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001.

童湛言再抬起头时,身边已经空无一人。

田新清不知何时走开。

基地那高高矮矮一汪绿色中,古云扬他们的人影时隐时现,间或间还能听见说笑声。

童湛言深吸一口气,收了终端,向着小楼而去,准备去看看种子。

白菜、萝卜收了之后,接下去就应该种玉米、南瓜、油菜这些春种夏收的作物了。

等它们播种完,温度逐渐升上去时,地里现在这些春天的作物就又可以收了。

收了它们,就是夏种秋收、秋种冬收,最后是冬种春收。

等到春收,那整个循环就算建立完成。

到那时,基地就不再像之前那样统一播种统一收获,而是一年四季都有播种都有收获。

那样一来,播种采收的压力都会减轻,再加上设备的逐渐完善,之后的种植会越来越简单。

小楼中,徐老、王老正往桶里装南瓜种子。

萝卜、白菜的地正在翻,有了翻地机,翻完也就是下午的事。

那就代表他们夜里把种子泡上的话,明天早上就能播种。

见童湛言进门,两人手上动作不停。

徐老一边忙一边说道:“塑料膜没了,得再买一些,这一批种的豇豆那些多,搭架子的支架也不够,也得再买……”

他正说着,宁琅东、田新清和苏烟然就提着一堆玉米粒出现在院子里。

他们从养殖区那边的仓库过来,那边已经有人在掰玉米粒。

“让让。”宁琅东看向站在屋檐边的童湛言,童湛言挡住他们了。

童湛言连忙往旁边让去。

宁琅东几人把手里装玉米粒的桶放下,然后转头就往仓库而去,五百亩地,种子可不止这么一点。

童湛言目送他们离开,再看看正忙着的徐老、王老,心情复杂。

他回来小楼本来就是准备干这些的,结果宁琅东他们已经先干上……

复杂间,童湛言也不由欣慰。

宁琅东他们早就已经不是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模样,如今就算没有他,他们也已经能独当一面。

童湛言蓦地就想到古云扬他们。

古云扬他们今年已经是最后一年。

他们开学的时间要比斯荻军事学院其他学生晚两三个月,但就算把那两三个月补上,离毕业也已经只剩七八个月。

那听着挺长,可也就够地里那些作物熟个两茬……

童湛言向着楼上而去。

他突然有点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把该教的东西都教给古云扬他们了,毕竟他更多时候都在忙着开荒的事。

上楼,他花了点时间才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找到那本拿到之后就没翻开过几次的教科书。

他找了笔和本子,在书桌前坐下,认认真真地翻看起来。

当初说好了的,古云扬他们在这三年里替他干活,他则把自己会的东西都教给古云扬他们。

古云扬他们干活从不偷懒,那他也得说到做到。

再次翻看,童湛言还是挺满意书里的内容,徐老、王老整理得相当仔细,该有的都有。

不过书里的内容也相对基础。

对两年前的古云扬他们足够,对现在的他们就有些过于基础了。

想想,童湛言提笔整理起古云扬他们以后可能会用上,但他这基地目前用不上的知识,例如嫁接,例如品种的培育。

童湛言忙完抬头时,已经是夜里八点多。

童湛言看了眼终端,终端里好几条清霁月的未接通讯。

他连忙收了东西,清霁月肯定等急了。

一回头,他就在身后的沙发里看见清霁月。

“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童湛言吓了一跳。

“看你在忙,就没打扰。”清霁月确实是等急了,所以他直接就过来找人。

童湛言松了口气,“抱歉,忙忘了。”

清霁月起身,“你还没吃饭。”

被提醒,童湛言肚子立刻咕噜叫了一声。

清霁月带头向着楼下而去。

楼下桌上,清霁月已经准备好锅洗好菜,就等着童湛言忙完。

站到桌前,他学着童湛言开了火就准备往锅里面放菜。

童湛言赶紧接手,“不是这样的,要先放油。”

清霁月现在也吃作物,但食堂是抽奖而来的一群人轮班做饭,轮不到他。

“油烧热了,先放蒜末辣椒这一类的调料炒出香味,然后再……”童湛言一边示范一边解说。

清霁月学得极其认真。

等他学会了,以后童湛言忙的时候,他就可以做饭给童湛言吃。

童湛言炒完青菜后,又煎了两个蛋。

末了,他分别装进两个碗里。

他一直没回去,清霁月大概率也没吃饭。

清霁月果然并未拒绝。

吃饱喝足,两人回去后面宿舍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左右。

翌日,一群人播种了玉米、南瓜、菜籽。

这三样童湛言都彻底放弃育苗,播种起来也就快。

定根水童湛言夜里直接用的雨水系统。

翌日,等水汽散去些后,他们把塑料膜盖上,播种就算完成。

忙完,童湛言叫住准备回去地里拔草的古云扬一群人,跟他们说了说品种培育和嫁接的事。

品种培育是很复杂也很深奥的事,其中主要包含三大方向,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选择育种,简单来说通过选择品质更为优良的个体培育种子,然后随着一次又一次地播种,累积有益基因,让品种拥有更多优质基因。

他大棚里那些小麦其实就是选择育种,只不过他选择的标准是原本的小麦的那些品性,例如低感染,个子矮小,生长周期长。

杂交育种,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不同品种交叉授粉杂交,创造出新的变异品种,再选育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例如长两个生长周期本来就短的品种的小麦培育生产周期更短的小麦,例如给皮薄容易裂开的小番茄杂交皮厚的。

诱变育种则是利用物理或者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最后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这里面包括了基因编辑、细胞工程育种等等普通人想接触都接触不到的东西。

这三种里面,对普通人来说最简单最具有操作性的就是第一种。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就算是他以前的世界也是专人在做,普通农民几乎不会接触。

童湛言主要讲的也是第一种。

他们以后回去了,自己管理种子了就能用上。

至于嫁接,童湛言直接带他们去地里实操了一遍。

农业上嫁接还挺常见,因为嫁接能很大程度提高抗病能力、产量、优化生长特性等等。

例如辣椒嫁接到茄子上,橘子嫁接到橙子上,西瓜嫁接到南瓜或者葫芦上,就都能提高抗病能力和产量。

童湛言示范的是如何把黄瓜嫁接到丝瓜上。

作物的根系直接关系到营养的汲取和生长状态,丝瓜的根系比黄瓜更强,所以嫁接之后黄瓜的产量会提高。

此外,丝瓜相比黄瓜也更耐低温和高温,对一些常见病症的抵抗力也更强。

童湛言把三种嫁接手段都示范一遍后,直接让他们自己也上手试了试。

包括徐老、王老在内,一群人都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一个个的都颇为惊奇。

童湛言让他们自己上手时,一群人神情更是如同在做什么大手术般颇为凝重。

不过这么多次掐花掐叶下来,他们早就已经过了不敢再伤害作物的阶段,教学倒也顺利。

忙完,童湛言又把自己昨夜整理的一些之前没提过或者书里没有的知识点,发在了群里。

一群人对这些知识一直都相当看重,如今有了新的,立刻沉浸其中。

童湛言没去打扰,默默离开。

这些知识其实现在都还用不上,毕竟就算状态最好的他这基地产量也还没提上去,外面就更是还在努力降低感染率的阶段。

真要用,那也得是五年十年之后。

不过知道和不知道是两回事。

接下去半个月,古云扬一群人注意力都在这些上面。

童湛言注意力则在那些小麦上。

那些小麦距离播种已经两个月左右,但到现在也才刚开花,高度更是到现在也才到他腹部。

那让它们无限接近童湛言以前世界那些小麦。

童湛言给它们授了粉,又仔细做了一次鉴定。

它们的感染率全部都在45%左右。

作物成长过程中感染率随时都可能会增加,所以一般都是等到成熟再做,但这个阶段也已经能看出些东西。

顺利的话,这一批小麦的感染率应该也会降低。

接下去的问题就是从变异状态降低回来的小麦,本质是否被改变。

不过那要等到麦子出来了才知道。

忙完这边,童湛言去了一趟古生物那边,准备敲打敲打他们。

办公室里一个人都没有。

童湛言用终端联络了才知道,一群人都去山里研究蜜蜂去了。

一年多的花粉花蜜吃下来,那些蜜蜂的体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它们刚送到基地时每一只都快拇指大小,可如今却已经只有食指大。

此外那些蜜蜂的状态也明显变得更好,它们自己感染率都已经降低到30%以内不说,蜂蜜的感染率更是已经降到20%以内。

那让一群人颇为振奋。

童湛言也挺兴奋。

他几乎是立刻就放弃敲打古生物一群人的打算,转而夸奖了他们的勤奋能干。

蜂蜜可是很好吃的,除了可以兑水喝,还可以做烤鸭烤鹅。

如果不是他们,他都还不知道那些蜂蜜已经能吃。

002.

萝卜、白菜收了,地里其它那些作物也就快了,童湛言教完嫁接那些的一个星期后,开花得早的就已经可以采摘。

宁琅东他们严阵以待,童湛言亦是如此。

受蜂蜜的刺激,这一批的作物童湛言准备都做一次感染率检测。

随着基地的作物越来越多,种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已经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清楚每一样作物的感染率。

那对白老板他们那边没有影响,对他影响可就大了,因为那样一来他就不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他可是还等着黄豆做酱油,等着甘蔗熬糖,等着高粱酿酒,等着玉米做醋,等着红薯做红薯粉……

宁琅东他们正式开始采摘后,童湛言就也做起鉴定。

他也不是每一棵都鉴定,而是每一个品种抽一部分进行随机鉴定。

这一次种的品种挺多,其中他比较早得到种子的豇豆、胡萝卜一类,感染率都已经突破20%的关卡。

此外让他最惊喜的是,高粱的感染率,也已经到了30%左右。

童湛言并不嗜酒,可酒能去腥,是很重要的佐料。

童湛言这边忙完时,宁琅东他们那边也刚好忙完,一群人正好去给那些玉米、南瓜割了塑料膜疏了苗。

疏完苗后,宁琅东一群人回去继续采摘,童湛言则抽了奖带着人铺了浇肥的水管,给那些玉米、南瓜浇了一次肥。

童湛言这边再忙完时,研究除草剂的团队那边,时隔好几个月的终于联络了童湛言。

他们研发出了一款除草剂,它们挥发性很强,不会在土里有什么残留,而且除草的效果也很好。

童湛言让对方寄了些过来。

稍晚点收工时听说这回事,宁琅东一群人精神都为之一振。

随着地里的杂草越来越多多到让人崩溃,现在的他们自己都怀疑他们当初脑子坏了,才会觉得那些草生存不易。

除草剂是第三天寄到的。

东西拿到后,试用童湛言却有些犯了难,因为直接用在地里万一出事会很麻烦。

想想后,他选择用在种小麦的大棚里。

他按照比例兑了水,然后按照那些人说的均匀地喷洒在土面上。

结果第二天就出来。

效果很好,好到敌我不分。

不小心粘到的玉米无一例外都黑了杆。

童湛言拍了照录了视频,发了回去。

对方颇为头疼。

单纯的除草剂其实不难,问题在于童湛言“尽量不在土里有残留”的要求。

这一点就算童湛言以前的世界也基本没有农药能做到,部分甚至能造成持续几十年的影响。

除草剂不能用,宁琅东一群人颇为失望,失望之余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拔。

看着他们那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童湛言哭笑不得。

他并不信任这世界的合成技术,但如果实在不行,他当然也会降低要求。

不过在那之前,他还想再等等看。

再是半个月后,地里那些作物全面进入丰收阶段时,基地的温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之前一直是十五到二十五度,现在全面进入二十到三十度。

那让干活变得相当痛苦,因为没一会儿他们就会汗流浃背。

特别是去一些作物比较高比较密不透风的地方拔草时,简直就像洗桑拿。

随着温度变化,童湛言也安排起新一批的育苗,这一次种的主要是夏天的作物,它们就喜欢这种温度。

二十天后,地里那些作物采收差不多结束时,育苗盘里的作物正好可以移栽。

童湛言抽了次奖,和宁琅东一群人一起,在十天内完成了清理秸秆、翻地、移栽的整个过程。

等他们忙完时,玉米、南瓜、油菜那些正好开花,比它们早种下的红薯,则正好到达采收阶段。

因为其它地里的活正好忙完,童湛言也就没抽奖,直接带他们过去挖。

红薯其实是很喜欢高温的作物,因为高温更利于它们累积淀粉。

之前它们一直是春种春收,这一次却在后面有了一个多月的相对高温,再加上肥也足,它们体型有了明显的变化。

之前有成人手臂粗的红薯也有,但相对少见,偶尔看见一个一群人都要稀奇半天。

这一次挖红薯,那样大小的红薯却比比皆是。

看着它们,宁琅东一群人乐得合不拢嘴的同时,也终于是有些理解童湛言的坚持。

同样的地,同样的种法,仅仅是因为条件的改变产量就变多,这换谁不得坚持?

童湛言也挺开心,因为红薯感染率终于降低到20%以内。

确定这一点的下一刻,童湛言就立刻联系了研究团队那边,跟他们定制了一台能把红薯打成碎渣的中小型厨房用粉碎机。

末了,他上网买了能作为滤网用的纱布以及十好几个大号食品级塑料盆。

粉碎机对方已经做过,再做很快,五天后,地里的红薯正好收完时,东西就送到门口。

拿到那粉碎机,哪怕当时已经是五点多,童湛言还是立刻迫不及待地就做起红薯淀粉。

红薯淀粉的制作挺简单。

把准备好的红薯洗干净后全部打成渣,兑上一定量的水让淀粉全部融到水里后,利用纱布把残渣筛出来。

把水静置一晚,等第二天淀粉沉底和水彻底分离,再把表面的水倒掉,剩下的就是了。

童湛言之所以夜里急着做,就是为了不再特意花一天时间去等待沉淀。

翌日,童湛言得到足足八个大盆的红薯淀粉。

到了这一步,一般会把红薯淀粉拿去晾干,以方便储存等后期想吃时再拿出来用。

这一次童湛言准备全部做成红薯粉,也就略过这一步,直接就带着它们去了后门食堂那边。

红薯粉条的制作也挺简单。

把红薯粉加水加盐兑好,再烧一锅开水,把兑好的红薯粉在搅拌过程中一点一点倒进去,直到它们变得半透明变得黏稠,就可以倒在长盘里晾凉。

倒进长盘时,只需薄薄一层就行。

等晾凉后,就可以拿去蒸。

蒸的时间不用太长,粉条变得更为透明表面起泡且不粘手就可以。

蒸完之后就可以脱模,脱模之后就可以放入冷水中冷却,等温度降下来,就可以切成手指宽的长条。

到这,红薯粉的基础制作也就完成,最后的步骤就是晾干。

刚制作完的红薯粉其实也能吃,只不过口感上相对再次晾干的要差些,没那么筋道弹牙。

童湛言强行压制着肚子里的馋虫,硬是再等了一晚上。

翌日,童湛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往食堂跑,他把那些红薯粉晾在了食堂后面的空地里。

确认那些红薯粉已经能吃后,接下去整整一天,童湛言都有些心神不宁。

下午,童湛言更是三点时就带着人去地里拔了菜去小楼拿了鸡蛋去养殖区抓了鸡,然后去了后门。

鸡肉童湛言全部剁成丁,然后分成辣和不辣的口味做了红烧。

鸡蛋一人一个,童湛言煎了足足三百多个。

作为配菜的青菜和胡萝卜丝,童湛言也提前捞上。

最后就是红薯粉,因为基地还没有酱油醋那些,童湛言选择的是最简单的水煮。

所有东西准备好,最后就是装盘。

清汤红薯粉打底,青菜胡萝卜丝做配菜,每人一个煎鸡蛋,再来半勺红烧鸡肉做添头……

童湛言宣布开饭时,口水都已经不知道吞了多少次。

童湛言先是喝的汤,红烧鸡肉里的油脂已经散在碗里,那虽然比不上专门的鸡汤,可一口下去,也还是香味十足。

童湛言第二个吃的是鸡蛋,刚煎出来的鸡蛋还没被烫水泡软,咬下去焦脆鲜香。

童湛言第三个吃的,才是红薯粉。

被煮透的它们再次变得半透明,一口下去,表面丝滑实则弹性十足,再加上红烧鸡肉的肉香和辣,童湛言只觉整个人都香迷糊。

他看向对面的清霁月。

清霁月这辈子第一次吃这东西,正皱着眉头和那些滑来滑去的粉条做斗争。

童湛言环顾一圈,宁琅东一群人也是,好几个急得甚至都快直接上手。

等清霁月终于吃到时,童湛言碗里都已经只剩一半。

他老早就已经在馋红薯粉,毕竟这算是他到这里来之后的第一顿正是主食。

“好吃吗?”童湛言问。

“很奇怪的口感……”清霁月难以描述那种感觉,“但挺好吃。”

童湛言看看自己碗里已经剩得不多的粉,再看看清霁月那满满一碗,他放慢速度不再急着吃。

清霁月察觉童湛言的视线,默默把碗往童湛言那边挪了挪。

童湛言愣了下才反应过来,清霁月这是准备分给他吃。

童湛言嘴角抑制不住地勾起,“我够吃了,就是不想那么快吃完,想陪你一起慢慢吃。”

他算着量煮的,每人一碗,吃到饱。

不过清霁月愿意分给他,他还是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