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再见太子

天佑帝下朝后,直接回了长极殿。

赵砚已经等在那儿了。

他脱了冠冕,换上常服,亦如往常坐到软榻上,伸出手给赵砚搭脉。

赵砚指尖只停了两息,便抬眼问:“父皇又发怒了?”自从学医后,他人沉稳了许多,肃着脸的时候倒有几分唬人。

天佑帝略有些心虚,瞥想冯禄。

冯禄立刻道:“七皇子,没呢,老奴瞧着陛下的,陛下就训了几个大臣几句。”

赵砚信他才有鬼,他收回手,无奈道:“父皇,都说了要

遵医嘱。“说着,又拿出随身的银针给天佑帝行针。

两年多的时间,他针法已经纯熟。

天佑帝没接他的话,而是转移话题道:“你年底就要十四了,过两日准备上朝听政吧。”

赵砚手一偏,针跟着一偏 。

天佑帝缩手吸气。

时间一秒回档,再次下针又准了。

天佑帝再提,针就再偏,连续三次后,他深吸一口气,闭眼,就当自己没说。

赵砚眼角眉梢漾出点笑意,收了东西起身:“父皇好好休息,儿臣先告辞了。”

天佑帝立刻又睁眼,问:“今日不摁穴位了?”

赵砚耸肩:“不是针灸吗?”

天佑帝瞧了他一圈,问:“又出宫?”他拧眉:“成日往宫外跑,像什么话?”

宸妃和嘉义太子一死,反贼没了主心骨,已经被绞杀的差不多。

这两年,赵砚出宫越发勤了。

他随意找了个借口:“六哥和五哥找儿臣去看他们府邸,儿臣总不好推辞。”

五皇子和六皇子都快十五了,预计年底就要出宫建府,府邸是早两年前就开始建的。

天佑帝闭眼,又不说话了。

赵砚觉得,他父皇年纪越大,越像小孩,生气的时候总这样。

他轻笑了声,道:“儿臣回来给您带好吃的。”说完,就快速出了长极殿。

待走到门外,他才问跟出来的冯禄:“今日朝堂上出了什么事?父皇又这样生气?”

冯禄迟疑两息后才压低声音道:“左都御史提了立太子一事,和孟寺丞吵起来了,后来周伯侯也掺和进来……”

赵砚立刻明白过来:他二哥、四哥和五哥的党派为了立太子在朝堂上吵起来了。

这群人,太子哥哥出事半年后就蠢蠢欲动。现在终于按耐不住,搬到明面上来提了。

看来他坚持不上朝听政是对的。

回到上书房后,就在自己屋子门口碰见了五皇子,他立刻转身就走。

然而,五皇子已经瞧见他了,小跑着过来拦他:“小七,我的府邸快建好了,你今日有空吗,同我一起出宫去瞧瞧?”

赵砚摇头:“没空。”

五皇子不气馁:“怎么没空?你又不用上课,又没参政?”宫里头的皇子,最闲的就是小七了。

赵砚求救的看向六皇子,六皇子立刻过来拉五皇子:“小七说没空那必定有事,你怎么这么烦人?快同我去柳翰林那,柳翰林说你的策论写得不行,让你过去一趟。”

五皇子被他拽着往前走,边走还不忘回头嘱咐赵砚:“小七,我去去就回,你等我啊。”

赵砚衣服也不想换了,朝小路子道:“快些走,我们先出宫。”

小路子疑惑:“方才您不是和陛下说要和五皇子、六皇子一起出宫看府邸?”

赵砚瞧了他一眼,他立马闭嘴,默默的牵起小白跟上。

两人一狗出了宫,轿子才落头,守在宫门口二皇子府的人,立刻将消息传到了二皇子耳朵里。

二皇子问:“人去哪了?”

小厮回:“好像往泰合楼去了。”

二皇子马上命人备轿,往泰合楼赶。

他出门的同时,赵砚人已经到了泰合楼。他一进门,掌柜的就亲自将人迎到了三楼天字号雅间,恭敬道:“小东家,大公子已经在里面候着了。”

赵砚立刻推门进去。

门内,一劲瘦高挑的身影背对着他站着,听见开门声,转过头来,唇角翘起,喊了声:“小七。”

赵砚眼眶瞬间红了,上上下下打量着面前的人。

面前的青年白衣惊鸿,面容琼秀,眉眼自带一股随和温柔,赫然就是几年不见的太子。

赵砚跟着扬起唇角,喊了声:“太子哥哥。”

太子温声道:“小七喊错了,我现在姓燕,燕祐。”

赵砚从善如流:“大哥。”

他喊完,小白就凑了过来,围着太子左转转,右转转,然后疯狂摇尾巴。

这是认出太子来了?

太子伸手揉了揉小白的脑袋,朝赵砚道:“你也过来,我有东西要给你。”

赵砚眼巴巴跑过去,在他面前又恢复了小孩子的做派。

太子打了个响指,莲笙就将东西搬到了两人面前。莲笙因这脸上有烧伤,戴了一边银制的面具。整个人也高了不少,黑壮了不少。

他笑着喊了声:“七皇子。”

赵砚回了他一笑,然后看着三个大木箱子,疑惑问:“什么东西,这样多?”

太子温声道:“都是这两年我走南闯北在各地掏的小玩意,玉京绝对没有的。”

箱子打开,太子一一介绍给他听,又和他说起各地的风土人情。

赵砚讶异:“大哥这是把杂记上的地方都去了个遍?”

太子摇头:“那倒没有,燕记货运的站点在哪,我就去了哪,再有就是去了一趟姜家人的流放之地。”

赵砚眸子微闪:“姜家人知晓你没死?”

太子:“不知,我没让他们知晓,就以燕当家的身份去的,送了些生活必须品过去,又嘱托当地朋友照看一二。”

他死遁后先去了灵泉郡落脚,身份也只有赵砚的外祖父,乔郡守知晓。之后便接手了先前和赵砚一起创办的快递站,改名燕记货运,‘燕’同砚。

他则成了江南一带有名的燕大当家。

行商可比当太子有意思的多。

赵砚又问:“那阿瑶表姐呢?”

太子:“我倒是去瞧过她两回,她因着有郡主封号,在崇州过得也算滋润。就是荒唐些,时常和不同的男子往来,还被人寻上门几回。好在我找人看顾着她,又特意挑了几个身手好的送去给她当了护院。”他说完,又问:“陛下那怎么想的,有没有提及过阿瑶?”

赵砚摇头:“没有。”若是没人将太子哥哥的身世捅到明面上,父皇或许会将阿瑶表姐接回来。事发后再将人接回来,不是让人时时刻刻提醒父皇偷龙转凤的事吗。

太子叹了口气:“这样也好,在崇州她也能快活一些。等将来新帝登基,大赦天下,说不定外祖父、舅舅他们能回到崇州。”

许是觉得这个话题太过沉重,他又指着最后一个箱子同赵砚道:“那里面是丽妃娘娘和乔大人托我带给你的东西,你自己瞧瞧。”

赵砚弯腰,打开箱子。箱子上层放了几套鲜艳的衣衫,夏天和冬天的都有,好像是按照他的身量来做的。他拿出来比了比,诧异问:“这是我母妃做的?”

太子点头:“嗯,都是按照你年前信中所言缝制的。原本丽妃娘娘想多做几套,被你外祖母劝住了。你这个年纪,一天一个样,说不定明年就不能穿了。”

他看着赵砚,从前日日跟在他身边的小孩儿个子一下子窜了上来,都到他肩膀了。眉目也是越长越精致,越来越像丽妃娘娘,浓艳的过分。

小七这容貌,在江南一带出门应该会被围堵。

赵砚再往下翻,就是他外祖母晒的一些果干,还有两大盒珍

稀药草。他拿起一盒人参瞧了瞧,问:“这些哪儿来的?”那人参腿上的泥还未干透呢。

太子笑道:“你母妃带沉香和半夏在灵泉寺山上挖的,大概是听说你学医。”

赵砚连忙道:“那多危险!万一碰上什么野兽……不行待会我要写信,让人快些送去,交代她们不许去山上。”

太子:“我瞧着丽妃娘娘还挺自得其乐,还在住处种了许多蔬果,养了鸡鸭。先前给你的信应该收到了吧,丽妃娘娘气色比在宫中是更好……”人都圆润了一圈。

赵砚:难怪他母妃近日信里头很少提及想回京的事了。

他正打算把药材放回去,门口就听见小路子的声音:“安王殿下,您怎么来了?”

赵砚惊异,连忙看向太子。太子眸色微闪,起身走到身后墙面,摁了其中一块砖。暗门打开,他走了进去,暗门关上。

就在这瞬间,雅间的门被打开。二皇子推门进来,先看了眼赵砚,然后阴鸷的眸子四下打量了一圈,问:“小七好兴致,一个人待在雅间做什么?”

赵砚没好气道:“来泰合楼自然是喝茶。”

“一个人喝茶?”二皇子看向他桌面上的两个茶碗,方才谁在这?”

赵砚睁眼说瞎话:“没谁啊,原本六哥要来的。”

二皇子眸子微眯,警惕问:“老六找你什么事?”

赵砚拧眉:“我同二哥很熟吗?”

两人不仅不熟,还有过节。

二皇子一改往日的冷漠,快走两步到他面前。看向他脚边的几个大箱子,上面还有燕记的封条。

“丽妃娘娘寄来的?”他盯着最后一个箱子的衣衫看,意味深长问:“丽妃娘娘可是想回玉京了?”

赵砚:这么拐弯抹角的做什么。

他都知道今日朝堂上的事了,不就是想试探他有没有争储的心思。

赵砚故作不解:“她想回来玉京做什么?我年底就十四,明年就十五了。父皇答应我,十五就让我去灵泉郡。赐我一块封地,再封个王。”

二皇子眸子微亮:“父皇什么时候答应你的?”

赵砚:“我母妃出宫那会儿啊,原先我也想一同去的。但父皇说,我还小,不合适去,等十五就能去了。”

二皇子听罢,面色缓和许多,坐到他对面,温声道:“等你明年去封地,本王送你一份大礼。”

赵砚挑眉:“等什么明年,不若现在就送吧。”

二皇子爽快点头:“行,你说,你想要什么?”

赵砚毫不客气:“自然是值钱的,灵泉郡地处偏远,又穷乡僻壤的。父皇虽说会给我银子,但我还是怕不够花。”他上下打量二皇子身上,问:“二哥出门带银子了吗?我待会还要去置办好些东西呢。”

二皇子在袖带里掏了掏,掏出一大叠银票递了过去:“这些都给你吧。”

赵砚开心的接过,当着他的面就数了起来。

二皇子嘴角抽了抽,又道:“从前我们是有些恩怨,现在都长大了,恩怨就一笔勾销了。今后你没银子花,可来安王府找本王。”

赵砚嗯嗯点头。

二皇子盯着他发顶,试探问:“你日日去父皇跟前,父皇可有提及立太子一事?”

赵砚依旧低着头,像个没心眼的傻白甜:“有啊。”

二皇子立刻追问:“有提什么?”

赵砚抬头,盯着他腰间的玉坠看。

二皇子解下腰间的玉坠塞到他手里,赵砚立刻眉开眼笑的:“父皇说,他也不是不想立太子,但凡你们几个有太子哥哥一样好,他都毫不犹豫。”

二皇子咬牙:人都死了,父皇还念着!

太子再怎么好,也不是父皇的种!

“父皇还有说什么?”

赵砚迟疑:“透露太多了不好……”

二皇子又在身上翻了一阵,解下衣襟上的翡翠压襟儿塞给他。

赵砚犹犹豫豫的,他立马转身在自己侍从身上搜刮了一通,找出几张银票塞了过去:“现在能说了吧?若是还嫌少,待会本王让人再送些银票来。”

“二哥大气!”赵砚捧着银票和翡翠,一脸财迷眼。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天佑帝卖了:“父皇说按理说是该立二哥的,但二哥气量太小,恐无容人之量,怕您将来登基后,会嫉恨我们兄弟几个……”

他越说,二皇子的脸越黑。

赵砚继续道:“父皇还说,二哥身体不好,又迟迟没有子嗣……”

“够了!”二皇子一拳砸在桌面上,桌面上的茶碗都叫他砸得歪倒:“你在耍本王?”他胸口起伏,冷冷盯着他。

赵砚似是吓了一跳,随后连珠带炮道:“你看你看,我就是照父皇的话说,你就听不下去了……”

二皇子咬着后牙槽:父皇素来就看不上他!

赵砚盯着他面色,又继续道:“其实这也不算事,都可以改的嘛。父皇说你哪不好,你改就是了,父皇总会满意的。”他扬扬手里的银票:“至少,我认为二哥还是有优点的,大方就是最大的优点。”

二皇子蹭的起身,剐了他一眼,转身就走。

赵砚连忙跟着起身,追到门口:“二哥,别忘了你说的银票,我在这等啊!下次还有什么想问的,一定记得问我!”

二皇子都恨不得冲回来给他一嘴巴子。

就是这样,赵砚尤嫌不够,继续扯着嗓子喊:“对了,还有那份大礼……我喜欢金子……”

二皇子逃也似的出了泰合楼。

一只手啪嗒一声把雅间的门关上,无奈又好笑的嗓音传来:“小七,你惹他做什么?将来他若真入主东宫,对你没好处。”

赵砚转过头,无所谓道:“我瞧着父皇不怎么满意二哥,四哥的赢面都比他大。”四哥去年才出宫建府,就入了大理寺办案,破了好几件大案呢。

父皇还夸赞了好几回。

因着太子哥哥和皇后的事,父皇这些年对温妃和二哥始终有些冷淡。

太子却不这么认为,提醒他:“能不能入住东宫,除了看父皇的喜好,还看重外家势力。温国公是开国功臣,即便交出了军权,但在军中的地位也无可比拟。而且,温国公快回朝了!”

赵砚讶异:“大哥怎么知道?”

太子解释:“前两个月,我押货途径淮阴地界,并未遇到任何匪徒。一打听才知晓,淮阴县的两大匪帮已经被温国公端了。温国公邀功的折子只怕也在路上,不日就能送回玉京。”

“不仅如此,温国公好像还拿捏住了南阳王私通匪徒的证据。这次,温家算是立了大功,若温国公回朝,提及立太子一事,陛下总得给两份脸面……”

赵砚抿唇:“温国公具体什么时候回京?”

太子摇头:“这我也不知,我待会派人沿途去淮阴打听一二,一有消息就传给你。”

赵砚眸子微亮:“大哥这意思是你暂时不离开玉京?”

太子:“要离开的,我的身份不宜在玉京久待。我打算和你分开后就北上,将燕记货运点铺遍大楚,顺便也能看看北地风光。”

赵砚有些蔫哒哒的:“要是我已经十五就能和大哥一起去了。”

太子拍拍他的肩:“会有机会的,先且在宫中好好待着。记住,这两年尽量别掺和进夺嫡里。以后老二找你,也别搭理他。他那人小心眼,拿了他的银子,他不得惦记死你。”说着他从袖子里掏出一枚玉印递过去:“这两年我挣了不少银子,你的那份全给你存大通宝号里了。这是取银子的信物,你拿玉印过去,大楚各地的大通宝号都认。”

大通宝号?

赵砚:“东城新开的那家?靠谱吗?”

太子点头:“东家是我。”

赵砚震惊的瞧着他:看不出来,太子哥哥还是个经商奇才!

他把玉印收好,两人又聊了会儿这两年彼此的生活。待到日暮,赵砚才恋恋不舍的起身。

太子跟着起身:“你也该回宫了,我再不走,城门也该关了。”

赵砚抿唇:“我送你出城门吧。”

太子想拒绝,但看着赵砚不舍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他戴上围帽,从后门出去,小路子和莲笙立刻跟上。

一开门,就瞧见安王府的马车停在那。二皇子从马车上探出头来,看着二人,阴恻恻笑道:“小七,不介绍一下,这位藏头缩尾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