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知希一瞬间恍然大悟。
很突兀地,他想起了傅让夷在易感期无意识说过的一句话。
[阿姨说,不要抱这里的……小朋友。]
原来他说的“这里”,就是这里。这所已经倒闭、废弃的儿童福利院。
遗址——人类活动的遗迹。这个地方,是傅让夷童年的遗迹。
福利院的小孩子,是不可以随便抱的。抱过一次,就有期待,就渴望一直被抱着、被哄着,等到这些大人离开,只剩下福利院工作的“阿姨”,她们根本应接不暇,抱不过来。
长久以来,那些相处过程中的疑虑,那些令他费解的细节,傅家父母的偏心,糟糕的家庭气氛……都得到了答案。
他的眼眶迅速地泛了红,鼻腔酸痛到他以为自己又要流血了,甚至下意识地抬起手,摸了摸。没有。什么都没有。他只是太难过了。傅让夷越是笑得平静、温和,他越痛。
对视之下,这种窒息的感同身受变成了一面镜子,祝知希眼底的痛楚,成为了傅让夷内心最深处的镜像。
傅让夷抬手,碰了碰他的脸颊:“不要掉眼泪,好吗?”
他的语调平静而克制,像个局外人:“如果这件事会让你难过,我觉得还是不说比较好。”
话音刚落,祝知希就抓住了他的手。他红着眼摇头。
“不行,不可以。”他说着,转过脸,用另一只手快速抹去相框玻璃上的灰尘。指尖急切又坚定地指向其中一个模糊又稚嫩的面孔。
“第二排,第五个。”祝知希扭头,握住他的那只手攥得特别紧,“对不对?”
傅让夷轻微地蹙了蹙眉。他以为过了这么久,自己已经炼成磐石,不会再自怜,不会再为此伤怀了。
但祝知希仿佛有点石成“心”的本领,这一刻,被他的指尖戳中的,并不是照片里的自己,并不是一块石头,是一团柔软的、脆弱的肌肉。
他暂时没能读懂自己复杂的情绪,因此只是露出微笑,点了点头。
“对,你真厉害。”
祝知希并没有因这句夸奖而变得高兴起来。他只是沉默地攥着他的手腕,沉默地望着那张照片。
片刻后,祝知希轻声道:“原来你从小就不爱笑,从小就喜欢穿白色。”
他回头:“像个小雪人。”
傅让夷凝视着他:“像你堆的那个吗?”
祝知希摇头:“一点儿也不像。你比它好看多了。”
它融化了,你还好好的,你比他坚强。祝知希没说出口。
傅让夷轻笑了笑。
“这是几岁的时候?”祝知希尽量稳住自己的声线,让他听上去也平静些。
傅让夷说:“四岁。”
又是一阵沉默。风猎猎吹着,穿过这条孤寂的走廊。傅让夷了解祝知希,知道他善良、柔软,即便不是自己,是一个陌生的孤儿,他也会为对方难过。
让天生敏感的祝知希主动问询,其实非常残忍。所以傅让夷自己说了。
尽管对他而言,敞开和表达自己,就好像撕开两张粘连的书页,是极其困难的。
“听这里的阿姨说,我当时是被遗弃在福利院的后门,监控没有拍到遗弃我的人。我被襁褓裹着,放在一个泡沫箱子里,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生日,别的就没有了。”
“没有人知道我的父母是谁。所以,在医院里,你说想要让我接受那个方案,我并不是忽略你的意见,只是有点懵。我不知道你听见了,也不知道要怎么告诉你,其实,我找不到能帮我治疗的直系亲属。”
穿堂风太冷。他看见祝知希在发抖。
于是傅让夷没继续说,先带他上二楼,随手推开第一扇门,里面还保留着一些不值得搬走的木头小床。
“根据出生日期来看,我来这里的时候,应该是两个月大。”
他叙述得十分克制,不掺杂情感,只描述事实:“其实在这里长大,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糟。每个孩子每个月都会收到政府的补贴,有时候还会有一些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吃穿是不愁的。”
“就像……一所特殊学校。因为这里的小孩儿都有点不同寻常。”傅让夷解释说,“我从小就非常直观地认识了各种疑难杂症,都是从小时候的玩伴身上了解到的。相比起他们,我是外表上看起来最正常的一个。”
祝知希从来没这么安静过。这令傅让夷有些不适应,但他也很怕祝知希开口,哪怕他表达出一丝一毫的同情,都会令他无法接续。
“所以,很早就有人想要来领养我,早到我都没什么记忆,是听阿姨说的。每一次我都是所有小孩里最快被看中的。”
每一次。听到这三个字,祝知希有些难以忍受。
他想到了自己和梁苡恩成立的流浪动物站,开放领养时,最快被挑中的,往往就是那些长得漂亮的小猫小狗。
傅让夷……在照片里,在福利院,在任何地方,都漂亮得出众。
但是为什么,一直到四岁都还在福利院里?他问不出口。
“第一个决定领养我的家庭,好像是医生家庭。他们对我的外表很满意,但也很谨慎,希望我像外表看上去一样健康。所以在正式办理手续前,带着还是婴儿的我做了一次很彻底的检查,也是那次,他们发现,我的腺体有问题,简单来说,会有发育和分化上的风险。长大后有可能分化失败,变成性别残疾人。”
说到这里,傅让夷笑了一下:“现在来看,那种可能性反而是我想要的。很可惜,我不是。”
祝知希握住了他的手。
“不要这样说。”祝知希哑声道。
傅让夷没有说好,也没有点头,只回握住他的手,继续说:“总之,那对夫妇放弃了,这也是正常的。福利院不能欺瞒任何领养人,这个隐患也被写进我的资料里。从那天起,我彻底地融入到这个环境里,终于不再是那个唯一正常的孩子。”
“后来我一天天长大,开始有记忆。我对童年的印象,就是隔三差五就会有陌生人来看我。他们看我的眼神都是一样的,有同情,有怜爱,也有审视。领养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所以基本上,当他们得知我腺体的发育风险后,都放弃了。”
作为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他对被挑选的生活非常适应。
其他孩子因为各种显而易见的疾病或障碍,例如白化病、自闭症、聋哑等等,从一开始可能就很难被选择。而傅让夷相反,他是福利院里长得最漂亮的孩子,智力非但没有问题,甚至还超出正常的同龄人,领养人无一例外地会一眼看中他。
然后再放弃他。
一开始他不懂,听到“叔叔阿姨想见你”,还很开心,没多久,那些笑着抚摸他脸蛋,捏他手的叔叔阿姨,就消失不见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是个摆在柜台上的精美玩偶。精美到每个路过的人都会驻足,拿起来,瞧一瞧,翻到背后,拧开发条。于是他在地上咔哒咔哒唱着歌前进。直到店员跑来,告诉客人,这其实是个残次的样品。
哦,这样啊。放下玩偶,说着抱歉然后离开。
下一位再光临。
不适应也得适应。
“后来,我四岁多,我记得是个冬天。我的养父养母来了,也就是我现在的父母。”傅让夷盯着窗外灰蒙蒙的天色,“他们感情很好,但是结婚五年了,都没能怀上小孩。”
祝知希握住他的手更紧了些。
“其实也是因为我养母腺体发育有问题。”
说到这里,傅让夷的语气甚至变得轻快了一些:“可能是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共同点,让他们觉得,我有一点像他们的孩子,觉得这是上天注定的缘分。这个缺陷,反而成为了他们选择我的原因。”
尽管他如此说,但祝知希心里明白。傅家父母选择他,不只是因为腺体发育不全的风险,更多的是这个孩子的确鹤立鸡群。以他们的财富、地位,恐怕也已经在诸多福利院中筛选过许多次。傅让夷的条件,应该是最令他们满意的一个。
是他们自己生,都不可能生得出来的好苗子。
“其实被带走的那天,我是很开心的,有一种被选中的感觉。我第一次坐那么豪华的汽车,垫子好软,比我的床舒服太多了。而且我一路都是被养母抱着的。”
他们在路上说了许多话。
[以后我们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了,你不是没有家的小孩了。]
[你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都跟爸爸妈妈说,我们都找来给你。]
[别害怕,你受苦了,以后会比任何孩子都过得幸福的。]
那天好冷。车窗玻璃上凝着薄薄一层雾,外面是飞快后退的树林,影影绰绰,白光流溢,像一场梦。天空落了雪,大片的白色雪花飘动,像一张大网的许多枚网结。后来傅让夷再度回想起这一幕,才明白,那是命运的网。它用“幸福”的幻影引诱了他,拢住了他。
讨厌冬天。
他总在冬天收到一些美丽的包裹,拆开来却是一场空。
“他们确实也对我很好,这是不能否认的,给我取了名字,给了我非常优越的条件,还有呵护。一开始我还有些防备心,但是在他们的照顾下,慢慢地,我开始接受、适应,觉得这就是我的家了,他们就是我的父母。直到两年后,我的养母意外受孕成功。我七岁生日还没过,傅廖星就出生了。”
在慢热的他彻底向父母敞开心扉时,他们的亲生孩子诞生了。
察觉到祝知希的手在抖,傅让夷原本无力的手指,又握紧了一些。
“所以,他们就不爱你了。”
他听得出来,祝知希这是忍了又忍才说出的话,带着哭腔。他转过身,无声地叹了口气,将祝知希揽在怀里。
“说不爱有点绝对,只是人都有私心。我养母怀孕时非常艰难,每个月都要打针,我看着都很辛苦。好几次差点流产,生他时也是走了一趟鬼门关。换位思考一下,历经千辛万苦才降生的一个小孩,从自己身上掉下里的一块肉,长得也更像他们,怎么会不偏心呢?”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相信,一开始,我也是很喜欢我弟弟的。所以我说我能理解你哥,是真的。”
祝知希红着眼望向他:“为什么?”
像是早知道他理解不了似的,傅让夷低头,摸了摸他的头发,耐心解释。
“因为他不一样。我和养父母之间,是被选择的关系。他们是成年人,比我强大,所以我对他们的感情里也包含畏惧。”
“但傅廖星是突然降临的,小小的一个婴儿,会哭,会看着我笑。那个时候的我很天真,甚至觉得,自己终于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亲情了,不是领养和被领养的关系,是真正的亲情。我们会一起长大,我可以做好一个哥哥,照顾他,保护他。”
这是他第二次敞开心扉。
“最开始也的确是这样的。傅廖星从小到大,都非常依赖我。我去哪儿他就去哪儿。后来有一次,家里来了一个很重要的客人,那个伯伯看到我,说让我过去和他们一起坐坐,我养父就让我给客人倒茶,我当时,刚刚拿起茶壶,弟弟骑着滑板车过来,不小心撞到了我。茶就洒到了客人手背上。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很明显不太开心,只是不能和小孩计较。”
“我养父非常生气,骂了我们俩一顿。那天晚上我没睡着,觉得弟弟可能也吓到了,想去安慰他,走到他门口的时候,听到了我养父的声音。”
“他在哄他。”祝知希蹙着眉说。
“算是吧。”傅让夷抬手抚平他的眉头,“他说,‘爸爸今天不应该对你发火的,是爸爸不对’,我弟说‘爸爸,你也对哥哥发火了,也不对’,当时我养父想了想,告诉他‘你们不一样,你是妈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宝贝’。”
“他怎么可以这样?”祝知希气到嘴唇都在颤,可眼泪却先掉了下来。
“我也不知道,可能他早就想说了,在我带着傅廖星爬树的时候,或者骑车带他却摔了跤的时候。总之那一天之后,傅廖星知道了我是领养的。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幼童的善恶观是混沌的。当他被赋予了“特殊”和“唯一”的概念,又有了父母偏向性的引导,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天真的傲慢。
我是亲生的,你不是,所以在我的家里,你不再是高于我的哥哥,你是这个家庭优先级的最末位。
“血缘把我们的感情切断了。后来他有种和我较劲的意识,同一个家教,同个钢琴老师,都会夸我,让他多向哥哥学习,这些都让我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他甚至不想和我坐同一辆车去上学,只要是我的东西,他就想要。”
祝知希攥着他的手腕,抬起眼,又一次露出那种眼泪汪汪的眼神,动了动嘴唇,又不敢问。
傅让夷一眼就看穿他想问什么。
“没错,Ruby就是其中之一,之前你问我,我当时不太想说,并不是不信任你,只是觉得……”他叹了口气,“要把这些全都掏出来,好累啊。”
祝知希眨了几下眼,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晶莹剔透。他偏过脸,抱住了傅让夷,抱得很紧。
看到他哭,傅让夷很矛盾。一方面,他不希望祝知希难过,不想被怜悯,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种隐秘的、不正常的快感。祝知希说过,成年之后他几乎不会哭。他也的确只为了他离去的母亲哭泣。
如此坦诚的一个人,却逃避写下会令自己流泪的理由,因为这真的很重很重。
如今他也成为祝知希流泪的理由。
“不哭了,好不好?”他从口袋里拿出纸巾,抽出来,轻轻按在祝知希的眼睛上,“风这么大,一会儿要头疼了。”
“要不就到这儿吧?”他略歪了歪头,想去看祝知希的眼睛。
这句话不知怎么,似乎令祝知希更难过了。他仿佛是个先知,清楚地知晓后面还有更糟糕的事,所以不想就此打住。
他压抑着哭腔,问:“继续说下去,你会很难过吗?”
傅让夷笑了笑:“好像是你比较难过。”
祝知希愣了一秒,泪光闪闪的眼睛像宝石一样明亮。
“那能不能说下去?”
傅让夷没能拒绝他:“去车上吧,这里太冷了。”
离开时,祝知希牵住了他的手,每一步都牵着走。他用很怕伤到他的语气问:“你在这里,有好朋友吗?”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傅让夷变得有些破罐子破摔,比平时更诚实。
“没有。”
“我从小话就少,而且,在这里,太正常也是一种不正常。我也不喜欢和他们玩,只有一个爱好。”
“什么爱好?”祝知希问。
“挖土。”他说。
“真的?”
祝知希终于笑了一下,他很满意,点了点头:“嗯。”
正好他们下了楼,他指了指楼下的花坛,还有大门外,说:“我经常挖土,偶尔会挖到一些玻璃珠、碎玻璃、包装袋,其实就是垃圾,但是有一些我觉得很好看,就会洗干净,收到我床底下的小箱子里。”
“然后呢?”祝知希追问,“这些你挖出来的宝贝去哪儿了?”
宝贝?好奇怪的词。但的确是祝知希会用的词。
“我带去傅家了。”
“下次可以给我看看吗?”祝知希挽住了他的手臂。
傅让夷静了几秒,道:“恐怕不行了。家里的阿姨打扫卫生,把那个小箱子当垃圾丢掉了。”
祝知希眼里的光瞬间就灭了,和当初的他一样。
他们上了车,这次一起坐在后排。傅让夷开了空调,气温慢慢地上升。白色的车厢仿佛变成一个温暖的帐篷。
沉默间,傅让夷忽然开口,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今年好多雪啊。”
祝知希看向他。
“以前一年就下一次雪,下雪了就会有糯米团子吃。”
“什么团子?”祝知希问。
傅让夷偏过头,看过来,笑了笑。
和你很像的白团子。
“下次做给你吃。”他这样回答。
祝知希点点头,小声说:“你说的,别忘了。”他的手靠过来,碰了他的手,用小指勾住他的。
小孩子一样。傅让夷嘴角勾起薄薄的笑意,也看向他。他发现祝知希几度张开嘴唇,欲言又止。
“还想问什么?”
祝知希看向他的后颈,那上面还有他留下的牙印。
“虽然你小时候,检查出来腺体有发育风险,可能没办法分化……可你最后还是分化成功了,还是S级的Alpha。”祝知希低声问,“分化的过程,应该不是很容易吧?”
傅让夷听见这个问题,很敏锐地察觉出什么。他甚至怀疑,祝知希是不是真的事先知道了什么,只是碍于之前互不过问的约定,所以没提。
“嗯。”他承认了,“这就是我说的,李峤参与过的部分。我等一下也会告诉你的。”
“但我要先说明,这座福利院,他没来过,也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这些事,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祝知希立刻举起手,又习惯性地发誓:“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保密……”
傅让夷却握住了他举起的手,拿下来,说:“不是这个意思。”
十指相扣,婚戒碰撞出细碎的声响。他郑重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你的的确确,是最特殊的一个。”
作者有话说:
——回到相亲时初遇的那一天——
服务生上咖啡时,不小心被人撞到,咖啡洒了出来,傅老师当时走神了一秒,想到了自己。后来他也没心情继续聊下去,又觉得小祝突然抓他的手,很奇怪,所以打算直接结束这场相亲,但离开时,他意外看到小祝去给服务生解围。对其他人来说,那是特别小的一件事,不就是一个善良的客人吗?但对傅让夷不只是这样。
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当时的自己其实也很渴望有这样一个人出现,为他解围,安抚他,笑着告诉他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他没有错。但这个人没有出现。
或者说,他出现得晚了一点点。