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策棱离开的日子来的很快,雅宝回宫不过几日,策棱就再次跟着大军离开了京城。

虽然已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雅宝站在塔楼上看着远方,依然有些心绪难平。

“格格?回吧?您昨儿不是还说今儿有事要去乾清宫找万岁爷吗?”

雅宝点头,手搭凉棚又眯着眼看了看远方,这才转头扶着海棠的手下了楼。

楼下几个宫女太监正候着,见雅宝下楼赶紧迎上来,“格格?”

“琉璃姑姑,你怎么来了?可是董额娘有什么事叫我?”

琉璃点头,“娘娘今儿起就有些不太舒服,劳烦格格过去看看。”

“董额娘身子不舒服?哪儿不舒服?可寻了太医看了”雅宝一惊,脚下步子下意识就快了几分。

“已经寻了太医看了”因为董氏患病的位置比较私密,还招了医女,可相比医女,琉璃她们还是更相信雅宝,所以得知雅宝在这边,琉璃就赶紧找过来了。

雅宝点头,两人边走边说,慢悠悠走要小两刻钟的路程,一刻钟就到了。

“额娘。”

“小六可算是来了,快,快来给娘娘(董氏)看看。”

两边住得近,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基本上瞒不住,小那拉氏得知董氏这边请了太医,就过来了。原以为不是多大问题,谁知女医瞧过之后竟好像非常严重的样子。小那拉氏这会儿正焦心呢,看到雅宝进来,当即就把雅宝抓了过来。

雅宝点点头,要了盆水净了手脸,进去查看。

“这是蛇缠腰?”

因为身份关系,雅宝虽然学习多年,药做的不错,实际接触到的患者,其实并不多,蛇缠腰这是第二次遇到,之前遇到的一个还是一个宫里的老嬷嬷。

医女点头,“确实是蛇缠腰,好在发现的早,娘娘也重视及时叫了太医。”不然蛇缠腰发展到后面,就不怎么好治了,病人自己也会非常痛苦。

医女解释完,又细细把了一遍脉,确定没有错漏,这才记录下症状,出门去跟太医沟通治疗方案。

雅宝看看董氏身上,又把了脉,心下已经有了几分主意,便也跟着出去旁听,偶尔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这是雅宝常做的,经常来长春宫诊脉的太医都已经习惯了,因此并不会因为雅宝是公主,就觉得她的主意就一定好,必须得采用,只是大家互相探讨。

总算是商量好了治疗方案,医女取了药膏过来,准备给董氏抹上,缓解病痛,这个蛇缠腰是非常疼的。

“等等,这个药,我那儿有更好的,用我那儿的吧?”

这个医女做不了主,只能再次转头看向太医,让他拿主意。

“要不,格格拿过来让臣看看?”

虽说都知道六格格做药好,也得看看对不对症不是?

雅宝点头,点了海棠回去取。

“来了来了,药来了。”雅宝书房里有个柜子,之前还只是一个药箱子里有些备用的药,后来药做的多了,各种药瓶、药罐子几乎占了大半柜子。今儿要的这药就在最上面,也亏的是海棠平时跟着雅宝学了不少,一般的药都会做,也认得几个字,这才雅宝一说就知道在哪儿。

“你看看。”雅宝把一个圆滚滚的药罐子取出来拧开递给太医。

太医接过来,放在鼻尖嗅了嗅,又用手指尖抹了点放在手背上抹平感觉了一下,这才笑着道,“格格这药确实比之前那药要好,就用这个吧。娘娘能更舒服一些。”

医女闻言有些惊讶,不过还是乖巧的点头接了过来,进去给董氏上药。

外敷的药膏上好,还有内服的,这个翡翠已经亲自拿去煎了,等药煎好,服侍董氏喝下去,再等董氏睡过去,太医带着医女交代好一些注意事项离开,时间已经不早了。

“格格,这会儿万岁爷那边应该也下朝了,您是要现在过去,还是等晚些时候再过去?”

“晚些时候再过去吧?”

之前她想跟康熙说那事,只是凭着想要救更多人的一腔子义气,这会儿又经了董氏用药这事。雅宝便更多了几分思量。

她原只是想着把方子传出去,可医术这东西要求的专业性还是很高的,就算是传了出去,也不见得就有人能用的上来,用得好。倒不如直接让康熙办个医学院,提高全天下救死扶伤的大夫地位。

可如果是跟康熙提办医学院,她就只这么一提,肯定是不成的,康熙也不会放在心上,雅宝便想着趁着还有时间自己写个简单的计划书。把这事儿的可能性、必要性等等都详细的说一说。

这东西,雅宝上辈子见过父母做过很多次,虽然已经多年过去,详细的已经不记得,轮廓她却还是知道的。

心里有了计较,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雅宝忙的水都没顾上喝几口。

计划书改了好几版,才做出一份,雅宝还算满意的,最后呈到康熙跟前。

“这是什么?”康熙看着面前这本薄薄的册子好奇的道,顺手打开,看到雅宝在上面写的《医学院建设发展纲要》心里还笑了笑,觉得雅宝挺能折腾。

结果继续看下去,却是越看越觉得不错,待薄薄一本册子看完,康熙心里竟然也觉得建个这个医学院不错。最起码如果能成功可以很大缓解民间缺少大夫这种情况。

只是,康熙拿着册子抬头看向雅宝,“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想要最后得到结果需要持续多年的投入,还不知道最后教出来的大夫能不能出师,一个弄不好这就是血本无归的事。”

这一点,雅宝当然也知道,可是“我们是皇家,如果我们都不去做这样的事,汗阿玛又指望谁去为天下百姓做这样的事情呢?”

“好,好,好”

雅宝一句问话,换来康熙三个‘好’。打心里,他也是赞同雅宝这一观点的。这事儿也确实是好事,可并不是现阶段最紧迫的。做事,不能只想,还要考虑现实。

现在的现实就是大清连年征战,国库里并没有什么钱,压根撑不住这种连年花费。

“那如果,银子我自己出呢?”

“你自己出?你哪来那么多(银子)?”

好吧,雅宝还真有,康熙话说到一半才想起来,早几年前雅宝就开始出资支持老九做生意。这些年老九赚的那些钱里,就有雅宝的一半。要是雅宝愿意把那些银子拿出来,还真够。

“可是这事并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一朝一夕的……”

“那我也愿意,反正我那些银子放那也没什么用,与其放着不如拿出来做点有意义的事。”办医学院就是她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康熙捋着胡子点头,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好,这事儿既然你有了主意,愿意拿银子就好办了,朕让你做这医学院第一任山长。”

“名誉山长就行。”具体的事情还是要有人来管。“不过医学院里的教谕我想请太医院各位太医兼任。”

太医院里太医众多,可是每日里需要救治的病人却少的可怜,除了自己研究药学典籍,事儿其实不多,雅宝觉得让他们兼任个老师,偶尔出去上上课,还是可以的。

“好。”

康熙想了想不是多大事儿,就同意了。

如此,不过是小半个时辰,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作为最终得利者,康熙贡献了城南一处五进宅子做医学院校舍,并答应给雅宝挑一个能胜任这个职位的山长。

“姐,你知不知道汗阿玛给你那医学院挑了谁做山长?”

宫里没秘密,雅宝这又是大事,也瞒不住,不两天功夫就传的人尽皆知了。

朝堂上有人把这事拿到朝堂上讨论,还有那食古不化的大臣,在朝堂上参雅宝,说她牝鸡司晨、收买人心什么的。

结果自然是被康熙骂了个狗血淋头。

之后也不知道是为了堵众人的嘴,还是为了给女儿出头,康熙直接把这事当成了朝堂大事拿过来在朝堂上讨论,还跟众人商定给医学院的山长定了个跟太医院院判同级的五品官阶。然后当堂点了太医院院判之一的金太医做医学院第一任山长。

“金太医?”

小十五点头。“现在宫里宫外应该都传遍了。估计很快那老头就要来找你商量校舍规划、招生的事情了。”

“格格,金太医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小十五话音刚落,金太医就到了。

小十五咂舌,“没看出来,这老头还是个急性子。”

可不是急性子吗?这官才派下来,人就来了。估计这人下了朝都没往太医院去,就直接往长春宫这边来了。雅宝捂嘴轻笑。

叫了人奉茶,然后把人请到书房。

“格格,这个医学院您有没有什么章程?”他这一把子年纪就只听说过书院,可没听说过医学院,压根不知道这个医学院要怎么办。

“这个其实也简单,就跟你们平时带徒弟一样。只是从一对一变成一对多罢了。这些学生一开始进来,教的肯定还是基础,识字,认药材、药性,背药方子,学习简单的把脉。等这些基础的学的差不多了,再按照自己擅长的,往某一科,或者几科方向培养。

我们医学院可以根据对医者的不同要求,来划定不同的等级,比如认识了基本药材、药性就可以初级班毕业,这些孩子出来可以做药童;然后会一些药方子,会把脉,能够治疗一些基础性的疾病,可以中级班毕业,这些孩子出来可以做大夫;当然这些就是一般大夫;剩下的升入高级班,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初级、中级、高级班也可以继续细分,再分为几级每一级,想要往上升都要达到一定的考核要求。”

这样系统教导,考核出来的大夫,肯定比民间很多庸医要好很多。

金太医点头,若有所思,“那学生的来源呢?”

“就全城招考好了,跟普通书院一样,每年招生两次,你算算校舍能招多少人,第一批,也不用太多,年纪就五到八岁?你看着定个年龄段,先招一个班二三十个人也可以的。”

反正第一年,趟水过河,试着慢慢来呗。雅宝也没想着第一年就把一切都弄得明明白白的。“先把医学院校舍改建好,该配置的人员、东西配置齐。治病救人需要配置些什么,你应该清楚,至于教书那部分,你可以寻其他书院问问。规章制度初版先定出来。”初期建设的银钱,雅宝五万两已经给出去了。不需要出钱买地、建房子,这笔钱还是够用很长时间的。

金太医连连点头。出去后,就忙活开了。

雅宝时刻关注着医学院那边的进度。

为了方便平时有事跟新上任的金山长交流,雅宝还特意在太医院那边申请了一间屋子作为自己的办公室。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个月。第一场雪初霁后,雅宝跟着金山长第一次迈步进了修缮一新的医学院。

“医学院主要分四个大院,进门东边第一个大院是个两进院,前院是初级班孩子平时上课的地方,一共有七间教室,每间教室能容纳差不多三十个学生;后院是中级、高级班孩子上课的地方,目前预备中级班五个教室,高级版两个教室。”也就是说,他们这个医学院总共可以容纳的就是四百人左右。“东边后面的大院是孩子们认药材、学习针灸、外伤缝合这些的地方。”

金山长一边引着雅宝往里面走,一边给雅宝介绍。

雅宝点头,“需要的药材都采买好了吗?”

“采购渠道都已经找好了”,为了拿到最便宜的药材,金山长还用了自己的关系,“考虑到药材有一定的时间期限,正式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就跟他们说好了,等过两个月再送过来。其他用到的东西已经添置的差不多了。”

雅宝颔首,一一看过,甚至还上手试了试。

只是一圈看下来,她总觉得好像还差了点什么。可是差什么却一直想不到,直等从医学院出来,回来宫里看到面前的书架才恍然,她好像忘了让金山长弄个类似图书馆的藏书阁了。

“格格,还有牌匾。”跟着雅宝去医学院走了一圈的海棠提醒雅宝。

对对对,不过这个简单,叫汗阿玛帮着想一个,再帮忙提个字就是了,汗阿玛应该会乐意的。比较麻烦的反而是藏书阁。这个时代的书金贵。想要找到像现代大学那样能够把一个藏书阁装满的书,可是太困难了。

“这事儿,要说难也难,要说不难,其实也不难。”

去正殿给董氏请安,雅宝扶着刚刚痊愈的董氏起身的时候,跟董氏说起这事,董氏笑着道。

“董额娘有办法?”雅宝惊喜。

董氏笑着提点,“往年地方有灾情,国库里又没有银子,你是怎么跟你汗阿玛说的?”

当然是找富商‘借’,“董额娘的意思是我也去‘借’?”

董氏歇了歇,喘了口粗气点头,“这京中富贵人家,谁家还没个一本两本医书?又不是要什么孤本,只是普通医书,若是你有法子让他们心甘情愿拿出来,他们自是能拿出来的。还有你之前得的那些孤本,你要是舍得,叫人拿去书坊叫他们印一些出来,也能印出来。只是要耗费些银子罢了。”

“银子我有。我这就让人去弄。谢谢董额娘。”为难的问题得到解决,雅宝欢喜的亲了董氏一下就跑。

头一次青天白日,还是被个小丫头亲的董氏愣了半天都没回过神。

琉璃、翡翠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也愣了一下,不过这俩到底不是当事人,回神比董氏快一点,回过神来相视一眼就开始捂嘴乐。

董氏回过神来看这俩这样,再想想雅宝,也跟着笑了。“好了,好了,你们也去书房找找,看看有没有医书,找两本给小六送过去。”

*

困扰雅宝的书的事情,奇迹般的解决的很快。

雅宝得了主意,都还没开始找人说这事儿,消息灵通的老八就先让人送了两箱子过来。

然后老四、简亲王府、老九、老十,瓜尔佳氏,瓜尔佳府……不过两日,各色书籍雅宝就收了有几十箱子。加上她自己让人印出来的,放医学院里足够了。

因为这事,年底康熙封后宫的时候,还破格提了老八的生母良嫔为良妃,瓜尔佳氏所出的和嫔也进了贵妃。

“明明这事,是格格做的,娘娘更是第一个给格格出了主意,结果最后得好的却是良妃、瓜尔佳贵妃。”琉璃、翡翠哪怕在宫里多年,心性已经磨的很平了,消息传到长春宫,两人依然是有些不太舒服。

董氏却是很看得开,“这事儿就是个锦上添花,我估摸着就算没这事,万岁爷还是会这么做。”至于原因嘛,其实也简单。

经过了上次简亲王府那事儿之后,老三、老四、老八这场夺嫡之争,老三已经明显出局,现在就剩老四、老八。她已经是端妃,康熙出于平衡考虑,把良嫔提成良妃也可以理解的。

只是康熙此举,恐怕会伤了老四的心。

*雍郡王府

四福晋从后院到前院找胤禛,见胤禛竟然开着窗子吹着冷风喝酒,忙上前一步把窗子给关了,“哪怕是为了我们母子,爷也顾着些身子。这喝了冷酒,又吹冷风,万一病了,回头可怎么好?”

说着,四福晋上手摸了摸胤禛手,指尖一片冰凉把四福晋唬的一跳,赶紧让人去取毯子、手炉过来。

“我没事,也不冷。”胤禛摆手。

四福晋却是不依,“都凉成这样了,怎么可能不冷?爷可别唬我。”说到这,四福晋顿了顿,抬头看了眼胤禛,才又低头道,“这次这事,我知道爷心里有些不舒服,可这十个手指有长短,长辈疼谁不疼谁本也不是我们做晚辈的能决定的,爷又何必自苦?就算没了汗阿玛,爷也还有我们不是?”

话,是这么个话,理也是这么个理,可是事儿临到头上,能真正做到心平气和的又能有几个?更何况胤禛一直以为自以为在康熙那儿还有几分脸面?不过,四福晋这话多少还是安慰到了他。等下人把酒收拾下去,手炉取来,胤禛心情已经平静了许多。

“六妹妹那个医学院是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之前不知道六妹妹缺什么,想着避嫌,就没怎么问。后面再遇上,你多问几句。”

“好,爷放心吧,这事儿我会上心的。就是,送书的事儿,要不要我进宫跟六妹妹解释一下?”

并不是她们对六妹妹的事情不上心,实在是她们一时之间没找到那么多医书,也没想起来还能送其他书过去,这才让老八两口子抢了先。

胤禛摩挲着暖烘烘的手炉,摇头,“不用,这事儿六妹妹不会有什么想法的。”看四福晋还是有些担心,胤禛无奈道,“你要是实在想去也行。正好弘曆昨儿不是还问起六妹妹吗?你带他一起进宫给额娘请个安好了。”

四福晋点头,雅宝跟弘曆姑侄俩投缘,四福晋也乐的姑侄俩亲近。只是如今她们爷又添了一子,“弘昀要不要一道抱进宫给额娘看看?”弘昀出生到现在也有三个月了,这么大的孩子抱进宫一趟也是可以的。

胤禛摇头,“等他再大一点吧。”免得现在抱进去见了,回头这孩子跟弘盼一样,也是个福薄的,小小年纪没了,反倒叫额娘她们多伤心一回。

四福晋点头,得了胤禛这话,翌日进宫便只带了弘曆一个。

说来也巧,四福晋带着弘曆到长春宫的时候,康熙正好也在。

小人儿长的虎头虎脑的,又跟雅宝那么亲,康熙一时好奇便把小人儿叫过来问了几句,没想到小家伙年纪小小,小嘴巴巴还挺能说会道。

把康熙都给说乐了,“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没人教我,我自己会的,我还会背诗呢。”小弘曆摇着小脑袋的显摆。

“哦?”康熙更来了兴趣,捋着胡子笑道,“你都会背什么?背来听听,背的好,皇玛法有赏。”

“当真?”小弘曆眼前一亮。

“自然当真。”

“拉勾”小弘曆眼睛亮晶晶的朝康熙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指。

四福晋觉得这样似乎有些不好,想要上前阻止,被雅宝笑着拦下了。

就这么会儿的功夫,那边康熙已经笑着伸出小手指跟小弘曆达成了约定。

然后,奶声奶气的背书声便在长春宫响了起来。

哎呦,这位小爷还真会啊?候在边上的梁九功挑了挑眉梢。

那是肯定的,四福晋自打小家伙两岁开始就开始一点点教小家伙背诗,背《三字经》、《百家姓》这些了,往日里小家伙在她跟前可是没少显摆。雅宝轻笑。

“好,背的好”果然,小弘曆的聪明伶俐、天真可爱让康熙龙心大悦。雅宝一个不注意,小家伙就已经跑到康熙怀里去了。

四福晋嫁进来这么多年,何曾见过康熙抱孩子?生怕小孩子不懂事踢到碰到康熙哪里,紧张的不行,一个劲给弘曆使眼色。可平时明明看得懂眼色,且非常聪明的小弘曆,这会儿却是理都不理四福晋,把个四福晋急得大冷的天额头上愣是直接冒了一层细汗。只能无奈转头求助雅宝。

雅宝其实觉得让康熙抱一会儿不是多大事儿,她小时候不是经常让康熙抱着?

不过既然四福晋这么紧张,雅宝也就没勉强,上前一步把小家伙从康熙怀里‘解救’了出来。

“你四哥家这孩子教的不错。”

康熙自己儿子不少。但是儿子在生孙子这一块却好像能力没那么出众,到现在这第三代,也就小猫三两只。因此康熙对前面几个儿子的子嗣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

揉了揉弘曆柔软的发顶,康熙转头看向不远处的四福晋,“老四新得的小阿哥可还康健?怎么这次没抱进宫叫你额娘看看?”

四福晋恭敬答,“康健,爷说还是有点小,想等着小阿哥再大一点,再抱进宫叫汗阿玛额娘瞧瞧。怕回头再跟之前”弘盼一样,小小年纪就夭折了。

康熙了然点头,回头跟董氏说起胤禛,就说到胤禛的子嗣数量上,“虽说老四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可也不知道养不养得住(这个时代小孩子的夭折率非常高),下次选秀还是要给老四后院再挑几个人才行。你得了机会也跟老四福晋说说,开枝散叶的重要性。”

万一他回头把这天下传给了老四,老四再没几个好儿子这可咋整?他们大清的江山岂不是要砸在老四手上?

“是,臣妾记下了,您就放心吧”董氏笑应着,心下并没想过真的跟四福晋提这茬。

毕竟胤禛不是真的从他肚子里爬出来的,胤禛也不是她养大的,母子俩压根没那个情分,她自觉在四福晋跟前没那分量,也不愿意去做那讨嫌的事儿。

再有,董家如今还有个女儿在胤禛后院,若是她跟四福晋提了这事,四福晋万一再想偏了,还不得以为她是在替自己董家女张目?到时候,反而惹得胤禛后宅不宁。

不过,康熙言语间隐隐透出来的意思,董氏还是抓住了,只是她也并不清楚康熙是真的立了胤禛为太子,还是在拿话试探她,所以这事她只当没听出来,放在心里压根谁都没提。

只叫四福晋没事多带弘曆往宫里来。偶尔去新进的贵妃瓜尔佳氏那边去说话,如果小弘曆在,也会把小弘曆带上。

雅宝隐隐猜到董氏似乎是什么谋划,问董氏,董氏却什么都不说,只让她做好自己的事情,弄好皇家医学院(雅宝找上康熙,康熙给医学院赐的名)。

雅宝便也没再多问,她也没有时间问。

随着皇家医学院开学的日子越来越临近,医学院那边遇到的棘手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技术大都敝帚自珍,之前她想的让太医院太医去医学院兼职的事儿,原以为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儿,结果金山长亲自往那些太医家一一跑下来,太医院里同意的竟然只有零星几个人。就这还只是传授普通技能,教一些基础的识别药材药性,把脉,简单的开方剂,并不是看家本领这种。

医学院开办初期,这几个人肯定够了,可是后面怎么办?总不能一直就这几个人?等学生多了,上课也安排不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