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正说着话儿, 楼下传来了厅堂管事的招呼声儿。
“金掌柜,您来了啊!东主就在楼上等着您呢!我带您上去吧!”
“不用,你忙你的, 我和你们东主老熟人了!”
却说金三万上了报房二楼, 和朱旭寒暄着, 却根本没认出来杨蔓娘。
当然这也不能怪他, 毕竟虽然只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杨蔓娘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她长个儿了,也长肉了。原本瘦干的身材变得修长匀称, 枯黄的浅色头发变得乌黑。身上的二手羊皮裘,也变成了浅紫色的镶银边儿的交领襦裙,头上还带着精致的莲花冠。金三万虽然觉得眼前模样儿秀美的小娘子有几分眼熟, 却也没有联想到冬天见过的杨蔓娘, 只以为是朱旭家里的子侄辈。
直到朱旭笑呵呵的做了介绍,金三万才恍然大悟。
“哎呀, 您竟然是杨娘子,实在是......实在是了不得啊。”
由于太过于震惊,金三万都结巴了一下, 想了半天, 才勉强找出一个合适的词儿。
金三万虽然没有一开始认出杨蔓娘,但并不是说他对于杨蔓娘这个名字没有印象。相反,他对于杨蔓娘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毕竟, 当初杨蔓娘和朱旭的契约, 就是他负责做居中的,所以朱旭自然也知道杨蔓娘就是墨瑾公子本人。
当时金三万只是觉得这小娘子不简单,有魄力有胆量, 居然能说的动朱旭这个老狐狸签约话本儿,当时心里还赞了一句,但也仅仅是赞了一句而已。
当时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杨蔓娘的书这么快就火遍了汴京城,而且墨瑾公子这个名字也在汴京家喻户晓了,不过后来知道了,震惊之下,但是处于职业道德和牙行信誉的考虑,自然不能到处说,但私下里还是忍不住和自家娘子炫耀过这件事儿。
谁承想,巧的很,今日居然又和对方见面了。
“杨娘子,有礼了!”
金三万笑着拱手作揖道。
“金掌柜客气了。”
杨蔓娘也起身还礼。
“哈哈哈,老金快坐吧,今儿个可不是我找你来,而是杨娘子要买宅。”
朱旭招呼店里的杂役上了茶,笑着说明了请对方过来的缘故。
“娘子当真是有才,这才多久就能在汴京买宅了,恭喜啊!”
金三万顿时眼睛一亮,赞道。
在汴京买宅可不容易的,要知道金三万自己在汴京虽然开着牙行,但家里还是租房子住的。他还记得杨蔓娘当穿着旧羊皮裘窘迫的样子,再看看如今光鲜亮丽,举止优雅的杨蔓娘。心中不由的暗暗感慨,当真是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这位小娘子还真是厉害哪!
不过,心里感慨归感慨,金三万到底是专业的牙人,很快便调整好了情绪。
道喜罢,便笑着问杨蔓娘:
“不知娘子需要什么样的宅子,几进的?预算如何?”
在《梦回盛唐》写完之后,杨蔓娘就特意了解过汴京的房价。金三万的这些问题,杨蔓娘心里早就有所考虑了。
喝了一口茶水,不紧不慢的道:
“宅子的话,两进和三进都可以,但宅子不能太旧,最好院子里有单独的水井,树木花草多一些,预算的话,八千两银子以下吧。”
杨蔓娘手头满打满算,还有八千九百多两银子,还要付牙人的佣金。没有开新书之前,还是要留下几百两银子做家用的。
“那宅子的位置,娘子有要求吗?”
金三万思量了片刻,问道。
“宅子位置的话,不用太靠近大内,只要在内城就可以。”
相比于唐朝的长安布局像一个个四四方方的小麻将块儿。汴京的的房宅布局,则类似于一个洋葱。最中心处,是皇城,之后一圈儿是内城,然后是外城。
几乎所有的宅子和建筑,都是以街道为单位。围着皇城,一圈一圈的绕着来,就像是卷起来的洋葱一样。而且汴京城不光布局像洋葱,房价也是跟洋葱一样感人,拨开的层数越多,房子的位置越靠近皇城和大内,价格就越让你想流泪。
杨蔓娘最开始穿来的时候,住的南熏门的房子,就刚好是在南熏门城门口,那就是外城了。后来租的保康门的房子,和现在住的这个西水门房子房子,位置都是正儿八经的内城。
“八千两左右的内城两三进宅子,我这里倒是有三座要卖的,其中两座都有水井,一座没有。有水井的一座是在曲院街,旁边就是武学,是个三亩的三进宅子,价格是九千一百两。另外一处宅子是在观音桥附近的春明坊,那是个一亩半的二进小宅,附近是寺庙和道观比较多,上清宫,铁佛寺,观音院都在那一片儿,那边靠近是内城靠里的位置了,虽然宅子小,但主人要价是七千二百两。”
金三万介绍罢房子的情况,喝了一口茶,笑着道:
“不知娘子中意哪一处?”
“曲院街那边有点远了,都快到外城了。”
曲院街离杨蔓娘之前住的南熏门,就隔了两条街。
虽然也在内城,但是在外圈儿,无论是离朱雀门报房,还是文绣院,距离都有些远了,杨蔓娘不是很中意。
“我觉得观音桥的那座宅子不错,一亩半的宅子虽然小一些,但娘子家里人口简单,两进的宅子尽够住了。还离报房也不远,就隔着三条街,而且春明坊离延宁宫近,那一片儿经常有衙役巡逻,地痞流氓也不敢乱来,安全上也有保障。”
朱旭虽然佩服杨蔓娘的本事,但又因为杨蔓娘年纪小,平时生活上不免将其当作子侄一般,总觉得杨蔓娘家只有几个半大孩子,所以,买宅子不免先从安全上考虑。
“观音桥离这边儿也不算远,若是娘子愿意,不如咱们坐车实地去瞧一瞧。”
见杨蔓娘没说话,金三万连忙语气殷勤的道。
房宅牙人的佣金都是买方来付,通常为宅子成交额的百分之十以内,当然这有点虚高,客人不可能给这么多,一般最后都是对半给。可即使如此,若是七千二百的宅子成交了,也可以拿到三百多两银子,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要知道,汴京上百家牙行,虽然每天都有房屋交易,但是大多是租赁,即使是买卖也是外城的小屋子居多,只能算屋或者院,连宅都称不上。像这样内城的位置,一亩以上的宅子交易,整个汴京的成交量,一个月都不会超过一个巴掌。
牙行虽然没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那么夸张,但是每一个有实力的客户都是极为宝贵的,尤其是杨蔓娘这样的,绝对算是优质的客户。
金三万之前给杨蔓娘和朱旭订过契约,自然知道杨蔓娘是家里的老大,家里的一切都能做的了主。而且杨蔓娘本身又有钱,他们这种做牙人的,最喜欢的就是杨蔓娘这样的客户。
有银子,能做主,只要满意了也无需再和什么人商量,就能当场拍板签契约。
金三万打发身旁的小厮回牙行取宅子钥匙,顺便赶牛车,笑着道:
“娘子随我去实地看一看宅子,若是看不中也不打紧,我老金在汴京做牙人有二十年了,人脉也不少,若是娘子不满意,还可以为娘子再找,一定能找到让娘子满意的宅子。”
“也好。”
左右这会子也无事,杨蔓娘便答应了下来。
牙行的牛车布置的挺干净,车辕上都包了浅青色的缎子,带着专门的踩脚小凳儿,里面是是几个小小蒲团儿,还有一股淡淡的熏香味道。杨蔓娘坐在牛车上,掀开车帘儿打量着两旁缓缓后退的街景,忍不住莞尔一笑,有一种现代被卖房中介拉去看房的感觉。
“对了,杨娘子想好了吗?这次的新书要写什么?”
马车上,朱旭忍不住问道:
“写一个男子穿越的故事吗?”
自从杨蔓娘的《梦回盛唐》完结之后,穿越这个题材就火了,市面上各种穿越的话本儿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什么穿唐朝的,穿晋朝的,穿汉朝的,穿秦朝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人写穿越到大宋太.祖年间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过,这些书虽然都卖的不错,也有不少读者追捧,但却没有一本可以达到《梦回盛唐》的程度。显然读者还是更期待墨瑾公子的书。甚至还有很多读者都按耐不住写信,或者亲自来报房打听墨瑾公子的新书什么时候开。
所以,东主朱旭心里自然也着急,加上杨蔓娘如今又和清月散人打了赌,还是那样封笔的赌注,朱旭就更坐不住了。
“唔,新书正在构思大纲呢,还没有完全确定。”
杨蔓娘说的是实话,她休息的这一个月,也一直在考虑下一本要写什么。
当然,目前的脑洞是不少。比如修仙类,鬼怪恐怖类,经营基建类,宅斗类,这些随便选一种,在这个年代都是独一份儿,而且就在前几日,她还做了一个女主穿越宅斗文的大纲呢。
只是如今和清月散人打了赌,下一本要写男主文,那么宅斗文暂时只能先放一放了。
只是,新书要写什么,才能保证赢的漂亮呢?
正思量着。
牛车“嘎吱”一声停住了。
“杨娘子,宅子到了。”
“好。”
收起思绪,杨蔓娘下了牛车。
引入眼帘的的是一座精致古朴的宅子,整个外墙刷的雪白,青砖黑瓦,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
“这宅子的主人姓乔,是个同进士,这座宅子便是他考中同进士刚成亲的时候岳父送的,一直都照料的很仔细,只是如今他已致仕,举家搬回岳阳老家,所以,这汴京的宅子便委托牙行打算转卖了。”
金三万指了指门前左右竖着的旗杆和一对儿石狮子,笑着介绍道。
门口的旗杆和石狮子是有功名者的象征,大宋无功名者,门前是不能放石狮子的,大多是上马石和石鼓。在金三万的带领下,杨蔓娘缓缓从正门走进宅子。
二进院落布局为“日”字形,迎面就是影壁。按着时下的习惯,上面镶嵌了砖刻的“福”字。影壁左手是一道屏门,穿过屏门,便是前院。前院的南面是一排倒座房,面南朝北,后墙背对着巷子。倒座房靠近大门的一个屋子是门房,其余的几间都空置着,可以放杂物。
倒座房的西边儿,用墙分隔出一个独立的跨院,是前院用于接待客人的地方。跨院的门窗宽大,所有窗棱上都雕刻着传统的牡丹富贵纹,非常的养眼。第一进和第二进院落之间是一道垂花门,从垂花门进去,就到了正院,也就是第二进院子。正对面是正房,左右两面是东厢房和西厢房。西厢房的角落,是一处用大青石盖住的水井。正房是前廊后厦,后边有罩房,两边是东西耳房。所有厢房之间都有抄手游廊相通,刮风下雨也不怕,可以直接穿行。
宅子的主人显然也很爱惜,宅子维护的很好,所有的房屋都修葺一新,散发着淡淡的原木味道。抄手游廊边儿上,种着连成片的垂丝海棠。这个季节,正是开花的时候,一株株都打着粉色的花苞儿,散发着淡淡的馨香。
正院中心是庭院里,有一小簇竹子,和两颗高大的榕树,大约是种植的年份久了,郁郁葱葱,碧绿的枝叶将整个西厢房都都遮蔽住了。不时的从树上传来的清脆悦耳鸟鸣声,仿佛身在丛林一般,显然是个纳凉的好所在。榕树下,摆着一个巨大的虎头盆。见杨蔓娘驻足观望,金三万介绍道:
“呵呵,乔进士为人雅量高致,种竹,赏梅,还养了不少金鱼,这虎头盆是原本乔进士用来养金鱼的,娘子若是有闲暇,不妨也试一试,这虎头盆大口面还透气。放在在庭院向阳又有适当遮荫的地方,养出来的金鱼不但不容易生病,而且颜色鲜艳漂亮。”
杨蔓娘轻轻的点了点头。
她是喜欢小动物的,白绾绾一个自然是有些孤单,养一些金鱼一起作伴儿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娘子觉得这宅子如何?”
金三万在汴京城做牙人多年,自然有丰富的察言观色的经验。
虽然杨蔓娘进来之后,几乎很少说话。是从其神色来看,显然对宅子还是满意的。金三万自然也想尽快成交,拿到佣金,避免被同行听到消息截了胡。
“还不错。”
到目前为止,杨蔓娘对这座宅子还是满意的。
布局合理,位置闹中取静,宅子本身修葺维护的很好,无论是内墙还是外墙,都没有任何的斑驳。而且正院绿树成荫,很有生活气息。大约前主人饱读诗书缘故,宅子的审美也很在线,布置清雅种透着贵气,很符合杨蔓娘的期待。
“这座宅子最低价值几何?”
杨蔓娘这话,并不是多此一问。
商业发达的汴京城,从来没有哪一处宅子是按原价成交的,房主基本都会留出一些零头给买房人砍价,这都是默认的规矩。
“呵呵,房主给的价格是七千二百两。但娘子若是诚心买的话,我这边可以作主让一百两,七千一百两。”
金三万笑着道。
“包括宅子里所有的家具,六千五百两。”
做牙人的,不怕顾客砍价,只要砍价,才有成交的希望。就怕顾客看了之后,不砍价就走,那才是没有成交的希望了。
所以,杨蔓娘直接一口砍到六千五百两,金三万也不恼,脸上依旧笑呵呵的:
“哈哈,六百两的差价啊,娘子可真会开玩笑,不瞒娘子说,我刚才给的已经是这个宅子的底价了。”
“汴京的宅子价格本就高,想来遇到一个合适的买主还是不容易的。我的价格不变,金牙人不妨再和卖家商量一下,若是能谈到这个价格,我可以马上签契约,若是不行也无妨,我再继续看别家就是了。”
杨蔓娘不急不徐的道。
她虽然喜欢这所房子,但是也不想做冤大头。房子的面积在那儿,七千一百两还是有些偏高了。
见杨蔓娘主意已定,显然没有继续谈的意思,金三万也知道杨蔓娘不会轻易再加价了。遂点了点头,正色道:
“娘子说的是,汴京虽然有钱人不少,但是能一下子拿出七千两买宅子的人却不多,这所宅子在我这里也挂了快一年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买主。娘子且等两日,我会尽快和乔家那边儿商议,一定会给娘子一个满意的答复。”
“好。”
......
乔家那边儿的回复很快。
也不知金三万是怎么联系操作的,反正杨蔓娘看完房子的第六日。
金三万便一脸笑容的再次登门,告诉她乔家那边同意了,观音桥的宅子连同里面没有带走的家具都一并卖给她,价格也没有再变,就按着杨蔓娘之前说的六千五百两银子。
杨蔓娘对此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之后,乘着老二杨士林和老三杨盼娘都休息的日子,杨蔓娘带着两人一道去新宅子验房之后,签了买卖契约,又和金三万一起去开封府衙备了案交了税。
又单独付给了金三万三百一十两的佣金,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六千九百一十九两银子,算是彻底的买下了这座一亩半的宅子。
看着地契上鲜红的开封府衙的戳印,杨蔓娘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心头涌上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穿越八个半月,她总算拥有了这辈子第一套房。
“大姐,你快掐我一下,告诉我我这不是在做梦!”
头一次听说这种要求,不过杨蔓娘自然从善如流,掐了老三的小脸儿一下。
“啊!”
杨盼娘顿时一声尖叫,尖叫过后抱着杨蔓娘,一脸兴奋的又蹦又跳。
“哈哈哈!是真的!咱们真的有宅子啦!”
在文绣院学艺快三个月了,加上家里的条件好了,杨蔓娘给她的零用钱又足,所以这段时间杨盼娘不光长了个子,脸上也长了不少肉,倒是显出几分婴儿肥来,显得小骷髅眼也没那么大了,瞧着就可爱讨喜。
“阿弥陀佛!我简直不敢相信!哈哈哈,咱们以后再也不用搬家啦!”
杨盼娘打量着这座漂亮的新宅子,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句佛,眼神亮晶晶的。虽然,之前租住的西水门的那座宅子也是二进的,位置好,摆设也一样的讲究。
但,租的和买的又怎么能一样呢!这可是永远不用搬走的房子呀!
一旁的老二杨士林虽然表现得镇定一些,但也没有好多少。一张稚嫩的脸上,也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对了,大姐,咱们的之前租的西水门的宅子还没到期呢,现在就要搬过来吗?”
这几个月伙食好,杨士林也抽条儿长个子了,站在一起比杨蔓娘都要高半个头。而且,因为青春期变声得缘故,嗓子也成了公鸭嗓。那粗噶的声音一开口,让一旁的老三杨盼娘捂着嘴儿嘿嘿直乐。
“唔。”
杨蔓娘倒是没有注意到兄妹俩的小官司,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对杨士林道:
“先不搬,金牙人说这座宅子是前年秋天修葺的,房顶墙面都专门请了修屋匠来维护修缮过,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我瞧着正院的抄手游廊的石阶有几块松散了,正院的花木也需要修剪浇水,还有大门处的石狮子和旗杆也需要换掉,这两日你不忙的时候,去桥市找几个木竹匠人来,全部收拾妥当了咱们再搬进去。”
在大宋,各行各业都被分的很细。
比如家里的宅子,就有专门维护房屋的人,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和家里的风雨连廊,在民间也叫这些人木竹匠人或者园丁。每天早晨,汴京的桥市和街巷口都会聚集一群这样的木竹匠人,供有需要的宅子主人雇佣,有点类似于现代跑单帮的装修工人。
“大姐,咱们还是别去桥市找人了。我前些日子在文绣院听于小娘说,她本家舅姥爷家里当初修缮房子,找的就是跑单帮的木竹匠人,结果修缮的最后一日,家里丢了好几件预备过年穿的新衣裳,还有一罐子盐和肉,她家再去桥市找那个人,人家都不见了,后来,报了官也没找到,一家子为这事儿都怄了好久呢。”
杨盼娘皱着眉头,不放心的道:
“不然,咱们还是去附近的行老那儿找人收拾宅子吧!”
所谓行老,便是家政中介。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很多事情都习惯雇人,自然催生出庞大的家政服务群体,行老和牙嫂便是专门的家政服务中介。
几乎每条街上,都有专门的行老和牙嫂,受雇于行老和牙嫂的服务人员数量也很庞大,可以提供的家政服务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比如洗衣衣裳、缝纫,刺绣,烹饪,维护房宅,修剪花园,喂养宠物,打扫宅院,婚庆服务,酒楼游船轿子牛车的预订等等,五花八门的,基本上可以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百分之九十的需求。
可以说,在汴京,只要你荷包里有足够的银子,就不必担心买不到妥帖的服务。行老那里不但可以随时随地雇佣到人,而且,这些服务人员都在行老和牙嫂那里登记了身份和住址,交了保证金的,主家也不用担心会被偷了东西提桶跑路。所以,相比于跑单帮的木竹匠人,这些受雇于行老和牙嫂的木竹匠人,则更为可靠和放心一些。
所以,杨蔓娘自然不会反对,闻言点头道:
“也好,那就依盼娘说的,找观音桥这边儿的行老,介绍两个可靠的木竹匠人来干活儿吧!”
“知道了,大姐。”
杨士林点头应下。
他跟着大掌柜朱贵办事儿也小半年了,眼界和为人处世早已不是做报房小经纪的时候可比了。外表虽然还是少年人略显稚嫩的模样儿,但处事却比之前圆润沉稳妥帖了一倍有余。就连朱贵,也好几次都跟杨蔓娘赞过他办事沉稳可靠。
所以,有他照看着。家里对外的事儿,从来不必杨蔓娘多操一点儿心。
既然装修新宅子的事儿,一应交代给杨士林,姐妹二人呆着也无趣儿。在新宅里大概逛了逛,便索性坐牛车先回了家。
洗了手,杨盼娘从书房桌子上,拿起一张精美的帖子递过来道:
“对了,大姐,今儿个一早,曹家姑娘派人送了一份帖子来,说这个月的二十九是她的生辰,邀请你去参加生辰宴呢。”
杨盼娘说的曹家姑娘便是曹溪,之前在茶馆和曹家姐妹还有刘妙真见过一次之后,互相觉得投缘,便留了地址开始交往,之后还一道去瓦子里玩过两回。
最近曹家的老太君这一个多月身子不爽利,所以,曹韵和曹溪两个作为孙辈自然要在身边陪伴侍奉,所以这段日子都很少出门玩乐,杨蔓娘也有些日子没有见过二人了。如今有心思送帖子办生辰宴,想来那位曹老太君的身子应该大好了。
帖子是素色的,上面还画了一株兰草。帖子上的书法,是秀美的小楷,显然是出自曹韵之手。杨蔓娘看了一遍帖子上的大致内容,和杨盼娘说的大差不差,便放下了。
“大姐,你要去吗?”
“唔。”
杨蔓娘把玩着手里的帖子,没有说话。之前刚认识的时候,便听曹溪提过生辰的事儿,想不到她居然会真的下帖子邀请自己。
见大姐不答,杨盼娘眨了眨眼,有些踟蹰的道:
“大姐若是不想去,不如......就婉拒了吧!曹家的两位姑娘自然是很好的,可是想来她家的生辰宴去的都是高门大户的娘子,规矩又多,我就怕大姐去了反倒受委屈。”
虽然家里的日子如今蒸蒸日上。
但大约是小时候家里穷,见识过了太多的人情冷暖,所以,杨盼娘的性子并不傻白甜。很明白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间的身份差距,自然担心自家大姐去了生辰宴会受委屈。
“别担心,我心里有数。”
杨蔓娘两世为人,自然明白自家妹妹心里的担心。
她自然也明白向上社交的不易,但做人总不能因噎废食,不去跟比自己家境好的人交往了。大约是来自现代的缘故,她内心有很高的配得感。信奉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所以,面对比自己家境好地位高的人,内心并不觉得低人一等,而且她也没有什么需要有求于对方,所以态度总是不卑不亢。
“那大姐准备给曹家姑娘什么贺礼呀?离二十九,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了,若是大姐要去的话,贺礼就得早些准备起来了呢!”
见大姐心里有主意,杨盼娘也不再劝,反而为即将到来的的生辰宴操心起来,兴致勃勃的出主意道:
“还有衣裳,大姐也得做一身儿新的吧,首饰也要买,大姐还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呢,咱们去了可不能叫人小瞧了呢!”
“额......”
说到宴会的贺礼和衣裳首饰,杨蔓娘不禁顿了一下。
体面的贺礼,还有一身新衣裳和合适的首饰,自然都是要置办的,这也是参加各类宴会的基本礼仪,也是对宴会主人的尊重。杨蔓娘是个典型的i人,自然不会特立独行,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她原本卖了精装书和稿费分成,手头有九千一百多两银子。
只是,她这刚买了新宅子,加上给牙人的佣金就花了六千九百多两银子,再加上之后的宅子修缮,估计往少了算也差不多得花到七千两银子。这样的话,手头就剩下两千一百两银子,再置办给曹溪的生辰贺礼,买一套体面的衣裳首饰,估计又得花个一二百两。那,手头就剩下一千多两银子了。
银子不经花啊!想要过好日子,还是得努力赚钱哪!
一说到赚钱,杨蔓娘不免又想到了自己的新书。
前几日去看宅子的时候,东主朱旭还特特的问过她这一次的新书要写什么。当时杨蔓娘才决定写男主文,自然还没有决定,便没有说。
不过经过几日时间的考虑,对于新书的题材,她倒是心里有了成算。
因为打了赌,所有这本新书她不能有任何的冒险,为了保证能够绝对的力压清月散人,也避免话本儿在大宋水土不服,她暂时放弃了之前考虑的鬼怪恐怖和修仙文,也暂时排除了经营基建文,而是稳扎稳打,选择比较保险的金手指打脸爽文。
当然,她话本儿里的金手指,不是高大上的系统,毕竟,人不可能想象出超出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的。这个年代的人,认知还没那么跳脱,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没用过手机,就算写了系统,他们也想象不出来这是个什么东西,反而解释太多,影响代入感。
杨蔓娘索性就给主角设置了一个简单粗暴,一目了然的金手指,那就是一个随身老爷爷。
要说随身老爷爷文,那绝对算得上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了,几乎在一段时期内占据了男频的半壁江山,甚至,后来的各种系统文就是随身老爷爷文的升级和变种。
想当年,随身老爷爷文在网上可是相当火爆的。一个被周围所有人都瞧不起的废柴主角,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之后,愤怒之下,顶着鸡窝头,仰天大喊一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然后,“噗”的一声,一个水灵灵的随身老爷爷就降临了。
从此,在老爷爷的指点下,废柴主角脱胎换骨,苦练本领,弯道超车,学成之后大杀四方,人前显圣,吓得当初欺负自己的人屁滚尿流,后悔莫及。
然后,主角从此翻身农奴把歌唱。拳打天骄,脚刹佛子,当上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当年多少男性书虫看了这类书之后,都羡慕流哈喇子,心里激动的不要不要的,甚至甘愿从此一生荤素搭配,只为取主角而代之。
又有多少懵懂少年,把Q.Q签名改成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就连杨蔓娘,当年也未能免俗深深的着迷于各种随身老爷爷文,甚至一度还幻想过自己的铅笔盒里,也住着一个随身老爷爷,这种想法每逢各类考试,当她临时抱佛脚之时更是尤其强烈,格外的希望自己有一个知道所有科目答。案的随身老爷爷。
当然,这个美妙的梦想,目前自然还是没有实现的。毕竟,知道所有科目考试答。案的随身老爷爷,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有的。随身老爷爷也是要分类别分境界的的,比如,普通的现代世界的棋圣和足球教练老爷爷,武侠世界的医仙毒圣老爷爷和武林高手老爷爷,修仙世界的剑仙老爷爷,玄幻世界的龙族魔族老爷爷。
甚至,还有那种干脆不分类别,直接另辟蹊径,以老爷爷的数量取胜的。主角有带一个老爷爷的,有带两个老爷爷的,有带五个老爷爷的,甚至,还有主角一口气带了九个老爷爷。
唔。
大抵这就是传说中的“强人锁男”和“男上加男”吧!
想到这个,杨蔓娘囧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科学一点,给男主发一个随身老爷爷就好。
这个年代的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你若是在汴京城大街上,随便拉十个人去问,其中有九个半都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中进士!做大官!
是的!读书做官,这就是这个年代对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最具象化的理解,基本上,是个男人都渴望做官!
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个崇拜文人,渴望做官的年代,人们对于出人头地最普世的价值观就是如此,别说那些簪缨大族和书香世家,会督促家里的孩子读书科举上进,就是中等的人家,甚至是贫寒之家,也会砸锅卖铁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期盼着家族里能出一个进士老爷,从此做官光耀门楣,重新改写整个家族的历史。
可以说,在大宋,考中科举做官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能get到的爽点。所以,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大宋读者的代入感和爽感,杨蔓娘笔下的男主杨卿臣,将来毫无疑问自然是要考科举做官的。
而她新书的名字,也朴实的让人落泪。
《杨卿臣的随身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