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杨蔓娘虽不是世家出身, 像曹家姐妹那样从小在族学读书,但她毕竟在现代的时候,也上过学接受过教育, 加上经常上网冲浪, 所以自然见多识广, 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加上她言谈举止之间, 不卑不亢,自然得体。所以,和曹溪三人相处之下倒是一见如故, 彼此意外的投缘。
所以,等一行人喝完茶互相道别,杨蔓娘回到家的时候, 天边已经伴随着晚霞了。
此刻的老二杨士林, 已经从朱雀门报房下工回来了,正在前院的待客厅里摆饭。
他今日下工之后, 和往常一样去瓦子里逛了一圈儿,顺便买了一小篮子樱桃和一盒儿酥油泡螺带回来,又顺便熬了一砂锅的南瓜红枣粥做夕食。
自从老三杨盼娘去文绣院学艺后, 杨蔓娘和杨士林二人也都忙, 所以家里的朝食也不拘谁做了,一般都是谁起来早谁就煮粥热烧饼,有时候两人都起来迟了,就直接去外面的小摊子上吃灌肺和包子。中午报房那边儿管饭, 杨士林自然在报房吃。杨蔓娘午饭大多点外会, 或是从巷子里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那儿买了水果做果盘吃,如今三月正是林檎,枇杷和梅子下来的季节, 买来洗一洗,随便切一切就是一盘子了。
夕食的话就看情况,谁有时间谁就做,或者都没时间,就去瓦子里买现成的回家吃。
“大姐尝尝这樱桃,很甜的。”
见杨蔓娘回来,正在摆饭的老二杨士林笑着道。
“好啊。”
这个季节正是吃樱桃的时候,杨蔓娘在墙角的脸盆架子上洗了手,拿棉布擦干手上的水,从篮子里捻起一颗红艳艳的樱桃扔进嘴里。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色如玛瑙,形如珍珠,是补血佳品,所以宋人对于樱桃是极为喜爱的,几乎一到了三月里,汴京城大街小巷的果子摊儿上,都摆着红艳艳的樱桃叫卖。
只是樱桃是季节性的水果,过了季就没有了。不过这难不倒热爱美食的宋人,为了在其他季节也能尝到樱桃的美味,人们又发明了口感独特,可以保存半年之久的蜜煎樱桃,是时下的一种流行美食。
“好吃!这樱桃酸甜刚刚好!”
杨蔓娘赞了一句。今儿个遇上了曹溪,不免又想起和曹溪年岁相近的妹妹杨盼娘。
遂又嘱咐了杨士林一句:
“改日你有空了就再买上半篓子,等老三这次放假回来,让她带去文绣院里和同窗们一道吃!”
“晓得了,大姐。”
樱桃酸甜可口很开胃,杨蔓娘一连吃了好几颗才停嘴。
吃罢又坐到桌前,打开点心匣子,夹了一个酥油泡螺。
“这酥油泡螺上面的奶油很绵密啊,是在苏家铺子买的吧?”
“正是他家的,他家婆婆见我总去买,今儿个还特意多饶了我两个螺呢!”
杨士林将砂锅里的南瓜红枣粥舀出来,又加了小半勺的红糖,推给杨蔓娘一碗。
又指了指窗边长桌上的一大匣子书信。
笑着道:
“大姐,那匣子里是报房那边儿攒了三天的书信,大掌柜让我顺便带回来了。”
“好,我瞧瞧。”
杨蔓娘吃了一颗酥酥油泡螺,乘着南瓜粥还在晾凉,索性擦了擦手,打开匣子看信。
每次从报房那边儿送来的读者来信,她虽然没有时间全部都回复,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来看。
第一封信,是一个叫堂前燕的人写的,开头是一句“敬请春安。”
这是一句时下人写信春天专用的问候语,是一种文雅客套的祝福。信中的字迹是簪花小楷,非常的工整秀美,显然写信的人的书法造诣不错。
信的开头表达了对话本儿《梦回盛唐》的喜爱之情,这位读者显然喜欢读史书,而且是隐太子李建成的拥趸,字里行间都能看出非常喜欢温文尔雅的建成太子,不但在信里描写了许多自己查阅的关于隐太子的历史功绩,在其中,还连续两次请求她,千万要让雪梦萧提醒李建成,不要让玄武门之变发生,给李建成一个好的结局。
信的末尾,还因为从来没有收到过杨蔓娘的回信,有些酸溜溜的道:
“每日单单等你的回信就心烦,我大抵是熬不到那一天了。”
这别扭的又可爱的文字,让杨蔓娘有些忍俊不禁。
她几乎可以想象,写这封信的小娘子撅着嘴儿,有些抱怨的写下这句话的模样。
第二封信,是用上好的澄心堂纸写的。
写信之人杨蔓娘已经很熟悉了,就是之前说要正月十五要包下矾楼跟他见面的读者高尧康。杨蔓娘所有的读者里,用澄心堂纸写信的只有他。
这位高公子也是个妙人儿,虽然那次杨蔓娘没有赴约,他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倒是之后每隔几天便写一封信,笔记也都是很随性的草书,让杨蔓娘要花一点功夫来辨认信的内容,在信里这位高公子如同导游一般,描述了许多汴京城有趣好玩的地方,好吃的美食和美酒,信的末尾,依旧还是锲而不舍的继续邀约,一副不认识他不罢休的样子。
不过,前些日子,当杨蔓娘是女子的消息登上小报之后,这位高公子却有连续十多日都不曾再写信来了。
今日却突然又写来,倒是让杨蔓娘对信的内容,有了一丝好奇。
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信不是草书写的,引入眼帘的是一页工整的馆阁体。
这位高公子这次没有再邀约杨蔓娘,而是只谈话本儿内容,他是为秦王李世民站台,让她笔下的女主雪梦萧不要泄露穿越的秘密,改变历史,他强调李世民是真正缔造大唐之人,是太宗天可汗。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也不会有那么强盛的大唐。
随信最后,这位高公子还附上了一张猫咪的工笔小像。
午后的树荫下。
一只圆滚滚的白色猫咪,躺在太阳照射出来的圆形光斑里,伸出毛茸茸的爪子,露出粉红色的肉垫,拨弄着一颗圆滚滚的线团儿。
画里的猫咪毛发蓬松,活泼灵动。显然,画画的人的水平很高超,巧妙的抓住了猫咪惬意放松的一瞬间,让人看着便不由的心生欢喜。
小像右侧,还附了一句词。金银不羡,与猫儿,岁岁年年。
杨蔓娘看完之后,忍不住莞尔一笑。
这位高公子,也是个爱猫之人哪!
之后,杨蔓娘又依次拜读了其他的读者来信。
虽然这些来信都是不同人所写,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关于女主雪梦萧最后会嫁给谁的讨论,为了自己所喜欢的cp而写。其中,站女主雪梦萧和太子李建成的读者大概有十分之四,站秦王李世民的也差不多十分之五。
剩下的十分之一,有选李元霸的,有选李元吉的,选李元景的,甚至还有选程咬金的,让杨蔓娘看的有些懵逼。
当然,还有一封信比较特别,不属于任何一派。
是一个叫柳下惠的人写的,看名字应该不是真名,而是用了化名,不过信里的内容,倒是让杨蔓娘这个穿越者,都大大的震惊了一下,甚至怀疑自己和这位仁兄,究竟谁才是穿越的。
不得不说,这位叫柳下惠的仁兄格局和脑洞是真的很大,也很敢想。
他在信里,提议让女主雪梦萧去勾.搭老皇帝李渊,做皇妃。然后,雪梦萧可以自己生一个儿子,暗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之后等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太子和秦王双方火并的差不多了,女主的势力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出现干掉李世民,然后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为帝,女主雪梦萧再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做大唐监国,等过几年再找个理由把儿子废了,最后自己登基做皇帝。
嚯!真牛!
这不是妥妥的一个大宋穿越版武则天嘛!
虽然,杨蔓娘很佩服这位读者柳下惠的脑洞。但是,在目前阶段她还真的写不了,毕竟,武则天可不是谁都能当的。而且,自从唐朝出现了一个女帝武则天之后,已经把全天下的男人都吓坏了。
之后的朝代,朝廷对这方面都是非常小心,战战兢兢,严防死守,绝不肯再出现第二个武则天的。杨蔓娘一个小老百姓,若是在话本儿里这么写,恐怕,明儿个就得被大宋有关部门叫去喝茶了。
“大姐,这里面哪几封信是要回的?”
老二杨士林吃罢了饭,一边帮她整理桌子上一大堆被拆开的读者来信,一边问道。
这么多的读者来信,杨蔓娘时间有限,自然是没有办法都一一回复的。按着往常的做法,她一般都是挑出其中的三到五封信来,简单的回复一番,再盖上公子墨瑾的印章。
不过,今天她不打算这么做了。
摇了摇头道:
“先不用了。”
或许是受了虹桥小报的影响和启发,当看到这些读者来信的时候,杨蔓娘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种新的和读者互动的办法,非常适合自己这种i人。
那就是跟现代写文那样,在每次新章节连载之后,再加一段儿作者有话要说,来和喜欢自己的读者互动。
所以,两日后。
当《梦回盛唐》的新章节发刊之后,很多购买了朱雀门小报的读者,便惊讶的发现了,话本儿新章节的最后,多了一段与内容无关的小字。
‘鄙人最近在读《论语》,读到《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鄙人最近也有一些心得,特地发出来与诸君共勉。吾日三省吾身:朝食吃何物,昼食吃何物,夕食吃何物?’
这个有点这个抽象的段子,是杨蔓娘现代在网上冲浪看到的。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因为觉得很有意思很搞笑,杨蔓娘便一直都记得,此时略微翻译了一下变成时下传统的说法,放在了在话本儿的作者有话要说里,博大宋读者一笑。
只是她不知道,这句话搞笑的同时,还引出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儿。
“噗......”
寿昌坊,尚书府,正院餐堂。
读到朱雀门小报上这句话的三衙内高尧康,整个人没忍住,将喝下去的上好凤茶全部喷了出来。
紧接着,便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咯咯狂笑,跟下了蛋的母鸡似的。
高尧康是墨瑾公子的忠实拥趸,他原本以为公子墨瑾这样的才女,读了论语之后,必然会有一番宏论,不想却写出这么接地气的话,简直是太对自己胃口了!
太太太,好笑了!
“哈哈哈......”
看着桌子上被口水洗礼过的饭菜,以及自家小儿子这副放浪形骸的摸样,坐在主位上的户部尚书高闽,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
忍不住一拍桌子怒道:
“成何体统!你看的是什么不正经的东西?”
但显然他和夫人平常太过溺爱这个小儿子了,高尧康是一点儿也不怕自家老爹。
摆弄着手里的朱雀门小报,笑得跟快断气儿了似的。
“哈哈,吾日三省......哈哈哈”
坐在一旁,已经官至岳阳军宣抚使的大衙内高尧斐没想到,自己难得回来汴京城述职一趟,还要负责调节家庭矛盾。
眼见着自家老爹脸色越来越黑,三弟还笑得停不下来,高尧斐忍不住扶了扶额,有些头疼的拍了一把自己这个活宝弟弟。
“三弟别笑了,父亲在问你话呢!”
好在此时,高尧康也笑够了,他性子一项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惯了的,也不管自家老爹如何不悦。
先起身笑眯眯的做了个罗圈揖赔礼,才把手上的朱雀门小报一抖展开。
凑上前嘿嘿一笑道:
“爹,大哥,你们瞧,这吾日三省吾身,可真有意思啊,比圣人之言,说的有趣多了!”
“额......”
一旁的老大高尧斐瞥了一眼。
吾日三省吾身:朝食吃啥,午饭吃啥,夕食吃啥?
顿时脸上露出了一个囧字。
想笑又忍住了,憋得神色古怪。
“爹,你也看一眼呗,朱雀门小报可是连官家都看的报纸呢,您老人家可不能顽固不化哪!”
见自家老爹不搭理,高尧康不依不饶的道。
高闽在朝中位高权重,但在家里却拿脸皮奇厚的小儿子没办法,接过高尧康手里的报纸。
才看了一眼,便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胡闹!”
高闽早年虽没有什么文化,因锤丸打的好而获得官家青睐。
但官家本人是熟读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高闽进入朝堂之后,再想往上爬,想跟上官家的脚步,和官家有共同语言,自然少不了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所以,高闽便一直勤学不辍。这么多年下来,不但会舞刀弄棒,还熟读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尤其写的一手好书法。
而家里的老大高尧斐和老二高尧轩,也都继承了自己善于学习的品质,自小读书习武,如今也都在朝中任职。唯独老三高尧康,也不知道是性子随了谁,打小就不服管教。学武怕累,学文又不耐烦。整日里跟着一群汴京的衙内们,吊儿郎当,斗鸡走狗,出入那些青楼楚馆,让高闽实在头疼的紧。
不过,好在这个儿子虽不爱读圣贤之书,却擅长书画,也不算完全的不学无术。让高闽的心里,稍稍安慰一些。但此刻见他不好好学圣人之言,却看这样离经叛道的东西,顿时又开始气不打一处来。
厉声训斥道:
“无知小儿!圣人之言,岂可随意调笑,简直岂有此理!”
高闽发怒了。
谁知,高尧康一听他骂自己的偶像墨瑾公子,顿时比他还跳的高。
梗着脖子,一脸不忿的辩驳道:
“怎么就岂有此理了,墨瑾公子是官家都夸的才女,怎么就无知了。哼!爹你也太食古不化了,孔子他老人家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呢,难道爹你比圣人还英明哪!”
眼见小儿子这般的阴阳怪气,高闽养气的功夫再好,这会子也破功了。
抬手指着高尧康,气的手指都哆嗦:
“你,你这个孽子!”
说着,便满屋子找棍子。
要知道,高闽年轻的时候,可是在禁军学过棍法的。早年小的时候,高家三兄弟可没少挨老爹的棍子揍,高尧康一看自家老爹要动手,顿时也不敢再嘴贱。
连忙脚底抹油,溜了。
独留下老大高尧斐,和高闽一起面面相觑。
高尧斐也不明白,自家老爹在朝中虽然风评不咋地,但向来也都是笑眯眯的,以对底层官员亲民和煦著称,处事不惊最有城府有涵养,连官家的内宫大总管都私下跟人说自家老爹是笑面虎。
怎么这样有城府的人,却偏偏每次总是轻易的被三弟给气得吹胡子瞪眼。
当真是让人费解啊!
不过,三弟跑了,该善后还是得善后,该劝还得劝,谁让自己是长子呢!
这么多年,高尧斐也习惯了。
上前扶自家老爹坐下,熟门熟路的劝道:
“爹您消消气,三弟他还小呢不懂事儿,您老人家可是尚书大人,就别跟他一般见识了!”
惹事儿的人跑了,面对稳重靠谱的长子,高闽倒是很快恢复了一贯的尚书大人风度。
摆了摆手道:
“罢了,老大你难得回来一趟,还是先用饭吧!”
“是,爹。”
谁知。
高闽这边儿才刚在凳子上坐下,夹了一筷子银丝烩豆腐,还没送进嘴里。
便听到院子里。
传来一句贱嗖嗖的声音:
“君子动口不动手,爹你养气的功夫还得练哪!”
“混账!”
“啪”的一声,手里的筷子顿时被拍在桌子上。
高闽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提起棍子如羚羊一般矫捷的冲出了屋子。
先撩者贱,这次高尧斐直接摆烂,也不拦着了。
老爹年纪大了,可不能憋着,总得让自家老爹顺顺气哪!
高尧斐老神在在的坐在凳子上,夹起一筷子蜜汁什锦藕夹,慢悠悠的品尝着。
唔,不错,好吃。
劈里啪啦,噼里啪啦。
很快,外面便传来三弟高尧康的求饶声儿。
“啊!我都这么大了,爹你别打我屁股啊!大哥,大哥快......快救我啊!”
“爹,我错了,你饶了我这次吧,我再也不敢嘴贱了!”
“嗷嗷嗷......高尧斐你个卑鄙小人,见死不救!啊啊啊~”
小衙内的嚎叫声,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余音袅袅,三日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