任人荀小将军擦擦眼角不存在的鳄鱼眼泪, 然后催着他们家奉孝叔去参观明天就见不到了的战利品。

还有志才叔,快下来快下来, 夏侯惇已经找到阳城,再晚就赶不上趟儿了。

刚在车厢里听完俩人的交谈、不太想下车的戏焕:……

事已至此想掉头也来不及,两个当叔的相顾无言,只能不情不愿的被拽进官署。

曹孟德现在不见待会儿就见不着了,活儿现在不干待会儿还会在那儿等着他们,要不他们俩直接召集官署里的现存官吏干活吧。

然而荀小将军不允许他们离开,“两位叔父,请。”

郭嘉痛苦的闭上眼睛,他感觉他得了听到“叔父”二字就头疼的病。

戏焕木着脸将挡在前面的郭奉孝推开,颇有些视死如归的气势,“走吧。”

荀晔欢快的在前面带路,丝毫不管两位叔父到底是什么心情。

这次出门前他打包票可以和乌程侯相处的很好,这不,阳城官署无人打理他都能直接把俩叔喊来当壮丁。

如此靠谱,不愧是他。

……

夏侯惇和曹昂自报家门后很快被迎到待客的正厅,曹操得知俩人匆匆忙忙找过来无奈叹气,怕他们担心还是赶紧出去露面报平安。

本来明天就能走,还特意跑一趟干什么?

以前也没发现他们那么没有耐性,早知道会这么快找过来他就不派人回去送信了。

孙坚略显尴尬的移开目光,如果将曹操拦下的是他的亲信他还能道个歉说声对不起,但是将孟德兄弄回来的是苑陵侯,他不好越俎代庖替人家认错。

看小祖宗那眉开眼笑的模样,人家也没觉得抓人回来有错。

那什么,荀氏长辈都在并州,少年郎离了长辈的约束想撒欢儿很正常,他们都是能给那小祖宗当爹的年纪就不要计较那么多了。

如果不是苑陵侯将孟德兄拦下,他们俩也没机会秉烛夜谈互诉衷肠。

曹操深有同感,看他儿子这火急火燎找过来就知道少年郎都沉不住气,多留两天就多留两天,两三天的功夫出不了大乱子。

曹昂:???

他听到消息后一刻不停的跟惇叔找过来还有错了?

夏侯惇老成的拍拍他的肩膀,用眼神示意他有意见回东郡再提。

想想他们来时的心情,老大没缺胳膊少腿就行。

曹昂:气鼓鼓.jpg

里头正说着,外面荀晔也带着他两个除了不能亲自上阵杀敌其他方面堪称万能的谋士叔进来打招呼。

虽然荀小将军没能加入孙曹二人的大汉忠臣聊天室,但是他凭借他的好口才成功让两位大佬都认可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按照二凤爹的话来说就是,随时可以摇身变成紫微星的将星。

优秀如此,不愧是他。

有自来熟的荀小将军互相介绍,话题很快进入到今天中午吃什么。

日上中天,也确实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饭桌上最容易沟通感情,一顿丰盛的午饭之后,三方之间尴尬不存,聊起来后氛围甚至称得上一句融洽。

主要还是孙曹两位大佬说。

左一句“群雄四起天下不定实乃汉室不幸”,右一句“诸侯不臣天下不宁百姓何以为生”。

俩人对讨董联盟一无所成的旧事念念不忘,董卓已死也不妨碍他们俩畅想要是当初义军不拉跨如今该是何等光景。

如今这大汉和昔年战国无甚区别,也不知道到底能乱多少年。

欲并天下、凌万乘、制海内、臣诸侯,非兵不可。说一千道一万,没有足够的兵力说什么都是虚的。

曹操羡慕文台贤弟麾下好歹有身经百战的精锐亲兵跟随,孙坚羡慕孟德兄兵力虽少却不用被人用粮草牵制,俩人越说越觉得各有各的难处,说着说着继续举杯满饮。

郭嘉和戏焕没有擅自加入感慨,俩人和旁边的夏侯惇一起以茶代酒偶尔抿一口。

也不知道旁边两位喝的到底是什么茶,怎么瞧着都跟喝醉了似的?

不懂,但不掺和。

荀晔也不懂他们从白天说到晚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话能说,行吧,他带同样没话说的曹昂出去聊。

张济在除董卓的时候和郭汜李傕等人一起伏诛,后来清点兵丁的时候也没发现张绣在哪儿,不知道是逃走还是丧命于乱军之中,反正不在大军之中。

更重要的是,贾诩这会儿在并州。

蝴蝶翅膀扇没了那么多事情,这小倒霉蛋应该不会英年早逝了吧?

曹老板,看你造的什么孽。

指指点点.jpg

曹昂听过这位前些日子大出风头的苑陵侯,他以为所谓的荀氏小辈是和荀公慈明的小辈,在荀公面前就是四五十岁也是小辈,万万没想到这位苑陵侯竟然和他一般大。

同样的年纪,人家能深入险境以功封侯,他却只能跟在他父亲身边跑前跑后,要是局势不稳甚至连跟都不许跟只能留在家里照看家眷,别说封侯了连个正经官职都没有。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荀小将军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出门后就拉着大概率已经躲过死劫的小曹话家常。

小曹看上去有点拘束,主要是他说。

第一次见面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家长里短的话他家只有他一个崽,曹家现在多少个崽了?曹萁萁和曹豆豆出生了吗?

这么问好像有点奇怪,换个问法。

荀小将军好似那上门给人张罗婚事的红娘,热情的让人招架不来,“子脩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家里人都跟着曹府君各地辗转吗?”

“家眷也不曾去过太多地方。”曹昂实诚的回道,“早先家里人都随祖父在谯县老家,后来祖父到徐州避难,然后我们才和父亲团聚。”

他父亲妻妾比较多,家中兄弟姐妹也比较多,不过弟妹年幼,现在能鞍前马后跟随父亲的只有他一个。

荀晔也记不清曹丕曹植排行第几,既然记不清那就不纠结了。

感觉里头的大人还有的说,他们在旁边也插不上话,不如去校场较量一番。

先说好,他没想欺负人,只是想看看正常的优秀同龄人优秀到什么程度。

俩小的勾肩搭背离开,屋里的孙坚和曹操也慢慢收了神通。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再骂三天三夜也骂不够,还是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了。

旁边还有两位要接手阳城官署内政的谋臣,他去看两个少年郎较量,不打扰文台贤弟办正事儿。

孙坚看看荀小将军带来的那两位一看就很靠谱的文士,二话不说直接召集官署中还活着的官吏过来。

接下来的事情两位自己处理,他也去校场看两个少年郎较量,不留在这儿碍事。

郭嘉:……

戏焕:……

这么放心的吗?

他们俩来的路上还在商量万一乌程侯夺回阳城后翻脸不认人要怎么办,想过直接开战想过面和心不和,就是没想过乌程侯上来就把阳城的内政也交给他们。

这合适吗?

乌程侯本人觉得非常合适。

他对内政不能说一窍不通,但是也擅长不到哪儿去,要不是因为出身寒门没有靠谱的谋士文臣肯投奔他也不会硬着头皮亲自处理政务,现在好不容易有送上门的靠谱文士不用白不用。

信不过他自己还能信不过颍川荀氏?

这可不是他请过来的,这是苑陵侯那小祖宗带过来的,绝对不存在面上恭恭敬敬转身就把他卖了的可能。

“昨天杀的人有点多,那些家伙的家产应该不少,有劳两位先生费心清点。”孙坚煞有其事的拱拱手,然后转身走的干脆,“孟德兄,咱们走。”

他想着带兵征战不安全才把家眷留在老家,昨儿和孟德兄聊了那么久,又觉得将家眷接到身边也不错。

老家那边有部曲护卫,但是部曲再多也扛不住大军压境,要是南边也开始有人拥兵自重,他们的家眷留在老家就是活靶子。

孟德兄家的儿郎已经能随父征战,他们家臭小子也有十五六岁,是时候带到身边好好教导了。

曹操本来以为屋里那两位是孙坚的亲信,但是听刚才那意思又好像不太对。

让苑陵侯带来的谋臣主持阳城内政,中间是不是少了点儿流程?不应该是身为刺史的文台贤弟先将人征辟到官署然后再委以重任吗?现在这么不分彼此将来怎么办?

“观那两位的言谈都非庸才,文台贤弟可曾将人征辟到麾下?”曹操委婉的提醒道。

既然没准备弃袁术转投荀氏,平时行事就得注意点儿。

苑陵侯年纪小考虑的不周全,他们这个岁数干什么都可能被人过度曲解,事情传到南阳袁术那儿不好解释。

孙坚啧了一声,“那是苑陵侯手底下的人才,我倒是想征辟,人家也得愿意来啊。”

袁公路又不是不知道治理地方有多难,他又不像那家伙一样打出汝南袁氏的旗号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士人主动投奔,难得现在有苑陵侯在可以顺手用人家的人才,他还发愁过些天苑陵侯走了要怎么办,袁公路有意见就让他有意见去。

苑陵侯回颍川是为了接家乡士人,不是为了掺和他们袁氏兄弟的混战。

现在是因为周昂忽然兵临城下才耽搁了正事儿,没有立刻就走是怕再出乱子要等并州的援兵,等援兵到了他们就都走了。

荀氏没回来的时候他没法让豫州士人为他效力,如今荀氏要把靠谱的能用的能扛事儿的士人都带走,剩下这些歪瓜裂枣真的能治理好豫州吗?

事实已经证明他自己的眼光靠不住,经验也告诉他世家大族挑人很有一手,最好的法子就是直接从荀氏手中抢人。

先不说抢了之后能不能让那些人为他效命,就算那些人愿意,这些天苑陵侯帮了他那么大的忙他总不能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

不行,他孙文台干不出那么不要脸的事情。

曹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既然苑陵侯过些天还要离开,那就没事了。”

也是,荀氏全族都在并州,总不能贸然让小辈在颍川老家发展。

不是谁家都能培养出苑陵侯这样小小年纪便功成名就赞誉满身的小辈,到时候万一出点事情连救都来不及救,荀氏不会冒这么大的险。

孙坚遗憾的不要不要的,要是能把人留下来就好了。

留下一个苑陵侯等于留下他身边所有擅长文治的士人,到时候恢复农耕吸引商贾干什么都行,不出半年就能让他自给自足。

只要没有天灾,豫州这么好的地方就是养三十万大军都没问题,何况他手底下只有三万的兵。

可惜了,人家雏鸟要飞回长辈身边,他降服不了豫州世家只能继续靠替袁术卖命来换粮草养兵。

会客厅里,郭嘉和戏焕目送孙坚等人走远,回过神来继续相顾无言。

“志才,你现在觉得事情按照明光设想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大?”郭嘉神情恍惚,“我怎么感觉越来越玄乎了?”

戏焕捏捏额头,“今日之前,留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现在,怕是真的得留下了。”

因为荀小将军想留在颍川,他们这些天一直在琢磨留下后要如何立足,琢磨来琢磨去只得出一个结论:立足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让并州那边的荀氏长辈点头。

世家大族培养出能光耀门楣的后辈不容易,他们荀小将军是荀氏这一辈最出彩的那一个,要是因为贸然加入中原混战折在里面就亏大了。

就算折在这里的可能性很小也不行,再小的可能也是有可能,万一真的发生到时候哭都没地儿哭。

信件送去晋阳后回信回来的飞快,荀氏长辈的态度和他们推测的没有区别,的确是不同意。

两地隔的远,他们荀小将军也没法到长辈身边据理力争,只说在下一封信中写看接下来情况如何。

如果他能让豫州刺史孙坚和他合作,家里就得再重新考虑同不同意。

郭嘉和戏焕当时觉得孙坚和袁术合作的好好的,忽然和袁术闹掰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看乌程侯现在这不管内政只管带兵的架势,如果他们荀小将军主动开口,没准儿真的能让他和袁术分道扬镳。

都这么莽的吗?

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帮忙处理内政和处理自家内政是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他们现在要不要拿阳城当自家地盘?

行吧,上点心先当成自家地盘,反正都没坏处。

被留下来处理内政的两位大才进入工作状态,另一边,荀晔和曹昂已经打的火花四溅。

孙坚正看的津津有味,他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猛将,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花架子哪些真能杀人,“孟德兄,你家小子要输了。”

不能说曹家小子不好,只能说招式太板正打起来吃亏。

还有这力道,苑陵侯多大力气他清楚的很,这会儿怕伤着人都收着呢。

曹操已经不是那个没带过兵的曹操,这半年来经历过的战事也不少,但是想想昨天看到的枪扫一大片的场面,还是觉得输给苑陵侯不是他儿子的问题。

当初京城谋划诛杀董卓的时候是苑陵侯去说服的吕布,该不会是打服的吧?

就算打不过吕布,这个年纪能在吕布手下过几招也能让那眼高于顶的吕奉先正眼相看。

难怪京城那么多人不用却派了才十几岁的少年郎去,看来不光是容易降低董卓的戒心,还容易让吕布交心。

夏侯惇点点头,觉得他们家老大说的有道理。

众人围在一起说着,忽然,程普急匆匆找过来,“将军,军中有点事情需要您拿主意。”

孙坚和旁边几个人打声招呼,然后带着程普到无人处说话,“怎么了?”

程普愁容满面,“这个月的军粮本该昨天就到,只是昨天事情多都没想起来。今天早上伙房说军中粮草只够七天,属下便派人去询问,结果鲁阳那边说没粮了。”

孙坚愣了一下,“没粮了?怎么可能?”

程普愁的更厉害了,“派去的士兵打听了一下,说是有人在袁府君跟前进献谗言污蔑将军要转投荀氏,袁府君非常生气,于是就……”

其实那边说的更难听,但是他们家将军是个暴脾气,他怕原话会把人气的直接去鲁阳找说法。

孙坚的确想飞到袁术跟前问问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荀氏远在并州,如今在颍川的只有一个苑陵侯,老子上哪儿转投荀氏去?”

他倒是想投,远在并州的荀氏也不愿意要他这个豫州的刺史好不好!

知道袁术没脑子,但是不知道他能这么没脑子,身边就没有个能劝他的吗?

苑陵侯身边就一千兵马,一千兵马能干什么?

袁公路还能以为他堂堂豫州刺史要投靠只有一千兵马的苑陵侯?这可能吗?

程普说完顿了一下,然后干巴巴问道,“将军,现在怎么办?”

孙坚:……

他要是知道怎么办就不会给袁术卖命换粮草了。

豫州六郡国没一个靠得住,除非和之前在荆州一样杀主官震慑官吏,不然想让官署给他供应粮草还不如指望天上下粮食雨。

现在豫州刺史是他自己,不能杀。

颍川太守空缺,没得杀。

汝南太守是袁术亲信,杀不了。

陈国、梁国、沛国、鲁国的国相私底下都在练兵,一个个的凶的不得了也都不好杀。

在荆州杀刺史太守是趁其不备,豫州官吏已有防备,故技重施的成功率几乎为零。

乌程侯磨了磨牙,在心里把袁术祖宗十八辈都拉出来骂了一顿,然后才平复心情看向旁边的老伙计,“如果我和苑陵侯说让他留在颍川,或者让他身边那些听话又能干的颍川士人多留半年,他会不会一枪把我挑飞?”

他堂堂豫州刺史,投靠只有一千兵马的苑陵侯……也不是不行。

只要能提供粮草,他立刻表苑陵侯为颍川太守。

别看人家年纪小,好歹身上的功劳是实打实的,比袁术那个南阳太守靠谱多了。

程普:……

沉默.jpg

会不会被挑飞,还真不好说。

“先稳住弟兄们,尽量不要把消息传出去。”孙坚抹了把脸,“稍后有空我和苑陵侯好好聊聊。”

车到山前必有路,他麾下那么多兵肯定不能饿死。

……

与此同时,并州晋阳。

荀悦愁眉不展,手边的家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的眼睛都酸了也不愿收起来,

荀谌一边批阅公文一边劝道,“兄长,放下吧。乌程侯和袁术处的好好的不会轻易不和,颍川不是久留之地,有奉孝和志才等人在旁边劝着,明光过些天就回来了。”

少年郎想一出是一出,习惯就好,他们兄弟几个十七八岁的时候也没比那小子好到哪儿去。

兄长现在文文静静埋头书堆,谁能想到他少年时想佩剑当游侠?

淡定淡定,问题不大。

荀悦叹气,“你不懂,只要他想,这会儿估计已经和乌程侯结为异姓兄弟了。”

他们家傻小子有多大能耐他这个当父亲的最清楚,看乌程侯以往的行事风格也是个粗糙豪放的人,再加上袁公路本身气量狭小不容人,甚至不用那小子主动,袁公路自个儿就能把乌程侯给推出去。

奉孝和志才是在身边,但是更可能是他们俩被明光劝住。

当初放傻小子去京城是因为叔父在京城为官,现在家里人都远在并州,傻小子一个人在颍川真的知道什么叫三思而后行吗?

豫州和并州不一样,他们现在从胡人手里抢地盘可以毫无顾忌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豫州遍地的世家大族稍有不慎就被算计,还真把挡路的都杀光不成?

“乌程侯的儿子都有咱家明光大了,怎么可能和他结为异姓兄弟?”荀谌放下手里的竹简,委婉的说道,“兄长,世上如吕奉先一般耿直的人不多见,乌程侯好歹带了那么多年的兵,应该不至于那么不拘小节。”

真的,他到现在都不理解吕布为什么要和一个小他二十岁的少年郎结为异姓兄弟,就算中间还有高顺和张辽也不理解。

明明之前都是拜义父,怎么到他们家就绕开了叔父这个义父的不二人选改成和小辈结拜了?

还矮了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